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搜索文档
经济大省半年报:广东为何越来越好?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15:06
外贸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3] - 广东省作为外贸第一大省,上半年顶住国际环境压力稳住外贸基本盘[5] - 东莞市金鸿盛电器移动空调订单同比增长10%,旺季日产能达8000套,主要销往南半球及欧美市场[7] - 东莞中旺玩具通过全链条绿色制造体系实现订单结构优化,日韩欧洲订单占比提升至40%[9] 科技创新 - 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5年第二[11] - 上半年全国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7.4%,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26.3%,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增长21.5%[11] - 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含24家独角兽和1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23] 机器人产业 - 广东企业研发的双足机器人具备强抗干扰能力,半人形机器人可完成电梯操作和物品递送[13][15] - 清洁机器人能精准识别杂物并分类处理,轮足机器人可实现复杂地形移动和半坡驻停[17][19] - 大湾区机器人供应链支撑产业快速发展,逐际动力90%供应商集中在大湾区[21] 新兴产业布局 - 广东省同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领域[25] - 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1251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年发电量约300亿度[33] - 深远海养殖取得突破,"湾区伶仃"号养殖工船投入使用,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31] 大湾区建设 - 狮子洋通道2023年开建,叠加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完善交通网络[27] - "一号通道"实现深港人员车辆白名单通行,单程时间缩短至45分钟[29] - "湾区通"工程加速规则衔接,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29]
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威胁对俄罗斯加征100%关税,还不如说是奖励
搜狐财经· 2025-07-16 05:50
美国对俄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对俄罗斯施加高达100%的关税 要求其在50天内达成结束战争的协议 否则将实施制裁 [1] - 该政策表面施压 实则给予俄罗斯50天宽限期 暗示其可在此期间自由行动 [1] - 特朗普曾威胁对俄贸易伙伴征收500%关税 但最终落地100% 显示政策执行存在不确定性 [2] 俄罗斯经济与贸易现状 - 俄罗斯对美出口量自俄乌战争爆发后大幅下滑 处于1992年以来最低点 [1] - 2024年俄罗斯对美出口总额预计仅为31.2亿美元 低于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水平 [1] - 2024年俄罗斯对美出口比重低于0.5% 主要商品从石油、鱼类等转为化肥、铀、铂金和航天零件 [2] 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 2020年俄罗斯对美主要出口商品为石油、鱼类、钻石和镍 [2] - 2024年转为出口美国短缺产品如化肥、铀 以及国际硬通货如铂金和航天零件 [2] 政策潜在影响 - 次级关税威胁将影响中国、印度、巴西及中亚、拉美国家 欧洲国家仍未完全停止进口俄罗斯商品 [2] - 特朗普政策善变 未来结果充满不确定性 [2]
【金融一线调研】从“看行业”到“看转型”:银行重构农企信贷逻辑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5:52
天马科技鳗鱼产业链布局 - 公司从饲料生产扩展至鳗鱼全产业链,形成"以鳗业为核心,以食品为新蓝海,以饲料为主基石"的战略定位,建有福建福清白鸽山、广东台山两大万亩产业基地及多地工厂化养殖基地 [3] - 自主研发鳗鲡开口饵料打破日本技术垄断,科技元素体现在养殖模式创新和饲料研发 [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8.54亿元(同比降16.34%),扣非净利润985.3万元(同比增106.71%);2025年Q1营收14.96亿元(同比增9.88%),扣非净利润1596万元(同比增228.95%) [4] 金融机构对天马科技的支持 - 农行福建省分行授信从农业贷款扩大至4.17亿元,2024年签署1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一年将提供10亿元信用额度支持四大板块协同发展 [2][4] 春伦集团茶产业科技转型 - 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茉莉花茶产业升级,设立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拥有12项国家专利,与高校合作攻关标准化生产 [5] - 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茶园",传感器优化种植流程使产能提升30%以上,通过国际认证推行绿色制造并研发茶衍生品 [5] - "三茶"统筹策略包括:茶科技(大数据平台、电商直播)、茶文化(非遗工艺传承、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茶产业(带动10万亩茶园,农户收入占比85%) [6] 金融机构对春伦集团的支持 - 广发银行福州分行2周内发放1000万元"科技贷",累计贷款达3000万元,支持企业"产学研展商"一体化综合体建设 [6] - 公司投资10亿元打造综合体项目,集成茶研中心、电商基地等,预计2025年底投产后年增产值15% [6]
大湖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50万元到450万元
快讯· 2025-07-14 08:48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250万元至450万元 [1] - 同比减亏幅度达928.24万元至1128.24万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450万元至650万元 [1] 财务数据说明 - 业绩预告数据基于公司自身专业判断的初步测算 [1] - 数据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1]
獐子岛:预计上半年净利润900万元-1300万元
快讯· 2025-07-14 08:44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00万元至1300万元 [1] - 上年同期净利润为亏损2187.79万元 [1] - 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1]
中水渔业: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19%-27.33%
快讯· 2025-07-14 07:49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0万元-9000万元,同比增长13 19%-27 3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7900万元-8900万元,同比增长14 38%-28 85%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 2187元/股-0 246元/股 [1] 业绩增长原因 - 远洋捕捞业务产量增加 [1] - 部分品种价格上涨 [1]
分辨真假鳕鱼 :揭秘国内鳕鱼市场的乱象
齐鲁晚报· 2025-07-14 01:05
鳕鱼市场现状 - 鳕鱼富含DHA、EPA,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性,对人体大脑、视力发育和心脑血管健康有益 [1] - 市场上鳕鱼商品种类繁多,包括以颜色命名的蓝鳕、黄鳕、青鳕,以及以产地命名的大西洋鳕鱼、阿拉斯加鳕鱼等,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1] - 部分商家用廉价鱼类冒充鳕鱼,导致消费者出现健康问题,如食用假冒鳕鱼后出现"拉油"、上吐下泻等症状 [1] 真鳕鱼种类 - 真鳕鱼归属鳕形目-鳕科-鳕属,仅有四种: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鳕鱼、格陵兰鳕鱼和阿拉斯加狭鳕 [2] - 大西洋鳕鱼主产于北大西洋,拉丁名Gadus morhua,英文名Atlantic cod [2] - 太平洋鳕鱼主产于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包括我国渤海和黄海,拉丁名Gadus macrocephalus,英文名Pacific cod [2] - 阿拉斯加狭鳕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拉丁名Gadus chalcogrammus,英文名Alaska pollock,2015年被美国渔业协会划归为鳕科鳕属 [2] 鳕鱼近亲与远亲 - 鳕鱼"近亲"指鳕形目-鳕科、非鳕属鱼类,包括蓝鳕、黄鳕、青鳕和牙鳕等 [3] - 鳕鱼"远亲"指鳕形目、非鳕科非鳕属鱼类,如细鳞壮鳕和长尾鳕,品质和价格均低于真鳕鱼 [3] - 细鳞壮鳕肉质松软、水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不到真鳕鱼的一半,常用于制作鳕鱼排 [3] 假冒鳕鱼问题 - 市场上假冒鳕鱼多为油鱼或巴沙鱼,油鱼体内含大量天然蜡酯,易引发腹泻和肠胃痉挛,许多国家禁售 [4] - 油鱼切片后与鳕鱼相似,口感接近但价格低廉,常被商家冒充"深海鳕鱼"或"进口鳕鱼" [4] - 巴沙鱼为淡水鱼,产自东南亚,体内无肌间刺,加工方便,常被用来冒充鳕鱼、龙利鱼和鲷鱼等 [4] 鳕鱼营养价值 - 大西洋鳕鱼和阿拉斯加狭鳕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真鳕鱼DHA含量超100mg、EPA含量超50mg、蛋白质含量超17克 [4] - 真鳕鱼蛋白质含量远超全脂纯牛奶(3.3克/100克),被称为海洋鱼类中的"液体黄金" [4] 市场动态 - 烟台海和集团与中国石油山东济南销售分公司合作,推动出口日本的阿拉斯加深海无骨鳕鱼国内专销,渠道专销价格为官方旗舰店的3.5折 [5] - 销售渠道已通过抖音平台"石油甄选济南店"启动 [5][6]
四川乐山坚持“四个聚焦” 护航渔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3 22:41
水产养殖规模与经济效益 - 乐山市水产品总量达14.6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0.89亿元,其中长吻鮠1.56万吨、鮰鱼3.17万吨、鲤鱼2.3万吨等单品产量居全省第一 [2] - 建成西南最大集中连片商品鱼基地和全国最大斑点叉尾鮰、江团产业基地,优化"名特优"品种结构并创新套养模式 [2] - 统筹205座水库资源(可养水面3150公顷),推广"以渔控藻"生态养殖模式,产量达6083吨 [2] 设施渔业与产业升级 - 建成陆基圆池、工厂化循环水等设施渔业项目30个,养殖水体19.5万立方米,推动传统渔业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 [3] - 整合财政投入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8亿元,培育15家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年产值1亿元以上主体3个、1000万元以上10个、300万元以上15个 [3] - 设施渔业产量5621吨、产值1.2亿元,重点发展加州鲈鱼、鲟鱼、三文鱼等高值品种及"嘉州江团"特色品种 [3] 产业链延伸与投资 - 依托冷水资源建成省级良种场3家、市级苗种场21家,引进3个龙头企业投资9.5亿元实施冷水鱼养殖加工项目 [2] - 推进沙湾鲟鱼产业园精深加工中心和万吨级冷链物流建设,延伸产业链条 [3] 绿色发展与规范管理 - 出台《乐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清退限养区28户、禁养区8户养殖户,发放养殖证231本 [4] - 投入4323.5万元治理尾水,实施"三池两坝"、人工湿地等工程治理1.2万亩,3.4万亩池塘通过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用水 [4] - 组建药残治理小组,开展执法检查302人次,速检169批次,市级抽检61批次,查处整改问题3起 [4] 联农带农与融合发展 - 流转土地2.8万亩,惠及农户1.2万户,年租金收益2500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 [5] - 投入3000万元建设设施渔业4处,作为村集体资产租赁运营,年均收益186万元 [5] - 催生专业打鱼队伍就业568人(人均年收益4.8万元)、饲养队伍3578人(人均年收益2.4万元),依托旅游资源发展餐饮、垂钓等业态 [5]
宜都鱼子酱“鲜”市场
中国经济网· 2025-07-13 05:16
公司运营与生产 - 公司采用室内工厂化鲟鱼养殖模式,确保鱼子酱品质,2018年建成全球首个室内工厂化鲟鱼养殖车间[1] - 鱼子酱生产需经过挑卵、洗净、拌盐等十多道工序,所有工序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以锁住鲜味[2][3] - 公司现有110余万尾鲟鱼,包括欧洲鳇、达氏鳇、西伯利亚鲟等26种鲟鱼,养殖区面积达21万立方米[5] - 公司拥有40多项发明专利,多项技术属行业首创,并设有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站[6] - 数字化车间养殖鲟鱼能节地99%、节水95%,每立方米鲟鱼产量达40公斤,较粗放式养殖增加2倍以上[6] 市场表现与销售 - 公司鱼子酱日发货量超过1万罐,销往美国、欧洲、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 - 2024年鱼子酱总产量突破100吨,总产值超4亿元,国内待交货订单15万盒,国外订单3吨[2] - 公司鱼子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中国鱼子酱占全球70%份额[2] - 公司提供5克至500克不等的数十种规格产品,5克、10克小罐装主打平民市场[7] - 预计2024年鱼子酱总产能将突破120吨,计划扩建后年产能突破600吨,达到目前6倍[7][8] 技术与创新 - 公司采用"数字渔业系统"平台,可对12万平方米车间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测,实时采集鲟鱼生长数据[6] - 平台整合监控、检测与控制功能,能精准管理并自动完成投饵、增氧等操作[6] - 基地引用清江水,精准调控水质、流速、水温与溶氧度,完美还原清江生态[6] - 鱼池配有微生物循环净化池,利用高压氧处理排泄物和污水,处理后的水达到Ⅱ类水质[6] - 公司联合水产所、高校等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保障生产[6] 产业链与扩张 - 公司构建了从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到全球销售的全产业链条[2] - 计划新增20.5万立方米现代化设施渔业养殖区,建成超8000平方米鱼子酱全球加工中心[8] - 扩建后年加工鲟鱼能力将跃升至3000吨[8] - 鲟鱼产业带动宜都文旅、康养、餐饮等发展,形成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链[8] - 正在建设鲟鱼谷产业博物馆、科研基地及数字渔业中心,目标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8] 产品与品牌 - 宜都鱼子酱已成为国际高端鱼子酱供应链中举足轻重的一环[2] - 产品从高端餐厅走向平民市场,推出鱼子酱冰淇淋、融合菜等亲民产品[7] - 特色菜"鲟龙鱼子酱"每份68元,获评"宜昌十大名菜"[7] - 高坝洲镇已有30多家经营"鲟鱼宴"的农家乐[7] - 宜都持续擦亮"世界鲟鱼之都"金字招牌,将举办世界鲟鱼大会[1][4]
今年以来中国电力消费平稳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05:20
电力消费总体增长 - 1-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97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4% 近几个月当月同比增速均在4%以上 反映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1] - 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4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8% 增速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 第一产业用电 - 1-5月第一产业用电量54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9.6% 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新型用电场景拓展推动增长 [1] - 畜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5% 农业增长7.2% 渔业增长4.5% [1] 第二产业用电 - 1-5月第二产业用电量2.59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2% [1]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3% 超过制造业整体水平 其中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保持4.5%以上增长 [1] - 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同比降低0.3% 但5月以来除纺织业外其他外贸出口相关子行业用电量增速回升 [1] 第三产业用电 - 1-5月第三产业用电量740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8%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8% 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增长26.2% [2] - 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增长10.8% 其中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42.4% 受数字经济及新能源车需求推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