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署名文章:动态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结构 加快资金拨付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06:02
政策导向与实施机制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扩大内需、加快绿色转型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1] - 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聚焦重点领域,丰富支持手段[1] - 坚持"时序性"和"均衡性"原则,有序下达并均衡使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2] 行业表现与数据 - 截至6月底,汽车、家电、手机等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1.6万亿元,已超过2024年目标[1] - 2025年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1.5%,消费品制造业增长12.3%,装备制造业增长6.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6%[1] 金融与财政支持 - 抓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项目,加快资金拨付形成实物工作量[2] -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简化操作流程[2] - 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3] - 引导银行增加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3] 重点领域与产品 - 深入开展存量产品设备评估诊断,强化节能降碳导向,优化支持品类和执行标准[2] - 动态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结构,重点支持大宗耐用消费品换新,优先支持报废更新[2] 监管与风险防范 - 完善项目闭环管理制度,紧盯项目全环节链条,压实各方责任[3] - 严肃处理挤占挪用国债资金、骗取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等违法行为[3] - 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打击以假充真、伪造冒用能效水效标识等行为[3]
蓄势扩能!乌鲁木齐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03:04
经济表现 - 乌鲁木齐市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0.5亿元,同比增长4.6%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4% [1] - 经济总量从1955年的1.7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502亿元 [4] 产业发展 - 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2] - 现代服务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包括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和八大生活性服务业 [2] - 已形成2个千亿级产业(现代物流、旅游),4个500亿级产业(化工、新材料、金融服务、住房出行),8个百亿级产业(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商务等) [2] 招商引资与开放 - 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00多个,引进到位资金2047亿元 [2] - 拥有21条中欧(中亚)班线,通达19个国家,258条航线连接国内外百余座城市 [3] - 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完成263项改革试点任务的88.6%,推出72项改革创新成果,落地78项全国全疆首单业务 [3] - 乌鲁木齐片区累计新设企业1.1万家 [3] 区位优势 - 集聚全疆30%的高新技术企业、60%的科研院所、80%的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50%的上市企业 [1] - 拥有全疆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全国第二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 [3] - 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55万吨 [3]
吉林省上半年规上工业稳增长 三大产业数据亮眼
中国新闻网· 2025-07-25 02:16
吉林省工业经济表现 - 上半年吉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八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装备、医药和电子制造业分别增长19.5%、16.8%和21.5% [1] - 政策推动包括落实"两重""两新"产业支持政策、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措施 [1]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进展 - 中车长客CR450动车组完成样车下线及型式试验,进入考核试验阶段 [3] - 全国首列氢能文旅有轨列车下线,氢能市域列车、跨座式单轨列车及高速列车系列发布 [3] - 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全尺寸试验线将于年内投用 [3] 卫星与无人机技术突破 - 长光卫星完成四次整星设计制造技术迭代 [3] - 长春长光博翔两款中大型无人机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并获特殊适航证,其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为全球首创 [3] 医药工业创新成果 - 金赛药业1类生物创新药"伏欣奇拜单抗"获批上市,为首款国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单抗药物 [3] - 楚天华通、吉林敖东等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提升竞争力 [3] 电子制造业发展动态 - 吉林省推动高端CMOS图像传感器生产线投产及OLED新型显示材料项目开工 [4] - 富赛电子、华微电子等企业产能释放形成新经济增量 [4]
7%!柳州上半年经济向好,GDP增速高于广西全区
快讯· 2025-07-25 01:03
经济增速 - 柳州市2025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1456.63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高于广西全区水平 [1] 工业表现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5%,高技术制造业飙升42.0% [1]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0.5% [1] 服务业复苏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营利性服务业大增21.5% [1] 外贸增长 - 进出口总额217.2亿元,同比增长2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激增207% [1]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通讯器材和家电受政策刺激分别增长42.3%和37.7% [1] 居民收入与就业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4元,名义增长5.1% [1] - 城镇新增就业2.67万人 [1]
解读山东上半年经济数据:“新”的动能迸发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23:49
新兴产业增长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等高端装备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1]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8.1%,其中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73.8%,游戏机出口增长104.9%,船舶出口增长63.0% [1] - 高技术产品出口901亿元,增速达28.1%,高端装备、光伏等"新三样"领跑出口增长 [1] 重点项目与产业布局 - 2025年山东推出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共1.5万个,总投资14.6万亿元,新兴未来产业项目占比过半 [1] - 济南高新区将有38个重大产业类重点项目落地,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 [1] - 济宁将机器人产业纳入"232"产业集群,目标打造山东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 [1] 商业航天与技术创新 - "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成功实施海上飞行回收试验,实现液体可复用火箭研制重大突破 [2] - 东方航天港定位国际一流海上发射母港,通过全链条突破将商业航天潜力转化为地方经济增长动能 [2] 绿色转型与技改投资 - 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9.4% [2] - 上游原材料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1%,成为上拉投资增长的主力因素 [2] - 电子级硅烷系列项目能效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约30%,应用于芯片制造 [2] 关键技术突破 - 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业运营,填补国际空白 [3] -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金乡大蒜育种,实现产量增加 [3] - 国内首款载重1吨级大型无人运输机首飞成功,为高端制造强链补链注入动能 [3] 数字化转型与效率提升 - 力鼎智能装备向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行业交付智能产线超千条,单线生产效率提升超50% [3] - 企业瞄准数字技术与制造流程融合发力,推动传统机械加工领域"数智化"转型 [3] 协同发展与创新驱动 - 新兴产业壮大、绿色转型推进、关键技术突破三者协同发力,嵌入产业全链条 [4] -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助推经济新动能迸发 [4]
创新驱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经济日报· 2025-07-24 22:27
产业转型升级 - 中部地区需推动钢铁、有色、机械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并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1] - 应因地制宜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先机[1] - 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万亿元集群,安徽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印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潜力[1] - 山西需在保障电煤供应的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端高价值攀升,配套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1] 创新生态建设 - 中部地区面临人才外流、金融短板、制度制约三重瓶颈,需构建全方位创新支撑体系[2] - 需通过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和文化土壤吸引人才与资本,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及科技成果转化[2] -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可形成内生动力,助力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建立新优势[2] 发展机制优化 - 需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作用,破除壁垒推动公平竞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 - 政策制定应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热点问题,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2] 区域协同战略 - 中部六省需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绿色革命重构能源结构,同时守住安全发展底线[3] - 山西转型综改区为资源型省份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经验[1]
2025山东经济半年报:5.6%的增速靠何支撑?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15:40
山东2025年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半年GDP达50046亿元 同比增长5 6% 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1] - 近5年GDP总量持续递增 2025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 [5] 农业领域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75 3亿元 可比价格同比增长4 3% [1] - 夏粮总产量547 4亿斤 同比增长0 7% 单产及总产增量全国第一 [1] - 蔬菜产量增3 1% 瓜果增2 9% 猪牛出栏分别增1 6%和4 2% 家禽出栏增18 3% 水产品增4 5% [1] 工业领域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7% 高于全国1 3个百分点 [2]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 拉动全省工业增速3 2个百分点 [2] - 汽车 铁路船舶 电子等高门槛行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2] 出口贸易 - 货物进出口总额1 73万亿元 同比增长6 8% 出口1 05万亿元 增6% [3] - 高技术产品出口900 8亿元 同比增28 1% 机床船舶等高端装备出口451 8亿元 增36 3% [3] - "新三样"绿色低碳产品出口60 6亿元 同比增长12 2% [3]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42 1亿元 同比增长5 6% 城乡消费增速分别为5 7%和5 6% [4] - 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38 2亿元 同比增14 7% [4] - 举办近4000场促消费活动 推出主题列车及演唱会经济等新消费场景 [4]
电动汽车出口飙涨110%,陕西重构外贸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2:15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28.01亿元 同比增长5.5% [1] - 第二产业增速6.4%领跑三次产业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 消费市场增长6.9%形成双轮驱动 [1]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6%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1% 第二产业增长19.2% 第三产业下降1.2% [4] 工业转型升级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3.9%领跑全工业门类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5.4% 汽车制造业增长27.9% [1] - 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44.8%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30.3% [1] - 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8.5%(煤炭开采11.5% 油气开采5.5%) 非能源工业增速10.5% [2] - 工业投资增速19.8% 制造业投资增长26.3%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4% [2] 消费市场升级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9.82亿元 同比增长6.9% 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2][3][4]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激增78.2% 新能源汽车增长36.3% 节能家电1/2级能效产品增长47.6% [3] - 限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增长23.6% 占社零比重达23.6% 乡村消费增速5.6% [3] - 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等升级类消费增速超15% [3] 外贸与创新动能 - 进出口总额2445.14亿元 同比增长7.5% "新三样"产品出口激增37.8% 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10% [4] - 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40.3%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85.9% [4] - 科研技术服务营收增长12.8% 其中研发试验发展增速46.9% [5]
30家!2025年重庆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公示,一文解析申报单项冠军享受哪些政策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7-24 06:36
重庆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录 - 重庆市公示2025年度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录,共30家企业入选,涉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 [1] - 入选企业包括太极集团、宗申机车等传统产业"渝企老字号"和鑫景特玻、海润节能等新兴产业"渝企生力军" [1] - 入选企业需满足长期专注制造业某一环节或产品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近3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4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低于1亿元)等条件 [1][1]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特点与价值 -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深耕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或工艺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的标杆企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1] - 这类企业通过长期专注与创新突破,在特定产品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是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支撑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节点 [1] 政府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支持政策 - 重庆市对新认定的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 [2] - 政府将在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强链补链行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上市融资、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2] - 深圳对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和"市级单项冠军"称号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和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额外红利 - 政策护航:政府将"一企一策"提供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融资增信等帮助 [3] - 上市扶助:单项冠军企业更容易受到金融资本关注,有助于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和发展 [4] - 信贷优惠:银行对单项冠军企业开放低息贷款及专项信贷额度,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5] - 品牌影响:有利于提高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地位、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知名度 [6] 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申报过程中面临市场研究能力不足、数据来源单一且缺乏有效验证机制、政策调整响应效率滞后等挑战 [6][7] - 引入智库级第三方机构如前瞻产业研究院可提供佐证服务,其申报过审率达95%,已助力500+企业获取"行业地位证明" [7][16] - 前瞻产业研究院深耕6600+细分市场,是国内唯一自主研发产业大数据并获得"双软"认证的产业咨询机构 [16]
长清区创新谷规划建设3个千亩产业园,重点布局新兴产业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05:12
产业方向 - 长清区围绕济南市"13+34"产业链体系,精准谋划"3+2"产业方向,明确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装备制造为三大主导产业 [1] - 生物医药产业聚焦基因细胞、中医中药、医美健康、医疗器械、银发经济五大赛道,依托大学城人才资源及生态环境优势 [1] - 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专用车、汽车零部件及储能、高端装备制造,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1] 产业布局 - 大学科技园联合12所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2] - 创新谷规划建设3个千亩产业园,重点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低空经济 [1][2] - 济南经济开发区盘活闲置土地,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优化传统制造业 [2] - 各街镇围绕"专精特新"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为主导产业配套服务 [2] 项目建设 - 2023年招引谋划工业项目62个,总投资213亿元,聚焦"3+2"产业体系 [2] - 近三年滚动实施工业项目200余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7亿元,年均增长42% [2] - 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25个,完成技改投资65.4亿元,年均增长137% [2] - 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12.5%提升至31.5%,实现"基建驱动"向"工业驱动"转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