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等

搜索文档
中恒集团: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关于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免于发出要约事宜之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8-26 10:24
收购主体基本情况 -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人民币2300亿元 成立于1996年3月8日 经营范围涵盖能源 矿业 金融业 文化旅游 房地产业等投资管理业务[6] - 广西广投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广投集团全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人民币224亿元 成立于2009年6月8日 主营业务包括健康咨询服务 旅游开发策划 房地产租赁等[8] - 收购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均为有效存续企业 不存在需解散或终止的情形[7][9] 股份回购实施细节 - 中恒集团于2025年1月24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 拟以3亿至5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上限3.8元/股[11] - 2025年8月25日回购实施完成 实际回购118,117,197股 占总股本3.5649% 使用资金总额3.01亿元 回购均价2.55元/股[12] - 股份注销后公司总股本从3,313,345,567股减少至3,195,228,370股[12] 持股比例变动情况 - 回购前广投集团及医健集团合计持有中恒集团963,596,802股 占总股本29.08%[13] - 股份注销导致持股比例被动提升至30.16% 超过上市公司收购要约触发线30%[13] 法律合规依据 - 根据《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第十六条规定 因回购股份导致持股比例超过30%的投资者可免于发出要约[13] -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十项为本次免于要约提供法规依据[14] - 法律意见书确认本次持股比例变动符合免于发出要约的法定情形[14]
交卷了吗?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模拟考”成绩出炉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23
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现状 - 近50%上市公司(2,481家)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强制披露主体披露率约95% [3] - 强制披露主体包括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成分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 [5] - 2024年度强制披露主体整体披露率达94.42%,较2022-2023年度持续提升 [6] 行业披露差异分析 - 2024年度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12个行业披露率达100% [10][11] - 制造业披露率91.73%(233家),金融业98.04%,文化体育娱乐业75%,均未达100% [10][11]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披露率显著高于民营企业 [12] 碳排放披露进展 - A股上市公司范围1排放披露率59.81%,范围2披露率60.02%,范围3披露率11.37% [12] - 强制披露主体中范围1披露率83.55%,范围2披露率84.32%,范围3披露率27.25% [17][18] - 范围3披露两年间涨幅达11%,超1/4强制披露主体主动披露范围3排放 [17] - 范围3披露中最常见类别为员工差旅、采购商品及服务、员工通勤 [19] 碳管理实践深度 - 48.26%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公司(1,635家)聘请第三方进行排放核查 [20] - 24.87%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制定并披露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1] - 31.80%公司设置排放目标,其中98.27%定期追踪进展,50.58%每年追踪 [21] - 23.67%建立碳排放数据收集数字化系统,64.28%已采取措施促进供应链减排 [21] 标准应用与转型行动 - 最常用核算标准为ISO 14064、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GHG Protocol和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 [22] - 强制披露主体中97.94%已开展碳减排行动,53.47%制定气候转型计划 [23] - 50.90%披露减排目标,15.94%已研究或参与碳信用/碳交易实现碳抵消 [23] 治理架构与激励机制 - 2/3上市公司设立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或专职岗位,较去年上升15.23% [24] - 48.69%公司建立可持续评价考核机制,其中6.36%与董事绩效挂钩,19.57%与高管绩效挂钩 [24] - 25.14%将可持续工作纳入考核但不与薪酬挂钩 [24]
美股策略下半年资产配置策略:风险事件持续出现
国证国际· 2025-07-03 07:07
报告核心观点 美国经济暗藏隐忧,下半年通胀或升温,贸易战可能升级,美股走势波动建议低配;去美元化持续,资金流向非美市场,建议超配港股、欧洲及日本市场,可关注黄金、数字资产ETF等作对冲 [90] 市场总结 - 中美贸易战缓和推动美股反弹,年初至今标指500升约5%、纳指100升近7%,中小盘较弱,罗素2000收跌约1%;去美元化使资金外流,以美元计算的世界指数(美国除外)上半年升17%,跑赢美股 [12] - 中美谈判阶段性缓和但充满变数,美方谈判阵容和立场分歧使磋商不确定;特朗普暂停对等关税大限将至;美加贸易谈判有变数;以伊冲突缓和但停火脆弱;美国减税大法案或增加国债成中长期风险 [13] 美国宏观 - **GDP**:2025年第一季GDP负增长-0.5%,进口激增致净出口贡献为负,消费放缓,企业设备投资增长,政府开支下滑 [17] - **零售消费**:5月零售销售环比降0.9%,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和餐饮销售下滑,消费疲软因前置采购效果退去 [22] - **消费信心**:6月消费者情绪指数初值60.5高于5月,通胀预期降至5.1%,信心回升但绝对值弱需观察 [27] - **就业数据**:5月职缺总数776.9万,劳动市场降温;ADP私营部门新增职位3.7万创2023年3月以来最低;5月非农新增职位13.9万,失业率微升至4.244%,劳动参与率下降 [32][37] - **私人投资**:第一季度私人投资增长,企业设备投资突出,AI和机器学习领域投资带动知识产权产品投资增长 [43] - **房地产投资**:2025年春季以来新屋销售下跌,5月降13.7%,年减6.3%,现有房屋销售低迷,高房价和利率压缩购房意愿 [48] - **进出口**:第一季度进口创新高,第二季度进口大幅下降,4月暴跌近20%,5月基本持平 [53] - **通胀**:5月核心商品价格持平,汽车和旅游服务价格下跌,总体通胀温和,不足以推动美联储加快降息 [58] - **FOMC点阵图**:出现类滞胀预期,下调2025年GDP增长预期,上调失业率和通胀预期 [63] - **美联储分歧**: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政策制定者内部分歧上升,市场对年内降息预期波动 [68] - **采购经理指数**:5月制造业PMI降至48.5,服务业PMI降至49.9,均跌破荣枯线,制造业受需求疲弱和高成本夹击,服务业需求萎缩、通胀压力加剧 [74] - **企业盈利**:第一季度标普500企业盈利同比增13.3%,市场下调第二季度每股收益预期,4 - 5月下调约4.0% [78] 其他市场情况 - **港股**:美元指数回落,去美元化使资金流向非美市场,港元资产受益,HIBOR跌破1%,5月底香港外汇储备增加,本轮港股资金流入来自港股通南向资金 [84] - **欧洲和日本**:欧洲经济有改善迹象,劳动力市场紧俏,投资者情绪转向乐观;日本受企业改革、薪资增长和资金流入支撑,市场氛围乐观,但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复苏持续性 [89] 下半年展望 - 美国经济隐忧或使下半年通胀升温,贸易战可能升级,美股走势波动,建议低配美股 [90] - 去美元化持续,资金流向非美市场,港股、欧洲和日本市场有机会,建议超配,可关注黄金、数字资产ETF等作对冲 [90]
【头条评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确保政策持续发力精准落地
证券时报· 2025-06-16 17:38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 5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5 较4月上升0.3点 结束连续两个月下降趋势 [1] - 分项指数中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资金指数、劳动力指数、投入指数、效益指数均上升 成本指数持平 [1] - 工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等行业指数上升 总体行业运行稳中向好 [1] - 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呈现不同程度变化 [1] 政策支持措施 - 17个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 推出73项惠企服务举措 [2] - 四部门部署开展2025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 [2] - 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新增授信超18万亿元 [2] 中小企业发展挑战 - 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弱 [3] - 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谨慎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3] - 产业链两端位置导致常被拖欠货款或受歧视 [3] - 技术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工艺差 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3] 政策建议方向 - 财税优惠政策需根据区域行业差异精准落实 [4] - 货币政策应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 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4] - 产业政策需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 [4] - 需清理不平等规定 打破行业垄断 健全防范拖欠账款机制 [4] - 规范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 落实预留采购份额等支持措施 [4]
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持久战
经济日报· 2025-03-25 21:58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反复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 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发展、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的措施,我国金融安 全与稳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运行平稳,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为做好宏 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力量。 不过,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各种问题仍然突出,监管和治理能力相对薄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一 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 不安全难预料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现代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金融市场运行逻辑、金融风险 生成机理、金融风险传染路径等发生重大变化,金融风险诱因和形态更加多元复杂。另一方面,我国金 融业市场结构、产品体系、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各种变化的要求,一些金融机构公 司治理效能依然较低,新老问题交织叠加,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还不健全,金融法治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 仍然滞后。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外部冲击风险等各种金融风险与 非金融风险相互交织,复杂性、隐蔽性、渗透性、传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