晚稻

搜索文档
遍地金黄皆是喜 一图看全国秋收进程 | 丰收节里看“丰”景
央视网· 2025-09-24 05:02
央视网消息:目前,秋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启动。中国天气网联合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秋收向北向东陆续推进。 截至9月19日,四川秋粮收获过七成,其中,一季稻收获过八成。贵州秋粮收获过四成,湖北一季稻收获过三成,玉米收获过八成,大豆收获 过七成。湖南一季稻收获过七成,新疆秋粮收获300余万亩。 中国天气网发布了全国秋收进程图,一季稻和晚稻是秋收水稻的重头戏。其中,西南地区一季稻在9月成熟,东北地区一季稻在9月中下旬收 获,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丰收,而最晚的区域是江南和华南地区,晚稻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开始收割。 春播玉米一般在8月到9月下旬成熟。其中,南方春播玉米成熟较早,东北、内蒙古、西北和华北春玉米一般在9月中下旬成熟。秋收作物中大 豆的收获时间是比较严格的,收获过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均低;收获太晚,会造成大量炸荚掉粒。因此,一般是在9月 上旬至10月上旬收获。 秋分望秋实 丰收节里看"丰"景 遍地金黄皆是喜 一图看全国秋收进程 秋分前后,水稻、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红薯、高粱等主要秋收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收获阶段。 ...
“良种良技+智慧农机”为秋收保驾护航 科技为丰产丰收“添码加力”
央视网· 2025-09-18 02:39
央视网消息:眼下,全国秋粮自西南陆续开始收获,各地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进度过一 成。 四川崇州的32万亩水稻迎来大面积收获。今年,当地以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为纽带,联合30家科研院所完成798个水稻品种试 验示范,借助"良种良技",水稻的亩产比去年提升了大约5%。 今年,农机装备的升级正改变着粮食主产区的耕作场景。贵州省今年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1.7亿元,同比增长了81.7%。在岑巩县的高粱 收获现场,更多的专用收割机开进丘陵山区,收获速度比去年有了大幅提升。 眼下正值黑龙江鲜食玉米收获季,在大庆市玉米秸秆有了新用途。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气化合成技术,它们转化成了低碳环保燃料"绿色 甲醇",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处理难题,也增加了农户收入。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 即将迎来大面积收获 今年我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目前长势正常偏好。再有不到20天,就将迎来大面积收获。主产区全力以赴抓好田间管理,确保秋粮安全成 熟。 眼下,湖南1905万亩晚稻进入抽穗期,一二类苗占比达87.6%,同比高2.6个百分点。在长沙市望城区,种植户陈爱国正喷施叶面肥和生长 调节剂,今年他的400多亩晚 ...
金秋时节“丰”光无限 多彩丰收画面拼就乡村振兴盛景图
央视网· 2025-09-15 04:05
农业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 - 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创新采用分段收获方式 在青稞八九成熟时先收割晾晒3-5天再脱粒 提升籽粒饱满度和品质 [1][3] - 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田间测产工作 统计株高/穗数/千粒重等数据 为品种优化和明年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5] 水利基础设施与抗旱保障 - 江西吉安峡江灌区通过8座泵站从赣江提水 经管道输送至水库山塘渠道 为14.45万亩农田解决灌溉需求 [6][8] - 峡江灌区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大水利项目 一期幸福灌片已于今年3月通水 优先保障14.45万亩农田灌溉 [8] 经济作物产量与市场供应 - 江苏靖江莲藕种植面积近千亩 年产量超200万斤 采摘销售期持续至明年3月 中秋国庆前迎销售旺季 [11] - 靖江芡实基地进行第二轮采摘 日均采量5000斤 亩产2500-3000斤 加工产品主要销往苏州无锡等地 [13] - 重庆黔江区1.3万亩高山猕猴桃预计总产量突破1.2万吨 年产值达1.2亿元 为重庆最大生产基地 [15][18] 特色水产养殖与产销体系 - 山东东营垦利区7万亩精养大闸蟹正式开捕 预计产量7500吨 产值突破11亿元 [20][22] - 大闸蟹经分拣/抽检/捆绑打包后 通过冷链物流24小时内直达北京/上海/广东等市场 电商平台同步销售 [20]
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全力以赴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快讯· 2025-07-16 07:22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会议 - 夏粮克服局部较重旱情影响实现稳产丰收 [1] - 极端气候事件偏多且旱涝并重威胁大 病虫害呈加重态势 [1] - 需强化监测预警 完善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做到见事早行动快 [1] - 重点防范局部内涝 阶段性高温干旱 旱涝急转 高温热害及台风 [1] - 加强水稻玉米重大病虫防控 分区域分病虫强化统防统治 [1]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开展农田沟渠修复整治 增强气候韧性 [1] 多部门协同与农时管理 - 应急管理 农业农村 水利 气象部门需协同应对农业灾害 [2] - 抢抓农时推进早稻抢收晚稻抢插 跟进在田作物管理 [2] - 组织专家农技人员到田头服务 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 [2] - 落实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措施 提高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 [2]
长安沙岛谱写新时代“田园牧歌”
杭州日报· 2025-06-12 03:04
农业现代化转型 - 长安沙岛通过"小田并大田"整合4640亩零散农田和鱼塘,建成高标准农田,解决农田碎片化问题[6][9] - 项目采用"小麦—晚稻"轮作模式,当季收割小麦1300吨,预计亩均产值突破3000元,年总产值达2000万元[6][9] - 区域机械化作业率达100%,智慧农业系统覆盖育秧、植保、烘干及秸秆处理全流程[9] 历史产业演变 - 20世纪70年代以垦荒种植为主,后转向水产养殖,高峰期鱼塘超5000亩,甲鱼、沼虾为特色[7] - 2005年后兴起苗木种植,引进千亩树苗;2015年开启果树种植,面积超500亩[7] - 1992年拟开发文旅项目如电影博览城、生态度假区,但因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未实现[7][8] 当前产业规划 - 以垦造水田为基础,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稳粮增效模式,打造农事服务区域性标杆[9] - 计划拓展乡村研学、田园骑行、生态露营等业态,构建"农业筑底、科创赋能、文旅增值"产业链[10] - 环岛路骑行、露营区等休闲活动已吸引市民参与,形成城郊生态休闲热点[11] 基础设施升级 - 新建灌溉系统、排水渠和泵站,实现旱涝保收,标准化田块规格为180米×50米[6][9] - 利用农业植保无人机群在降雨间隙高效播撒稻种,同步推进排水作业保障质量[5][6] - 之江城投集团从8个村社集中流转土地,调整水源保护区等级后启动土地资源规划[9]
进入“三夏”农忙时节 须防这些天气来搅局
新华网· 2025-05-26 02:50
夏收夏种天气总体情况 -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天气条件总体较好 利于开展夏收夏种 [3] - 5月下旬夏粮产区以晴或晴雨相间天气为主 连阴雨风险较低 利于冬小麦和油菜成熟收晒 [4] - 6月上中旬夏粮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利于麦收 但需防范局地强对流天气 [5] - 华北东南部、黄淮大部气温略偏高 叠加土壤缺墒可能影响夏种 [5] - 陕西、甘肃、山西南部和河南西北部降水偏多1-2成 麦收期连阴雨风险高但利于后期夏种 [5] "烂场雨"影响及应对 - "烂场雨"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 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 [9][11] - 持续阴雨导致农机无法下地 已成熟小麦霉变、穗发芽 产量和品质下降 [13] - 应对措施包括:做好农机调度抢晴收割 加快排水降渍 科学摊晾通风储存 及时烘干 [15] 干热风危害与防范 - 干热风主要影响华北、黄淮小麦产区 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为高发区 [18] - 导致小麦籽粒不饱满甚至空粒 1961-2024年强度总体减弱但仍需防范 [17][19] - 防范建议:科学灌溉调节田间小气候 喷施叶面肥增强抗逆能力 选择抗旱性强的品种 [21][23] 强对流天气影响 - 夏季强对流天气频发 包括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 [24] - 雷暴大风致农作物倒伏 暴雨致被淹 冰雹可致绝收 [25] - 5月13日北京西城区出现冰雹天气 [27] 高温干旱影响及应对 - 黄淮海、华北、江淮、西南部分地区易发高温干旱 对夏玉米、水稻、大豆出苗造成挑战 [28][30] - 设施农业面临超40℃高温胁迫 易出现落花落果、日灼等问题 [32] - 应对措施:适时灌溉 加强水肥管理 设施安装遮阳网等降温设备 [32][33] 旱涝急转风险 - 旱涝急转指前期干旱后短期高强度降水 农作物难以适应 [38] - 导致农作物缺氧、根黄叶、病虫害滋生 土壤肥力下降 玉米拔节孕穗期最敏感 [39] - 防范措施:疏通沟渠防渍涝 雨后追肥促生长 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 [41] 夏收粮油生产保障 - 需密切监测干旱、干热风、烂场雨等灾害 做好物资技术准备和应急抢收抢烘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