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方形三元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SPIR:亿纬锂能2025H1经营分析
起点锂电· 2025-09-06 10:5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1.70亿元 同比增长30.06% 主要受益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双引擎驱动[3] - 动力电池出货量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储能电池出货量28.71GWh 同比增长37.02%[3] -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0% 但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坏账计提影响后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8%[6] 财务数据及指标 - 营业收入结构:动力电池127.48亿元(占比45.3%) 储能电池102.98亿元(占比36.6%) 消费电池50.79亿元(占比18.0%)[4] - 毛利率表现:动力电池毛利率17.60%(同比+6.92%) 储能电池毛利率12.03%(同比-2.32%) 消费电池毛利率26.68%(同比-1.63%)[4]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3.73亿元 同比增长660.72% 反映强劲现金生成能力[6] - 研发投入14.39亿元 同比微降2.01% 聚焦大圆柱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等核心技术[7] 动力电池业务 - 装机量10.01GWh 前五大客户占比近80% 主要配套小鹏(3.94GWh)、广汽(1.90GWh)、三一汽车(1.03GWh)[8][9] - 大圆柱电池实现量产装车超6万台 装机量0.044GWh 配套长安启源、江淮等车型[11] - 海外布局超过70GWh大圆柱产能 为国内首个量产装车的大圆柱电池企业[11] 储能电池业务 - 出货量28.71GWh 排名全国前三 收获订单超60GWh 排名全国第一[12] - 628Ah超大容量电芯Mr. Big于2024年12月投产 2025年6月第30万颗电池下线[12] - 提供电芯到BMS全解决方案 覆盖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领域[12] 消费电池业务 - 智能表计电池受益于智慧城市建设 呈现稳定增长[13] - 小圆柱电池产销量突破1亿只/月 深化与大客户合作[13] -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带动小型锂离子电池需求回升[1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成功开发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 2025年投运百MWh中试线[14] - 规划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350Wh/kg的全固态电池1.0 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2.0产品[14] - 锂金属电池适配低空经济领域 通过纳米硅基材料提升能量密度[14] 海外布局 - 马来西亚基地覆盖消费/动力/储能电池 2025年2月实现小圆柱电池下线[15] - 匈牙利基地规划产能30GWh 预计2027年投产 响应欧洲供应链本土化需求[15] - 海外产能旨在规避欧盟贸易壁垒 支持全球交付[15] 经营模式创新 - CLS全球合作经营模式通过技术授权与合作研发构建全球化产业协同网络[16] - 首个北美ACT项目推进产能建设 欧洲项目完成第一阶段指标[16] - 实现"产品输出+技术授权+服务支持"的轻资产盈利模式[16]
亿纬锂能牵手国企!
起点锂电· 2025-08-04 10:05
战略合作 - 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与中国华电集团湖北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重点在新能源项目开发与配套化学储能 电力市场建设与开发 交能融合发展 绿电直连及分布式项目 零碳园区建设五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1] - 合作将打造国家级零碳示范园区 整合风光发电 储能配套 绿电交易等全链条解决方案 同时拓展电力市场创新 电动交通 低碳产业及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合作 [1] - 华电湖北分公司母公司中国华电集团为国有独资发电企业 主营业务涵盖电力 热力生产供应及煤炭开发 其湖北分公司拥有936万千瓦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约300亿千瓦时的运营规模 [1][2] 产业链转型 - 此次合作反映新能源产业链从"单点竞争"向"生态共生"转变 头部电池企业加速从单一电池供应商向覆盖全链条的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3] - 亿纬锂能通过成立荆门亿纬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 将业务延伸至储能技术 光伏设备租赁 发电输电配电等上游能源使用场景 试图构建能源生态闭环 [4][5] 产能布局 - 湖北荆门是亿纬锂能核心基地 自2012年布局以来已建设1个总部 11个厂区 18个工厂 2024年累计追加投资100亿元 总投入超400亿元 年产能达169GWh(占企业总产能过半) [4] - 荆门基地在建国内最大储能电池工厂(第十厂区)二期 全部投产后总产能将达212GWh 年产值目标1000亿元 [4] 碳中和战略 - 国家政策推动高比例绿电消费 要求企业将绿电使用纳入ESG报告 亿纬锂能2023年绿电使用比例同比提升近三倍 单位产品碳排放减少16% [6] - 公司制定CREATE碳中和目标: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 2040年实现核心价值链碳中和 与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企业共同推进零碳工厂/园区建设 [6] 技术革新 - 沧州中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研发"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 通过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降低固载率至安全阈值 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失控耐受等级 [8] - 该技术具备无感化产线适配 化学稳定 原生阻燃 高延展性四大优势 可兼容传统产线 推动动力电池安全升级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