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希玛医疗9月11日斥资38.67万港元回购20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9-11 09:36
公司回购动态 - 希玛医疗于2025年9月11日斥资38.67万港元回购20万股 [1]
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20年提高1.1岁
新华社· 2025-09-11 08:49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进一步彰显。"雷海潮介绍,全国基本医保覆盖居民人数保持在13亿人以上,参保 率稳定在95%左右,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中央财政支持全国7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 展示范项目,取得积极成效。(记者李恒 田晓航) 这是记者1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服务的能力水平、可及性、公平性得到 持续改善和提升,特别是群众健康水平也得到持续改善。 五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20年的23.2%提升到 2024年的31.9%,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进一步控制,结核病、乙肝和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持续 下降或保持在低流行水平。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0年提高1.1岁,有8个省份人均预 期寿命超过80岁,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此外,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提升,东中西部千人口医疗资源差 距正在不断缩小。截至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09万所,卫生人员达到 ...
百诚医药:增持价上限调至80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08:40
控股股东增持计划调整 - 控股股东楼金芳将增持股份价格上限从60元/股上调至80元/股 [1] - 原定增持计划期间为2025年6月12日起6个月内 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实施 [1] - 增持金额维持原计划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 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2.00% [1] 已实施增持进展 - 截至公告披露日楼金芳已增持61.25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达0.56% [1] - 累计增持金额达3030.79万元 占计划最低增持金额5000万元的60.62% [1]
涉及新药研发、生育支持等热点话题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有何亮点?
央视网· 2025-09-11 08:12
公立医院服务改善 - 87%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并缩短门诊等候时间 [2][6] - 5500多家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 [6] - 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推广至20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 [6] - 83%三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服务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6] - 4000余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60余项上门护理服务 [6] - 互联网医院发展到3756所 去年诊疗服务量达1.3亿人次 [6] 医疗资源供给扩大 -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达60余所 [7] - 99.5%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98.4%二级公立综合医院提供儿科服务 [7] - 99%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服务 [7] - 97%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7] 医药研发创新突破 -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10] - 国产高危型HPV疫苗广泛使用 九价HPV疫苗已投入使用 [10] - 自主研发光子计数CT比传统CT空间分辨率提高2-3倍且辐射剂量降低 [10] -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和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 [10]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有效率从13%提升至44% 无进展生存期延长61% [10] - 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由60分钟缩短至不到30分钟 [10] 生育支持政策实施 - 全国已提交超过2400万条育儿补贴申报信息 覆盖目标人群80% [14] -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提高至每月2000元 [14] - 所有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14] - 超六成统筹地区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14] - 各省普遍延长产假并设立配偶陪产假和父母育儿假 [14] - 各地实施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减免和多孩子女同校政策 [14] - 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得到提高 [14]
聚焦医疗健康打造AI深度服务: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外滩大会分享
搜狐财经· 2025-09-11 07:50
蚂蚁集团AI医疗战略定位 - 公司专注于AI医疗健康领域 强调专业垂类模型的核心竞争力 通用模型短期难以替代 [1][3] - 选择该领域基于"刚需+中高频"双重特性 医疗虽属低频但健康管理属高频需求 [3] - AI医疗终极目标是提供个性化、精准且可信的建议 包括身体状况了解、合理推荐用药和持续健康管理 [3]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面临三大核心难题:高质量数据、抑制幻觉和医学伦理 [3][4] - 医疗数据标注训练成本极高 单条数据成本可达上百美元 需要副主任/主任医师级别专家参与 [4] - 抑制幻觉的关键在于"抑幻而不降能" 需在减少错误同时保持模型服务能力 [4] - 专门成立医疗伦理顾问委员会 邀请顶级医疗专家共同探索规范 [4] 商业化与用户规模 - 公司未来几年不急于推进商业化 更聚焦解决专业数据积累、模型幻觉与医学伦理问题 [4] - AI健康管家AQ全端服务用户已突破1.4亿 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和近100万真实医生 [4] - 已帮助超300个名医打造AI分身 致力于让名医分身有术 基层医生获得良好助手 [3][4] 行业发展前景 - 医疗健康是十万亿级市场 为AI深度服务提供土壤 [3][4] - AI长期内无法替代医生 定位是医生的助手 帮助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拓展能力 [3] - 公司进行AI赋能MDT多学科会诊等前沿探索 认为AI医疗唯一出路是人机结合 [3]
“去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基本医保覆盖超13亿人,育儿补贴填报人数已超80%”,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7:32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就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超过90%居民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医疗点[1] -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达1578万人 为更好医疗服务创造良好条件[1] - 建成全球最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居民健康素养从2020年23.2%提升至2024年31.9%[2]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包括覆盖最广能力最强的传统医药服务体系[2] - 启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未来5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2] 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较2020年提升1.1岁 8省份超80岁[1] -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 健康水平稳步提高[1]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稳定在13亿以上 覆盖率约95% 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2] 生育支持体系发展 - 实施延长产假 育儿支出个税抵扣 学前免费教育等综合性生育政策[3] - 千人口托位数达4.1个 推行育儿补贴制度 申报人数超80%[3] 老年健康服务建设 - 设立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 - 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6151家 占比84.6%[5] - 94.4%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老年人绿色通道 提供医务社工服务[5] - 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约1.4亿人次健康管理服务[6] 儿科服务能力提升 - 设置3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7] - 儿科执业医师达24.39万人 较2020年16.34万人增长49.3%[7] - 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2.47张 较2020年2.18张增长13.3%[7]
国家卫健委: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央视新闻· 2025-09-11 07:08
公立医院服务质量提升 - 87%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以缩短门诊等候时间 [1] - 5500多家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 多学科诊疗模式推广至20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 [1] - 83%三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服务 [1] 互联网医疗创新发展 - 4000余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60余项上门护理项目 [1] - 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达3756所 去年提供诊疗服务1.3亿人次 [1] 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 -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数量超过60所 外商独资医院已落地服务 [1] - 99.5%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98.4%二级公立综合医院提供儿科服务 [1] - 99%地级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服务 97%地级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1]
爱康国宾积极响应渭南义诊,AI科技破局基层医疗
财富在线· 2025-09-11 06:57
长期以来,基层群众想享受到顶级骨科专家诊疗并非易事,而爱康国宾的加入打破了这一困境。其联合 长木谷带来的AI诊疗技术,让骨健康筛查迈入"精准高效"新阶段——移动DR检查车实现10分钟内完成 X光拍摄,AI系统实时生成诊断报告,再结合西安交大附二医院、西京医院等50余位顶级专家的诊疗, 形成"检查 - 诊断 - 建议"全流程闭环,上千人次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服务。 当医疗资源不均衡成为基层健康服务的痛点,8月27日渭南市骨科医院携手国家级及省内知名专家,以 及爱康国宾、长木谷等多方开展的骨与关节大型义诊,无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破局答卷。这场落地于革 命老区的公益活动,不仅是对革命精神的致敬,更以"AI+医疗"的创新模式,为基层医疗发展提供了可 借鉴的范本。 据了解,爱康国宾搭建的健康管理平台,构建起"筛查-评估-干预-随访"的完整服务链,通过数据共享和 动态监测,既解决了基层筛查效率低的问题,又通过AI识别高风险个案,确保疑难病例及时转诊,真 正实现了"大规模覆盖"与"精准化管理"的兼顾,为基层医疗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也为更多企业参与健 康公益树立了标杆。 ...
事关国产创新药、HPV疫苗、育儿补贴等 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
央视新闻· 2025-09-11 06:52
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 作发展成就。 世界规模最大+2 一览我国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新成果 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底: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09万所,卫生人员达到1578万人。 逐步落地见效 "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 2020年至202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97万个增加到104万个,诊疗服务人次从41亿增长到53亿。 基本医保覆盖居民超过13亿,稳定在95%左右。 中医药服务在城乡医疗机构普遍开展,居民在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 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强化基层卫生治理,建成覆盖中央、省、市、县(区)四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国家面向居民提供15种 疾病的免疫预防接种服务,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进一步控制。 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填补了相应领域国产创新药的空 白。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品泽布替尼已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 ...
港股医药行业2025年半年报总结:港股创新药进入盈利期
西南证券· 2025-09-11 05: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港股医药行业持积极看法 特别强调创新药板块进入盈利期 坚定看好创新药投资前景[3][4][45]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创新药产业已步入以盈利驱动为主的新周期 基本面明确出现拐点 头部企业通过商业化产品推广实现盈利 海外授权及全球临床突破加速研发价值转化[3] - 行业结构分化明显 创新药、药店、CXO等板块业绩快速增长 而中药、医疗服务等板块表现相对较弱[4][5][12] -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业绩弹性逐步释放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达31.48% 归母净利润整体扭亏为盈 增速128.4%[3][25][29] - 创新药出海成为关键趋势 2025年上半年License out项目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其中多个项目金额超60亿美元[35][36] 港股医药行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总览 全行业表现 - 收入总额8961.2亿元(+1%) 归母净利润619.9亿元(+29.7%) 扣非归母净利润136.5亿元(+50.1%)[3][11] - 57%公司(85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50%公司(74家)实现收入正增长[3][6][11] - 费用控制成效显著:研发费用314亿元(-7.8%) 销售费用777亿元(-1.5%) 管理费用587亿元(-7.3%)[3][16] - 毛利率提升至23.76%(+0.18pp) 三费率(销售、管理、研发)整体下降[12][15][16] 分子行业业绩表现 创新药(36家) - 收入285亿元(+15.8%) 归母净利润18亿元(扭亏为盈) 毛利率74.07%(+1.74pp)[4][12][45] - 头部企业表现突出:百济神州收入174.3亿元(+44.7%) 信达生物收入59.5亿元(+50.6%)[43][45] 化学制剂(16家) - 收入908亿元(-7.1%) 归母净利润208亿元(+52.9%) 毛利率66.71%(+1.34pp)[4][12][48] - 政策冲击趋弱 行业有望迎来拐点:中国生物制药收入175.7亿元(+10.3%)[47][48] 医疗器械(26家) - 收入222亿元(+3.5%) 归母净利润19亿元 毛利率56.62%(-1.11pp)[4][12][52] - 重点关注方向:国产替代、出海、主题投资(AI+银发经济+呼吸道+并购重组)[4][52] CXO(10家) - 收入498亿元(+11.2%) 归母净利润128亿元(+93.7%) 毛利率42.51%(+2.91pp)[4][12][57] - 药明康德收入204亿元(+18.4%) 药明生物收入99.5亿元(+16.1%)[55][57] 药店(4家) - 收入524亿元(+20%) 归母净利润37亿元(+35.8%) 毛利率25.68%(+1.87pp)[5][12][75] - 门诊统筹政策加速落地 推动客流增长和行业集中度提升:京东健康收入352.9亿元(+24.5%)[73][75] 其他子行业 - 原料药:收入1430亿元(-0.2%) 归母净利润61亿元(-22%)[4][61] - 中药:收入585亿元(-1.8%) 归母净利润43亿元(-11.5%)[5][70] - 医疗服务:收入197亿元(-7.7%) 归母净利润2亿元(-82.7%)[5][65] - 流通:收入4308亿元(-1.6%)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7.4%)[5][80] - 疫苗:收入4亿元(+37.1%) 归母净利润-1亿元(减亏64.7%)[5][84]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专项分析 - 50家公司收入总额449亿元 归母净利润27.27亿元 收入增速31.48% 利润增速128.4%[3][29] - 62%公司(31家)实现收入正增长 28%公司(14家)实现利润正增长[3][25][29] - 研发投入175亿元(-1.16%) 现金及等价物844亿元(+26.99%)[3][34] - 出海交易活跃:2025年上半年超20个License out项目 总金额超20亿美元 启德医药、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等交易金额超60亿美元[35][36] 行业趋势与投资机会 - 创新药:差异化产品+商业化能力+出海成为核心投资逻辑[3][4][45] - 成本控制:全行业三费率下降 企业资源向优先管线倾斜[16][24][34] - 产业升级:原料药企业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转型 流通企业延伸产业链[4][80] - 政策催化:药店受益于门诊统筹政策 中药关注品牌OTC和基药目录调整[5][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