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赛事

搜索文档
“苏超”爆红给足球产业带来哪些启示?成功是否可以复制?
第一财经· 2025-06-05 14:19
赛事热度与经济效益 - "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三轮比赛观众场均15025人,比第一轮翻一番,超过中甲联赛上座率,徐州、盐城主场均超2万人 [1] - 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流量,端午小长假后金陵体育(300651.SZ)、共创草坪(605099.SH)连续三天涨停 [1] -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端午节后江苏省景区预订同比2024年增长305% [6] 经济基础与城市竞争力 - 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全国城市GDP100强且前80,苏州全国第六、南京第十,常州2023年迈入GDP万亿之城,全省共5座万亿城市 [3] - 全国百强县前十中江苏占6席,前百占24席,昆山连续20年居首,前五名中江苏占4席(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 [4] - 江苏13市市域人口均超300万,11市城区人口超100万(含县级市昆山),南京、苏州为特大城市 [5] 赛事模式与行业启示 - "苏超"通过"造梗大赛"结合城市荣誉推动热度,带动足球与地域文化、旅游经济深度融合 [1][3] - 国内大量中小城市缺乏优质足球赛事供给,体育场馆使用率低,"苏超"模式有效激活闲置资源 [8] - 赛事推动文旅增量,多地推出门票减免和美食活动,形成"体育+文旅"联动效应 [6] 足球普及与职业发展 - "苏超"提高足球普及率,为职业足球梯队提供球员上升通道,可能发掘晚熟球员 [9][10] - 联赛设计"上有通道,下有入口"平台,衔接职业足球与青训,通过高水平赛事锻炼球员 [10] - 赛事可促进群众体育参与度,培育足球群众基础,整体推动足球事业发展 [10] 可复制性与推广潜力 - 专家认为"苏超"模式可在其他省份复制,经济基础(如GDP富可敌国省份)和交通设施(高铁网络)是重要支撑 [11] - 地级市大型体育场资源丰富,通过赛事可提升设施利用率,形成区域性体育经济生态 [11]
“苏超”火出圈 “体育+文旅”释放多元消费潜力
证券日报· 2025-06-03 16:29
赛事热度与参与度 - 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作为业余赛事,在南京、徐州、常州等地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球迷积极参与主客场观赛 [1] - "苏超"由江苏省体育局与13个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吸引超过18万名球迷现场观赛,上座率堪比职业联赛 [2] 体育赛事对文旅消费的拉动 - "苏超"带动文旅消费,端午假期南京位居全国文旅热门城市之首,江苏省景区预订同比增长305% [2] - 赛事后南通和南京的特色美食搜索量显著增长,"南京盐水鸭"搜索量增长74%,订单量增长58%,"南通早茶"搜索量激增367% [2] - 酒店预订方面,5月至8月江苏省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1%,热门城市包括南京、苏州、无锡等 [2] - "体育+文旅"融合趋势明显,"苏超"客源以省内为主,有效拉动区域商圈的住宿、餐饮、旅游等综合消费 [3] 产业融合与转型 - "苏超"实现从单一赛事向多维度产业融合转型,地方政府推动赛事直播与传播,热度"破圈" [4] - 赛事升级为城市文旅消费的超级入口,常州、镇江尝试"免门票"引流,南京设计球票换优惠规则,将赛事流量导向文旅经济 [4] - "苏超"带动大众运动热情,"足球"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87%,"儿童足球培训""室内足球场"等关键词成为本地热门 [4] - 体育赛事的高关注度与强情绪黏性促进住宿、餐饮、交通等基础消费,同时推动赛事装备、周边文创、青训培训等配套产业发展 [4] 赛事可持续性与前景 - "苏超"印证了体育赛事对区域文旅消费的强劲拉动效应,揭示了"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 [5] - 赛事不仅成为竞技舞台,更成为撬动消费、激活产业、塑造城市IP的多元引擎 [5]
端午假期十八万名球迷涌入主场观赛拉升文旅消费“苏超”破圈 “全民大赛”何以炼成
新华日报· 2025-06-02 23:00
赛事热度与参与度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三轮场均观众突破1万人,前两轮场均上座人数达8798人,超过中甲、直逼中超 [1][2] - 徐州场临时更换场地至奥体中心,现场观众达22198人 [2] - 端午假期超过18万名球迷涌入主场城市观赛,线上直播热度飙升 [1][8] 城市文化与地域认同 - "为城市荣誉而战"的赛事口号精准触达江苏人的集体情感,吸引资深球迷和普通市民广泛参与 [2] - 赛事成为城市文化与自信的生动注脚,全网掀起江苏城市文化狂欢风暴 [4][5] - 虎扑App新增"江苏联"频道,上线首日流量破百万,抖音话题江苏城市足球联赛播放量达8.2亿 [5] 文旅消费与联动效应 - 主场6个城市的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1][8] - 常州市对持有扬州身份证的游客开放所有A级景区,端午假期中华恐龙园景区入园10.6万人,扬州游客占比近半 [7] - 盐城靠"观赛送鸡蛋饼"吸引万名游客打卡,淮安景区游客量比平时增长30% [8] 政策支持与长期布局 - 《202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城市联赛作为文旅体融合新亮点 [3] - 江苏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提及2025年目标,包括100所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3000所足球特色学校等 [3] - 省内足球基础扎实,拥有5支男子职业俱乐部,青训、体教融合为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3] 赛事设计与产业融合 - "苏超"通过"小型化、区域化、全民化"设计实现破圈,激活市民情感共鸣与参与热情 [9] - 赛事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多个板块,形成消费链式反应 [8][9] - 体育赛事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超级连接器",打破文体旅产业边界 [9]
平均上座率赶超中甲联赛,“苏超”爆红带来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5-28 11:58
赛事概况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由13个设区市各派一队参加,定位为展现城市文化与经济活力的平台[1] - 赛事自5月10日揭幕,前两轮12场比赛场均观众达8798人,超过同期中甲联赛场均6467人的上座率[2] - 揭幕战镇江对扬州吸引18000名观众,盐城对泰州场次观众达15000人[2] - 虎扑APP新增"江苏联"频道,上线首日访问量突破百万[2] 市场热度 - 赛事门票从首轮"点击就送"发展到第三轮"花钱抢不到",二手平台出现100元求购现象[2] - 各城市结合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德比,如徐州宿迁的"楚汉争霸"、扬州镇江的"早茶德比"等[2] - 赛事带动文旅消费:镇江西津渡景区夜游人数增长3倍,常州"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推动线上销量翻倍[3] 经济文化联动 - 赛事成为城市形象宣传载体,中场休息融入非遗展示等文化活动[3] - 13个城市通过"造梗大赛"实现相互营销,强化全省经济文化共识[3] - 2024年江苏13市全部进入全国GDP百强,其中9市位列前50强,常州2023年成为省内第5个万亿GDP城市[4] 区域发展基础 - 江苏11个城市城区人口超百万,人口密度大且地理条件优越[4] - 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多样化地域文化特色[4] - 赛事作为文化载体,有效整合人文、产业与城市气质资源[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