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业+文旅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百业+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9-24 23:26
□ 陈 飞 今年9月11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提出,要聚焦融合发展,完善文化旅游业产品体系。通过深化拓 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深化多业态创新融合,拓展"百业+文旅"融合发展的消费场景 针对不同行业特性,设计"百业+文旅"差异化融合模式,形成"一业一特色场景"。其中,"演艺+文 旅""乡村+文旅""体育+文旅"是典型的融合消费场景。 以"演艺+文旅"强化消费体验。演艺与文旅的融合,催生了多种新型文旅消费场景,如实景演艺、沉浸 式戏剧、主题街区演艺等。鼓励景区景点和公共文化场馆挖掘自身特色,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 间,并将创排的各类沉浸式演出嵌入街巷之中、融入景区之内,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从"旁观 者"到"参与者"乃至"共创者"的身份转变。 以"农业+文旅"打造消费品牌。"农业+文旅"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文旅为手段,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实 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和乡村美丽,创造出以乡村为核心场景的新型消费场景和文化空间。要基于区域 资源禀赋,围绕地域文化、农业品牌、民俗风情, ...
【省文化和旅游厅】链群结合推动产业升级 创新融合满足群众需求
陕西日报· 2025-09-11 22:48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 基本实现省有三馆 市县有两馆 乡有一站 村有一室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1] - 创新打造新型文化空间2700余个 逐步形成十五分钟文化便民圈[1] - 全省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由2021年1.4次提升至2024年3.47次 增长147.86%[1] - 2021年以来戏曲进乡村演出58371场 平均每个乡镇超过9场 线上观众达2076.3万人次[2] - 连续四年发放文化惠民补助2.6亿元 建成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提供数字服务[2] - 培育40个省级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2024年举办四季村晚1752场[2] 文旅产业发展成效 - 重点文旅产业链群上半年总营收4299.59亿元 同比增长14.24%[3] - 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151.46亿元 带动超百万人就业[3] - 旅游演艺活跃度居全国第一 21万余户经营主体覆盖景区 旅行社 酒店等领域[3] - 上半年入境游客人次同比增长55.11% 总花费增长46.76%[4] - 国内游客接待量4.6亿人次 总花费4139.0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6.03%和8.10%[4] - 实施文旅+百业工程 汉服国潮 文创潮玩 精品民宿成为消费新热点[4] 政策与创新举措 - 出台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推出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政策[4] - 统筹省级旅游专项新增资金支持高品质酒店 数字文旅等七大领域[4] - 推出入境旅游便捷支付服务 协调重点场馆延长旺季开放时间[4] - 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红黑榜制度 实施16项贴心举措提升游客满意度[4] 未来发展规划 - 推动文化服务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单转变 扩大文化服务供给总量[5] - 依托西安—延安 西安—十堰高铁开通优势 打造陕北陕南特色旅游线路[5] - 举办交旅融合 科技赋能 金融助力系列活动 支持链主链群企业项目建设[5] - 面向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引资 补齐链群企业短板弱项[5]
四川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百业+”共绘文旅新前景
四川日报· 2025-08-17 00:45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四川通过"文旅+百业"模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如巴中光雾山徒步挑战赛、广安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大凉山烧烤美食季等,形成全域文旅消费场景[1] - 乐山创新消费场景,2024年餐饮收入达111.89亿元,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成为"美食天堂"[2] - 资阳通过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方特水世界等项目弥补资源分散短板,水世界营业首月接待游客27.5万人次[4][5] - 成都改造工业厂房打造东郊记忆,崇州开发30万亩彩色油菜田及"稻田咖啡""星空民宿"等农业文旅项目[5] - 宜宾打造60个研学基地形成五大产品体系,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70余万人次,收入超4000万元[6] 产业主导型文旅路径 - 攀枝花以医养结合为核心,制定9项地方标准,开发气候康养系统,建成170多个康养旅居点,常年康养人数达50万人次[7][8] - 泸州依托白酒产业链打造酒文旅项目,包括郎酒龙马酒庄等三大消费地标,涵盖酒店、酒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8] -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阿坝州将依托都四山地轨道项目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区[9] - 海螺沟创新"管理中心+公司+俱乐部"模式,分层管理户外运动市场[9] 体制机制创新 - 四川省委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9] - 多地通过体制改革解决跨行业融合难题,如卧龙特区事务移交属地管理提升效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