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从一个纸杯到轴承机械循环发展,碳博会展示前沿绿色实践
新京报· 2025-06-06 11:47
碳博会概述 - 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展示全生命周期循环模式 涵盖绿色设计、生产、回收和利用 最大化资源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1] - 活动包含主题展览、论坛和贸易对接三大板块 聚焦碳中和路径 四大平行论坛涉及碳双控体系、循环经济、绿色出海和能源转型 [1] 循环经济实践 - 上海市发布《2025年循环经济案例集》 分类为全生命周期、源头减量和循环再利用案例 体现企业从合规转向主动创值 [1] - 案例覆盖航运、交通、化工等领域 展现循环经济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统一 [1] 绿色出海趋势 - 绿色转型成为企业国际竞争核心引擎 需突破贸易壁垒并推动产业链低碳化 [2] - 专家指出绿色方案驱动全球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出海需强化可持续实践 [2]
研判2025!中国循环经济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在政策驱动与技术革新下高速发展,正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并拓展国际市场[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01:34
行业概述 -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将传统单向线性经济转变为闭环式循环经济,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2] - 按资源循环利用层次可分为资源回收利用、能源回收利用、物质循环利用等,按产业领域可分为工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等[2]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为理念倡导与初步实践阶段,1994年首次使用"循环经济"一词,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颁布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4] - 2004年至2015年为国家决策与全面试点阶段,2004年循环经济纳入国家战略,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5] - 2016年至今为全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三五"规划将循环经济纳入国家战略,2021年《"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5万亿元[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原材料(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和设备(废弃物收集设备、处理设备、资源加工设备等)[8] - 中游为加工与再利用环节,下游包括资源回收、二手交易和资源共享等[8]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循环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为46366亿元,同比增长13.71%[12] -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5万亿元的目标[12] - AI分拣系统、区块链溯源平台的应用使回收成本降低40%,分拣精度提升至95%以上[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覆盖废钢、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等六大领域,年处理能力超千万吨级[14]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1%,规划未来回收规模达100万吨[14]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3.08亿元,同比增长5.86%,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15.75%[16] - 中再资源环境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46.24%,归母净利润-204.62万元,同比下降156.95%[18]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方面,AI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废弃物识别分类,区块链技术用于全链条追溯[20] - 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将完善法律法规、提供财政支持和加强园区示范效应[22] - 市场需求方面,电子废弃物回收和工业副产物利用将成为重要增长点[23]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全国工商联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新华网· 2025-05-28 11:29
民营经济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 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 - 全国工商联受中共中央委托开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主题调研 由主席高云龙带队在天津 山西实地考察 [1][4] 天津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天开高教科创园已注册3502家企业 其中90%以上为民营企业 吸引北洋海棠基金等头部投资机构入驻 [1] - 天津大学校友企业家发起北洋海棠基金 看重当地人才支撑 巨大市场和完整高效供应链优势 [2] - 荣程集团从钢厂废弃物回收起步 已发展为多领域融合的大型民营企业 通过智慧运输大数据平台提升物流效率 [2] 山西民营企业创新实践 - 方盛液压年均加大科研投入 通过自主研发降低生产成本 多款产品进入稳定性测试阶段 [3] - 百信信息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国产服务器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3] 产业升级与投资方向 - 调研组建议传统产业瞄准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 大型民企应带动上下游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投资比重 重点布局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人工智能等领域 [3][5] 政企协同发展机制 - 政府部门座谈会建议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契机 挖掘消费潜力与扩大有效投资并重 形成经济良性循环 [5] -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 完善社保体系 培育新消费热点等方式刺激消费 同时增加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 [5]
鞍山“五业并举”助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辽宁日报· 2025-05-19 01:06
鞍山市工业经济表现 - 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 高于全省7.7个百分点 位列全省第二[1] - 辽宁雨森卫生用品二期项目投产后年产能达18.5万吨 年产值突破30亿元[1] - 工业振兴战略推动形成"传统+特色+新兴"多元产业矩阵[1] 传统产业升级举措 - 钢铁产业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16.3% 规上增加值同比增长9.2%[2] - 西鞍山铁矿等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链高端延伸[2] - 菱镁产业实现绿色智能转型 从原料输出转向全产业链发展[2] - 循环经济建成东北最大废钢加工集群 资源综合利用年产值超百亿元[2] 特色产业发展 - 先进装备制造 特色消费品和精细化工三大产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发展[2] - 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推动产业升级[2] 新兴产业突破 - 钠离子电池示范电站建成 多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2] - 氢能产业园 智能算力中心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2] 未来发展规划 - 紧盯"双过半"目标实施技术 数字 节能 环保 安全改造工程[2] - 通过防减量 做增量 抓变量策略稳定工业大盘[2]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将首设民营经济专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12:04
博览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将于6月5日至6月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旨在全面展现绿色低碳领域技术成果最新进展和未来探索方向 积极促进绿色低碳贸易对接和产学研合作 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与日常生活 加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 博览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 由主题展览、系列论坛、贸易对接三大板块构成 [1] 主题展览 - 主题展览覆盖能源转型、低碳交通、节能增效、循环经济、低碳服务、实践探索六大板块 [1] - 设立上海市各行政区专区、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区、"两新·焕新"专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专区、生物柴油推广应用专区、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区和省市绿色低碳联合展区 各专区以"小而精"的规模 实现"专而强"的突破 [1] 民营经济专区 - 本届博览会首次打造民营经济专区 集结了一批专注于碳中和多元应用场景的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 打造"绿色新势力" [2] - 从生产端的工艺革新到消费端的场景应用 从技术突破到模式创新 本届博览会正通过民营经济的蓬勃创造力 勾勒出产业绿色转型的清晰图景 [2] - 这些企业在细分赛道上精耕细作 更主动对标国家"双碳"战略 为工业制造、交通运输、数据服务等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实操范本 [2] 绿色出海专题 - 本届博览会重磅打造"绿色出海"系列品牌活动 通过平行论坛+《服务指南》+导航图+贸易对接等多种形式 构建覆盖全链条的国际化服务生态 为企业破解出海痛点提供"绿色方案" [2] - 从规则对接的"破冰行动"到产业落地的"精准导航" 从前沿趋势的"思想盛宴"到供需匹配的"实效平台" 本届博览会的"绿色出海"专题板块旨在打造跨境绿色经济的连接器 助力中国企业与全球绿色经济规则深度融合打开新通道 [2] 贸易对接 - 贸易对接主题聚焦热点行业领域 包括"绿色金融""绿色供应链""绿证绿电""绿色出海"和"重点省市推介" [3] - 配对形式包括"一对多"专场宣介会和"一对一"洽谈 通过展前双向选择、展期面对面洽谈 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贸易对接 助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 [3]
循环经济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交通战略研究
搜狐财经· 2025-05-14 02:57
行业概述 -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强调"资源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再生"的闭环流程,与传统线性经济相比具有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特点 [2] -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大原则,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转变,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 应用领域涵盖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废旧产品再制造六大方向 [5][6] 政策环境 - 2021-2024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包括《"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目标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5万亿元 [7][8] - 政策重点包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完善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等 [8]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 [8] 发展模式 - 产业园区循环化模式: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建立"污水处理—污泥处置/餐厨处理—热电联产"循环产业链,实现物质减量和能源梯级利用 [9] - 城市矿产开发模式:如北京建立废旧塑料、电子产品的"回收→分拣→利用→再生"产业链,缓解固体废弃物压力 [10] - 再制造产业模式:潍柴动力再制造发动机可节能60%,降低排放80%,每万台回收附加值达3.6亿元 [11] - 种养加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华安县建立种猪育种、有机肥加工、生态茶园等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11] 市场规模 - 2023年行业整体规模突破4万亿元,2024年达46365.5亿元,细分领域呈现快速增长 [12][14][15][17] -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2023年规模7531亿元,2024年预计8321.9亿元,涵盖煤矸石、粉煤灰等七大类废弃物 [14] -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2023年规模6719.6亿元,2024年预计7882.1亿元,涉及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回收加工 [15] - 垃圾资源化:2023年规模3235.5亿元,2024年预计3694.2亿元,包括生活垃圾、电子垃圾等处理 [17] 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央企/国企主导、民企崛起、外资进入的多元化竞争态势,集中在工业固废处理、废旧资源回收等领域 [19] - 特点包括市场集中度高、价格竞争普遍、技术创新成为关键、国际化趋势明显 [19] 面临挑战 - 产业规模化不足:缺乏龙头企业,企业参与积极性受限于较低利润 [20] - 监管体系不健全:税收优惠力度不足,部分领域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0] - 资源回收不充分:2023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仅60.5%,危险废物贮存量达0.9亿吨 [20] 未来趋势 - 技术创新:物联网、AI、大数据将提升资源回收效率,新质生产力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21][23] - 政策完善:健全法律法规和统计评价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支持 [23] - 产业链协同:钢铁、化工等行业加强合作,形成收集-分类-处理-再利用完整体系 [23] - 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推进技术共研、标准共建,输出中国循环经济方案 [24]
长春以绿色智造促低碳转型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02:01
传统产业升级 - 长春积极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奥迪一汽新能源生产基地铺设超过32万平方米光伏设施,年发电量超3500万度 [2] - 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实施22项节能降碳措施,2024年单车碳排量较2023年下降32% [3] - 2024年一汽红旗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3.7%,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1家省级"绿色工厂"向"无废工厂"转化 [4] 新兴产业崛起 - 长春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永春生物医药城将打造临床级干细胞资源库,重点招商项目包括南京远森生物科技微生态产品研发及生产项目 [5] - 永春生物医药城计划2025年通过多种招商方式实现入驻率70%以上,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协助推进区域规划环评编制和无废园区建设 [5] 循环经济发展 - 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碳足迹碳认证碳交易中心等核心功能区,已签约8家上市公司合作废塑料回收、退役风机回收等项目 [6] - 产业园规划建设12种再生资源利用全产业链,三期工程投产后可实现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全环节碳足迹溯源 [6] - 全市设置500余个回收点位,采用统一标识封闭厢式货车推行"定点、定时、定车"源头回收新模式 [7]
【渭南】秦东沃野涌新潮
陕西日报· 2025-05-05 23:09
县域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县域生产总值达1619.2亿元 占全市经济总量75.04% 同比增长6% [1]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 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42万亩 总产量超70万吨 2024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2] - 全市水果种植面积317万亩 年产量436万吨 主要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269亿元 [3] - 拥有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2个 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 4条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 [3] 工业与产业链建设 - 2024年制造业投资增长47% 增速居全省第一 [5] - 围绕20条市级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 形成能源、精细化工、光电等产业集群 [5][6] - 蒲城高新区入驻企业105家 华鹰航空无人机项目落户标志低空经济产业链突破 [6] - 通过"西安研发、渭南转化"模式孵化103家科技企业 [6] 旅游与服务业发展 - 2024年接待旅游人数增长10.1% 旅游总花费增长17.9% [3] - 华阴市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潼关古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3] 城乡融合与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实施县城建设项目160个 改造老旧小区135个 打通"断头路"11条 [7] - 统筹资金11.08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882个 建成省级示范村72个 市级重点创建村105个 [8] - 完成农村改厕5.7万座 垃圾收运处理覆盖95%自然村 34.5万脱贫人口实现就业 [8] - 集体经济年收益50万元以上村达247个 [8]
山东:生态修复有“魔法” 变废为宝有“解法”
新华网· 2025-04-21 01:42
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提升 -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治理区植被清除比例达99%以上,总投资约5亿元 [2] - 恢复盐地碱蓬3.1万亩,修复海草床1500亩,放流贝类及蟹类幼苗5500万粒,建成生态补水体系 [2] - 保护区鸟类从建区时187种增至374种,朱鹮产卵时间提前20余天,8对朱鹮完成配对 [1][2] 循环农业与产业一体化 - 聊城东阿县艾山村种植艾草400余亩,建设加工设施实现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并带动300余人就业 [3] - 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用工业废料二氧化碳通过管道供应草莓大棚,提升光合作用及产量品质 [4] - 产业园整合草莓、樱桃、鲈鱼养殖产业:工业余热供应温室及鱼棚,鱼代谢物加工为樱桃养料,鱼副产品发酵为草莓有机肥,树枝基质制肥 [4] 锂电池回收与绿色技术 - 北辰循环公司研发带电破碎技术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实现电解液99%以上回收,无有毒气体排放 [5] - 技术流程包括带电拆解、梯次利用和材料再生,替代传统高耗能人工拆解及火法热解工艺 [5] - 公司配合政府推进回收体系建设,作为山东"无废城市"建设重要课题 [5] 制造业节能与技术创新 - 山东宏灿公司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生产汽车配件,耗时从120分钟降至140秒节省时间98%,每吨产品降低能耗10%以上 [6] - 新技术使零部件焊点从700多个减至50个以内,依托魏桥集团铝水直供省去铝锭回炉环节 [6] - 公司已为北汽新能源批量供货超2万件产品,推动高端铝产业向汽车轻量化延伸 [6] 能源结构调整与储能发展 - 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越煤电,储能设施建设保障绿电稳定供应 [7] - 肥城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规模300MW/1800MWh,利用盐穴储能在用电低谷压缩空气、高峰发电,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可满足20余万户需求 [7][8] - 项目转换效率72.1%,年减少碳排放49万吨,肥城在建在运盐穴储能总装机1260MW(占全省新型储能20%),规划达3480MW成全国最大基地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