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智能监测平台

搜索文档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09-26 22:17
9月22日至2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 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代表参会。 这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本届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展示我 国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就,为全球环境治理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 划"秘书长安东尼奥·艾伯鲁表示,中国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物圈保护区国家 网络,其中的许多保护区已成为平衡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全球典范。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单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科技支撑。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表示,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肩,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 标和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科技赋能生态环境治理 中国生物圈保护工作一直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中国开发了集图像、声纹及视频于一体的动植物物种智 能识别技术,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和移动智能终端,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 ...
AI智慧鲸豚保护实践亮相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11:01
9月22日至2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 护区大会在杭州召开。在中国鲸豚监测和保护技术边会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白鱀豚保 护基金会、联想集团携AI智慧鲸豚保护项目亮相大会,展示了长江江豚保护成果及最新进展。 在公众参与层面,随着"大江之歌"科普计划、AI互动展览,以及全球首份"长江江豚追豚地图"与"赏豚 攻略"等举措的相继落地,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学校、志愿者通过影像记录、科普教育、巡护支援 等方式加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第六届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指出,水生生物保护 比陆生生物保护的难度更大,当下开展的研究和探索所积累的鲸豚保护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希望未来可 以复制到全世界大江大河之中的更多物种。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上海研究院院长毛世杰表示,科技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保护效率,更在于连接 多元主体、赋能多元参与。联想集团愿继续以技术为桥梁,与各方携手,让更多人、更多机构能够以自 己擅长的方式,加入到鲸豚保护这项美好事业中,让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成为一场全民参与、世代延续 的共同行动。 据介 ...
【科技日报】AI智慧鲸豚保护实践亮相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科技日报· 2025-09-26 01:25
项目背景与成果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联想集团联合展示AI智慧鲸豚保护项目 聚焦长江江豚保护成果及技术出海实践 [1]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支持 迁地保护措施落地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1] - 形成自然保护 迁地保护 繁育保护 离体保藏同步进行的保护体系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联想集团开发江豚智能监测平台 引入具身智能六足机器人用于复杂环境数据采集与监测 [2] - 技术探索涵盖AI影像识别与追踪 水下声呐数据分析 生成式AI模型等前沿领域应用 [2] - 保护经验具备普遍意义 可复制至全球大江大河多物种保护 [1] 社会协作与国际化 - 水生生物保护需依靠一线工作者 科研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突破困境 [1] - 联想集团从技术赋能 公众参与 国际协作三层面展开探索 推动保护技术出海 [2] - 长江江豚保护为世界濒危物种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样本 [1]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AI智慧鲸豚保护实践助力中国方案“走出去”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7:54
会议背景与主题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于9月22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 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系首次在亚洲举办 [1] - 大会期间举办中国鲸豚监测和保护技术边会 展示长江江豚保护成果及技术出海实践 [1] 长江江豚保护成果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迁地保护措施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2] - 保护模式涵盖自然保护 迁地保护 繁育保护与离体保藏同步进行 自然种群止跌回升 迁地种群稳定增长 [2] - 形成可向近岸小型鲸豚保护复制推广的经验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开发江豚智能监测平台 引入具身智能六足机器人用于复杂环境数据采集与监测 [3] - 探索AI影像识别与追踪 水下声呐数据分析 生成式AI模型等前沿技术实际应用 [3] - 推出全球首份"长江江豚追豚地图"与"赏豚攻略" 通过科普计划与AI互动展览提升公众参与度 [3] 国际合作与经验推广 - 长江江豚综合监测和调查技术已推广至柬埔寨 缅甸和孟加拉等国河流鲸豚研究 [2] - 联合发布"国际小型鲸类保护计划" 推动中国全链条保护模式走向国际舞台 [3] - 未来中国综合保护技术将在亚洲和南美淡水豚分布国家落地实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