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搜索文档
科技入田筑牢“挡风墙” “菜篮子”产品有量更有质
人民网· 2025-08-04 08:18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在前不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 年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持 续改善,农民收入、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 化。总的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个阶段正是辣椒炭疽病、褐斑病高发期,得用杀菌剂进行防治,另外还可以用氨基酸、腐植酸的叶 面肥进行喷施。"在内黄县繁阳街道朱小旺村的辣椒种植区,农业农村局特聘技术员刘志合为椒农们详 细讲解着辣椒开花、坐果关键期的注意事项和管理要点。 辣椒是内黄县秋作物种植的主要品种,也是当地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有力支撑。针对近期高温天气对辣 椒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地组织县、乡、村农业技术员、科技特派员和特聘农技员,采取线上线下相 结合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指导,为全县14万亩辣椒筑起一道科技"挡风墙"。 "老产业"转型升级,还需科技"推一把"。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一度让种了7亩辣椒的农户朱艳美心急如 焚。"辣椒叶因为高温影响出现发黄、脱落,甚至出现植株发黑的情况。"朱 ...
“菜篮子”供应有保障!重庆酉阳高温天加紧采摘蔬菜→
搜狐财经· 2025-08-03 07:55
高温天气下的蔬菜供应保障 - 重庆连续3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高海拔地区蔬菜迎来成熟采收旺季,菜农抓紧采摘以保障高温天的"菜篮子"供应 [1] - 酉阳县木叶乡蔬菜基地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长势良好,每天雇佣40多名工人轮班作业以保障市场供应和合理劳作 [3] - 基地主要种植番茄、茄子、黄瓜、青豇豆,采收期为7月至9月 [5] - 工人采摘效率较高,每人一上午可采摘西红柿约三四百斤 [7] 蔬菜供应链与基地规模 - 采收后的蔬菜经过分拣、包装、装车后当日运往重庆主城区各蔬菜市场 [9] - 当地已建成县城保供蔬菜基地3万亩、高山蔬菜基地5万亩,为市场提供稳定供应 [9]
行进中国丨乡村振兴看“湘”村
人民网· 2025-08-02 11:09
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 圣峰果业基地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综合营收突破2000万元,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和"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4] - 莲花镇三个千亩种植基地(爱格花卉、圣峰果业、龙洞园林)全年总产值超3000万元,带动就业超200人,近三年累计产量达8000公斤[4] - 茶亭镇2025年油菜花季吸引68万人次游客,带动农旅综合收入超4000万元,通过"花海+艺术+农创"模式成为长株潭都市圈"微度假"首选地[4][5] - 茶亭镇红薯粉加工非遗体验工坊年产值近千万元,推出"花田音乐会""汉服巡游"等沉浸式活动[5] 农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 - 浏阳市葛家镇蔬菜基地采用"三层膜保温技术"使早春蔬菜上市提前一个月,智能灌溉系统实现102亩基地仅需5名工人管理[11] - 李世武合作社每年向长沙供应超100万公斤蔬菜,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通过互联网思维打造"小李蔬菜"品牌[11] - 望城区乔口镇蓝塘寺村乡村CEO杨海亮策划中秋灯塔游园会,2天活动吸引游客6万人次,为村民增收约40万元,获得1000万次播放流量[11][12] 基层治理创新 - 长沙县综治中心通过县、镇、村三级多元解纷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劳动纠纷调处成功率提升70%,时间缩短三分之二[7][9] - 夏铎铺镇通过"屋场恳谈会""民情分析会"分级议事制度解决村民用水问题,两个月内完成自来水工程[7] 青年人才返乡创业 - 00后李世武放弃城市高薪返乡接手合作社,引入现代营销与超市、电商平台合作[11] - 80后杨海亮利用文旅行业经验为蓝塘寺村设计"798"产品体系(7个核心产品、8个爆品、9条线路),计划打造康养生活社区[11][12]
农业农村部:7月份全国蔬菜价格环比上涨0.5%
搜狐财经· 2025-08-01 07:25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7月份全国菜篮子指数为112.82,其中,蔬菜价格环比略涨。 编辑:潘煦 专家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7月上旬全国蔬菜在田面积为1.1亿亩,同比增长110多万亩, 全国蔬菜产能提升使得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后期全国蔬菜价格将呈现"季节性波动上行,整体同比偏低"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晶:河北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冷凉产区换茬衔接,北方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可能导致 部分品种价格出现反弹,但蔬菜供应的整体韧性仍然较强,耐储蔬菜如洋葱、土豆、姜、蒜库存充足、价格稳定;河南、山东 等未受灾产区的扩种品种产能增加,对冲涨幅。 据了解,近日,农业农村部下发夏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落实针对性防御技术、强化灾后田间管理与生产恢复,促进 蔬菜稳产保供。 7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4.38元,环比上涨0.5%,同比下降8.6%。分品种看,15种蔬菜价格 环比上涨,13种下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晶:7月蔬菜价格呈现先降后涨特征,整体波动平缓,7月初价格回落,主要是因为 河北、山西 ...
青海互助:冷凉蔬菜凭“优”走俏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16
行业背景 -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均海拔约2600米 全年平均气温仅3.4摄氏度 曾被认为不利于农业发展[1] - 高海拔低气温减少病虫害发生 延长蔬菜生长期 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1] - 冷凉气候使蔬菜口感脆嫩营养丰富 深受消费者喜爱[1] 基础设施影响 - 引大济湟工程于2025年6月底建成 显著改善当地农业灌溉条件[1] - 水通后村民反映蔬菜产量明显提高[1] 产业发展 - 海东市将高原冷凉蔬菜产业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重要抓手[1] - 突出高原富硒绿色错季节供应等优势 多个产品获得有机转换认证[1] - 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增长点[1]
冷凉蔬菜凭“优”走俏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33
核心观点 - 引大济湟工程建成显著提升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蔬菜产量与农业经济 [1] - 高原冷凉气候条件转化为农业优势 减少病虫害并延长蔬菜生长期 [1] - 冷凉蔬菜产业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增长点 产品获有机转换认证 [1] 水利工程影响 - 引大济湟工程使大田蔬菜产量明显提高 村民反馈产量提升显著 [1] - 水通后直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蔬菜产业升级 [1] 气候与农业特性 - 互助县平均海拔2600米 年平均气温仅3.4摄氏度 [1] - 冷凉气候减少病虫害 蔬菜生长期延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1] - 高原蔬菜具有口感脆嫩、营养丰富的品质优势 [1] 产业发展战略 - 海东市将高原冷凉蔬菜产业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重点 [1] - 突出高原、富硒、绿色和错季节供应四大核心优势 [1] - 多个蔬菜产品获得有机转换认证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
南京新型绿色高温闷棚技术获全省推广
南京日报· 2025-07-30 02:37
"同一块地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科属作物会造成土壤板结、病虫害增多等连作障碍的发生,是设施蔬 菜种植的'老大难'问题。"王东升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李伟明博士介绍,高温闷棚能从源头控制病虫 害的发生,而且成本低、污染小、效果好。传统高温闷棚没有统一标准,都是农户根据各自的经验进 行,效果不太理想,他们推广的新型绿色高温闷棚技术,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升级,集成半腐熟有机物料 二次升温、石灰氮水解灭杀、适量灌水促进升温保温及微生物区系重建等多重技术,既能杀灭土壤中的 致病微生物,又能修复土壤结构,实现"杀菌、杀虫、修复"三位一体的效果。 经过王东升职工创新团队多年试验,设施大棚内每亩地施用石灰氮40—60公斤,半腐熟有机物料 1000公斤,既能保证灭杀效果又避免浪费,同时深翻土壤让有机物料与土壤充分混合,灌水覆膜后保 持棚室密闭25—30天,可调节土壤pH值,减低土壤酸化,有效改良土壤结构,为下一茬作物创造健康 的生长环境,目前该技术已在江苏和浙江部分地区推广示范使用。 7月28日,在浦口区胡守兴家庭农场一处蔬菜大棚内,农场负责人胡守兴小心翼翼地揭开地上的覆 膜,仔细查看土壤情况,旁边棚内温度计的水银柱已逼近60℃。这不是 ...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山区“亿元村”蹚出“柿”业振兴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17:41
中新网宜昌7月29日电题:湖北山区"亿元村"蹚出"柿"业振兴路 作者董晓斌覃丹 29日上午,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文家坪村,村民魏朝柏在蔬菜大棚里查看吉诺比利西红柿 的生长情况。再过半个月左右,文家坪村一年一度的"重头戏"——采收西红柿就要开始了,魏朝柏正为 今年的西红柿丰收做准备。 魏朝柏在蔬菜大棚里查看吉诺比利西红柿的生长情况。董晓斌摄 长阳地处鄂西南武陵山区,是"中国高山蔬菜之乡"。2015年,吉诺比利西红柿在长阳高山地区试种后取 得成功。目前,长阳全县的吉诺比利西红柿种植面积已突破5000亩,产品销往全国48个大中城市。 当日,2025年长阳山蔬·吉诺比利西红柿采购商大会在文家坪村举办,来自全国的120余家大型商超、连 锁餐饮及批发市场采购商与当地种植户现场签约4000万斤吉诺比利西红柿订单,总金额突破1亿元,创 下该县单品类农产品采购金额历史新高。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长阳文家坪村大力发展大棚西红柿种植产业(无人机图片)。陈浩摄 长阳雄峰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汉民介绍,他从2007年开始带领村民一起种植西红柿,2024年,该合 作社吉诺比利西红柿产量200万斤,销售收入近700万元,"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冷凉蔬菜“热”出圈 高原种出致富“绿”
新华社· 2025-07-25 13:35
高原冷凉蔬菜产业概况 - 青海高原冷凉蔬菜凭借独特自然条件(年均气温3.4℃、昼夜温差15℃以上)实现低病虫害、高糖分积累和脆嫩口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市场热销产品 [1] - 行业通过设施农业(大棚多轮种植)和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菜篮子项目)实现高效益,种植户一年内可收回成本 [2] - 主要出口品种彩椒在俄罗斯和中亚市场售价达30元/斤 [2] 产业模式与规模 - 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党建+合作社+基地"模式,已培育6家规模化加工企业、136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3.5万人就业 [2] - 全省冷凉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年产量158万吨,其中70万吨外销 [6] - 互助县露地蔬菜基地日供港蔬菜1吨仍供不应求,政府投入建设300多个基地打造区域品牌 [5] 经济效益与市场拓展 - 农户种植冷凉蔬菜亩收入达8000元,较传统小麦(2000元/亩)提升4倍 [6] - 紫甘蓝、红西芹、西生菜等品种经预冷加工后通过空运+冷链直达香港超市 [5] - 产业形成"高原-湾区-海外"三级市场体系,成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主力输出品类 [6]
高原蔬果,酿出共同富裕的琼浆(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人民日报· 2025-07-24 22:40
西藏日喀则现代农业发展 核心观点 - 西藏日喀则通过山东援藏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持续支持,从传统青稞种植转型为现代化蔬菜水果种植,显著提升了当地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1][2][3][5] 行业转型与初期发展 - 1995年山东第一批援藏干部引入西红柿、黄瓜种子,建立7座土坯大棚,开启高原农业转型 [2] - 2000年山东第二批援藏干部招募寿光技术员张际明,其克服自然灾害重建大棚,成功种植青椒并带动技术传播 [2] - 截至2024年6月,白朗县温室大棚数量从最初的7座增长至1962座,形成"西藏蔬菜看白朗"的产业口碑 [2] 技术创新与品种引进 - 寿光技术员孟德利团队设计13级抗风大棚,定制防紫外线棚膜,发明皮接、靠接技术解决土壤病害 [3] - 引进"新羚2K"西瓜、"中陇椒"等126个新品种,推动品种多样化 [3] - 85%种植户掌握手机下单种苗和病虫防治技术,技术普及率高 [3] 经济效益与产业扩张 - 彭仓村170座大棚带动49户村民户均增收3.9万元,次旺承包5座大棚年收入超10万元 [1][5] - 2024年上半年日喀则珠峰博览园收购蔬菜20万斤,销售额达300万元 [5] - 康马县车厘子售价达120元/斤,白朗西瓜售价15元/斤,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增收亮点 [5] 人才培养与本地化 - 25岁的拉巴卓玛从放羊姑娘成长为技术骨干,月工资达5000元,掌握智能滴灌系统操作 [3] - 返乡青年达瓦罗布学习寿光技术后培训村民,本地育苗棚降低种苗成本并提高成活率 [3] - 657名山东援藏干部30年接力支持,形成"山海情谊"协作模式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