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

搜索文档
中泰证券:港股市场短期有望延续结构性上涨
新浪财经· 2025-09-20 06:40
港股市场展望 - 港股市场在中美元首通话等行程推进及A股情绪持续回暖支撑下 短期有望延续结构性上涨 [1] - 建议配置采取杠铃策略 高股息资产作为底仓配置 同时关注盈利改善明显且具备成长性的科技与消费行业 [1] 科技行业前景 - 伴随AI需求指引持续好转 港股科技将是最值得期待的方向 [1]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9-19)
金十数据· 2025-09-19 12:16
美联储降息预期 - 美联储基准情景下到2026年第一季度有望进一步降息75个基点[1] - 下行情景下若劳动力市场疲软更严重或更持久可能降息200-300个基点使利率低至1.0-1.5%[1] - 美联储政策焦点在于疲软的劳动力市场今年还将有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2] 美联储政策分歧 - 美联储主席潜在继任者沃勒对降息25个基点感到满意打消政治动机担忧[2] - 政策制定者在进一步宽松政策利弊上存在强烈分歧为今年最后两次会议激烈投票奠定基础[2] - 美联储决议整体对美元构成利空美元融资成本下降将推动美元贬值[2] 美联储降息依据 - 美国就业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是美联储决定降息的主要依据[3] - 美联储上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同时下调失业率预期表明未来需要迅速有力行动[3] - 美联储最终的降息幅度将超过当前暗示的水平[3] 英国央行降息预期 - 英国央行预计将在11月降息25个基点[4] - 英国央行决定将英国国债年抛售规模从1000亿英镑下调至700亿英镑[4] - 英国央行重申采取渐进且谨慎的降息方式后续决策取决于经济数据[4] 英镑汇率影响 - 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后英镑出现小幅下跌[4] - 秋季预算案公布前英镑兑欧元可能会出现下跌[4] - 由于美联储重启降息英镑对美元下行空间较难显现[4] 英国央行政策立场 - 英国央行表态毫无鹰派色彩未排除11月降息可能性[6] - 英国央行以7:2投票结果维持利率不变两位委员支持降息25个基点[6] - 预计将在11月首次降息随后在明年2月再次降息此后维持利率不变[6] 英国央行降息预测 -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内部存在分歧今年仍有可能再次降息[6] - 英国央行重申采取渐进式降息策略货币政策未设定预设路径[6] - 预计英国央行将在12月实施一次降息2026年再进行两次降息[6] 光伏行业政策 - 多晶硅综合能耗指标从5/6/7.5kgce/kg降低至5/5.5/6.4kgce/kg降幅30%-40%[7] - 能耗指标趋严叠加不低于成本价销售产能收购与整合等多举措并行[7] - 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有望逐步落地产业链盈利能力料将回暖[7] 黄金价格走势 - 短期由于美联储降息利好已被充分定价黄金可能面临卖事实的回调压力[8] - 本次降息属于预防式降息金价可能在降息后一定时间形成阶段性顶部[8] - 中长期黄金配置价值不变因联储延续降息路径及去美元化趋势地缘政治风险等[8] 华为昇腾发展 - 华为计划26Q1/26Q4/27Q4/28Q4分别推出950PR、950DT、960、970产品[9] - 开发Atlas 950 SuperCluster、Atlas 960 SuperCluster等超节点新品分别支持8192/15488卡[9] - 华为昇腾作为国产算力代表加速突围首推先进制程[9] 港股业绩展望 - 港股25H1业绩筑底企稳实现正增长净利润率及ROE维持阶段高位[10] - 25H2港股业绩增速将迎来拐点原材料医疗保健与科技板块继续维持高景气[10] - 能源必选消费等上半年景气度低迷板块将在下半年迎来业绩反转[10]
中金:南下掘金,港股主动量化策略
中金点睛· 2025-08-20 23:31
港股市场概览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整体呈现向上态势,主流指数均实现显著涨幅[2] - 恒生高股息率指数长期收益表现相对优异,反映市场对长期价值投资的认可[2][5] - 价值、红利、质量和成长因子在港股通范围内表现良好,ROE因子IC均值为3.30%,ICIR为0.39[2][15] - 南向资金在质量风格暴露稳定,偏好持有高质量股票,近三年对低估和高股息股票暴露有边际改善[2][18] 港股市场结构特征 - 仙股(股价低于1港元且市值低于10亿港元)占比超过50%,剔除后全市场股票数量约900只,港股通约500只[6] - 港股通股票市值中位数约200亿港元,全市场市值中位数低于100亿港元[6] - 港股通近一个月日均成交额中位数约5000万港元,全市场成交额中位数约1000万港元[6] 因子有效性表现 - 价值因子EP_TTM的IC均值为3.82%,年化收益率10.6%[16] - 红利因子DP_TIM的IC均值为4.09%,年化收益率9.4%[16] - 质量因子ROE_TTM的IC均值为3.30%,年化收益率6.5%[16] - 成长因子NET_PROFIT_TTM_QOQ的IC均值为2.54%,年化收益率8.7%[16] - 动量因子mmt_normal_A的IC均值为4.10%,年化收益率12.0%[16] - 长期来看价值、红利和质量因子累计IC表现优于成长因子,质量因子在2020年成长风格占优期间仍维持优势[16] 主动量化策略表现 - 全市场价值策略2012年以来年化收益率19.9%,最大回撤32.6%[3][39] - 港股通价值策略2016年以来年化收益率15.6%,年化超额收益11.4%[3][42] - 全市场红利策略2012年以来年化收益率19.1%,年化超额收益7.7%[3] - 港股通红利策略2018年以来年化收益率12.0%,年化超额收益5.1%[3] - 港股通质量策略2016年以来年化收益率16.2%,年化超额收益12.3%[3] - 港股通成长策略2016年以来年化收益率17.1%,2025年收益率达47.2%[4] 价值策略构建方法 - 采用"PB-ROE"体系筛选低估且具备抗风险能力的安全性资产[24] - 通过回归残差识别估值被低估股票,残差越小表明估值越低[24] - 在价值股票池中优选ROE、现金流资产比和净利润增速稳健因子综合得分前30的股票[39] - 盈利因子、业绩稳健增长因子和现金因子在价值风格选股中表现亮眼,净利润增速稳健因子IC均值达4.88%[36] 策略持仓特征 - 价值策略持仓市值25%分位数多在100亿港元以上,中位数维持在200亿港元以上[45] - 近期持仓行业集中在医疗保健业、金融业和非必需性消费业[45] - 策略采用月度调仓,单边手续费0.2%,等权重配置[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