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搜索文档
天津深入一线强化监督检查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3 23:43
文旅资源监督 - 天津市纪委监委成立联合监督检查组对民园广场、古文化街等文旅场所开展监督,重点关注游客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1] - 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文旅场所安全保障、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强化监督检查,推动解决突出问题,保障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1] - 针对文化惠民卡发行过程中的资金投入、监管等环节,严查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问题,确保补贴资金规范高效运行[1] 项目资金管理 - 纪检监察组赴天津京剧院检查项目招投标、资金拨付发放、合同签订等情况,发现问题后梳理成整改任务清单并督促整改[2] - 推动文艺院团在相关领域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2] - 聚焦文旅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持续跟进监督确保项目廉洁高效推进[1] 游客体验优化 - 河西区纪委监委联合多部门对旅游景区餐饮、购物场所开展检查,纠治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压实监管责任[2] - 宁河区纪委监委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游客对七星岛湿地、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意见建议,针对服务态度、停车难、卫生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2] - 整改措施包括提升基础设施、强化管理培训、疏导交通秩序、整治环境卫生等,以提升游客满意度[2] 文旅资源融合 - 蓟州区纪委监委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监督,排查安全隐患和廉洁风险,挖掘红色廉洁元素提升保护利用水平[3] - 南开区纪委监委围绕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资源,挖掘非遗中的廉洁元素,推动"非遗+"融合以焕发文化遗产新活力[3] - 通过文旅资源与廉洁元素结合,助力清廉天津建设并转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3]
八大“国字号”活动领衔2025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打造文化盛宴
郑州日报· 2025-07-23 00:56
黄河文化月活动概况 - 2025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核心主题,深度融合"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定位,通过"国字号"活动引领、文化遗产保护、群众参与互动三大板块打造文化盛宴 [1] - 活动自2021年起推出,是郑州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已成为郑州的"文化名片" [1] - 2025年活动将集中呈现12项重点活动及十大群众文化项目,全方位展现郑州文化底蕴,助力打造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1] "国字号"活动矩阵 - 本届文化月共引入8项国家级重磅活动,数量与层级创历年新高 [2] -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古筝、管乐(铜管)全国选拔赛于6月7日至14日在郑州举办,拉开活动序幕 [2] - 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将吸引全国170支团队、5000余名4至16岁少年儿童参与,预计带动2万名观众及陪同人员汇聚郑州 [2] - "唱响黄河"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全国声乐展演将汇集120余位全国知名歌唱家以"黄河"为主题献唱 [2] 文化传播创新 - 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已连续举办两届,累计吸引4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诗词与传统文化等议题展开研讨,提出AI技术赋能传播等实践方案 [3] - "天地之中·'镜'界郑州"全国摄影展、全国网络文学采风创作活动、"秀我中国"创作者大会等活动将从影像、文学、新媒体等多元维度创新黄河文化传播载体 [3] - 2025微博文化之夜活动将联动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石窟等文化IP,探讨中华文明瑰宝的保护与出海路径 [5] 文化遗产保护 - "裴李岗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聚焦新石器时代考古成果,揭示郑州在早期文明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4] - 郑州商城与夏商文明暨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迎来国内外夏商文化研究学者50人,深化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都城核心地位的认识 [4] - 同步策划郑州商城遗址书院街贵族墓地等考古成果展,推动学术资源向公众教育转化 [4] 群众文化活动 - 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涵盖舞蹈、合唱、戏曲、书画、太极拳等,覆盖城乡社区,搭建文化惠民桥梁 [6] - 山河艺术节·中国戏剧梅花奖精品展演计划推出102场中外文艺演出,组织36场公共活动,打造"郑州有戏"惠民文化品牌 [6] - 2027年第十一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终评及颁奖活动将落地郑州,本届文化月已启动前期预热 [6] 活动战略意义 - 活动通过国家级活动与在地文化资源的深度耦合,为郑州建设人文之城注入新动能 [7] - "学术研讨+大众参与""传统底蕴+现代表达"的双轨模式彰显中华文明探源的严肃性同时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7] - 郑州正以黄河文化为纽带,加速构建"立足中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格局 [7]
江苏文旅高质量落实“十四五”规划
江南时报· 2025-07-21 09:21
江苏文旅"十四五"规划成果总结 艺术创作成果 - 锡剧《烛光在前》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戏剧作品《打折》获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 昆剧《瞿秋白》扬剧《郑板桥》获第十六 十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 - 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 2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5人获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 [3] - 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 获评全国文旅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3] 公共文化服务 - 新评定一级图书馆占比全国第一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 [4] - 实施"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 实行"以需定供 区域互送"模式 [4] - 创新开展"家门口"看大展 赏好戏 享非遗系列活动 [4] 文化遗产保护 - 5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兴化市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增至12个(全国第一)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2个 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7人(全国第二) [7] - 编制完成《江苏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 创作《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 [7]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138家(全国第一) 实现营业收入1.61万亿元(占全国11.3%) [8] - 接待境内外游客10.9亿人次(增长15.8%) 旅游总收入1.34万亿元(增长11.5%) [8] - 率先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 推出"苏旅贷""乡旅E贷"专项金融产品 [8][9] 文旅空间布局 - 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空间体系 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 [11] - 制定旅游景区度假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打造"沉浸城市"休闲空间 [11] - 建好"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 组织国际文旅资源推介活动 [11] 文旅数字化 - 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形成3.82亿条数据资产 对6468家监管单位实时监测全覆盖 [12] - 推出"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示范项目 苏州"拙政问雅"等数字文旅新产品 [12] - 制定旅游业标准47项 发布全国首个跨国合作地方标准 [13]
把“脆弱”壁画录入“数字世界”
科技日报· 2025-07-17 01:12
壁画数字化保护与展示 - 山西保存较好的古代壁画总面积达2.5万余平方米,寺观壁画存量为全国第一 [2] - 公司组建数字化团队对山西境内壁画开展高精度二维、三维数字化采集,获取精确空间数据与高清图像信息 [2][3] - 数据储存中心储存了1000TB山西文化遗产数据,其中壁画数据达200TB,相当于20万部4K电影 [3]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采用冷光源照明和红外线线性扫描技术成像,避免扫描过程中对壁画造成损害 [2] - 运用高仿真技术按原壁画两倍画面进行原状、原色、原真、高清呈现 [4] - 推进数字博物馆项目,构建集数字保护、虚拟展示、学术研究、公众教育于一体的智慧化平台 [4] 展览与公众教育 - 以"壁上丹青·中国古代壁画源流"为主题,依时间顺序组成七大展陈空间 [4] - 自2023年10月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成为特色文化打卡地 [4] - 未来将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观众远程欣赏壁画细节 [4][5] 未来发展计划 - 通过科技赋能和跨界合作让静态壁画"开口说话" [5] - 让观众在线上线下沉浸式互动体验中感受文化自信 [5] - 未来将通过手机和电脑终端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壁画观赏体验 [4]
校地携手谱华章 青春聚力助“苏超”
镇江日报· 2025-07-12 23:54
校地共建模式 - 京口区文体旅局与江苏大学工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理念,为"苏超"赛事注入动能,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1] - 双方在赛事观看、活动保障、氛围营造等环节实现需求精准对接,构建校地协同服务新范式 [2] - 文体旅部门发挥政策引导与统筹协调作用,高校则依托青年人才储备优势,将志愿服务、艺术展演、文化传播融入赛事服务体系 [2] 赛事服务与城市活力 - 江苏大学师生组成镇江特色助威方阵,为足球比赛呐喊助威,将主场氛围推向沸点,展现高校与城市发展的深厚情感 [3] - 师生在镇江苏宁广场、Dugao咖啡艺术转角等"第二主场"观赛点进行艺术展演,吸引市民驻足,实现体育激情与城市生活的交融 [4] - 校地深度合作为赛事构筑坚实服务保障线,注入青春活力,推动镇江向更具活力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发展 [4] 文化融合与城市魅力 - 江苏大学教职工"声动光年"音乐社通过演唱传递对城市和赛事的美好祝福,诠释"文化+"的无限可能 [4] - 文体旅商互嵌互融展现城市生活的多元美好,体育的激情与城市律动完美契合 [4] - 高校智慧与城市发展血脉相连,青春力量与服务社会同向而行,形成推动城市发展的磅礴合力 [4]
【涨知识】暑假来临,这份旅游业税收政策小贴士请收好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2 01:07
旅游行业税收政策 - 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第一道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 [1][3] - 景区内观光项目(如电瓶车、游船等)收入需按"文化体育服务"缴纳增值税 [4][5] 旅行社税收计算规则 - 旅行社可选择以总收入扣除代收费用(住宿费、餐饮费、交通费等)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6][7] - 代收费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仅可开普通发票 [9][11] 个体工商户税收优惠 - 年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部分可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12][15] - 月销售额≤10万元免征增值税 [12][15] - 直接用于农业观光活动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13][15]
A股收评:创业板指收涨0.16%,多元金融板块领涨
快讯· 2025-07-09 07:0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上证指数收跌0 13% 深证成指收跌0 06% 创业板指收涨0 16% [1] - 多元金融板块领涨 越秀资本 南华期货双双涨停 [1] - Kimi概念盘中走高 锋尚文化20cm涨停 [1] - 工程建设相关概念连日走高 四方新材领涨 [1] 行业板块 - 银行 短剧互动游戏 冰雪经济 谷子经济 游戏 白酒等概念日内收涨 [1] - 保险 稀土永磁 船舶制造 有机硅等概念日内走低 [1] 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 5万亿 较昨日放量约500亿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约450亿 [1]
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鄂尔多斯分会场集中展演落幕
新华网· 2025-07-08 04:10
活动概述 - 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主题为"原生天籁韵民歌中华情",旨在展示我国民歌等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传承成果 [1] - 活动包括开幕演出、民歌节文化大集、原生民歌集中展演、文化惠民走基层、闭幕演出等内容 [1] - 共有65支传统音乐表演队伍参与展演 [1] 鄂尔多斯分会场 - 鄂尔多斯作为分会场之一,于7月4日至5日举办活动,以山河为幕搭建跨越时空的舞台 [1] - 展演内容包括田歌、山歌、牧歌、渔歌、号子、小调、丝竹等多种传统音乐形式 [1] - 7月4日晚在鄂尔多斯大剧院音乐厅举办演出,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原生民歌与器乐表演 [1] - 蒙古族长调表演获得观众热烈反响,掌声经久不息 [1] 响沙湾旅游区演出 - 7月5日在响沙湾旅游区举办演出,十余首精选节目次第呈现 [2] - 演出曲目包括山西左权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河曲民歌《放羊汉唱起爬山调》、江苏高邮民歌《隔趟栽》等 [2] - 终场压轴节目为山东邹城平派鼓吹乐《集贤宾》,展现传统鼓吹乐的非凡魅力 [2] 活动意义 - 活动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系统性保护成果的集中体现 [2] - 展现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 [1][2] - 鄂尔多斯通过"非遗+旅游"模式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2] - 活动让原生民歌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彰显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 [2]
赋能非遗传承 助力文化强市 天津银行以金融活水为“老手艺”注入“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08 03:31
核心观点 - 天津银行向天津杨柳青画社发放1000万元贷款,专项用于非遗文化传承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1] - 该融资模式通过"非遗+普惠金融"创新实践,打通非遗保护到产业转化的价值链条 [1][2] - 金融赋能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发展,为地方文旅产业注入新动力 [1][2] 融资用途 - 配合上合峰会策划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1] - 构建非遗体验场景、开发年画IP创新、升级文创产品体系 [1] - 推动传统年画艺术与国际峰会场景深度融合,打造"国家非遗名片" [1] 战略意义 - 展现天津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软实力 [2] - 构建"非遗+国际峰会"的文化传播新范式 [2] - 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事业协同发展 [2] -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金融+非遗"创新样本 [2] 企业定位 - 天津杨柳青画社是中华老字号与非遗传承标杆载体 [1] - 肩负活化民族文化基因的时代使命 [1] - 天津银行通过信贷资源倾斜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2]
文润万家 惠民泽心谱华章——杭州绘就文化与民生实践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7-07 02:46
杭州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 杭州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 通过西泠·武林美术馆 玉鸟集 大屋顶等生活美学场域兴起 以及非遗进社区 夜校进街道等实践 实现文化为民 文化乐民 文化惠民 [1] - 老城北区域从工业空间转型为生活空间 文化设施如大运河博物院 大运河当代艺术中心 杭钢遗址公园等集中落地 推动区域重塑 [2] - 西泠·武林美术馆作为全国首个全产业化运营的"美术馆+"文化产业综合体 填补大城北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空白 通过展览 美育 市集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3] - 美术馆展览将古典之美与当代空间融合 如"第七届上海合作组织美术双年展"因观众热情延长展期 并开设公益书画课堂 主题沙龙 青年夜校等高雅艺术活动 [5] - 运河边小河直街 大运河杭钢公园等工业遗存改造项目 通过艺术节 音乐会 工业设计展等活动 让文化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基础设施 [6] 社区文化单元与创新实践 - 良渚文化村的大屋顶和玉鸟集分别作为文化地标和文化生活集聚地 每年举办超300场艺术展演 工作坊和主题市集 实现艺术亲民化表达 [8] - 杭州书房如小院书房提供多元化阅读体验和紫砂博物馆展示 截至2025年6月25日全市建成城市书房418个 杭州邻里阅读空间187个 文化驿站95个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884个 [10] - 未来社区"文化客厅" 文三路数字街区"文化驿站" 杭州市文化馆"潮生活·艺课堂"等创新形式 通过戏剧演出 非遗体验 数字书屋 公益课程等让文化触手可及 [10] 文化空间与城市更新 - 文化设施如西泠·武林美术馆通过悬浮式展览空间与城市建筑群错落设计 实现烟火气与艺术交融 [2][5] - 工业遗存改造项目保留原有风貌 如大运河杭钢公园让百姓感受钢铁与艺术 过去与未来的交融 [6] - 文化空间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沉浸式体验 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文化会客厅"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盛赞杭州的创新活力与文化底蕴 [5] 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 - 西泠·武林美术馆周末人流密集 文创展台 亲子活动等场景使其成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 - 玉鸟集以年轻态 国际感 生活化为调性 通过文创市集 互动展览 特色餐饮等复合业态成为文化打卡地 [8] - 文化活动如社区戏剧演出 非遗体验 公益展演等满足居民精神需求 塑造新的生活方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