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转向技术

搜索文档
耐世特20250922
2025-09-23 02:34
耐世特公司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耐世特公司 一家专注于汽车转向系统(如C-EPS R-EPS DPEPS)及线控转向、后轮转向等先进技术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4][12] * 汽车行业 特别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 涉及转向系统的技术演进与市场竞争[2][10][12] 核心观点和论据 新产品与项目进展 * 公司2026年上半年将批量生产新产品(Cybercab项目) 该项目被列为前十大重点项目 单机价值量至少3,000元以上 产量弹性大(几万到十万以上) 取决于技术可靠性和监管环境[2][3][6] * 已获得来自中国传统主机厂的EMB(电子机械制动)订单 预计最快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上半年锁定[4][23] * 后轮转向技术在中国市场商业化迅速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新增约100万套需求 成本控制良好并已吸引海外客户关注[4][24][25] 技术路线与产品策略 * 在线控转向领域 为无方向盘客户提供高成本的下转执行器解决方案(包括双套执行器以确保冗余功能) 其单机价值略高于国内客户提供的上下转执行器总和[2][6] * 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产品通用性 同时推进电机自主生产以控制成本 目前已实现20%的成本节省 推广将分阶段进行(先中国 再亚太 后欧美)[4][13][16] * 产品组合包括C-EPS R-EPS和DPEPS 其中R-EPS仍是核心竞争产品 DPEPS则用于拓展产品组合并应对中高端车型可能的降级需求 目前已获四家国内客户订单[4][12] * Motion IQ业务主要提供软件解决方案 目前集中在北美地区 计划进一步推广至其他区域[4][27] 市场动态与客户情况 * 北美和欧洲市场线控转向技术推进较快 T公司(特斯拉)进展最为显著 大众、奔驰、Stellantis和丰田等也在积极推进 但受电动化进程放缓影响 项目普遍推迟至少两年[2][10] * 短期内 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 公司已成为吉利、长城、奇瑞、广汽、比亚迪以及理想、小鹏和小米等车企的战略供应商 新势力车企布局速度稍快于传统车厂[2][11] * 在自动驾驶领域 与科技公司(如Waymo、ZOX)的合作通常是间接的 主要通过整车厂进行 与具备多维度整合能力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合作更为理想[7][8][9] 财务表现与区域运营 * 2025年收入增量主要来自DP EPS 但整体增长仍依赖C EPS和R EPS 上半年客户增长强劲 比亚迪主要供应C EPS 小米全部采用R EPS[4][15] * 北美市场2025年下半年表现超预期(6月至9月销量强劲) 欧洲市场盈利能力有望提升(上半年利润率为8.8% 预计下半年恢复至更高水平)[4][17] * 欧洲主要工厂分布在波兰、摩洛哥和巴西 通过管理层调整、生产效率提升(波兰工厂从不到70%提升至近80%)、人员优化等措施 运营情况显著改善 预计将从持续亏损转向盈利[19][20] 竞争格局与应对措施 * 中国市场竞争压力大 尤其在C-EPS领域 价格竞争激烈[12] * 公司通过提供多种产品解决方案应对竞争 包括有刷和无刷电机EPS、高输出版本C-EPS 并在高端R-EPS领域保持优势[12] * 电子机械领域采取较高比例的外包策略(如电机和ECU) 但主导核心的设计、软件及系统开发过程 并已开始自主生产电机[14]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与理想汽车合作的项目预计2026年上半年按计划投产 并有信心在2025年底前锁定来自中国客户的新订单[10] * 巴西市场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增长达高个位数 表现强劲 产品主要集中在C EPS[20] * 后轮转向技术随着中国产业化推进 成本得到良好控制 其价格虽仍较高 但比REP片略低[26]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公开宣布星空制动业务[23]
浙江世宝(002703) - 002703浙江世宝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08
2025-06-08 10:36
业绩增长因素 - 营收增长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单车配套价值提升和多元化客户拓展 [1][2] - 利润增长得益于业务规模扩大和各项费用控制有效,费用占营收比例下降 [2] 产能规划 - 线控转向部分项目最早预计2026年量产,已具备相关产能,将根据市场需求释放 [2] - 2025年新产能投放产品主要是电调管柱和R - EPS [3] - 后轮转向部分项目预计2026年量产,已获多个客户定点 [3] 行业竞争格局 - 转向行业竞争格局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加速重构,国际巨头仍占较高份额,但公司凭借优势逐步提升话语权 [2] 海外战略布局 - 秉持稳健务实原则拓展国际市场,与多家国际知名车企推进资格认证,暂无明确海外生产基地建设计划 [2][3] 客户情况 - 乘用车主要客户包括奇瑞、吉利等传统车企和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与一汽、江淮等有业务合作 [2] 收入展望 - 2025年在汽车行业稳定发展前提下,受益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等因素,预计收入稳健增长 [3] 业务合作与技术布局 - 智能转向可用于无人驾驶汽车,与多个客户开展无人物流车转向技术交流 [3] - 后轮转向有技术储备,主要配套高端新能源车型,因保密协议不便披露合作细节 [3]
采埃孚CEO回应独立拆分电驱动业务:希望与合作伙伴产生协同效应,不断将业务重心向中国转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5 14:01
业务拆分与重组 - 公司正在评估将电驱动技术事业部独立拆分的可行性,以提高竞争力并寻求合作伙伴将其排名提升至行业前一二名 [1] - 公司产品线总体策略要求在各经营领域排名前三,否则难以实现盈利 [1] - 此前已对车桥、中间件和被动安全系统等业务进行重组,例如与富士康合作推动车轴总成业务发展,并将被动安全系统剥离为ZF LIFETEC [3] - 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年销售额超过115亿欧元,全球拥有25个生产基地,中国占6家工厂 [5] - 公司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控制成本、节约开支、优化机构等方式改善财务状况 [9] 市场战略与协同效应 - 独立拆分电驱业务旨在与合作伙伴协同合作,获得灵活性、投资和发展机会,而非简单出售 [3] - 协作可应对地缘政治挑战,在不同生态圈找到合适合作伙伴有助于分散风险 [7] - 电驱动领域产能过剩,合作可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摊薄一半成本以提升竞争力 [9] - 公司整合乘用车底盘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事业部,成立全新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成为全球最大底盘零部件供应商 [9] 中国市场重心转移 - 公司在中国市场保持增长,市场份额增加,正将业务重心向中国转移 [10] - 中国成为多项新技术首发地,例如蔚来ET9配备的线控转向技术首次在中国量产 [13] - 中国团队主导核心研发,产品反向推向全球,利用高度竞争环境反推集团增长 [13] - 2024年多项尖端技术将在中国全球首发和本土化生产,例如沈阳、杭州工厂的新一代电驱系统配套国际豪华品牌 [13] - 中国供应链体系完备,采购职能向中国倾斜,本土化成果可推广至其他区域(如低成本机器人应用) [14]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销售额414亿欧元,受车桥总成拆分(26亿欧元)影响,名义销售额下降11%,有机销售额下降3%,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3 6% [3] - 过去十年因收购天合汽车和威伯科推高债务水平,当前行业压力促使业务调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