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卡

搜索文档
花旗中国:随着个人银行业务的关闭 不再作为中国银联的成员
财经网· 2025-09-05 19:22
公司战略调整 - 花旗中国终止中国银联成员资格 因个人银行业务关闭[1] - 花旗中国对公业务境内外支付收款不受影响 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服务企业和机构客户[1] - 花旗集团2021年4月启动全球个人银行业务重组 计划退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多个市场个人业务[1] 业务处置进展 - 花旗中国2022年12月宣布逐步关闭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 保留对公业务[1] - 2023年10月9日将中国内地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中国 包括个人客户账户、存款及相关理财产品[1] - 汇丰中国2024年6月11日完成收购 承接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及相关资产[1] 信用卡业务调整 - 花旗中国自2024年5月6日起停止个人信用卡交易功能[2] - 信用卡相关业务由富邦华一银行承接[2] - 该调整属于花旗退出中国个人银行业务的组成部分[2]
花旗中国被银联终止成员资格,最新回应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5 13:29
花旗中国银联成员资格终止事件 - 中国银联于8月27日公告终止花旗中国成员资格 合作已于7月底正式终止[2] - 终止原因为花旗中国停止开展银联卡业务 根据银联章程规定终止成员资格[2] - 花旗中国强调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收款不受影响[2] 花旗中国个人银行业务退出进程 - 花旗集团2021年宣布战略调整 退出中国内地个人银行市场[2] - 2022年底明确关闭中国个人业务 保留对公服务[2] - 2023年将零售财富管理业务转让汇丰中国 信用卡及无担保贷款资产转让富邦华一银行[2] - 2024年5月6日起花旗中国个人信用卡全面停用[2] 花旗全球个人金融业务收缩战略 - 2021年宣布退出全球14个地区个人银行市场 包括亚洲、欧洲、中东和墨西哥等[3] - 截至2024年已完成9个市场个人银行业务出售 包括澳大利亚、印度、泰国、越南等[3] 花旗中国业务聚焦方向 - 保留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IPS及SWIFT系统对公业务成员资格[3] - 中国市场仍是全球战略重点 未来聚焦服务企业和机构客户[3] - 重点发展跨境结算、投融资及全球市场业务[3]
银联资格终止,花旗中国个人业务战线“再收缩”
观察者网· 2025-09-05 07:19
银联成员资格终止 - 中国银联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员资格 具体原因未披露 自公告之日起生效[1][2] - 花旗中国无法通过银联网络处理人民币支付业务 其发行的信用卡及部分支付工具使用范围受直接限制[1] - 花旗中国个人及对公客户通过银联系统完成的交易及清算服务同步终止[2] 外资银行银联资格现状 - 具备银联成员资格的外资银行数量由9家减少至8家[1] - 保留资格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渣打、东亚、星展、瑞穗、德意志银行、三菱日联及恒生银行[1][4] - 银联成员资格是外资银行接入中国本地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的基础条件[4] 花旗中国业务调整 - 花旗中国自2021年4月起逐步退出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 聚焦机构客户和财富管理[4][5] - 2023年10月花旗将中国内地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银行(中国) 交易于2024年6月11日完成[5] - 2024年1月花旗中国宣布自5月6日起停止个人信用卡交易功能[5] - 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注销花旗银行(中国)《保险中介许可证》 不再具备代理销售保险产品资格[5] 高层人事变动 - 2024年8月15日花旗银行(中国)原董事长卢伟明卸任 由SAN AVELINE PAU LEN接任[4] - 2024年7月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杨长浩变更为ZHANG WENJIE Nadir Sarela不再担任董事[4] 战略背景与影响 - 花旗集团全球战略性重组 退出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14个市场个人业务[4][5] - 花旗在中国市场运营重心从全面覆盖对公与个人业务转向以企业金融、资本市场服务为核心[6] - 银联资格终止是花旗全球战略在中国落地的具体步骤之一[4]
中国银联:终止花旗中国成员资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3:54
银联成员资格终止 - 中国银联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员资格 花旗中国不再通过银联网络开展支付业务 [1] 管理层变动 - 花旗中国董事长更替 卢伟明卸任董事长 SAN AVELINE PAU LEN接任 [3] - 杨长浩卸任法定代表人 Nadir Sarela卸任董事 ZHANG WENJIE接任法定代表人及经理 [3] 全球战略调整 - 花旗2021年4月宣布退出全球14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 包括亚洲、欧洲、中东和墨西哥 [3] - 2022年12月宣布逐步关闭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 不涉及对公业务 [3] - 2024年1月宣布5月6日起停止个人信用卡交易功能 [3] 业务出售与转移 - 2023年6月完成向汇丰出售中国内地个人零售财富管理业务 300多名员工转入汇丰中国 [3] - 已完成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9个市场个人银行业务出售 [3] - 与富邦华一银行就个人信用卡及无担保贷款资产转让达成协议 2023年7月完成交割 [3] 战略重点 - 花旗强调中国是重要市场 将专注于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 [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末花旗中国资产1761亿元人民币 [5] - 2024年营业收入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 [5] - 2024年净利润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4% [5] 人员变动 - 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花旗员工总数22.9万人 同比减少1万人 [5] - 2025年计划预留6亿美元作为遣散费 用于继续裁员和削减开支 [5]
中国银联:终止花旗中国成员资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3:43
银联终止成员资格事件 - 中国银联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员资格 花旗中国将不再通过银联网络开展支付业务[1] 花旗中国战略调整及业务退出 - 花旗中国董事长更替 SAN AVELINE PAU LEN接任董事长 ZHANG WENJIE接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并担任经理[3] - 花旗2021年宣布全球战略调整 退出亚洲、欧洲、中东和墨西哥等14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3] - 花旗2022年12月宣布逐步关闭中国内地个人银行业务 不涉及对公业务[3] - 花旗中国2024年5月6日起停止个人信用卡交易功能 逐步终止相关产品权益与服务[3] - 花旗2023年6月向汇丰出售中国内地个人零售财富管理业务 300多名员工转入汇丰中国[3] - 花旗与富邦华一银行就中国内地个人信用卡及无担保贷款资产转让达成协议 2023年7月完成交割[4] - 花旗强调中国是重要市场 将专注于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4] 花旗中国财务及运营数据 - 花旗中国2024年末资产1761亿元 营业收入58亿元 净利润1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1%和54%[5] - 花旗全球2024年第四季度末员工22.9万人 同比减少1万人[5] - 花旗2025年计划预留6亿美元作为遣散费 继续推进裁员和开支削减[5]
花旗中国终止银联资格 不再开展境内支付业务
经济观察网· 2025-09-04 11:58
花旗中国业务调整 - 花旗中国主动申请终止中国银联成员资格 不再通过银联网络开展支付业务[2] - 终止银联资格与花旗集团全球个人银行业务重组相关 涉及全球14个市场退出计划[2] - 2023年10月将中国内地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中国[2] 业务收缩进程 - 2024年5月6日起停止个人信用卡交易功能 逐步终止产品权益与服务[2] - 零售支付业务规模持续萎缩并趋于归零 成为终止银联资格主因[2] - 银联国际会员资格同步自动终止 无法开展境内外银联支付业务[3] 客户影响与业务衔接 - 持花旗中国银行卡在境外通过银联支付将受一定影响[3] - 已转入汇丰中国的财富管理客户支付需求基本不受影响[3] - 花旗集团境外机构仍可独立成为银联国际会员开展境外业务[3] 行业竞争态势 - 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寻求成为中国银联成员以拓展在华支付网络[4] - 银联成员资格有助于丰富支付产品服务并提升用户便利性[4] - 该举措成为外资银行增强中国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