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展览

搜索文档
推动“百业+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9-24 23:26
□ 陈 飞 今年9月11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提出,要聚焦融合发展,完善文化旅游业产品体系。通过深化拓 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深化多业态创新融合,拓展"百业+文旅"融合发展的消费场景 针对不同行业特性,设计"百业+文旅"差异化融合模式,形成"一业一特色场景"。其中,"演艺+文 旅""乡村+文旅""体育+文旅"是典型的融合消费场景。 以"演艺+文旅"强化消费体验。演艺与文旅的融合,催生了多种新型文旅消费场景,如实景演艺、沉浸 式戏剧、主题街区演艺等。鼓励景区景点和公共文化场馆挖掘自身特色,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 间,并将创排的各类沉浸式演出嵌入街巷之中、融入景区之内,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从"旁观 者"到"参与者"乃至"共创者"的身份转变。 以"农业+文旅"打造消费品牌。"农业+文旅"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文旅为手段,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实 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和乡村美丽,创造出以乡村为核心场景的新型消费场景和文化空间。要基于区域 资源禀赋,围绕地域文化、农业品牌、民俗风情, ...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傅萌:科技如何为文物插上“翅膀”?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4:06
核心观点 - 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与传播 通过多学科融合和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 优化传统修复技艺 拓展文化传播渠道 实现中华文明的长久传承与广泛传播[3][6][9] 文物保护技术应用 - 展厅环境监控针对青铜器等无机质文物 重点监测湿度与空气质量 通过展柜设备调控湿度 采样检测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4] - 有机质文物如纸张纺织品需更严格环境控制 除温湿度和空气质量外 还需防范紫外线光照和生物病害如霉菌产生的酸性物质侵蚀[4] - 传统修复与科技结合 传统修复组识别文物病害需求 科研人员通过仪器检测分析文物形貌成分 超声技术激光技术解决清洗难题 3D打印为陶瓷金属文物补配提供新方法[6] 公众教育与文化传播 - 可视化文物保护中心通过修复室开放展示、多媒体播放和专业讲解 提升公众对文保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回应观众对展厅温湿度及光照等规则的疑问[4] - 防震科普展通过地面玻璃窗口展示博物馆防震措施 源于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文物防震研究课题 让观众直观了解博物馆保障工作[8] - 数字技术应用包括数字展柜、低反射玻璃、数字人讲解、语音导览、云展览和数字文物传播 线上线下双渠道提升观展体验和文化传播效果[9] 行业发展趋势 - 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注重观众认同与博物馆数量种类并重 通过科技感科普工作促进中华文明传承[11] -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博物馆带来新可能 科技助力文明传承与文化传播 使文物背后的古老文明以多样化方式呈现并世代传承[9]
高校博物馆激活公共文化服务价值
消费日报网· 2025-07-23 02:21
高校博物馆开放与公共文化服务 - 北京市教委推出高校博物馆"京彩"暑期主题活动,22所高校的43家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 [1] - 高校博物馆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 [1] - 成都理工大学自然博物馆开展50场科普进校园活动,覆盖23个学校8500余名中小学生 [2] - 南京林业大学树木标本馆直播活动获得270多万人次观看量 [2] 高校博物馆功能定位 - 高校博物馆兼具教书育人与文化传播双重功能 [3] - 64.32%受访大学生认为高校博物馆应向社会开放,56.61%认为其在社会教育中不可或缺 [3] - 高校博物馆应依托专业研究优势,贴近市民生活需求 [3] - 高校博物馆以专业性、特色性、学术性著称,需建立多渠道合作机制 [3] 高校博物馆发展挑战 - 65.29%受访者认为宣传不足,51.59%认为展览缺乏吸引力,47.15%指出开放时间有限 [4] - 高校博物馆普遍存在展览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接待能力有限的问题 [4] -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加大对高校文博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4][5] 高校博物馆发展路径 - 2011年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要求高校博物馆最大限度向社会开放 [5] - 高校博物馆需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