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

搜索文档
三部门印发方案,部署15项任务
搜狐财经· 2025-09-23 01:50
行业地位与现状 -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 承担稳增长促消费扩就业任务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14万家 营业收入23.2万亿元 利润1.5万亿元 带动就业1792万人 占规上制造业比重分别为27.4%、16.7%、20.2%和24.2% [1] - 轻工业是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 年出口额近1万亿美元 占全球比重超过30% 长期稳居世界首位 但近年受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和贸易环境恶化影响 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3] 政策目标与方向 -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轻工业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 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 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 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创新产品 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1] - 政策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结合 部署15项任务 通过多部门协同加大政策支持 推动轻工业平稳增长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目标 [2] 供给侧优化措施 - 加快产品创新 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 通过"链长制"突破关键技术 丰富产品品类和特色供给 [2] - 加强质量保障 强化关键领域标准供给和落地实施 加快先进标准国际转化 提升国际国内标准一致化水平 推动认证结果国际互认 同时加力品牌培育 [2] 出口促进策略 - 优化贸易结构 支持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 加强投资合作 开拓海外营销渠道 打造国际化品牌 [3] - 发展外贸新模式 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优化承保理赔服务 [3] - 强化公共服务 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和海外综合服务站 引导企业全球合理布局 持续研究国际贸易规则 做好原产地证书签证和贸易风险应对预案 [3]
更好发挥轻工业稳增长作用
人民日报· 2025-09-22 20:59
行业地位与现状 -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优势产业 民生产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产业 承担丰富消费 稳定出口 扩大就业任务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14万家 营业收入23.2万亿元 利润1.5万亿元 带动就业1792万人 分别占规上制造业27.4% 16.7% 20.2%和24.2% [1] - 轻工业年出口额近1万亿美元 占全球比重超过30% 长期稳居世界首位 但近年受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 贸易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 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3] 政策目标与方向 -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 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 智能家居 老年和婴童用品 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 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 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1] - 政策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结合 围绕强供给 促消费 稳出口 优生态 增动能部署15项任务 通过多部门协同加大政策支持 [2] 供给优化措施 - 加快产品创新 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 通过"链长制"等方式加速突破关键技术 [2] - 加强质量保障 强化关键领域标准供给和落地实施 加快先进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转化 提升国际国内标准一致化水平 推动认证结果国际互认 [2] - 加力品牌培育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 开拓海外营销渠道 打造更多国际化品牌 [2][4] 出口促进策略 - 发展外贸新模式 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优化承保和理赔服务 [4] - 强化公共服务 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 建设海外综合服务站 引导企业全球合理布局 持续开展国际贸易规则研究 指导企业做好贸易风险应对预案 [4]
三部门联合发布轻工业稳增长方案 计划两年内培育10个千亿级产区
长江商报· 2025-09-21 23:01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提出通过五大方面15项具体举措推动轻工业平稳增长 包括2025—2026年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 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1][2] 行业地位与现状 - 轻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优势产业、民生产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2024年轻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15.4% 规上企业营业收入23.2万亿元 年出口额近1万亿美元 占全球比重超过30% 长期稳居世界首位 [1] 工作目标 - 2025—2026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 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 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 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 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2] 优化供给措施 - 加快产品创新 加强质量保障 加力品牌培育 通过"链长制"等方式加速突破关键技术 加快先进产品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提升国际国内标准一致化水平 推动认证结果国际互认 组织开展品牌培育工作 择优纳入中国消费名品方阵 [2] 扩大消费措施 - 扩大传统消费 培育新消费增长点 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 增加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供给 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应用 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3] 稳出口措施 - 优化贸易结构 发展外贸新模式 强化公共服务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 加强投资合作 开拓海外营销渠道 打造更多国际化品牌 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优化承保和理赔服务 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 建设海外综合服务站 引导企业全球合理布局 [3]
三部门“联手”,助力轻工业稳增长 将开展智能家居大规模推广应用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1 12:25
政策背景与行业地位 -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 2024年轻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15.4% [1] - 政策目标为2025-2026年实现行业规模稳中有升 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 [1][2] 产业发展目标 - 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 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1] - 智能家居 老年和婴童用品 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将快速发展 [1] 技术创新方向 - 通过链长制和揭榜挂帅机制加速智能家电 生物制造 高端自行车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2] - 研发人工智能+创新家电产品 培育智能家电和智能机器人等新消费增长点 [2][3] 质量与标准建设 - 每年完成300项行业标准制修订 强化电动自行车 玩具 儿童手表等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2] - 推动质量品牌 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标准供给 优化轻工标准体系 [2] 消费促进措施 - 落实家电 家装厨卫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 加大绿色低碳 智能健康产品推广 [4] - 加强高能效 智能化 嵌入式家电供给 推广全屋定制和适老化改造模式 [4] 新消费增长引擎 - 围绕健康 养老 育幼 家居 文旅等热点增加智能家电 功能家具 智能安防等产品供给 [4] - 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国家标准 开展大规模推广应用行动 [4] 细分领域产品开发 - 重点开发养老服务机器人 多功能护理床 健康护理用品等老年急需产品 [5] - 发展健康营养类婴童食品 便携性户外产品 益智类玩具与教育产品 [5]
三部门部署轻工业稳增长15项任务
广西日报· 2025-09-20 16:02
据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周圆)记者19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 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推动轻工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 用。 方案的主要目标包括,2025至2026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重 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 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 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方案从着力优化供给、助力扩大消费、保持国际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生态、增强 高质量发展动能等方面部署15项任务,包括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分 析消费者需求;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 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积极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等。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明确要加 强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抵制不正当竞争;构建细分行业运行动态监测分析体系,定期发 布行业数据和运行报告;建立部省会商工作协调机制,定期调度轻工业稳增长工作和 ...
三部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新华网· 2025-09-19 02:14
政策目标 - 推动轻工业在2025至2026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1] - 实现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且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 [1] - 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并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1] 行业发展重点 - 推动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 [1] - 开展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行动并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 [2] - 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 [2] 技术赋能措施 - 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 [2] - 积极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2] 实施保障机制 - 构建细分行业运行动态监测分析体系并定期发布行业数据 [2] - 建立部省会商工作协调机制定期调度行业运行情况 [2] - 加强政策支持并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抵制不正当竞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