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技术与硬件
icon
搜索文档
W127市场观察:低估值、红利风格交易活跃度继续回升
长江证券· 2025-09-29 23:30
市场表现与指数 - 当周市场成交量小幅缩量,上证指数周度微涨,创业板指周度涨幅接近2%[2] - 基金重仓50指数周度收益为3.06%,领涨基金重仓系列指数[23] - 2025年年初至今基金重仓50指数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24] 风格与行业活跃度 - 低估值和红利风格交易活跃度继续回升[2][5] - 成长风格前期小幅回落后再度上行,微盘股拥挤度继续下滑[2] - 一级行业中油气、食品饮料、保险等板块拥挤度分位位于底部,分别为2.4%、0.5%和0.0%[20] - 信息技术与硬件板块周度领涨,超额收益为2.05%[29] 主题与细分表现 - 长江新型烟草指数周度收益为8.29%,表现较佳[35] - 长江专精特新精选指数周度收益为4.55%[35] - 中盘高估值风格周度收益为2.94%,表现较佳[33]
质量风格占优,攻守兼备红利组合持续跑出超额
长江证券· 2025-08-25 04:42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央国企高分红30组合[13] **模型构建思路**:聚焦于具有稳健成长风格的央国企高分红股票,通过量化方法筛选出30只标的构建投资组合[13]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从央国企股票池中,选取高分红特征的股票,具体筛选逻辑未详细说明,最终构建包含30只股票的组合[13] 2. **模型名称**:攻守兼备红利50组合[13] **模型构建思路**:结合防御与增长特性,在红利资产中精选50只个股,追求相对纯粹红利资产的超额收益[5][13]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从红利资产中,通过量化方法筛选出兼具防守和增长特性的50只股票构建组合,具体筛选因子和权重分配未详细说明[5][13] 3. **模型名称**:电子均衡配置增强组合[13] **模型构建思路**:在电子行业进行均衡配置,通过量化方法增强组合表现,旨在跑赢电子行业指数[5][13]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在电子行业内,进行均衡的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使用量化模型增强组合,具体模型细节未详细说明[5][13] 4. **模型名称**:电子板块优选增强组合[13] **模型构建思路**:聚焦电子板块中迈入成熟期的细分赛道龙头企业,通过优选策略进行增强配置[13]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在电子板块中,筛选处于成熟期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使用量化方法进行优选和增强配置,具体选股因子和模型未详细说明[13]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央国企高分红30组合**,周度绝对收益未提供,周度超额收益(相对于中证红利全收益)0.76%[5][23] 2. **攻守兼备红利50组合**,周度绝对收益未提供,周度超额收益(相对于中证红利全收益)0.99%[5][23],2025年初以来超额收益(相对于中证红利全收益)6.04%[23] 3. **电子均衡配置增强组合**,周度绝对收益5.01%[5][31],周度超额收益(相对于电子行业指数)未提供(报告指出未跑赢)[5][31] 4. **电子板块优选增强组合**,周度绝对收益3.91%[5][31],周度超额收益(相对于电子行业指数)未提供(报告指出未跑赢)[5][31]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红利因子[20]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公司的分红行为,识别具有稳定和高分红特征的股票[2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通常使用股息率(D/P)或过去若干年的累计分红等指标来衡量,具体公式未在提供内容中详细说明[20] 2. **因子名称**:红利低波因子[20] **因子构建思路**:结合高分红和低波动特性,寻找收益稳定且风险较低的股票[2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通常是在红利因子的基础上,引入波动率指标(如历史价格波动率)进行筛选或加权,具体公式未在提供内容中详细说明[20] 3. **因子名称**:央国企红利因子[20] **因子构建思路**:在央国企范畴内应用红利因子,捕捉特定所有制结构下的高分红机会[2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在央国企股票池中,运用红利因子的构建方法,具体公式未在提供内容中详细说明[20] 4. **因子名称**:红利质量因子[20] **因子构建思路**:将分红能力与公司的质量(如盈利能力、财务稳健性)相结合[2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通常是在红利因子的基础上,引入质量类指标(如ROE、盈利增长率、负债率等)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公式未在提供内容中详细说明[20] 5. **因子名称**:红利增长因子[20] **因子构建思路**:关注那些不仅有分红,而且分红有增长潜力的公司[2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通常涉及历史分红增长率、或预期未来分红增长的指标,具体公式未在提供内容中详细说明[20] 6. **因子名称**:红利价值因子[20] **因子构建思路**:结合分红与估值水平,寻找高分红且被低估的股票[2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在红利因子的基础上,引入估值类指标(如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进行筛选,具体公式未在提供内容中详细说明[20] 因子的回测效果 *(注:报告未提供这些因子独立的回测指标(如IC、IR等),仅展示了基于这些因子概念构建的指数表现)* 1. **中证红利指数**,周度绝对收益0.83%[20] 2. **上证红利指数**,周度绝对收益0.90%[20],周度超额收益(相对于中证红利指数)0.08%[20] 3. **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周度绝对收益1.67%[20],周度超额收益(相对于中证红利指数)0.84%[20] 4. **中证中央企业红利指数**,周度绝对收益2.15%[20],周度超额收益(相对于中证红利指数)1.32%[20] 5. **中证红利质量指数**,周度绝对收益3.05%[20],周度超额收益(相对于中证红利指数)2.22%[20] 6. **中证红利潜力指数**,周度绝对收益2.31%[20],周度超额收益(相对于中证红利指数)1.48%[20] 7. **中证红利价值指数**,周度绝对收益1.00%[20],周度超额收益(相对于中证红利指数)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