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稻渔综合种养行业发展现状、种养模式及未来趋势分析: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发展向高质量迈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5 01:20
内容概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生物互利互惠和资源互补利用等生态学原理,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 行适度工程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艺和渔艺的融合,实现稻田集 约利用,能在稳定水稻生产前提下,额外产出优质水产品,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 全水平,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十四五"以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种养面积稳步扩大,技 术和模式创新发展,规范化生产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 局加快形成,融合发展成效显著,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水产 品稳定安全供给、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 2024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605万亩,同比增长2.6%;生产稻谷约2300万吨、生产水产品443.36万 吨,较2023年分别增加了 50万吨、26.71万吨,稻谷每亩产量维持在500kg,水产品每亩产量增长至96.3 kg。稻渔综合种养区域性特征明显,集中在湖北、安徽、湖北、四川等水稻主产区。2024年湖北省以 884.7万亩位居全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之首,安徽紧跟其后, ...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由“规模扩张”向“质效并重”转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5 00:24
产业规模 - 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605.32万亩 同比增长2.56% [3] - 水产品产量443.36万吨 同比增长6.41% 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12.55% [3] - 超100万亩省份达11个 前五为湖北/安徽/湖南/四川/江苏 合计占比89.64% [3] 主要模式 - 稻小龙虾为第一大模式 面积约2600万亩 占比56.46% 采用"一稻两虾"共作模式 [5] - 稻鱼为第二大模式 面积近1400万亩 占比30% 现代模式通过工程改造提升效益 [6] - 稻蟹模式与各地特色模式共同构成多元化种养体系 [4] 经营主体 -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广泛推行 实现标准化生产与市场对接 [7]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成为技术推广主力 [7] - 企业提供苗种与保底收购 保障农户利益并提升生产规范性 [7] 产业链发展 -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持续推进 贯通产加销与农文旅环节 [8] - 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湖南形成小龙虾优势产业集群 [8] - 加工环节稳步发展 但加工转化率与品牌溢价仍需提升 [10] 技术挑战 - 水稻抗倒伏要求与水产养殖水深需求存在矛盾 [10] - 稻渔专用机械适配性不足 制约标准化生产推广 [10] - 种养适配性品种研发亟待加强 包括耐深水水稻与耐低氧水产品种 [11] 发展路径 - 强化科技创新 研发适配品种与智能化机械设备 [11] -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小田并大田"提高机械化率 [11] - 发展精深加工与冷链物流 开发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 [11] - 构建区域公用品牌矩阵 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程溯源 [11]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4 09:24
近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召开的2025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发布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据介绍,为全面准确反映2024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形势,总结发展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问 题,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建议,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 导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编制了此《报告》。 另外,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呈现三大变化。一是传统农户转型,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 大,三是龙头企业引领。各地在支持稻渔综合种养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 延链、补链、强链,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稻渔综合种养多种功能,拓宽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推动了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报告》还就强化科技创新、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优化经营模式、提升组织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高附加值体系等方面提出建 议。(冯建伟) 《报告》从产业发展现状,区域发展格局分析,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发展机遇、挑战与建议 ...
稻渔综合种养新政出台:力争三到五年形成更多联农带农共富典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13:15
政策导向与产业规划 -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规范提升、转型升级、富民增收、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十项工作要求 [1] - 2024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605万亩,同比增长2.6%,生产约2300万吨稻谷和443万吨水产品 [1] - 发展目标为三到五年内实现种养模式更高效、生产更绿色、质量安全更有保障、联农带农共富典型更多涌现 [1] - 各地需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优先利用冬闲田和盐碱地,合理控制规模,华东(华中)推广稻虾/稻蛙/稻鳖,东北推广稻蟹/稻虾,西南推广稻鱼 [1] 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 -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生物群体协同作用机理、稻田养殖承载力、减肥节水机制等 [2] - 创新集成关键技术:田间工程、物种配比、减药控残、精准栽培、健康养殖、资源循环利用、"数智"管理等 [2] - 突出种业支撑,稻虾产区推广繁养分离和良种选育,稻蟹产区研发抗病河蟹新品种,山区选育土著鱼类,盐碱地研发耐盐碱品种 [2] 产业链延伸与富民机制 - 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股份联结和"保底价+市场价上浮"订单联结等利益共享机制 [3] - 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引导经营主体开展美食餐饮、特色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康养、研学科普等融合服务 [3]
农业农村部:从四方面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快讯· 2025-07-23 12:14
记者今天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通知,从规范提升、转型升级、富民增收、保障措 施四个方面,指导各地持续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种养模 式更加高效,种养生产更加绿色,更好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水产品稳定供给、带动农民 增收致富等方面的作用。(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