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攀岩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始祖鸟“跑偏”
北京商报· 2025-09-21 15:57
事件概述 - 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500米处合作实施烟花艺术项目"升龙" 引发公众对高原生态环境破坏的质疑 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3亿人次 [3] - 双方于9月21日发布道歉声明 承诺配合第三方机构评估生态影响并推进藏地环境保护计划 [3] - 日喀则市委市政府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 品牌方截至发稿未对事件作出进一步回应 [3][4] 品牌定位转型 - 始祖鸟海外市场定位为"专业户外装备" 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与高山专业基因 [7] - 大中华区市场通过"中产标配""老钱风""EMBA校服"等标签强化高端时尚形象 门店毗邻奢侈品牌且核心店铺面积超400平方米 [7] - 母公司亚玛芬体育招股书显示品牌已与奢侈品消费者建立联系 行业观点认为其"运奢"定位比专业性更深入人心 [7] 市场表现 - 亚玛芬体育2023年上半年营收27亿美元 同比增长23.46% [8] - 始祖鸟所属的户外功能性服饰分部收入约11.73亿美元 同比增长26% 成为集团业绩主要增长驱动力 [8] - 安踏集团2019年以46亿欧元收购亚玛芬体育后 聚焦鞋服品牌拓展并出售协同性较低业务 [8] 行业专家观点 - 要客研究院指出事件与品牌"户外环保"核心价值严重背离 可能成为品牌最严峻公关危机 [5] - 分析师认为品牌成功得益于消费升级背景下运动休闲化趋势 以及安踏集团"品牌变现"策略和黄金期商业地产扩张 [9] - 独立分析师指出品牌在透支专业溢价 需回归户外专业领域初心 [9] 消费者反应 - 户外爱好者援引"无痕山林"原则 批评品牌忽视高原生态脆弱性 [6] - 拥有超7万粉丝的户外博主终止与始祖鸟广告合作 认为项目违背户外保护初衷 [6] - 消费者对品牌环保标签产生质疑 认为营销重心已转向高端时尚领域 [1][3]
运动消费“热”引领市场新增长点 体育“流量”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增量”
央视网· 2025-07-28 04:08
攀岩运动热潮 - 室内攀岩馆人气旺盛 热门线路需排队 登顶成功会获得周围人群欢呼 [1] - 新人体验课价格约200元 包含基础教学及装备租赁 老岩友年均花费约10000元 主要用于年卡及装备购置 [1] - 室外攀岩馆同样火爆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攀岩园夜间吸引大量爱好者 [3] - 儿童青少年培训需求显著增长 9岁学员从4岁开始保持每周2-3次专业训练 [4] - 攀岩装备销量快速攀升 北京户外装备门店客流络绎不绝 [5] 骑行运动发展 - 北京门头沟檀谷商圈至戒台寺骑行线路日均超4000人次 8公里路程含90%山路弯道 普通骑友1小时内可完成 [8] - 专业装备需求旺盛 包括头盔 运动眼镜 防滑手套及公路自行车 [6] - 催生骑行拍照 骑友餐厅等新业态 商圈配套增设骑行友好餐厅及自行车存放区 [10] 瑜伽市场扩张 - 单节瑜伽课价格约100元 年均消费8000-12000元 客群从年轻女性拓展至中老年人及男性 [11] - 瑜伽器材热销 包括瑜伽垫 瑜伽柱 瑜伽滚轴等产品 [13] - 浙江瑜伽服工厂订单排至8月底 年内销量超100万件 加大内销市场研发投入 [16] 体育消费整体趋势 - 上半年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22.2% 攀岩 骑行 瑜伽等小众运动带动零售及服务业增长 [15] - 体验式消费占比提升 运动相关装备工厂订单流转加速 [15]
体育消费新风口:户外运动“卷”进广州商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2:57
体育消费趋势 - 2024年广州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631.25亿元,人均消费3345.51元,较2023年人均消费3331元略有增长 [2][13] - 运动成为情绪消费的重要载体,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攀岩、滑雪等体验支付月均2000元费用 [2][7] - 京东数据显示2024年南方滑雪装备消费超过北方,广东、上海等南方省市进入销量TOP10,福建、广西等地增速超100% [8] 室内运动业态创新 - 室内滑雪馆在市中心商圈兴起,华雪梦两家门店旺季课程从早10点排至晚10点满负荷运营 [4][9] - 天河路商圈日客流量150万人/天,北京路商圈2024年客流1.34亿人次,为核心商圈运动场馆提供流量基础 [10] - 凯乐石在天河体育中心开设含攀岩墙的旗舰店,计划通过体验活动降低运动参与门槛 [10][14] 新兴运动品类扩张 - 攀岩、滑雪、冲浪等小众运动渗透率提升,凯乐石1-5月营收增幅超行业均值,女性消费者参与度显著提高 [7] - 广州热雪奇迹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港澳及东南亚客群增长,预计2025年广东滑雪用户增速保持8% [8][15] - 群体通小程序已整合攀岩、马术、皮划艇等多样化运动场馆资源,反映长尾需求崛起 [3][8] 政策与产业协同 - 广州提出培育"全运游""广马游"等特色产品,推动体育比赛进景区、商圈以释放消费潜力 [14] - 企业建议政企合作推广户外运动,利用顶尖运动员效应提升认知度,扩大产业规模 [14] - 热雪奇迹计划深化"冰雪+"产业融合,开发东南亚市场,打造南方冰雪旅游目的地 [15] 消费者行为特征 - 便捷性成为核心决策因素,消费者倾向选择通勤15分钟内的商圈运动场馆 [9][10] - 装备消费占比显著,攀岩爱好者单装备支出超三件,滑雪私教课单次费用达500元 [12][13] - 运动体验呈现社交化特征,消费者通过朋友推荐接触新项目并形成固定参与频率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