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专户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理财策略调整证券公司理财基金专户等认购金额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9-28 14:44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变化 - 2025年1月1日至9月24日1094家上市公司合计持有理财产品12268个 认购金额7733.56亿元 较去年同期下降15.2% [4] - 2024年认购金额12152亿元同比下降6.20% 2025年上半年环比下降31% [4] - 理财规模自2022年高点持续回落 [4] 结构性存款与银行理财配置缩减 - 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降至4708.9亿元 同比下降18.8% [4] - 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金额降至801.7亿元 同比下降5.6% [4] - 结构性存款额度存在管控要求 真结存产品若期权方向偏离可能导致收益趋近于0 [4] 收益水平变化 -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降至2.12% [5] - 一年期存款挂牌利率低至1%附近 实际上浮至1.6%以上属高收益存款 [5] - 存款类产品收益持续走低 信托类产品底层资产存在信用风险或收益方差较大 [5] 证券公司及基金专户配置增长 - 证券公司理财认购金额512.26亿元 同比增长4.1% [5] - 基金专户认购金额331.43亿元 同比增长101.2% [5] - 含权类产品和纯权益产品在2024年9月24日后普遍表现较好 [5] 配置趋势转向 - 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配置短期低风险产品 但逐步提升对券商公募基金等多元化产品的配置比例 [5] -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 预计未来一年上市公司存款转理财规模达数千亿元 [5] - 境外理财通过QDII南向通等渠道成为企业资产配置重要方向 [5]
上市公司理财策略调整!证券公司理财、基金专户等认购金额增长
环球网· 2025-09-28 05:27
上市公司理财产品配置规模变化 - 2025年1月1日至9月24日1094家上市公司合计持有理财产品12268个认购金额7733.5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2% [3] - 2024年全年认购金额12152亿元同比下降6.20%2025年上半年环比下降31% [3] -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自2022年高点持续回落 [3] 结构性存款与银行理财配置缩减 - 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降至4708.9亿元同比下降18.8% [3] - 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金额降至801.7亿元同比下降5.6% [3] - 结构性存款额度受管控要求真结存产品若期权方向偏离可能使兑付收益趋近0 [3] - 存款类产品占比下降受结存额度受限存款降息及手工补息整改影响 [3] 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 -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降至2.12% [4] - 一年期存款挂牌利率低至1%附近实际上浮至1.6%以上属高收益存款 [4] - 信托类产品底层资产为非标或通道类标准化资产含权类和纯权益产品2024年9月24日后表现较好 [4] 证券公司理财与基金专户配置增长 - 证券公司理财认购金额512.26亿元同比增长4.1% [4] - 基金专户认购金额331.43亿元同比增长101.2% [4] - 上市公司提升对券商公募基金等多元化产品配置比例 [4] 未来配置趋势 -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预计一年内上市公司存款转理财规模达数千亿元 [4] - 境外理财通过QDII南向通等渠道成为企业资产配置重要方向 [4]
上市公司理财扫描:规模三连降,风险偏好抬升
新浪财经· 2025-09-24 00:28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变化 - 2025年1094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 认购金额合计7707.19亿元 [1] - 较2024年同期1202家公司8802.31亿元下降 购买公司数量减少8.99% 金额下降12.44% [1] - 理财规模连续三年下降 2023年同比骤降34% 2024年降幅收窄至5.45% [1] 理财产品结构演变 - 结构性存款占比从2023年63.8%降至2025年60.9% [3] - 银行理财和国债逆回购等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占比增加 [3] - 基金专户规模从15.19亿元增至30.75亿元 实现翻倍增长 [3] 企业理财行为差异 - 国有企业受严格资金管理限制 主要配置保本型理财和定期存款 [2] - 民营公司通过海外美元货币基金和汇率套期保值实现负融资成本 [2] - 唯科科技持有369只理财产品数量居首 九州通以240.9亿元认购金额领先 [3] 收益与风险偏好变化 - 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32% 固收类产品6个月收益1.12% [3] - 理财产品平均预计收益率中位数区间为1.2%至2.19% [3] - 2025年上半年133家公司证券投资达295.5亿元 同比增42% [5] 资金配置趋势转向 - 二级市场回暖推动上市公司风险偏好抬升 [4] - 资金从稳健理财向主动投资迁移 理财规模下降24.96% [5] - 存款转理财规模预计达数千亿元 QDII和南向通成重要配置方向 [5] 影响因素分析 - 市场利率下行和资管新规持续影响理财规模 [1]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营收降0.84% 净利润降0.61% [4] - 2025年上半年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增速放缓 [4]
年内认购规模骤降12%,上市公司理财热“退潮”?基金专户总规模增加55.10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9-19 07:25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17日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总金额7573.95亿元 较去年同期8669.81亿元减少1095.86亿元 同比下降12.64% [2][3] - 认购理财产品上市公司数量从去年1193家减少至1092家 [3] - 近三年上市公司理财认购金额持续下降 2022年末15182.70亿元 2023年末12955.19亿元 2024年末12151.53亿元 [9] 理财产品结构变化 - 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减少最多 同比减少968.70亿元 降幅17.46% 但仍以4579.23亿元占总认购额60.46% [3][5] - 投资公司理财产品降幅最大 从91.20亿元降至55.96亿元 降幅38.69% [3] - 基金专户增幅达105.19% 认购金额增加55.10亿元 逆回购增长19.94% 通知存款增长9.56% 证券公司理财增长10.44% [5] 头部公司理财配置 - 九州通以240.90亿元居首 其中224.90亿元为逆回购 16亿元为结构性存款 [6] - 中兴通讯185.12亿元全部配置结构性存款 [6] - 海信家电180.13亿元中信托产品110.53亿元 银行理财57.60亿元 投资公司理财12亿元 [6] 理财产品收益率趋势 - 理财产品平均预计最低收益率从去年1.43%降至1.09% 平均预计最高收益率从1.60%降至1.37% [8] - 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从去年9.09%降至8.20% [8] - 2025年7月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1.71% 环比下降7BP 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2.10% 环比下降4BP [8] 资金配置策略转变 - 上市公司优先选择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 [7] - 理财收益率下降与净值化波动加剧促使资金转向其他投资渠道 [9] - 证监会鼓励现金分红与回购政策导致上市公司闲置资金减少 [10]
居民存款:从“回家”到“再搬家”
2025-08-24 14:4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中国居民财富管理及金融资产配置 涵盖银行存款 资管产品(银行理财 货币基金 债券基金 保险 信托 私募基金等)以及房地产市场[1][3][4][6][7][9] * 核心机构涉及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及各类商业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券商 基金 保险等)[5][6][9]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居民存款变化趋势**:2018年起居民存款进入持续高增长阶段 2022年新增存款达17.8万亿元峰值 同比增速从2017年的1.1%升至2022年的17.4% 但2023年起增速回落 2023年降至13.8% 预计2025年进一步调整至10%左右[1][2] * **存款增长驱动因素**:主要受房地产市场下行(2018年起进入下行周期)和资管产品收益下降及风险事件增加影响 导致资金从地产和部分金融产品回流至相对稳定的银行存款[1][4] * **金融监管政策影响**:2017年前后金融监管收紧和资管新规落地导致各类金融产品规模缩减 资金回流银行存款 2022年9月至2025年5月 央行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主要银行五年期定存利率累计下调135个基点 短端利率如七天逆回购利率下调60个基点 促使资金流向收益更具吸引力的理财产品等[1][5] * **居民投资新偏好**:随着存款利率下调和资本市场收益增强 居民投资偏好多元化 更青睐理财产品 货币基金等类货币金融产品 债券 股票等风险资产在2024年相对收益提升也吸引部分资金流入[1][3][6] * **金融资产配置变化**:2017/2018年是重要拐点 现金存款配置比例上升 2022年占比达85% 表明财富回流存款端 2023年以来 金融产品和资管产品投资比例回升至31% 但仍低于2014-2017年水平 存款类配置比例维持在70%左右 反映出居民风险偏好改善缓慢[1][7][8] * **受青睐的资管产品类型**:低风险资管产品更受青睐 如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因收益率高于存款且流动性好) 债券市场表现良好时(2023-2024年)债券型基金也吸引存款流入 2024年保险规模加速增长 信托市场回暖 私募基金在2025年以来边际扩容[3][9] * **未来货币政策与配置展望**:未来货币政策以稳增长为目标 央行可能继续降息降准并降低存款利率 随着各类资产比价效应增强 预计货币基金 理财和债券等金融产品在居民财富中的配置比例将持续提升 多元化资管产品将成为居民财富迁徙的重要方向[3][10][11] 其他重要内容 * 2016年以来整体风险资产(含房产投资)配置比例下降 2023-2024年几乎没有提升 更多资金从地产市场流出并配置到资管产品中[3][7][8] * 居民存款增速在2017年前持续低于社会融资规模(社融)增速 但从2018年开始明显提速并持续高于社融增速[4] * 非银金融机构在商业银行的非银存款变化可印证资金流向风险资产的趋势[6] * 自2025年三季度以来 因股票市场持续好转 出现新的边际变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