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环球财经】2025年4月澳大利亚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0.1%
新华财经· 2025-05-30 02:30
零售销售总体表现 - 2025年4月澳大利亚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3 8%至372 08亿澳元(约1722 81亿元人民币)[1] - 4月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0 1% 3月环比增长0 3% 2月环比增长0 2%[1] - 家庭零售支出下降主要受服装购买减少影响 因4月天气温暖推迟冬装采购[1] 分行业零售表现 - 食品零售领域销售额环比下降0 3%[1] - 家居用品零售领域销售额环比增长0 6% 昆士兰州家庭增加家具电器等恢复性购买[1] - 服装鞋靴和个人配饰零售领域销售额环比减少2 5%[1] - 百货商店领域销售额环比减少2 5%[1] - 咖啡厅餐厅和食品外带服务领域销售额环比增长1 1% 昆士兰州家庭增加外出就餐[1] - 其他零售领域销售额环比增长0 7%[1] 网络零售表现 - 4月网络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7 3%至45 37亿澳元 环比增长0 6%[2] - 3月网络零售中食品相关销售额环比增长4 5%至14 02亿澳元 非食品相关销售额环比减少1 1%至31 35亿澳元[2]
黑龙江省网络零售额首次突破百亿元
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 - 一季度黑龙江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22.4亿元 同比增长23.5% [1] - 网络零售额首次突破百亿元 达105.1亿元 同比增长44.7% [1] - 1月网络零售额达40.6亿元 为季度小高峰 [1]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 在线餐饮 在线旅游和生活服务对网络零售增长贡献超50% [1] - 网购年货 网上订餐 移动支付 定制出游等新业态受青睐 [1] 网络零售就业带动 - 全省网络零售店铺数量达14.6万家 带动就业19.1万人 [1] - 哈尔滨市店铺数量占全省59.8% 从业人数占60.7% [1] - 网络零售额10万元以下店铺为发展主要力量 [1] 跨境电商发展 - 跨境电商零售额2.3亿元 占网络零售额2.2% 全国排名第12位 [2] - 对俄货运包机飞行10架次 客带货1架次 发运邮政小包273.2万件 货运量219吨 [2] - 全省设立海外仓25个 仓储面积18.5万平方米 [2] - 跨境电商TOP15店铺零售额均突破200万元 [2] 农村电商发展 - 农村网络零售额18.5亿元 占全省17.6% 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 全国排名第18位 [2] - 哈尔滨 牡丹江 齐齐哈尔市农村网络零售额占比分别为27.3% 16.9% 15.9% [2] - 克东 绥芬河 依兰 五常和尚志五县市跻身农村电商强县前五位 [2] - 农村网络零售店铺数量突破4万家 带动就业4.5万人 [2] 农产品网络销售 -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7.9亿元 占实物型网络零售额16.9% 高于全国12.2个百分点 [3] - 粮油调味行业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7% 居主导地位 [3] - 大米 杂粮 肉干肉脯三大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3.7亿元 贡献率达46.5% [3] - 哈尔滨秋林食品旗舰店销售893.5万元 为天猫店冠军 [3] - 哈尔滨柴火大院旗舰店销售244.8万元 为京东店冠军 [3] - 哈尔滨食大能美食工坊销售160.7万元 为淘宝店冠军 [3]
天猫618新商家爆发:抖音红人入淘首日成交最高增27倍!
搜狐财经· 2025-05-18 06:10
平台销售表现 - 抖音服饰红人在天猫618首小时销售额达到日常销量的27倍 [1] - 小红书和视频号转战淘宝的服饰商家销售额最高增长近10倍 [1] - 抖音红人"林小姐"首次参与天猫618,开卖不到三小时成交额突破240万 [4] - 抖音红人"K小姐"618开卖当晚日销环比增长近3倍 [4] - 抖音红人叶女士天猫618首小时成交额较去年上涨388%,年成交额破亿元 [4] - 新中式风格工厂店开卖18分钟销售额突破1万,2小时内冲上5万 [6] - 视频号头部女装商家Z哥首日开卖环比日销增长近10倍,支付买家数提升435% [6] - 小红书头部商家D家女鞋开卖1.5小时成交突破10万 [6] 平台政策与营商环境 - 淘宝推出T1000新商政策,提供规则激励和一对一支持 [4] - 淘宝加大对职业羊毛党和AI假图的打击力度,保护原创 [4] - 商家认为淘宝流量表现优于其他平台,计划加大投入 [6][7] 商家战略与平台选择 - 商家转战淘宝因短视频平台流量分配机制和高昂投流成本难以承受 [7] - 淘宝被视为红人品牌化经营的最佳平台,可形成私域流量提高复购率 [7] - 商家计划将新品首发放在淘宝,参与更多平台活动 [4]
靠小额免税起家的中国电商被迫重写出海剧本
日经中文网· 2025-05-09 08:07
政策变化影响 - 美国从5月2日起取消对中国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 导致Temu和SHEIN运营成本上升 [1][2] - 新政策要求支付进口商品评估价值120%关税或每件100美元(6月1日起上调至200美元) [2] - 低值免税规则(De Minimis Rule)曾是Temu和SHEIN快速增长的原动力 2024年通关包裹达13.6亿件 较2022年增长两倍 [2] 商业模式调整 - Temu增加美国本地商品采购比例 5月1日起显眼位置商品标注"Local"标志 [1] - 从中国进口的直送商品大幅减少 大部分已在5月1日从网站消失 [1] - 关税转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例如13美元凉鞋结账时变为32美元 [1] - 公司声明称美国销售均由当地据点销售商进行并从美国国内发货 [2] 全球战略转变 - Temu已在超过20个国家采用本地采购模式 包括欧洲和南美 [3][4] - 计划2025年在日本和韩国招募卖家 欧洲本地模式将占销售额80% [4] - 美国GMV占比预计从2024年50%降至2027年25% 亚洲和欧洲或成主战场 [4] 市场反应 - 4月28日确认部分商品涨价 5月1日许多商品售罄不再显示 [1][2] - 美国消费者调查显示Temu主要吸引力在于"便宜" 价格优势减弱可能影响竞争力 [4] - 福建宠物用品工厂负责人表示"跨境电商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4] 历史背景 - Temu在2022年9月美国上线后快速扩张 两年半内进驻90个国家和地区 [2] - 借助美国物价上涨东风发展 构建中国中小微工厂直供全球消费者的商业模式 [2]
“仅退款”,即将谢幕!
证券时报· 2025-04-22 23:55
电商平台取消"仅退款"政策 - 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功能 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1] - 淘宝作为先行者 已于2024年7月26日宣布优化"仅退款"功能 对店铺综合体验分≥4.8分的优质商家取消平台主动介入 改为商家与消费者协商处理 [4] 政策调整背景 - "仅退款"功能源于亚马逊2017年推出的"退款不退货"服务 拼多多2021年率先在国内推出类似功能 随后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相继跟进 [4] - 该功能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 被"羊毛党"滥用导致商家权益受损 2024年电诉宝数据显示任意"仅退款"投诉占比达33.96% 2025年一季度商家投诉中该问题占比高达56.71% [6] 平台具体改革措施 - 淘宝天猫推出12项惠商举措 包括升级"仅退款"识别模型 加大异常行为拦截力度 对职业"薅羊毛"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5] - 1688平台于2024年3月率先全面取消"仅退款" 改为根据账号诚信情况判定纠纷 由平台补贴受损方 成为行业首个取消该政策的主要平台 [6]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专家指出"仅退款"是平台竞争白热化的产物 以牺牲商家利益换取流量和客户黏性 宁波新东方工贸总经理认为该政策破坏商业公平原则 [2] - 网经社分析师莫岱青表示政策调整有助于提升交易质量 促进商业生态健康发展 在保护商家权益与减少滥用行为间取得平衡 [6] 监管动态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表态 将规范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的行为 保障商户正当权益 [7]
国常会重磅部署!紧抓快干、靠前发力
证券时报· 2025-03-12 13:32
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 - 会议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要求各部门主动对号入座,细化措施加快落实,与不确定因素抢时间,紧抓快干、靠前发力 [1][3] - 强调牵头部门需勇于担当破题,参与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并做好政策储备 [3] - 2025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但宏观经济政策留有后手,将依据形势动态调整,增量与存量政策共同支撑经济增长 [3] 财政政策动向 - 2025年财政赤字率设定为4%,显示财政扩张力度加大以稳定经济,财政支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 [4] - 财政部门将统筹存量与增量政策,研究制定更大力度、精准的举措支持提振消费,包括优化供给与需求、改善民生等 [4] 快递行业绿色转型政策 - 审议通过《快递暂行条例》修改草案,重点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完善综合性支持政策 [1][5][6] - 要求夯实快递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上下游全链条治理,降低包装回收等运营成本,营造绿色发展氛围 [6] - 2023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已印发行动方案,目标2025年底全面建立绿色包装标准体系,禁止有毒有害包装,中央财政将通过预算资金支持全流程监管能力建设 [7] 快递行业经济作用与挑战 - 快递行业连接生产与消费,支撑网络零售发展,对稳就业、保民生和经济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6] - 当前快递包装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需通过系统性治理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过度使用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