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腔修复膜
icon
搜索文档
正海生物(300653) - 2025年9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7 00:50
产品市场展望 - 活性生物骨是国内首个含与胶原特异结合的rhBMP-2的骨填充产品 具有高创新性 [3] -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类产品在骨修复材料市场份额较小 具备较大增长潜力 [3] - 活性生物骨凭借产品特性优势持续提升市占率 实现销售收入增长 [3] - 2025年活性生物骨推广入院工作有序开展 整体入院节奏符合预期 [3] 口腔领域发展 - 中短期内口腔种植需求相对平淡 长期在老龄化及集采政策推动下种植牙渗透率仍具潜力 [3] - 口腔修复膜在公立市场销售格局稳定 民营市场面临竞争加剧和价格战白热化挑战 [3][4] - 公司将持续巩固口腔产品在种植领域优势地位 深化精准化营销策略 [4] - 加快新品上市与推广 协同发挥膜粉产品组合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4] 集采项目情况 - 脑膜产品已参与6个省级和2个省际联盟带量采购 覆盖24个省自治区兵团 [4] - 2024年6月天津市开展硬脑脊膜补片类耗材信息维护工作 尚未出台招标文件 [4] - 在已开展集采省份全部中标 售价下降但销量提升 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4] 研发进展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项目处于产品工艺验证阶段 [4] - 将补充宫腔软组织修复领域产品布局 丰富再生医学领域储备 [4] 海外拓展计划 - 部分产品具备出海潜力 正在开展相关筹划工作 [5] - 积极争取海外增量市场 尽力早日实现海外收入 [5]
买贵“退差价”?海利生物大幅下调收购标的交易价格|速读公告
新浪财经· 2025-09-15 14:37
收购价格调整 - 海利生物将收购瑞盛生物55%股权的价格从9.35亿元下调至5.36亿元 资产出售方美伦公司需返还交易价格差额3.99亿元 [1][2] - 瑞盛生物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从17亿元调整至9.74亿元 调整基准日为2024年6月30日 [2] - 收购价格调整主要由于瑞盛生物营收与净利润下滑 受价格战及税收优惠政策收紧影响 [1][2] 业绩承诺修订 - 瑞盛生物2025年度扣非净利润承诺从1.375亿元调整为5000万元 2026年度从1.5125亿元调整为5800万元 [1] - 原业绩补偿协议要求2024-2026年度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1375亿元 2024年度实际完成1.39亿元达标 [3] - 2024年上半年瑞盛生物净利润仅3376.69万元 较全年承诺指标显著偏低 [3] 业绩下滑原因 - 国家药监局2022-2024年政策调整导致口腔修复类医疗器械免临床评价范围扩大 同类竞品新增获批约20个 [2] - 2024年第二季度瑞盛生物口腔线产品平均单价环比下降40% 骨粉骨膜综合市占率虽提升6%-7%但未能抵消价格下滑影响 [2] - 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收紧 增值税计税方式从优惠税率改为一般计税(13%税率) 由于原材料进价低导致可抵扣进项税较少 [2] 战略转型背景 - 海利生物从动保领域转向"人保"赛道 收购瑞盛生物被视为进军人体组织修复领域的重要举措 [3] - 动保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需求波动 冲击企业销售和利润 [3] - 瑞盛生物主营口腔骨修复材料、口腔可吸收生物膜等人体组织修复产品 2024年有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获受理 [3][4] 交易历史 - 海利生物2023年10月以增值率952.12%完成收购瑞盛生物55%股权 标的资产过户手续于当月24日办理完毕 [3] - 原交易价格9.35亿元对应瑞盛生物整体估值17亿元 [2][3]
正海生物涨2.18%,成交额2759.7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2.4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3:2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2日盘中股价21.10元/股,当日上涨2.18%,总市值37.98亿元,成交金额2759.79万元,换手率0.74%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2.44万元,其中大单买入55.35万元(占比2.01%),卖出137.80万元(占比4.99%) [1] - 年内股价涨幅1.22%,近5日涨3.58%,近20日跌4.70%,近60日涨8.59%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生物再生材料研发生产销售,脑膜系列产品收入占比50.99%,口腔修复膜占比48.98%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减少5.14%,归母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大幅减少45.97%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耗材,概念板块涵盖辅助生殖、医用耗材、小盘股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68万户,较上期减少0.89%,人均流通股10704股,较上期增加0.90% [2] - 东方红新动力混合A(000480)增持52.68万股至122.68万股,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3] - 东方红京东大数据混合A(001564)新进持股65.60万股位列第六,太平丰和一年定开债券减持51.49万股至50.00万股位列第十 [3]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1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34亿元 [3]
正海生物股价微跌0.98% 公司回应脑膜产品研发计划
金融界· 2025-08-26 20:0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6日收盘价22.23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22元 跌幅0.98% [1] - 当日成交量33418手 成交额0.75亿元 换手率1.86% [1] 主营业务 - 公司属于医疗器械板块 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产品涵盖口腔修复膜、生物膜等医用材料 [1] 产品研发进展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属于非动物源人工合成骨修复材料 未来上市后将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 [1] - 公司明确表示暂无开发非动物源性脑膜系列产品的计划 [1] 公司治理 - 将于8月27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审议变更经营范围、修订公司章程等多项议案 [1] 资金流向 - 8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42.05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199.57万元 [1]
正海生物涨2.07%,成交额1.1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748.8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5 06:5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22.70元/股,成交额1.13亿元,换手率2.81%,总市值40.8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748.87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4.24%和11.51%,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0.36%和28.62%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8.89%,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52%、0.89%和12.38%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68万户,较上期减少0.89%,人均流通股10704股,较上期增加0.90% [2] - 东方红新动力混合A增持52.68万股至122.68万股,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3] - 东方红京东大数据混合A新进持股65.60万股,太平丰和一年定开债券减持51.49万股至50.00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5.14% [2] - 归母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5.9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1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34亿元 [3]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研发生产销售,脑膜系列产品占比50.99%,口腔修复膜占比48.98%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耗材,概念板块涵盖细胞治疗、合成生物、辅助生殖等 [1]
正海生物股价微涨0.59% 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近46%
金融界· 2025-08-15 19:5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15时,正海生物股价报22.14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59% [1] - 当日开盘价为22.16元,最高触及22.19元,最低下探至21.82元 [1] - 成交额0.69亿元,换手率1.74%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等 [1] - 属于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内较早布局再生医学领域的III类植入性医疗器械企业之一 [1]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4%至1.87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为4648.57万元,同比下滑45.97% [1] - 业绩下滑主要受口腔修复膜收入下降19.38%、销售费用增长38.87%以及税率调整等因素影响 [1] 产品结构 - 核心产品仍依赖口腔修复膜和脑膜补片 [1] - 新产品活性生物骨尚未形成规模销售 [1] - 在研管线进展较慢 [1] 资金流向 - 8月15日,正海生物主力资金净流出85.55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920.19万元 [1]
正海生物上半年净利近腰斩
中国经营报· 2025-08-15 08:0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4%至1.8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45.97%至4648.57万元,扣非净利润下降46.77%至4028.07万元 [4] - 净利润下滑主因包括核心产品收入分化、成本费用压力加大及外部环境变化,其中口腔修复膜业务收入锐减近两成 [4] - 销售费用激增38.87%至7117.79万元,主要用于市场推广(3045.57万元)和商业支持(2011.83万元),但未能驱动业绩增长 [7][8] 核心产品分析 - 脑膜系列产品销售收入8027.17万元,同比增长5.88%,得益于省际联盟集采持续中标,但毛利率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至88.84% [6][7] - 口腔修复膜业务收入7711.62万元,同比下滑19.38%,毛利率下降1.63个百分点至85.98%,主因口腔种植市场需求不旺、行业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走低 [6] - 公司产品结构单一,口腔修复膜和脑膜产品长期占据八成以上收入,抗风险能力薄弱 [6] 政策与成本影响 - 2025年1月1日起,主营产品关键原材料动物组织的增值税征收方式由简易征收(3%)改为一般计税(13%),大幅提升税率侵蚀利润空间 [6] - 集采导致脑膜产品售价下降,但促进销量增长,公司脑膜产品在多个省际联盟接续采购项目中成功中选 [7] 新产品与研发进展 - 活性生物骨获得注册证近三年,尚未贡献实质销售数据,入院工作有序开展但销售体量仍小 [8][9]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处于注册发补阶段,宫腔修复膜在开展注册工作,乳房补片处于数据管理阶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工艺验证阶段 [10] - 在研产品预计未来2-3年才可能带来收入增量,短期内难解业绩压力 [10] 市场与战略调整 - 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经销商达1175家,但销售费用率从25.88%飙升至37.90%,净利润率从43.45%下降至24.75%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42.05%至4767.29万元,营销投入与业绩产出形成反差 [8] - 公司筹划产品出海,部分产品具备海外市场潜力,但需更多资源投入 [10]
重金营销未止颓势,正海生物上半年净利同比跌46% 新品能否成“救命稻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0: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下降5.14% [1] - 归母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下降45.97%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2.81个百分点至83.92% [3] - 净利率从43.45%降至24.75%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67.29万元同比减少42.05% [3] 核心产品表现 - 脑膜系列产品收入8027.17万元同比增长5.88% [1][2] - 脑膜产品毛利率88.84%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 [2] - 口腔修复膜收入7711.62万元同比下降19.38% [2] - 口腔修复膜毛利率85.98%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 [2]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7117.79万元同比激增38.87% [1][3] - 市场推广费3045.57万元与商业支持费2011.83万元占比超70% [3] - 销售费用率从25.88%升至37.90% [3] - 动物组织原材料增值税率从3%增至13%影响成本 [3] 市场竞争与策略 - 口腔修复膜受民营市场竞争激烈及价格走低影响 [2] - 脑膜产品通过集采中标维持市场份额 [2] - 营销投入用于新产品推广和竞争化营销策略 [1][4] - 活性生物骨2023年启动销售后入院进度符合预期 [5] 新产品管线 - 活性生物骨为重点战略新品正提升头部医院开发占比 [5]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进入注册发补阶段预计2025年底获批 [5] - 宫腔修复膜开展注册工作乳房补片处于数据管理阶段 [5] - 新产品预计未来2-3年陆续贡献收入增量 [5] 发展挑战 - 骨修复材料市场竞争激烈 [5] - 新品活性生物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3] - 需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优势应对集采压力 [6]
正海生物:上半年公司的收入下滑主要受口腔板块的收入下滑影响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6 11:11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出现下滑 主要受口腔板块收入下滑影响 [1] - 口腔修复膜收入同比下滑 因种植市场需求不旺 竞争日益激烈 产品价格走低 [1] - 税率调整对公司整体收入造成压力 [1] 公司战略规划 - 未来将继续深耕优势领域 [1] - 持续孵化新品以争取实现收入的稳健增长 [1] 行业市场状况 - 种植牙市场需求不旺 [1] - 口腔修复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1] - 产品价格呈现走低趋势 [1]
正海生物收盘下跌1.77%,滚动市盈率40.92倍,总市值38.9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6 09:48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硬脑(脊)膜补片、皮肤修复膜、骨修复材料、活性生物骨等 [1] - 公司是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1] - 公司历经20余年的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 [1]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5.14% [1] - 2025年半年报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下降45.97% [1] - 销售毛利率为83.92% [1] - 截至2025年半年报,共有5家机构持仓公司股票,其中基金3家、其他2家,合计持股1996.97万股,持股市值4.09亿元 [1] 估值指标 - 8月6日收盘价为21.62元,下跌1.77% [1] - 滚动市盈率PE为40.92倍 [1] - 总市值38.92亿元 [1] - 静态PE为28.90倍,市净率4.56倍 [2] 行业比较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53.93倍,行业中值37.81倍 [1] - 行业平均静态PE为50.27倍,市净率4.74倍 [2] - 行业中值静态PE为37.57倍,市净率2.70倍 [2] - 公司在行业市盈率排名中位列第81位 [1] - 行业平均总市值为115.25亿元,行业中值为53.82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