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仿生机器鱼
icon
搜索文档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9-26 22:17
9月22日至2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 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代表参会。 这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本届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展示我 国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就,为全球环境治理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 划"秘书长安东尼奥·艾伯鲁表示,中国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物圈保护区国家 网络,其中的许多保护区已成为平衡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全球典范。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单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科技支撑。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表示,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肩,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 标和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科技赋能生态环境治理 中国生物圈保护工作一直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中国开发了集图像、声纹及视频于一体的动植物物种智 能识别技术,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和移动智能终端,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 ...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北大团队用可解释模态分解方法赋能侧线感知,实现机器鱼高精度、多场景运动估计!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4 04:06
研究突破 - 北京大学团队提出融合模态分解与物理建模的可解释数据驱动框架 解决仿生机器鱼自主运动状态估计难题 [1] - 方法基于人工侧线传感器时空压强数据 通过本征正交分解提取主导模态并结合Lighthill压强理论解释物理含义 [2] - 框架在动态摆动参数 不同鱼体形态及尾流干扰复杂流场中均展现出色鲁棒性与泛化能力 [4] 技术原理 - 压强数据分解为三个主导模态 分别对应鱼体前进运动 摆动运动及两者耦合产生的压强变化 [6] - 代表前进运动的模态系数与游动速度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 可直接用于速度和轨迹精确估计 [10] - 基于模态信息预测最少传感器数量及最优位置 并通过流场可视化解析分布特点及流体力学原理 [13] 应用价值 - 为水下仿生机器人提供高效可靠自主感知策略 开辟人工侧线系统设计与应用新思路 [4] - 适用于不同形态鱼类模型包括盒子鱼形和鳗鱼形 展现跨形态通用性 [14] - 推动仿生技术与数据驱动方法融合 为水下机器人智能化自主化协同化发展开辟新技术路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