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
icon
搜索文档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40
票根经济整体表现 - 以赛事、演出、电影票根为起点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现象级新引擎[1] - 交通便捷性和互联网普及提供有力支撑 高铁飞机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1] - 95后成为追随演唱会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 愿意为周边产品和独特观演位置支付溢价[8][10] 体育赛事经济数据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2] - 苏超95.9%现场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65.9%观众行程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4] - 第九轮苏超单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50.9%外地观众选择留宿 38.4%停留超24小时[3] - 湖南村BA八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4] - 贵州村超总决赛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在线观看达2735万人次[4] - 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5] 演艺经济数据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1元门票拉动4.8元周边消费[7]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近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7] - 环体育场周边酒店全部订满 总营收环比增长75%[7] - 株洲推出演唱会门票+优惠政策 持票可免费游览30余家旅游景区[7] 电影衍生经济数据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达112.44亿元 观影人次突破3亿 总场次3644.6万场[8]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长43% 旅游订单增超40%[8]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南京出游人次较前十日增长近16%[10]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日西安和广州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10]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优惠活动 覆盖28家文旅企业多重消费环节[9] 政策支持与行业展望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内容[4] - 文体商旅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5] - 体育总局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丰富赛事供给并提升品牌影响力[5] - 票根经济符合消费升级趋势 具有长期发展市场基础 需创新活动形式和提升服务质量[10]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 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7 18:38
行业趋势 - "票根经济"成为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的现象级新引擎 通过一张门票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1] - 交通便捷性和互联网普及支撑"票根经济"爆发 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 [1] - 文体商旅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 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5] 体育赛事经济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2] - 第九轮苏超现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 31-45岁群体占比51.5% [3] - 苏超外地观众留宿率超50% 38.4%在主场城市停留24小时以上 79.5%观众为2人及以上同行 [3] - 91.8%观众知晓景点免费和消费折扣优惠 95.9%产生门票外消费 65.9%行程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花费普遍1000-2000元 [4]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存在娱乐消费 66.1%进行景点游览 [4] - 湖南村BA8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 [4] - 贵州村超总决赛在线观看2735万人次 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4] 演艺经济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1元门票拉动4.8元周边消费 [8]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近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 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营收环比增75% [8] - 飞猪报告显示暑期"跟着演唱会去旅行"趋势强劲 热门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 [8]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 愿意为周边产品和独特观演位置支付溢价 [9] 影视文旅联动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 [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暑假期间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43% 旅游订单同比增超40% [9]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天 西安广州目的地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 [11]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优惠活动 28家文旅企业提供特惠礼包 [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内南京目的地出游人次增长近16% [10]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内容 [5] - 体育总局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丰富赛事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6]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7 14:34
票根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 以门票为起点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现象级新引擎[2] - 交通便捷性与互联网普及提供支撑 高铁飞机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2] -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门票成为开启独特体验的钥匙[2] 体育赛事经济数据表现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3] - 第九轮苏超单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4] -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65.9%表示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5] - 村BA八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5] - 村超总决赛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在线观看达2735万人次[5]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6] 演艺经济乘数效应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9]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9] - 环体育场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总营收环比增长75%[9]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9] 电影文旅联动效应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长43%[10] - 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0% 使大同成为暑期增速TOP3城市[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南京出游人次较前十日增长近16%[10]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日西安和广州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10]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多地推出演唱会门票+优惠政策 门票可作旅游一卡通和优惠金钥匙[8] - 株洲案例显示持演唱会门票可免费游览30余家旅游景区[8] - 飞猪报告显示热门文体活动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8]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专属优惠 涉及28家文旅企业特惠礼包[10]
音乐人扎堆!2025年新疆演艺市场何以火热?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0:34
音乐人扎堆!2025年新疆演艺市场何以火热? 新疆演艺市场迸发活力并非偶然,今年5月新疆旅游发展大会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 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提出,明确将"打造标志性精品演艺剧目"和"鼓励景区驻场演艺"列为 核心任务。其实,新疆自2021年起每年投入3000万元文艺扶持资金,截至目前累计支持534个各类文艺 创作项目。 中国策划管理指导委员会策划专家李兰生认为,新疆文旅融合作为政策利好不断放大市场虹吸效应,通 过文化惠民政策的释放,艺术欣赏已融入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推动演艺市场的下沉和普及。 以2025年李宗盛乌鲁木齐演唱会期间启动的"音为食动畅游新疆"促消费活动为例,观众凭演唱会门票在 124家企业享受优惠,聚焦美食、住宿、旅游等消费,极大带动周边经济,形成良性消费链条。 体验升级引爆全域消费 新疆多个景区从白天游览向全天候体验转型,沉浸式演艺正成为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爆款"。 2025年,和田约特干故城的《万方乐奏有于阗》通过"一步一景"设计,"五一"期间游客量同比飙升近五 倍;吐鲁番借助光影诗歌《夜游交河》让千年遗址活力再现;库车的《杏花之约·丝路龟兹》运用壁画 ...
网红开辟新赛道:娱乐性演唱会,流量狂欢下,行业泡沫已现?
36氪· 2025-08-27 03:15
办巡演、拍杂志、接广告......谁能想到那艺娜有朝一日会火到这个地步呢? 最近,那艺娜更是动作频频,一口气官宣了三场音乐节演出:8月31日亮相成都回森音乐节,十一假期还将接连登上广州"超级草莓音乐节"和四川泸州"银 河左岸"的舞台。这一连串的安排,俨然透出一股"即将被正名上位"的势头。 从粉丝的集体狂欢,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主动亲临现场体验其演出魅力,再到受邀参加"超级草莓"这样的头部音乐节IP,大众似乎正在逐渐接受这位年近 六十却依然认真搞事业的网络红人兼歌手。 今年,那艺娜的巡演一炮而红,也让市场看到了网红开演唱会的新可能。与此同时,网红演唱会频上热搜时,也不乏负面争议。比如何秋亊,早前就 因"第一篇章"巡演被指抄袭,遭到大量网友批评,抖音粉丝数也从千万级别暴跌至六百多万,这一沉重打击最终迫使他公开致歉。 从何秋亊演唱会涉嫌抄袭,到旺仔小乔因"不露脸"演出引发争议,再到以"油腻"风格走红的田一名成功在上海举办个唱……线下演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演唱会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吸引众多网红扎堆入场。 综合粉丝规模与演唱会举办情况来看,网红演唱会的规模往往与其粉丝数量呈正相关。例如,全网粉丝近5000万的刘宇 ...
在300年商会建筑里观看上海海运业故事 《耋戏生》将驻演商船会馆
解放日报· 2025-08-27 01:53
核心内容 - 沉浸式园林实景音乐剧《耋戏生》以清末上海商船会馆为背景 通过双线叙事展现传统与变革、理想与现实、性别与身份的故事 计划于"十一"黄金周在商船会馆首演并长期驻演 [1] - 剧情围绕申家姝女扮男装闯入商会与罗汉卿因唱禁烟戏卷入风波两条主线展开 故事在鸦片引发的悲剧中达到高潮 最终以1923年重逢落幕 [1] 制作与出品 - 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黄浦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和一台好戏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2] - 导演高瑞嘉曾执导爆款驻场音乐剧《阿波罗尼亚》 编剧付蕾曾创作《翻国王棋》《新刘海砍樵》等剧目 [2] - 舞美、灯光、多媒体设计分别为上戏教授胡佐、沈倩、铁钟 昆曲名家张军担任戏曲艺术指导 刘汉坤担当总制作人 [2] 演出特色 - 融合世界级非遗昆曲表演 在金顶古戏台展现"百戏之祖"魅力 [2] - 结合国家级非遗东阳木雕和苏绣工艺 现场展示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和姚建萍的十余件重要作品 [2] - 采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与AI交互 包括舞美装置、投影技术和AI换装交互机 观众可生成剧中年代服装形象 [3] - 在中式园林区域运用多媒体互动技术 演出期间向市民免费开放戏曲表演和多媒体互动 [3] 观演模式 - 打破沉浸式小剧场常态 赋予观众"戏班"和"商会"两种身份 根据身份分区体验不同支线剧情 [3] - 采用半流动式观演模式 观众根据身份被安排在天井或内宅区域 随着剧情发展移动至二进内宅 [3] - 通过剧情动线设计 使观众能完整欣赏300多年历史古建筑的全部风貌 [3] 场地与意义 - 演出场地商船会馆是上海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商会建筑 有300多年历史 [2][4] - 项目依托古建筑实景展现上海海运行业故事 是黄浦文旅集团推动演艺大世界核心区文旅商融合的重要实践 [4]
迟福林:应对共同挑战,中日韩应加快签署自贸协定
搜狐财经· 2025-08-27 00:22
中日韩自贸协定的战略意义 -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变化的战略选择[1] - 形成中日韩经贸合作新格局是应对共同挑战的最大选项[1] - 促进RCEP向更高水平自贸区升级并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1] 中日韩经贸合作现状与挑战 - 三国区域内贸易规模从2021年8500亿美元降至2024年7370亿美元 下降13.5%[2] - 区域内贸易依存度从19.4%下滑至16.5% 低于欧盟65.7%和北美40.1%的水平[2] - 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日韩经贸合作造成重大干扰[2] 自贸协定的经济影响 - 2023年三国GDP之和占全球24% 贸易额占全球20%[3] - 贡献亚洲经济增量70%和全球经济增量36%[3] - 协定达成将为三国GDP带来0.3%-1.1%的增量[4] 服务贸易合作机遇 - 2023年三国服务贸易总额超1.63万亿美元[5] - 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9331.2亿美元 同比增长4.9%[5] - 中日、中韩服务贸易额占比不足8% 低于全球24%水平[5] 数字服务发展潜力 - 2023年中国数字服务进出口总额3666亿美元 同比增长3.5%[6] - 中国数字服务出口占全球4.9% 较2019年上升1.6个百分点[6] - 三国在数字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互补性显著[6] 服务贸易开放需求 - 韩国服务贸易外资准入限制指数高于OECD平均水平80%[7] - 日本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是主要发达国家的两倍[7] - 中国到2035年服务型消费占比提升至55%将新增40万亿元消费需求[7] 服务贸易互补性 - 中国服务型消费升级带来巨大增长空间[8] - 日韩在演艺、医美等领域具有优势[8] - 三国服务贸易潜在互补性可转变为现实增长动力[8] RCEP升级需求 - 2025年RCEP框架下三国商品"零关税"覆盖率仅40%[9] - 中日、日韩需20年以上实现83%-88%"零关税"覆盖率[9] - 全球区域贸易协定从2000年99个增长至2025年619个[9] RCEP发展现状 - 2011-2023年区域服务贸易进口从8700亿美元增长至超1.5万亿美元[10] - 服务贸易出口从7600亿美元增长至超1.3万亿美元[10] - 三国贸易额占RCEP区域55% 高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约70%[10] 区域统一大市场前景 - 2024年三国经济规模24.64万亿美元 相当于美国84.43%[11] - 占全球22.13% 占RCEP区域80.43%[11] - 过去10年东盟与中日韩贸易规模从7270亿美元增长至1.13万亿美元 增长56%[11]
【西安】近三年开展惠民演出6000余场次
陕西日报· 2025-08-26 23:45
政策支持 - 西安市每年下达市级专项补助资金2550万元用于推动秦腔传承发展 [1] - 区县国有院团发展补助资金提升至900万元 惠民演出补助标准提升至场均1.5万元 [1] - 每年安排市级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用于精品创作扶持 [1] 艺术创作成果 - 推动《陕北往事》《无字碑》《李白长安行》《昭君行》等剧目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1] - 近3年累计开展惠民演出6000余场次 其中秦腔剧目占比超过70% [1] 文化惠民活动 - 周至县乡村戏曲大舞台和长安区群众秦腔擂台赛吸引5000余名群众登台表演 [1] - 活动累计吸引300余万观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 [1] - 计划增设10个左右惠民示范展演点 形成"东南西北中 送戏到身边"的惠民新格局 [1] 人才培养体系 - 支持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及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设立名师工作室 [2] - 推动秦腔院团与驻市院校合作设立秦腔传承班 [2] - 在中小学和高校设立秦腔社团及秦腔选修课 实现从"进校园"到"驻校园"的转变 [2]
三湘印象2025半年报:核心演艺项目延续高热度 数字文旅实现突破创新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2:2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72万元 [1] 文旅业务运营 - 核心演艺项目《印象大红袍》春节期间6晚连演25场,接待观众近5万人次 [1] - 《又见平遥》五一假期单日加演至5场仍供不应求 [1] - 《印象妈祖》完成室内演艺升级并新增室外沉浸式祈福仪式,成为湄洲岛文旅新名片 [1] - 山东滨州蒲湖、佛山东华里等演艺项目有序推进,重点拓展旅游城市非遗演艺场景 [1] 数字文旅创新 - 首个纯数字化文旅项目《又见恐龙》XR嘉年华上海首展4个月接待观众超5万人次 [1] - 2025年5月成功复制至辽宁沈阳,验证数字化IP可复制性与商业价值 [1] - 正与多城市公共空间洽谈迁移合作 [1] 房地产业务战略 - 明确不再新增开发项目,专注于存量资产去化 [2] - 上海大部分商业项目出租率接近100%,河北燕郊项目加速资金回笼 [2] - 推进三大核心战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速存量资产去化、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 - 提速燕郊项目销售去化与交房,盘活上海等地存量资产 [2]
上海:超30万人次打卡时代少年团演唱会 徐家汇商圈总营收超1.4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5 10:37
演唱会经济效应 - 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四场演出吸引超30万人次观演和消费 [1] - 上海徐汇商场开设四场免费转播活动 每场参与人数近1000人 [1] - 上海体育场周边酒店总营收环比增长75% [1] 商圈消费表现 - 徐家汇商圈累计客流量达200万人次 [1] - 徐家汇商圈总营收超1.45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