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空》
icon
搜索文档
外媒曝微软Xbox部门深陷财务目标争议,激进指标或成创新掣肘
环球网资讯· 2025-07-08 02:58
微软Xbox部门财务目标争议 - 微软首席财务官为Xbox部门设定被内部人士称为"完全不切实际"的财务目标 [1] - 该目标被认为与游戏行业增长放缓的现实脱节 [1] - 目标迫使团队牺牲长期内容质量换取短期财务数据 [1] Xbox部门裁员与整合压力 - 自2025年初以来Xbox部门经历多轮裁员影响全球约9000名员工 [4] - 裁员涉及B社、id Software、动视暴雪旗下工作室及第一方团队Turn 10等 [4] - 官方称裁员原因为"为AI项目释放资金"但内部文件显示主因是高额基础设施建设和动视暴雪收购整合压力 [4] 内容开发项目受影响 - 原计划由Rare工作室开发的《Everwild》和The Initiative重启的《完美黑暗》项目因预算超支被叫停 [4] - 多个未公开项目因"无法满足投资回报率要求"被搁置 [4] - 《星空》大型DLC因"开发周期过长"被砍转投轻量级手游开发 [6] - 《光环》系列新作开发预算被压缩40%导致多人模式与剧情深度缩水 [6] Game Pass订阅服务表现 - Xbox内容与服务收入2025财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 [5] - 增长主要依赖动视暴雪旗下《使命召唤》《糖果粉碎传奇》等老游戏贡献 [5] - Xbox主机硬件收入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美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3% [5] - Game Pass订阅数增速从2024年35%放缓至2025年12% [5] - 目标要求Game Pass订阅数在2026财年前突破5000万但当前增速难以实现 [5] 开发策略与行业评价 - 财务指标要求所有项目在立项阶段即承诺3年内回本但3A游戏通常需要5-7年开发周期 [6] - 行业人士批评该策略短视将导致Xbox沦为二流平台 [6] - 开发者被迫放弃制作广受欢迎游戏为AI增长削减成本 [6]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孤独与生命狂欢的奇幻世界
经济观察报· 2025-05-28 03:49
影片制作与艺术创新 - 全球首部全手绘油画风格动画长片 由125位画家耗时数年绘制65000余幅油画构建每一帧画面 [1] - 精准还原梵高94幅原作神韵 通过动态油画形式赋予静止画作生命力 如《星空》中旋转星辰与涌动天空的视觉效果 [1] - 创新融合油画与动画技术 为动画电影发展开辟新道路 被视作电影史上大胆且成功的尝试 [1] 叙事结构与表现手法 - 以梵高未送达信件为线索 通过邮差之子阿尔芒与多方人物交流 拼凑梵高生前最后六周故事 [2] - 采用多人物视角追溯方式 呈现立体复杂的梵高形象 避免单一视角片面性 [2] - 现实与回忆穿插叙事 通过闪回增强故事层次感与节奏感 [2] 主题内涵与艺术价值 - 深度剖析梵高孤独灵魂 展现其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挣扎 如加歇医生评价"注定无法像常人走完一生" [3] - 通过梵高与加歇医生、玛格丽特等人物互动 揭示其艺术创作背后的精神痛苦与情感诉求 [3] - 引发对艺术、孤独、人生价值的思考 突显伟大艺术家在孤独中创造永恒艺术瑰宝的特质 [3] 梵高作品市场表现 - 《星空》作为梵高代表作之一 2017年纽约佳士得拍卖成交价达8670万美元 [5] - 画作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以动态笔触与激烈色彩碰撞构建奇幻宇宙 成为人类精神世界不朽丰碑 [5][6]
曾梵志:中国当代第一个突破亿元的艺术家
经济观察报· 2025-05-19 06:52
艺术家曾梵志的市场表现 -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以1.81亿港元刷新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纪录 [2] - 2025年中国嘉德春拍上,其作品《星空》以368万元人民币(51.18万美元)成交 [3] - 作品总成交额超过35.8亿元人民币,常年占据中国当代艺术家榜首 [9] 艺术创作风格演变 - 表现主义时期(1990-1994):受德国表现主义影响,创作《协和医院》《肉》系列,用腥红色彩隐喻生命残酷 [5] - 面具系列(1994-2004):转向象征主义,通过面具人物反映都市人际关系疏离 [6] - 乱笔时期(2004-2015):右手受伤后改用左手创作,形成抽象与写意结合的乱笔风格 [7] - 东方美学探索(2015至今):将宋元山水意境融入抽象语言,如《江山如此多娇》系列 [7] 艺术市场现象 - 早期西方藏家低价购入作品,后成为中国新富阶层身份象征与文化投资标的 [10] - 2008年《面具系列1996 No.6》以7536万港元创纪录,2013年《最后的晚餐》1.81亿港元,2022年《协和医院系列之三》4845万港元 [8][10] 艺术创作理念 - 创作核心始终围绕"人的生存状态",从医院题材到面具系列都在解剖人性 [3] - 将中国传统书法用笔融入油画创作,强调笔墨承载的心性修为而非西方表现主义的情感外显 [3] - 近年尝试将金属粉末融入油彩,创造随光线变化的"闪烁绘画"效果 [10] 行业影响与评价 - 构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话语体系,面具符号被解读为全球化下的身份焦虑 [10] - 艺术史学者认为其作品记录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价值超越商业范畴 [10] - 频繁跨界合作,如与冯小刚共创油画、为刘德华绘制海报、与马云合作《桃花源》 [10]
月入过万的流水线画工,不想再画梵高了
虎嗅· 2025-03-24 07:45
行业规模与历史 - 深圳大芬村作为全球最大油画生产基地 面积仅0.4平方公里 美国市场70%油画行画来自中国 其中80%产自深圳[3] - 行业鼎盛时期头部画工月收入超过1万元 可承接单次5000张《鸢尾花》级别的大规模订单[3] - 油画产业采用家庭作坊模式 通过分工复制实现规模化生产 画工常年专攻单一画作[25] 商业模式转型 - 传统批量订单模式衰退 欧美订单转移至更低成本劳动力市场 流水线画工成为历史[43][51] - 产业向体验经济转型 出现50元零基础油画体验课程 原画工转型为教学老师[46][47] - 业态多元化发展 引入刺绣/陶艺/藤编等文创品类 结合网红打卡地属性[49] 技术演进影响 - AI技术渗透艺术创作领域 出现AI艺术作品展 但从业者认为手绘创作仍不可替代[50] - 行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油画工厂逐步从中国撤离 产业链发生区域性转移[51] 从业者生态 - 画工作业环境艰苦 无空调环境下用电风扇风干油画 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导致职业伤病[29][51] - 典型家庭作坊模式 9人规模团队共同生活创作 月租500元农民房作为工作生活空间[30] - 新生代从业者出现代际更替 原画工子女开始接触绘画但不再专注仿制画作[40][43] 创作方向演变 - 从业者从仿制向原创转型 举办个人原创画展 创作主题聚焦本土生活与历史变迁[5][17][19] - 保留部分仿制画零售业务维持经营 但原创作品收入不稳定[36] - 创作题材呈现多元化 包括现实生活记录/超现实想象及历史题材再创作[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