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渔一号

搜索文档
直面超强台风“桦加沙”!明阳超1300台海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6 08:42
台风事件概述 - 2025年9月24日17时前后 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 该台风维持超强级别时间超过3天 巅峰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 被称为2025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 [1] - 明阳智能旗下超1300台海上风机直面本次台风挑战 包括广东 海南 广西等中国南海海域在运的1345台机组 [1][2] 风机抗台风表现 - 1345台明阳海上风电机组直接或间接受台风波及 包括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 全球首台抗台风漂浮式机组"三峡引领号"及风渔融合装备"明渔一号" 所有机组均未出现设备受损情况 [2] - 广东揭阳 汕尾及惠州区域最大风速达50m/s 该区域超400台明阳机组成功抵御冲击 [3] - 台风登陆地阳江最大风速超70m/s(相当于17级风力) "明阳天成号"采用单点系泊系统实现360°自适应偏航 使支撑结构极限载荷降低40% [3] - "明渔一号"采用50年一遇设计环境条件 最高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保障了装备及养殖鱼安全 [6] 抗台风技术积累 - 公司自2007年研制全球首台抗台风型1.5兆瓦机组 2016年MySE3.0兆瓦海上风机经历68.5m/s极限风速考验 2021年推出全球首台抗台风漂浮式风机 2024年"明阳天成号"应对超强台风"摩羯" [7] - 基于30款机型 40次台风 100个风场测试数据 形成全耦合高精度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 优化结构性能与安全性 [11] - 突破被动防御模式 通过暴风算法与机器学习预测风速变化 动态优化功率与转速 实现台风能量高效捕获 [11] 应急响应机制 - 2025年3月启动年度抗台风专项准备 台风形成后迅速召开专项会议 针对16种海上机型制定"一机一策"方案 [12] - 分区域成立沿海抗台风工作小组 技术团队在登陆前48小时抵达现场核查 采用远程启停备用电源应对失电风险 [12] - 使用自主研发"先知"智能调度管理系统 实时监控全部海上项目工况 精准执行抗台风模式切换 机舱校准等操作 [13]
直面超强台风“桦加沙”!明阳超1300台海上风机通过考验
中国能源报· 2025-09-26 04:28
核心观点 - 明阳智能海上风电机组成功抵御超强台风"桦加沙"考验 超1300台机组无一受损 包括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和风渔融合装备"明渔一号" [1][3][5] - 公司抗台风技术领先 通过创新设计使漂浮式平台极限载荷降低40% 最高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3][5][11] - 公司拥有18年抗台风技术积累 形成全耦合仿真分析平台 突破被动防御模式 实现台风能量高效捕获 [8][9][11] 台风应对表现 - 1345台海上风电机组直面台风挑战 覆盖广东揭阳/汕尾/惠州等区域 其中400台机组经历50m/s最大风速 [1][3] - 阳江海域最大风速超70m/s(17级) "明阳天成号"采用单点系泊系统实现360°自适应偏航 [3] - "明渔一号"采用50年一遇设计标准 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保障装备与养殖鱼安全 [5] 技术优势 - 抗台风历史追溯至2007年 全球首台抗台风型1.5MW机组投运 2016年MySE3.0MW机组经受68.5m/s极限风速考验 [8] - 基于30款机型/40次台风/100个风场数据 形成全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 [11] - 突破被动防御模式 通过暴风算法与机器学习预测风速 动态优化功率与转速设定 提升发电效益 [11] 应急预案 - 针对16种海上机型制定"一机一策"专项方案 分区域成立抗台风工作小组 [13] - 采用远程启停备用电源应对线路掉电风险 智慧算法精准调转机舱转向 [14] - 通过"先知"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全部海上项目 执行抗台风模式切换/机舱校准等操作 [14]
广东掘金深蓝,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3:53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广东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和《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1] - 省委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并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4] 海洋能源发展 - 阳江市电力能源总装机容量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 其中绿色能源占比约50%[1] - 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已并网超600万千瓦占广东省50% 全国排名第二[1] - 在建和前期工作项目700万千瓦 待竞配700万千瓦 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1] 海洋牧场与渔业 - 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2] - 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 水产品年产量达122.91万吨[2] - 建成全国最大海水鱼苗基地 海水鱼苗产量全省第一[2] - 预制菜产能突破8万吨[2] - 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全国首位 海水产品产量全国前列[2] 产业链与技术创新 - 海洋专利前三领域为海水淡化处理 船舶制造 水产品加工[2] - 形成上游育种创新-中游智能化养殖-下游预制菜与品牌的完整产业链[2] - 海洋牧场配套船舶需求为中小船厂提供效益增量[2] - "AI+海洋"应用潜力巨大 可向无人化智能化升级[2] 区域发展实践 - 潮州饶平县投资2.12亿元建设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 培育产业龙头[3] - 发展跨境电商和冷链仓储物流 推动农产品出海[3] - 珠海 湛江 茂名 阳江 潮州等海域海水资源条件优越[2] 滨海旅游与文旅融合 - 广东海岛资源丰富 滨海旅游前景广阔[4] - 联合央视打造《奔赴山海不负热爱》广东海岛音乐会[3] - "请到广东过暑假"成为暑期热邀约 带动文旅消费市场[3] - 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推进文旅融合扩大消费[4]
学习笔记|广东掘金深蓝,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8:29
政策与规划 - 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并实施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1] - 广东省委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并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和全方位推进海洋强省建设[4][5] 海洋能源发展 - 阳江市电力能源建成装机容量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 其中绿色能源占比约50%[1] - 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其中并网装机容量超600万千瓦占广东省50%居全国第二[1] - 在建和前期工作项目700万千瓦 待竞配700万千瓦均位居全国第一[1] - 国际风电城已汇聚多家龙头企业[1] 海洋牧场与渔业 - 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已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2] - 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 水产品年产量达122.91万吨[2] - 预制菜产能突破8万吨 建成全国最大海水鱼苗基地且海水鱼苗产量全省第一[2] - 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全国首位 海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2] - 形成上游育种创新-中游智能化养殖-下游预制菜与品牌建设的完整产业链[2] 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 - 广东海洋专利数前三的科研领域为海水淡化处理、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水产品加工[2] - 海洋制造业可向无人化、智能化升级 依托广东造船业优势和广阔海域面积[2] - 海洋牧场配套小型船舶可为中小船厂提供效益增量[2] 区域发展实践 - 潮州饶平县投资2.12亿元建设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 培育预制菜产业龙头并发展跨境电商与冷链物流[3] - 采用"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全链融合"模式建设"蓝色粮仓"[3] - 珠海、湛江、茂名、阳江、潮州等海域具备良好海水资源条件[2] 滨海旅游与文旅融合 - 广东海岛资源丰富 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等活动推动暑期文旅消费市场[4] - 联合央视新闻打造《奔赴山海 不负热爱》广东海岛音乐会 覆盖央视新闻融媒体矩阵和总台文艺频道[3] -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 推进文旅融合和扩大文旅消费[4]
开渔“仪式感”拉满!阳江“蓝色引擎”动能澎湃
南方农村报· 2025-08-17 00:06
开渔季活动盛况 - 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于8月15日至17日举行,3400余艘渔船参与,为历届最多 [2][3][11] - 活动包含13项配套项目,涵盖"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靓丽滨海旅游"三大亮点 [4][5] - 预测活动期间每日吸引近10万游客,旅游收入超2亿元 [39] 阳江海鲜品牌建设 - 阳江获得"中国蚝都""中国南海渔都"等称号,海水鱼苗、生蚝等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 [13][14] - 阳江市发布"阳江海鲜"区域公用品牌,为16家企业授牌 [15][16] - 计划从高标准规划、全链条发展等四方面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 [18][19][20][21][22][23] 海洋资源保护 - 广东省已建成1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覆盖海域1097.2平方公里 [27] - 自1999年起实施南海伏季休渔制度,配合人工鱼礁建设等措施成效显著 [26] 渔业+文旅融合 - 举办渔家婚嫁、祭海典礼等非遗表演和万人海鲜盛宴活动 [36][37][38] - 海陵岛布局七大功能板块,包括酒店住宿、户外探索等,打造特色文旅 [48][49] - 阳江构建"28个A级景区+6个文旅特色镇+N条精品线路"矩阵,年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 [66][67][68]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阳江海洋经济生产总值495.5亿元,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54.4% [57][58] - 阳西青洲岛渔风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面积居全国首位 [60] - 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预计投产后5年年产25万吨 [62] - 先进材料产业总产值达1300亿元,形成完整产业链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