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高端制造与自主可控 ——申万宏源2025资本市场春季策略会
2025-03-11 07: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机器人、低空经济、装备制造、商业航天、军工、家电、轻工 - **公司**:比亚迪、福耀、赛力斯、小鹏、吉利、小米、特斯拉、亿航智能、大疆、万丰奥威、中恒通信、中科星图、纳睿雷达、四川九州、4幢电子、中心海值、拉菲尔、语数优B审计员、兆威机电、禾川吉昌、汉威弗莱、IU、一六维传感器卡尔达均胜、德赛、瑞星微成都、华为、黑芝麻智能、智源链、英伟达、奇瑞、徐工、三一重工、柳工、先导智能、连云港海目星、京山轻机、大族激光、菲利华、宏图航空、航电器、精密特征、成都华为、中国planting、心动严苛、铂力特、金雷科技、上海翰逊、来自信息、沈飞、航发动力、中航光电、美的、海尔、格力、海信、老板、华帝、万和、欧胜、德昌、三环集团、东安动力、华强科技、康耐特光学、明月镜片、雅迪控股、钱江摩托、慕思股份、顾家家居、新林门、美华控股、索菲亚、欧派家居、志邦家居、裕同科技、永新股份、紫江企业、登康、广博股份、晨光股份、创源股份、布鲁可、潮宏基、公牛晨光、春风动力、隆鑫、嘉益股份、匠心家居、一依股份、永益股份、天正股份、智欧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汽车行业 - **行情表现**:年初至今汽车板块涨幅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位列行业前茅,截至3月6日涨幅略高于沪深300约12.5个百分点,排在所有行业第三位,乘用车零部件、乘用车和汽车服务涨幅分别达23.87%和12.6%,商务车整体表现较弱[1][2] - **基金持仓**:2024年第四季度基金整体持仓为3.88个百分点,比第三季度降低0.14个百分点,主要因对政策和需求透支的担忧,但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福耀、赛力斯等重点公司持仓增加[1][3] - **政策影响**:部分省份2025年政策变化,15万元以下市场补贴力度增加,强化智能评价优势,如小鹏G6和G9预计定价、比亚迪将发布新纯电车型平台、小米将推出衍生版车型、吉利将发布全新智能化车型[5] - **新能源渗透率**:预计2025年全年新能源渗透率达60%-65%,更重要的是smart NEV过渡到EV NEV的渗透率[6] - **重点企业**:小鹏、比亚迪、小米、吉利等企业值得关注,小鹏G6/G9、新款车型边际催化明显,比亚迪新平台技术有望重新定义中高端纯电车型,小米衍生版车型预计明年上市,吉利将推出全新智能化战略产品[7] - **销量预期**:原预期一季度销量大幅下滑,实际需求恢复速度超出预期,调整后下滑比例收敛至约5个点,全年增速预计在4.3个点左右,新能源渗透率能达到60%以上[9] - **比亚迪智能化**:去年提示比亚迪智能化会冲击市场,今年三月支架品牌发布会定档后销量显著提升,但正价订单比例低于预期,清库存策略影响新订单增长,五月订单达30 - 40万台且折扣不变则进入量价齐升阶段,否则面临估值下调风险[10] - **特斯拉FSD入华**:展示强大技术素质,提醒中国中高阶企业重视,再次教育市场未来智能车发展水平,引导消费者购买更聪明的汽车[11][12] 机器人产业 - **发展趋势**:2025年被定义为机器人产业,特别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化的元年,头部公司给出明确量产指引,科技巨头等纷纷参与,政策大力支持,处于从产品定义期到产品成长期的转折阶段[37][38] - **投资方向**:关注产业链上下游公司订单和收入情况,以及控制器、传感器等高价值零部件环节,聚焦几个大的产业链组,如海外资拉链、语速链、资源链等,关注H链和M链[3][40] - **机器人形态及应用场景**:不应拘泥于单一的人形设计,不同场景需开发不同智能终端,关注工商业场景中的各种类型机器人,如机器狗、特种机器人等[41] - **国产机器人崛起**:自2024年10月华为开始布局,多家公司加入,今年初DeepSeek和优必选表现亮眼,增强市场信心,小鹏、小米等企业在供应链上有强大积累,创业型公司如云深处也表现出色[46] 低空经济 - **政策利好**:自2023年底以来,中央政府多次强调低空经济重要性并出台政策,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并制定规划,低空经济司成立,标志国家层面重视和推动[1][20][22] - **试点及突破**:在六个重点城市开展试点工作,600米以下空域可能授权地方政府管理,从点状和面状上打开发展约束[23] - **产业链环节**:飞行载具产业链包括飞行器制造、监管服务网和后端运营,材料、飞控系统、能源与动力系统是关键环节,EVTOL构型多样,无人机市场大疆占据主导地位[3] - **投资关注**:关注六个试点城市对600米以下空域管理应用情况,以及无人载具产业布局引领,关注产业链不同环节,包括飞行载具、相配套监管服务网及后端运营[24] 装备制造业 - **投资策略**:科技赋能制造和国产装备崛起是核心主题,关注设备更新、低空经济及通用设备等主线,关注产业升级背后的智能制造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及3D打印等领域[55] - **细分行业发展**:机器人产业进入量产化元年,低空经济迎来投资机会,高端制造业受益于政策支持,关注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设备更新市场关注轨道交通激光设备等方向,激光设备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工控和机床行业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工程机械板块内外需共振,新能源行业有望迎来生机[37][56][57][58][63][66][67][70][71] 军工行业 - **投资机会**:由订单弹性和主题催化两条主线驱动,订单弹性关注导弹和水下装备领域,主题催化关注军用AI和机器人,军民融合主线关注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传统飞机发动机领域也值得关注[73] - **需求影响因素**:军队建设周期、演习力度加大及全球局部冲突、军贸市场等因素影响军工需求,智能化与无人化建设将推动未来发展[75][76][77][79] - **价格波动因素**:成本加成模式向目标价模式的转变影响军工价格波动,考验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格局及议价能力[81] 家电行业 - **春季策略**:围绕国内市场与海外新兴市场,国内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为消费市场带来期待,对地产行业积极论述对厨电板块产生积极影响,家电行业基本面改善,可能迎来估值修复[91] - **出口市场**:自2023年以来对出口市场持乐观态度,推荐公司表现出色,具备全球化产能布局和显著成本竞争优势,空调出口维持良好景气度,主要增量来自新兴市场[92][93] - **各板块表现**:空调行业过去几年表现亮眼,2024年内销量增长5%,总出货量达1.04亿台,2025年一季度虽1月内销量下滑,但2、3月排产数据显著上修;白电板块2024年高开低走,年底反弹,库存处于风险可控状态,价格同比正增长;冰洗板块整体稳定,厨电板块触底反弹;投影市场量增价降,高端路线市占率提升[93][96][97][112] - **未来展望**:2025年家电板块仍处于较低估值水平,但基本面复苏和改善趋势存在,对绝对收益充满信心,机构持仓24年四季度环比回落,主要集中在非核心板块[101] 轻工行业 - **投资策略**:分为具备成长性的新消费赛道和估值性价比突出的行业龙头两条主线,新消费赛道关注AI技术驱动产品功能升级和精神需求满足型消费升级,出口推荐具备全球化产能布局及议价能力强的企业[118] - **各板块发展**:家居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受益于地产政策催化和家居国补政策;包装板块推荐头部公司,通过份额提升实现稳健增长;AI眼镜发展前景广阔,推动传统镜片行业升级;情绪消费及精神需求满足领域IP衍生品产业和角色类拼搭玩具发展良好;黄金珠宝行业产品转变,优质企业增速领先;两轮车及摩托车板块需求有望提速,出海空间广阔[119][120][122][124][125][1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行业**:一月份批发同比微增,但保险与终端零售仍有压力,今年1月出台补贴政策细则使终端申请量快速恢复[4] - **机器人产业**:从2022年的主题阶段到2025年进入小批量产阶段,今年预计出现千台级别的出货,对应零部件公司收入达千万级别,到2026年可能增长数倍甚至10倍[45] - **低空经济**:四网建设(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是解决后续低空经济快速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地在建立低空管理信息平台方面进展不一,未来低空经济运营服务可能向交通运输、文旅以及公共运输等领域渗透[29][32][34] - **装备制造业**:中国高铁制造业未来3到5年海外出口需求将进入实质性爆发阶段,建议关注中国高铁出海进程[65] - **军工行业**:截至2024年底因客户内部调整问题压制采购需求,进入2025年后情况显著好转,1 - 2月密集发布新合同,一季度或二季度交接期预计订单爆发[78] - **家电行业**:2024年家电行业四季度表现亮眼,全年业绩增长预计维持在10% - 15%的区间内,股价呈现上涨趋势,2024年是估值修复年[99] - **轻工行业**:2024年政策对参与企业资质和运营规范性有限制,头部公司在获取国补上能力更强,推动行业份额集中,2025年家居国补政策补贴范围扩大,力度增加[128][129][130]
制造|割草机器人:技术变革焕新产品力,行业发展迈入黄金期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0 00:23
文章核心观点 - 割草机器人迎来产业爆发奇点时刻,技术激变及价格带下移推动品类高速渗透,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技术红利期,预计2025年新品迭代将撬动欧美百亿级增量空间,机器人公司不断挤占园林巨头份额,首次覆盖该行业给予“强大于市”评级,推荐整机厂及解决方案商 [1] 供给创造需求 - 2023年全球户外园林工具市场规模约336亿美元,割草机约123亿美元,割草机器人约14亿美元(均价800欧元/台,年销量约156万台),服务机器人行业供给创造需求,技术迭代和价格下降是关键 [2] - 技术迭代使割草机器人从“埋线款”到“无埋线款”,移动方式从“随机碰撞”到“导航规划”再到“主动避障”,安装便捷,割草覆盖率和效率提升 [3] - 2024年九号公司将“无埋线款”售价从1600欧元/台降至999欧元/台,打开市场空间,欧美环保政策限制燃油割草机,锂电化割草机器人受益 [4] - 对比不同类型割草机成本,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初始成本1000欧元、车库200欧元,单次能源费用0.4欧元,年割草25次,预计使用寿命5年,电池更换成本摊销40欧元,平均每年总成本290欧元 [5] - 参考扫地机器人,移动导航方式升级是地面清洁机器人产业重大拐点,割草机器人将迎来三年技术红利期,品类渗透同时产品结构升维带动均价上行 [6] 需求测算 欧洲市场 - 割草机器人品类渗透率约19%,全球需求占比约90%,小面积、规则平整草坪利于早期埋线款机型普及,预计2028年保守/中观/乐观销量达280/322/363万台,空间达244/280/317亿元 [7] 美国市场 - 割草机器人品类渗透率仅2%,全球需求占比约10%,产品力升级可解决大面积草坪、草种复杂、地形崎岖等痛点,预计2028年保守/中观/乐观销量达42.7/68.6/94.5万台,空间达63/101/139亿元 [8] 欧美合计 - 预计2028年保守/中观/乐观销量达323/390/458万台,空间达307/381/455亿元,截至2024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存量渗透率仅4.5%,假设2023年存量渗透率保守/中观/乐观达10%/20%/30%,对应年销量达220/440/660万台 [9] 供给分析 竞争格局 - 机器人公司产品销量连续三年翻倍增长,挤占园林巨头份额 [12] 竞争要素 - 技术方面,软硬件集成产品技术复杂,2025年新品导航避障方案、爬坡坡度、边缘割草空隙均有升级 [12] - 产品方面,机器人公司补全大面积产品,性价比高,性能领先园林巨头一代 [12] - 渠道方面,线下渠道重要,欧洲线下渠道销量占比75%,美国约50%,机器人公司在欧洲线下KA渠道扩张,发力Dealer渠道,有望2025年在美国线下KA渠道突破 [12] 硬件竞争焦点 - 导航规划收窄至RTK,90%采用RTK,其余10%采用3D激光雷达或纯视觉方案,3D激光雷达在小面积草坪稳定性高,九号公司自研封装RTK模组成本降低 [13] - 视觉避障从2D视觉迭代到2D+3D视觉,机器人公司领先,园林巨头方案最快2026年商业化落地,库玛动力自研封装双目模组成本降低 [13] - 爬坡脱困提升电机功率或从两驱到四驱,库冯动力领先,采用四驱方案爬坡38°,其余厂商两驱爬坡28° [13] - 割草效果聚焦边缘割草,九号、科沃斯领先,将边缘割草空隙从10cm缩窄至<5cm,科沃斯新款产品实现斜跨割草 [13] 公司产品信息 - 介绍九号公司、库妈动力、科沃斯、追更等公司2025H1推出的割草机器人系列产品基本信息、导航避障、爬坡脱困、割草效果、特点等 [14] 投资策略 - 割草机器人赛道爆发,技术和价格因素推动渗透,类似扫地机2017年,将步入技术红利期,产品结构升维使均价上行,2025 - 2028年全球行业整体规模CAGR有望达33.6%,机器人公司挤占园林机械厂商份额,首次覆盖给予“强大于市”评级 [16] - 投资主线为业务高速增长的整机厂和精准卡位的解决方案商,建议关注有差异化方案/优势的整机厂和核心零部件厂商 [16]
技术迭代推动降本提速 人形机器人价格有望逐步下降
中国经济网· 2025-03-07 23:39
人形机器人价格趋势 - 人形机器人价格从百万元降至20万元以内 [1] - 人形机器人仍有较大降价空间 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1] - 技术方案未最终确定 硬件降本空间巨大 [1] - 国内厂商技术突破后将较海外厂商有较大价格优势 [1] - 规模效应可分摊固定成本和研发成本 进一步降低成本 [1]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 - 多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推动产业链降本 [1] - 奥比中光成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 掌握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 [2] - 全球仅有少数企业拥有百万级3D视觉传感器量产能力 奥比中光是其中之一 [2] - 技术进步是降低机器人成本的核心驱动力 [2] - 核心部件国产化是降低机器人整机价格的关键 [2] - 规模化生产是降低单位成本的有效途径 [2] 开源生态与产业链协同 - 开源生态共建是产业链降本路径之一 [2] - 上海智元新创推出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X1整装组件 价格10万元左右 [2] - 灵犀X1可实现人人DIY机器人 交付周期缩短至30天以内 [2] - 技术开源可显著降低相关企业研发成本 [3] - 机器人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叠 产业配套完善降低采购成本 [3] 未来展望 - 随着技术进步、规模化生产推进、国产化进程加速 机器人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 [3] - 价格下降将加速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3]
上海疯狂建超级工厂
投资界· 2025-02-14 08:04
上海经济与产业概况 - 上海GDP在2024年达到5.4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5万亿的城市 [3]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4年达3.94万亿元,汽车制造业占比最高约7035亿元 [26] - 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值约7.2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三,上市公司数量2100多家 [1] 汽车制造业发展 - 2024年上海汽车产量降至180万辆,同比下滑16.2%,为近8年最低 [29]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超70万辆,占全球交付量半数以上,带动上游360家供应商及7000亿元订单 [21] - 丰田雷克萨斯金山工厂计划投资50亿元,年产10万辆电动车,创造1000个岗位 [16] - 临港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从2019年314亿元增至2024年3200亿元 [13] 高端制造业布局 - 上海累计建成177个市级智能工厂,覆盖电子信息、汽车等六大重点产业 [28] - 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 [33] - 中芯国际、江南造船厂、中国商飞等企业构成上海高端制造业矩阵 [26] 外资超级工厂引进 -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2024年投产,规划年产1万台Megapack储能系统 [23] - 特斯拉与雷克萨斯均采用独资模式,成为上海外资制造业标杆项目 [11][19] - 特斯拉临港工厂土地成本约1000元/平方米,显著低于市场水平 [19] 区域产业转型 - 金山区通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引入雷克萨斯,推动工业转型 [9] - 嘉定区汽车产业贡献70%产值、50%GDP,临港5年实现新能源产值从314亿到3000亿跨越 [13] - 上海"南北转型"战略加速,金山依托长三角区位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18]
成本减半,回报快:AMB™纯视觉复合机器人助力精益生产
起点锂电· 2025-02-10 11:07
以下文章来源于海同工业 ,作者hyetone 海同工业 . 致力于视觉与驱控技术,打造智能机器人PLUS,助力人类生产更美好! 在制造业追求精益生产的今天,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为制造企业的核心目标。 传统工业 机器人的高成本和对工作环境的严格要求,在二维操作和搬运任务中显得不够灵活和经济。 为了应对这一挑 战,海同工业推出了AMB™纯视觉复合机器人,专为精益生产少人化设计,特别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重复性和 高效物料处理的行业。 为什么选择AMB™纯视觉复合机器人? AMB™不仅继承了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灵活和精确性,更通过纯视觉技术实现了成本大幅降低和应用范围的广泛扩 展。 以下是从投资回报率、人机混线灵活性、安全防护以及适应性,四个维度的对比分析,展示了AMB™相较于传统全 自动工业机器人的显著优势。 Part. 01 投资回报率:更快实现价值最大化 对比维度 | - 使用成本仅 为传统机器人的 二分之一。 | | --- | 投资回报率 - 中小企业可轻松实现自动化, 快速回收投资 。 - 适应 各种复 杂场景应用 。 - 高额的前期投资和后续维护成本。 - 场景要求高,导致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