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优艾智合递表港交所 冲刺“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
智通财经· 2025-09-27 10:26
公司上市申请 - 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6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发行信息 - 发行股份面值为每股人民币0.10元 [2] - 发行价格包含每股H股需另加1.0%经纪佣金、0.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0.00015%会财局交易征费及0.00565%香港联交所交易费 [2] 业务定位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 专注于移动操作机器人领域 [4]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全球第一 [5] -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排名第一 在能源及化工产业排名第二 [5] - 业务覆盖半导体、能源化工、锂电、3C制造及公用事业等行业 [4] - 产品已销售至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 [4]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7789.6万元 2023年增长至1.08亿元 2024年大幅提升至2.55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27亿元 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5] - 毛利率持续改善:2022年11.2% 2023年26.1% 2024年35.2%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38.1% [6] - 研发开支占比显著下降:从2022年103.6%降至2024年24.5% 但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33.6% [6] - 亏损额呈现收窄趋势:2022年亏损2.35亿元 2023年2.6亿元 2024年降至2亿元 [5] 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工业具身智能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2017年即实现具身智能产品销售 [4] - 是全球最早探索具身智能技术并实现规模应用的机器人厂商之一 [4] - 在半导体和能源化工等高技术壁垒领域率先实现规模销售 [4] - 提供"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包含高泛化智能模型和多形态机器人 [4]
优艾智合正式港交所IPO,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收入全球第一
巨潮资讯· 2025-09-27 02:37
公司上市与业务定位 - 公司于9月26日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拟通过募集资金推进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并巩固技术领先地位 [2]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 通过移动操作机器人推动工业客户智能化变革 业务覆盖半导体、能源化工、锂电、3C制造及公用事业等行业 [2] - 公司提供"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包含高泛化智能模型及多形态机器人 产品具备感知、移动和操作能力 [2] 市场地位与行业排名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全球第一 [3] -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按2024年收入排名第一 在能源及化工产业排名第二 [3] - 公司为全球工业具身智能先行者 2017年即实现具身智能产品销售 是全球最早实现规模应用的机器人厂商之一 [3] - 解决方案已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德国 客户涵盖全球头部半导体晶圆代工厂及中国头部电网和能源集团 [2] 财务表现与业务规模 - 2022年收入为人民币7790万元 2023年增长至人民币1.077亿元 2024年大幅提升至人民币2.549亿元 [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9960万元 2025年同期增长至人民币1.27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已为300多家领先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覆盖半导体、能源化工、锂电池、3C制造及公用事业行业 [7] 技术应用与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工业物流和巡检运维两大场景 工业物流实现物料/产品自动化运输 巡检运维降低人工干预并提升设施安全 [6] - 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配备多形态机器人和行业垂直模型 涵盖售前规划、交付部署及售后服务 [7] - 在技术壁垒高的半导体和能源化工领域率先实现规模销售 [3]
斯坦德拟港股IPO 中国证监会要求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出资价格及定价依据等
智通财经· 2025-09-05 12:39
公司上市进展 - 证监会要求斯坦德补充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的出资价格、定价依据、实缴出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出资瑕疵 [1] - 需就公司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的合法合规性出具结论性意见 [1] - 需说明2025年5月第一次增资及股份转让的外汇变更登记办理进展 [1] 股东结构审查 - 需澄清主要股东穿透中停止原因为"未知"的情况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1] - 需说明近12个月新增股东的入股原因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情形 [1] 业务合规性 - 需就公司及境内下属公司业务是否涉及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禁止或限制领域出具结论性意见 [1] 公司业务定位 - 斯坦德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专注于智慧工厂工业场景赋能 [2] - 公司提供量身定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包括机器人技术平台、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all-in-one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2] 行业地位 - 按2024年度销量计算 公司位列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同时为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 客户基础 - 解决方案获得全球超过400名客户认可 其中许多是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 [2]
新股消息 | 斯坦德拟港股IPO 中国证监会要求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出资价格及定价依据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2:35
公司上市备案进展 - 证监会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的出资价格、定价依据、实缴出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出资瑕疵 [1] - 需就公司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的合法合规性出具结论性意见 [1] - 需说明2025年5月第一次增资及股份转让的外汇变更登记办理进展 [1] - 需核查主要股东穿透中"未知"情况及近12个月新增股东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1] - 需就公司及境内下属公司业务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禁止限制领域出具结论性意见 [1] - 公司于2025年6月23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与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专注于智慧工厂工业场景赋能 [2] - 公司是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先驱 提供一站式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机器人技术平台、产品系列及RoboVerse智能协同系统 [2] - 按2024年度销量计算 公司位列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解决方案已获得全球超过400名客户认可 其中包括多家行业龙头企业 [2]
小米YU7火爆后 这家小米参投机器人公司冲刺港交所“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证券时报· 2025-07-02 00:52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YU7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其生产依赖小米投资的斯坦德机器人提供的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1]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市场份额领先 [1] - 公司采用"1 + N + S = ∞"核心理念,通过核心技术平台、多功能机器人和智能协同系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7][9] - 斯坦德机器人客户留存率超60%,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从725台增长至1932台,2025年前4个月出货量达650台 [10] - 公司立足长三角和珠三角,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并计划通过香港上市辐射海外市场 [12][13][15] 行业地位 - 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3.2%) [4] - 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的世界模型及协同智能的公司 [9] - 少数能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的公司之一(一般工业场景不超过500台) [9] - 在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子行业位居第二 [1] - 汽车行业位居第二 [1] - 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1] 产品与技术 - 提供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3]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能力 [4] - 自主研发全场景智能智造解决方案已嵌入比亚迪、丰田、蔚来、小米等400多家科技企业 [3] - 具身机器人具备移动能力,还能完成抓取、装配、检测等多种复杂工序 [7] - RoboVerse系统实现世界模型与群体智能,支持多机协作 [9] 客户与市场 -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丰田、蔚来、小米、富士康、OPPO等头部企业 [3] - 采取客户中心化市场进入策略,专注3C、汽车、半导体领域 [3] - 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 [10] - 2025年前4个月机器人出货量达650台 [10] 公司发展 - 2016年成立于深圳,依托珠三角电子产业链快速成长 [12] - 2021年在江苏昆山设立数字物流示范工厂 [13] - 2025年将注册地变更至无锡,获无锡市梁溪科创产业投资基金14.29%股权投资 [13] - 小米智造持有公司8.40%股份 [13] - 计划通过香港上市拓展全球业务 [15]
小米YU7火爆后 这家小米参投机器人公司冲刺港交所“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证券时报· 2025-07-02 00:44
小米汽车YU7与斯坦德机器人的合作 - 小米汽车YU7在6月27日下午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火爆程度显著 [1] - 该车型的生产依赖小米投资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斯坦德机器人 [1] 斯坦德机器人上市及行业地位 - 6月23日,斯坦德机器人通过"18C章程"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有望成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全球多个高科技领域最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2] - 在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子行业排名第二,汽车行业排名第二,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五 [2] - 按销量计算,2024年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3.2%)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6] 商业化策略与客户覆盖 - 公司采取客户中心化市场进入策略,专注于3C、汽车、半导体领域 [6] - 服务比亚迪、丰田、蔚来、小米等头部汽车工厂以及富士康、OPPO等400多家科技企业 [5] - 主要客户留存率超过60%,2022年至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2024年前4个月出货量为650台 [11] 技术积累与核心解决方案 - 公司基于"1 + N + S = ∞"理念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技术平台(1)、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N)及RoboVerse系统(S) [9] - 具身机器人具备移动能力,还能完成抓取、装配、检测等多种复杂工序 [9]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的世界模型及协同智能的企业,能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 [11] 区域布局与资本支持 - 公司立足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腹地,2016年成立于深圳,2021年在江苏昆山设厂 [13][15] - 2025年将注册地从深圳变更至无锡,并获得无锡市梁溪科创产业投资基金14.29%股权投资 [15] - 2017年至2020年完成Pre-A轮、A轮、A+轮融资,C轮融资后小米智造持有8.40%股份 [14][15] 未来发展方向 - 香港上市后,公司计划以香港为战略支点辐射海外客户,向全球市场输出中国新质生产力 [17]
又一家融到D轮的明星机器人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6-29 03:07
机器人行业IPO动态 - 2025年以来多家机器人公司冲刺港交所IPO,包括斯坦德机器人、卧安机器人、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云迹科技及极智嘉等[4][5][25][27] - 斯坦德机器人2025年6月递交招股书,按销量计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数据)[4] - 行业上市潮源于企业寻求"对的时间点"抢占资本市场机会,创业者称"都想成为上市公司"[6] 斯坦德机器人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王永锟为哈工大硕士,曾获ROBOCON机器人竞赛亚军,受李泽湘启发创业[11][12] - 核心技术为SLAM导航技术,定位精度达±2毫米,动态场景保持±5毫米精度,应用于3C电子、汽车零部件等行业[13][14][15] - 客户包括华为、富士康、中兴等头部企业,机器人产品可提升客户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15] 18C特专科技上市路径 - 斯坦德选择18C特专科技上市通道,该板块面向五大高科技领域未盈利高增长企业[7][8] - 需满足"2-5名资深投资者12个月前投资"要求,公司获小米智造等3家机构投资(合计持股29.95%)[22][23][24] - 此前晶泰科技(首日涨10%)、越疆机器人(市值超200亿港元)已通过该板块上市[9][10] 融资与估值发展 - 天使轮估值2000万元(2016年),2024年D轮后估值达21亿元[19][23] - 融资历程:Pre-A轮8024万元→A轮1.5亿元→B轮3.5亿元→C轮小米智造领投1.5亿元→D轮3亿元[20][21] - 创始人王永锟直接持股12.8%,通过激励平台控制35.46%投票权[24] 行业商业化进展 - 斯坦德营收从2022年0.963亿元增至2024年2.5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1.3%[30] - 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计划2025年量产400台(200台进工厂、200台进商超)[29] - 乐聚机器人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0-20万台,多家企业订单饱和[28] 资本市场热度 - 2025年6月银河通用获11亿元融资,投资方含宁德时代、腾讯等[30] - 宇树科技C轮获中移动、阿里等投资,显示资本持续加注赛道[31] - 港股流动性改善为机器人公司IPO创造有利环境[31]
斯坦德机器人拟港交所IPO 冲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09:39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工厂和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1] - 公司产品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和RoboVerse智能协同系统 [1]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了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能力,适用于柔性生产线和高危环境作业 [1]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1亿元人民币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1932台,2025年前四个月出货量为650台 [2]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1.3% [2] - 同期毛利分别为1238万元、5117万元和9716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0.1% [2] - 亏损逐年减少,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1.27亿元、1亿元、0.45亿元 [2] 市场地位 - 已服务超过400家客户,关键客户留存率超60%,客户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 [2] - 以销量计算,2024年末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世界模型及群体智能的企业 [2] 行业前景 - 2020年至2024年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58亿元增长至1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2% [3]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814亿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9.8% [3] - 行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面临产品定价、产业链协同等挑战 [3] 投资者信息 - 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小米、博华资本和梁溪投资 [3] - 其他投资方包括国科嘉和、源码资本、光速光合等机构 [3]
斯坦德机器人冲刺IPO,3年累计亏损2.73亿元,面临激烈的竞争
格隆汇· 2025-06-25 10:00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工厂场景,并提供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1][4] - 公司成立于2016年,2025年5月完成股份改制,总部位于深圳,注册地在无锡 [3] - 创始团队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核心管理层平均年龄34岁,创始人王永锟和李洪祥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公司30.9%投票权 [3] - 主要投资机构包括小米(持股8.4%)、博华资本等,2024年D轮投后估值达21亿元 [3][4] 业务模式 - 收入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2024年占比91%)和单体机器人销售(9%) [6] - 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包括控制器、操作系统SROS及算法,具备单场景调度2000台机器人的能力 [4] - 2024年机器人销量达1932台,2025年前四个月出货650台 [11]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9630万元→2023年1.62亿元→2024年2.51亿元 [9] - 毛利率显著提升:从2022年12.9%升至2024年38.8% [9] - 三年累计亏损2.73亿元(2022年-1.28亿/2023年-1亿/2024年-4510万) [9]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57.63%降至2024年14.61% [9]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8335.8万元 [9] 行业地位 - 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58亿元增至2024年153亿元(CAGR27.2%),预计2029年达814亿元(CAGR39.8%) [14]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为全球第五大供应商,市场份额3.2% [17] - 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占率48.4%,竞争激烈 [17] 运营特点 - 客户集中度提升: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26%升至2024年41.3% [11]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10.2%提升至2024年24.1% [11] - 应收账款高企:2024年达9340万元,占营收37.28%,周转天数163.2天 [12]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59.9%降至2024年25.8%,但仍处较高水平 [12] 行业趋势 - 关键组件成本下降:激光雷达价格从2020年超1.5万元降至目前1500-1万元 [14] - 主要应用领域为3C、汽车和半导体行业,客户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等 [11] - 供应链话语权较弱,面临竞争对手降价压力 [11][12]
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数据工厂在天津投用;斯坦德机器人递表港交所|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4 23:08
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数据工厂投用 - 帕西尼具身智能超级数据工厂在天津河西区空天数字产业园正式投用 占地12000平方米 由帕西尼感知科技投资建设 [1] - 该工厂为全球规模最大 数据采集体量领先的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基地 旨在解决高质量数据集稀缺问题 为国内机器人产业提供数据支撑 [1] - 工厂投用或将提升机器人研发效率 缓解行业核心瓶颈 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创新 彰显中国在全球具身智能产业中的战略优势 [1] 斯坦德机器人申请港交所上市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 [2] - 截至2024年底 按销量计算 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2024年出货量在3C行业位居第二 汽车行业位居第二 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2] - 若成功上市 将有助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扩大市场份额 增强品牌影响力 [2] 上海网信办处罚违规AI服务网站 - 上海市网信办发现部分AI服务网站未按要求开展安全评估 未采取必要安全措施防范违规信息生成 导致生成功能侵犯个人信息权益 产出违法违规内容 [3] - 3家企业在未通过安全评估情况下 自行重新上线存在安全风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 被网信办约谈并立案查处 [3] - 此举强化AI行业监管 推动行业向合规转型 长期利好人工智能伦理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