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船舶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业硬核突围 超百万民企筑牢半壁江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9:25
核心观点 - 武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经济规模历史性跨越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工业经济稳健增长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民营经济成为重要支撑 数字化转型和未来产业布局成效显著 [1][2][5][7][8] 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近四年连跨四个千亿台阶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规模排名第5位 [1] - "十四五"前四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1% 全部工业增加值5070亿元 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四 [2]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上半年保持5.6%增速 产业结构从"十四五"初期0.9%/64.3%/34.8%优化调整为0.7%/59.8%/39.5% [3] 工业与制造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 1-7月增速达5.4% [1] - 工业投资增速11.1% 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制造业与软件业对全市税收贡献超过四成 [1][2] - 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超千亿级 占全国50%以上份额 2024年产业规模达7566亿元 核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 [5] 创新与科技产业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万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 [1] -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4% 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90% [2][7] - 建成2家国家级、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打造21家省级中试平台、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5] 数字化转型 - 建成5.65万个5G基站 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 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 居全国前三 [6] - 建成300条数字化产线、122个智能车间、30个标杆工厂 形成四级"未来工厂"梯队 [6] - 培育垂直行业模型超过40个 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加速渗透 [6]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企业总数突破117万户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8.4% [1][8] - 3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79.3% 44家独角兽企业中民企占比84% [8] - 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701家 较"十三五"末净增752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净增336家 单项冠军净增12家 [8] 未来产业布局 - 超前布局13个未来产业细分赛道 包括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预计2027年未来产业营收规模突破千亿元 [6][7]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7] - 新增首批"未来之鹰"企业30家 光电子信息、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 [7] 产业集群建设 - 软件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行列 [2] - 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 汽车、钢铁、石化等行业通过技术改革焕发新活力 [2]
【感知生态之变】我国绿色产业领跑全球
央视网· 2025-08-16 11:58
风电产业发展 - 风电运输线路从2015年14条线路扩展到2022年新增8个制造基地覆盖山区、沿海和三北地区 [3] - 目前近40%风电运输车辆活跃于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 [3] -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十年间增长25倍 2024年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5] 清洁能源投资 -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从十年前的25%提升至目前的33% [5] - 全球海上绿色船舶近80%来自中国 氢燃料电池全球占比达50% [10] - 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规模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 [10] 绿色制造体系 - 全国建成近5000家绿色矿山 配备3000多个传感器实现毫米级山体监测 [7][8] - 6000多家绿色工厂支撑全国超过20%的制造业产值 [8] - 内蒙古矿区采用100辆电动无人矿卡使噪声显著降低 生态环境改善吸引野生动物回归 [8] 新能源基础设施 - 2015年京沪高速首次全线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024年充电网络覆盖几乎所有高速公路 [10]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2015年增长超过60倍 [10] - 甘肃荒漠建成3万面镜面聚光装置实现光伏全天候发电 [5] 生态修复成效 - 库布齐沙漠从2022年荒芜状态转变为集中式光伏"蓝色海洋" [5] - 矿山持续十年声音监测数据显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7] - 绿色生产力推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0]
工信部:加快推动完善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标准体系 支撑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
快讯· 2025-06-27 07:23
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 加强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标准引领 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 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 中低温余热余能高效利用 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储能电池等多能互补利用标准制修订 [1] - 加大工业领域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 积极推动多种类异质可燃固体废弃物替代燃料 惰性电极 新型催化 绿色合成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等一批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1] - 加快推动完善光伏 新能源汽车 绿色智算 绿色船舶 绿色航空 绿色电力装备 绿色轻工 环保装备等领域标准体系 支撑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