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蒙草生态2025年上半年订单累计超15.32亿元,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全景网· 2025-08-26 13: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3亿元 同比增长19.4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5.24万元 同比增长97.98% [1] - 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1] 业务进展 - 上半年中标扎鲁特旗/锡林郭勒/库伦旗等"三北"工程项目 [1] - 涉及沙漠锁边/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沙地综合治理等领域 [1] - 各类合同订单合计达15.32亿元 [1] 行业机遇 - "三北"工程等国家生态战略稳步推进 [1] - 生态修复和草种业市场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1] - 内蒙古2025年上半年完成防沙治沙1551.6万亩 占年度任务77.6% [2] 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乡土种源"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 [1] - 已选育295种乡土植物 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2] - 25个乡土草品种入选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 [2] - 编制各类标准540项 集成776项草种科技专利集群 [2] - 研发种子包/种子绳/种子杯等创新产品 [2] - 配合1300余台智能机械设备应用于生态修复 [2] 战略规划 - 持续聚焦"种/技/机"全链条创新 [2]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业务拓展和内部管理 [2] - 助力"三北"工程提质增效 [2]
蒙草生态:2025年上半年订单累计超15.32亿元 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3: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19.4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5.24万元,同比增长97.98% [1] - 报告期内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1] 业务发展 - 中标扎鲁特旗/锡林郭勒/库伦旗等"三北"工程项目,涉及沙漠锁边、沙地综合治理等领域 [1] - 各类合同订单总额达15.32亿元 [1] - 公司作为中国唯一聚焦草种科技的上市公司,具备乡土种源一体化产业体系优势 [1] 技术研发 - 已选育295种乡土植物,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2] - 25个草品种入选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 [2] - 编制540项技术标准,集成776项草种科技专利集群 [2] - 研发种子包/种子绳/种子杯等创新产品,配合1300余台智能机械设备 [2] 行业机遇 - "三北"工程等国家生态战略推动生态修复和草种业市场发展 [1] - 技术应用于草原修复、沙地治理、盐碱地改良三大场景 [2] - 公司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低耗、高效、节约的生态修复模式 [2]
蒙草生态(300355.SZ):上半年净利润5005.24万元 同比增长97.98%
格隆汇APP· 2025-08-26 12:31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3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19.4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5.24万元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97.98% [1] 业绩驱动因素 - 合同订单增加导致收入确认规模提升 [1] - 加强应收账款回收使回款增加 [1]
蒙草生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7.98%
新浪财经· 2025-08-26 12: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19.40% [1] - 净利润5005.24万元,同比增长97.98% [1] - 基本每股收益0.03元/股,同比增长50.00% [1]
东珠生态:筹划收购凯睿星通控股权,8月27日起停牌
新浪财经· 2025-08-26 11:41
交易方案 - 公司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凯睿星通信息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 [1] - 交易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 [1] - 经初步测算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交易影响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8月27日开市起停牌 [1] -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 股票证券简称为东珠生态 证券代码为603359 [1]
盐碱地“变身”光伏电站,看东营如何平衡生态与能源
齐鲁晚报网· 2025-08-26 03:57
生态修复与能源生产协同模式 - 东营将20万亩盐碱地转化为新能源基地 实现年发电量超20亿千瓦时 [1] - 光伏板使地表蒸发量减少40% 土壤含水量提升15%—20% 配合滴灌系统种植耐盐植物 [2] - 河口区500兆瓦光伏项目形成2万亩红色景观带 吸引20余种鸟类栖息 [2] - 利津县10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 节约标准煤3.6万吨 池塘亩产鱼虾提升至1200斤 较传统养殖增收30% [2]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截至2025年6月盐碱地光伏项目累计投资超80亿元 带动5000余个就业岗位 其中90%为本地农民 [3] - 垦利区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每亩每年800元租金 参与板下种植和电站运维使人均年收入增加2.4万元 [3] 生态保护措施与规划原则 - 严格遵循不占用核心湿地不影响黄河行洪原则 通过无人机航拍和土壤检测划定开发边界 [3] - 黄河入海口周边5公里内光伏项目采用高支架宽行距设计 确保鸟类迁徙通道畅通 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3] 技术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 - 面临土壤改良周期长(重度盐碱地需3-5年) 技术集成难度大 新能源补贴退坡后盈利空间收窄三难困境 [4] - 通过耐盐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亩产达800斤的盐麦1号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利益联结模式 [4] - 将板下作物收益的10%作为生态修复基金 用于长期土壤监测与改良 [4]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砂石地里草原重生
新华网· 2025-08-26 01:31
生态修复技术突破 - 采用模拟天然草原结合人工修复模式 通过研发集成种子和保水剂等材料的种子包产品 在两年内实现人工草地自然演替 [6] - 从1000亩实验起步到完成万亩草原改造 成功选育295种乡土植物 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及使用权品种 [7] - 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 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300种6.5万份 标本17万份 编制各类标准533项 [7] 生物多样性恢复成效 - 修复后草原包含40余种天然牧草 现有维管植物31科80属108种 占内蒙古维管植物的27.2%12.4%4.9% [7] - 动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共有8目17科30种动物 獾子蛇野兔喜鹊麻雀等成为常见物种 [7] - 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大幅增强 从昔日砂石裸露状态恢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胜景 [2][7] 产业经济价值创造 - 草原升级为多功能国际性休闲度假综合体 融合观光休闲生态研学体育运动马术会议庆典等业态 [7] - 2024年夏季游客接待量达140万人次 2025年预计突破160万人次 年增长率超14% [7] - 形成新型产业集群 成为内蒙古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的标杆项目 [4][7]
正和生态股价微跌0.61% 公司上调回购价格上限至16元
金融界· 2025-08-22 19:1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11.3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1% [1] - 当日成交额0.66亿元 换手率6.94% [1] - 股价波动区间为11.20元至11.50元 振幅2.63% [1] 资金流向 - 8月22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99.91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748.94万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生态环保领域 涉及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业务 [1] - 公司注册地位于北京 [1]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调整股份回购价格上限至16元/股 [1] - 将回购期限延长至2026年2月22日 [1] - 此举旨在保障回购计划顺利实施 [1]
从“伤疤”到“财富”、从“砍”到“看” 绿水青山让百姓吃上“旅游饭”
央视网· 2025-08-22 07:42
据了解,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采煤塌陷地,长期采煤导致周边区域大范围沉陷、积水成洼,村民陆续搬迁,生态环境恶化。 央视网消息:江苏徐州沛县曾因长期高强度的煤炭资源开采,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积极探索绿色转型之路,把昔 日采煤塌陷的"黑色伤疤"变为城市的"绿色财富"。 在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里,千亩荷塘水光潋滟、荷风送香,淡雅的荷花在风中摇曳,秋日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湖中心的小岛上,芦苇 荡里不时出现鸟儿的身影,有的漫步在水边捕食鱼虾,有的则栖息在树荫里享受清凉。 近年来,沛县以生态修复为抓手,改善地貌、疏通水系,相继整理安国湖及其周边塌陷地约116万立方米,累计恢复植被面积超过38公 顷。此外,当地还在湿地公园北部开辟出200亩左右的鸟类栖息区域,进一步保护鸟类资源。 眼下,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面积达517公顷,涵盖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三大功能区,湿地覆盖率达到75.84%。自2021年 成为国家湿地公园以来,这里记录到的野生鸟类种类从89种逐年增加至140余种。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林场,正值旅游旺季,每到夏秋季节,这里的绿水青山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黑龙江伊 ...
宁夏平罗县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0:23
生态治理策略与成效 - 采用乡土树种优先策略 优选柠条 花棒 梭梭等耐旱植物作为治沙主力 并引进沙拐枣 沙冬青 罗布麻等树种平衡群落结构 [1] - 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7.63万亩 储备各类苗木20余万株 种子8吨 为全域治理流动沙丘奠定基础 [1] - 推广草方格+沙结皮技术实现流动沙地快速稳定 应用灌木水钻植苗法将成活率提高至80%以上 刷状网绳沙障使用寿命延长至5年 [1]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 探索风-光-沙-气-水五维耦合发展模式 在光伏治沙示范区实现年发电量约16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产业产值达2.4亿元 [1] - 矿区修复采用地形重塑-土壤改良-植被重建三步法 修复区形成冷岛效应降低周边气温0.8℃ [2] - 贺兰山东麓绿色廊道累计完成生态修复3万亩 助推黄河水质提升0.5个等级 [2] 生态修复综合效益 - 天河湾湿地通过系统修复实现年涵养水源数百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成为候鸟迁飞重要栖息地 [2] - 柠条根系深达5米 通过根际沉积作用持续提升土壤固碳能力 有效控制沙患 [1] - 投资1.88亿元实施6个重点项目 计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3万亩 湿地修复4.8万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