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搜索文档
砥柱中流领航复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启示录(六)
新华社· 2025-09-16 00:1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 中国共产党被视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反抗外敌入侵的胜利[5][8] -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后期抗击约60%侵华日军[12] - 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等系列文件系统构建抗日主张[9] 军事战略与作战成果 - 采用持久战战略与人民战争战术,游击战牵制大部分日本军队[10][11] -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进行1824次战斗,有效打击日军"囚笼政策"[12] - 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战士在1943年以悬殊兵力抗击至最后一刻[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 - 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战洪流,八路军从4万人发展至132万正规军及260万民兵[19] - 建立近100万平方公里抗日根据地,覆盖人口近1亿[19] - 通过《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等文件凝聚各方力量[9] 精神传承与现代发展 - 抗战精神被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29][30] - 革命老区实现产业升级,形成石油化工、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27] - 通过精准扶贫、生态治理、科技攻坚等实践延续奋斗传统[34][36] 国际影响与历史认同 - 英国陆军部报告确认游击战对中国战场的决定性影响[11] - 日本媒体承认"真正的抗日势力始终是中国共产党"[9] - 苏联记者记录青年群体向延安汇聚的浪潮,爱国侨领断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2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关键的历史启示
人民日报· 2025-09-07 22:1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组织者和抗击者 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天即发表宣言 第五天作出决议 第八天以红军领导人名义发表告士兵书 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1][2] - 直接领导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 创建10多支抗日游击队 1936年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进行数千次战斗 粉碎敌人多次讨伐[3] - 支持淞沪抗战、长城抗战 帮助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5年12月领导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兴起[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维护 - 1933年1月首次提出在东北建立全民族反帝统一战线 1935年8月起草八一宣言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制定新策略[4][5] - 促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为全民族抗战创造必要前提 1937年七七事变后推动建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统一战线[5] -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政治主张 击退国民党顽固派三次反共高潮 维护团结抗战局面[5] 全面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 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妇女救国会等组织 按工作性质组织救护队、担架队、宣传队等 实现全民动员全民参战[6][7] - 毛泽东1935年12月提出持久战观点 1936年7月明确通过持久战取得胜利方针 1938年5月撰写《论持久战》科学预见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7] - 首次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 创造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歼敌方法 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8] 敌后战场的发展与贡献 - 战略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余人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同时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9] - 战略相持阶段成为主战场 1938-1945年抗击侵华日军比例始终保持在58%-75%之间 1940年8月至翌年1月发动百团大战 进行1824次战斗 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 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10] - 战略反攻阶段展开局部反攻 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 民兵260余万人 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人口近1亿[11] 伟大抗战精神的铸就 -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战斗在最前线 涌现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 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左权、彭雪枫等优秀共产党人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12][13] - 唤起民族觉醒 凝聚人民力量 形成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局面 出现前线将士牺牲流血、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各界人民协力救亡的生动景象[13] - 国民党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以身殉国 国民党军八百壮士顽强战斗到最后 四万万人同心同德汇聚成气势磅礴的伟力[13]
学习手记丨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新华社· 2025-08-30 10:1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5][6][9] 历史事件与战略方针 -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 遏止妥协投降暗流[5] - 中国共产党最先提出抗战主张并开展抗日斗争 如杨靖宇等英雄事迹[6] - 提出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人民战争战术 拨开战争迷雾[6] - 开辟敌后战场 游击战争成为重要战争手段 战略相持阶段后成为主要战场[6] 领导作用与群众基础 - 党旗指引前进方向 支撑全民族救亡图存希望[5][6] - 群众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反映共产党是胜利希望和民族脊梁[7] - 党的七大指出党已成为抗日救国、解放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心[7] 历史结论与现代意义 -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9] - 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法宝之一 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9] -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 获得战胜艰难险阻的最大确定性[9]
深度关注丨伟大篇章 深刻启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7 01:34
展览概况 - 专题展览《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由中央档案馆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联合主办 共8个单元 展出340余份珍贵历史文献档案 [3] - 展览全面展现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 突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抗日军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伟大篇章 [3] 历史文献与档案展示 - 展出1931年9月20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强烈谴责日本侵略暴行 要求日本立即撤退在华海陆空军 [5] - 展示西安事变相关史料 包括张学良给中共中央的第一封电报 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主导作用 [6] - 呈现《彭德怀、左权关于扩大宣传百团大战战果给各兵团的指示》档案 记载"百团大战"命名经过及战果 [7] - 展出1939年11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吊唁白求恩电》 纪念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牺牲精神 [8] 军事斗争数据 - 抗战期间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 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 [7] - 展墙集中展示多场战斗战报 例如缴获轻机枪2挺 步枪36支 手枪19支 子弹6831发等具体数据 [7] 国际贡献与外交成就 - 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号召建立太平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 中共军队救护103名盟军人员 参与营救美军飞行员工作 [9] - 1945年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正式代表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 签署《联合国宪章》 展示《赴旧金山会议收支账目》等档案 [10] 党的建设与思想建设 - 展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 强调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机关 [11][12] - 展示毛泽东1937年10月10日关于黄克功死刑问题致雷经天的信 体现党纪严于国法的原则 [12] - 呈现周恩来1943年3月18日手写《我的修养要则》 包含"加紧学习 抓住中心"等七条要点 [12] - 党的七大通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为抗战胜利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1] 社会影响与教育意义 - 展览吸引多年龄段观众 包括小学生 中学生和大学生 体现红色教育的代际传承 [15] - 通过历史档案启迪当下 昭示未来 强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核心的历史地位 [13][16]
学习新语·抗战丨不灭的“灯塔” 不屈的脊梁
新华社· 2025-08-19 06:01
历史背景与战略决策 - 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1935-1948年)作为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总后方,领导全国革命斗争[10] -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并决定红军东征[11][12] - 洛川会议(1937年8月)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形成全面抗战路线,红军更名为八路军[16][17] -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6月)系统阐明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成为纲领性文献[21][22] 人才培养与文艺宣传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及12所分校共培养10万余名抗日军政干部[27] - 延安30余所干部学校培养数以十万计抗战人才[30] - 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成立)创作《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等经典抗战文艺作品[32] - 文艺界通过木刻版画、文学作品等"武器"参与民族救亡斗争[32] 军事斗争与抗战历程 - 八路军在黄河沿线500多公里防线击退日军23次进攻[34] - 日军飞机轰炸延安17次,投弹1690枚,造成近400人伤亡[34] - 党中央以"小米加步枪"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9] - 延安时期党成功应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等重大挑战[8] 当代传承与精神指引 -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后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学习[5] - 总书记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35] - 要求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党的故事,坚定听党话、跟党走[35] - 延安革命精神被喻为"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参观均能获得新启示[6]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经济日报· 2025-05-28 01:00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历史使命,在抗日战争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 -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动员、战略策略、军事斗争等方面发挥坚强领导作用,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1] 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 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武装抗日,1932年毛泽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2] -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发布一系列文告宣言,反映中华民族不屈服的坚定意志 [2] 直接领导抗日武装斗争 -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东北抗日武装力量,1936-1937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至第11军,在艰苦环境中与日军殊死搏斗 [3] -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呼吁停止内战集中力量抗日,1936年提出"逼蒋抗日"方针,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 推动全国性抗战爆发 - 卢沟桥事变次日,中共中央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红军将领请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抗日前驱 [4] -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战兴起 [4] 倡导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中国共产党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胜利基础,1935年瓦窑堡会议明确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任务 [5]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枢纽,毛泽东指出没有共产党领导就无从实行抗日 [5]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 - 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1937年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8] -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预见抗战三个阶段,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 [9] 领导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游击战争,创造麻雀战、地雷战等多种战术,建立抗日根据地 [10] - 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260余万人,解放区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11] -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人民抗战主战场,在亚太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要战略作用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