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勘查

搜索文档
万里石: 关于公司签署框架协议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0:59
协议签署概况 - 公司与中核地质勘查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萨特巴耶夫地质科学研究院签署《关于联合开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跨境战略资源成矿带对比研究的框架协议》,旨在推动中哈跨境战略资源成矿带合作,实现"地质科研合作→资源政策协同→地缘战略互信"的递进升级 [1] - 协议为框架性协议,不涉及实质性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2] 交易对方介绍 - 中核地质勘查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1日,注册资本50,000万人民币,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持股60%,中核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0%,经营范围包括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等 [2][3] - 萨特巴耶夫地质科学研究院由哈萨克斯坦地质学奠基人创立于1940年,具备区域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科研能力,并与多国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4] 框架协议的主要合作内容 - 推动中哈跨境战略资源成矿带对比研究纳入两国高层公告,破解"中国新能源矿产对外依存度高"与"哈萨克斯坦资源出口附加值低"的双向瓶颈 [4] - 聚焦铀/锂/稀土等战略资源成矿条件对比,构建巴尔喀什-准噶尔、下伊犁-伊犁等跨境成矿带三维动态模型,绘制《中哈跨境战略资源潜力热力图》 [5] - 推动下伊犁-伊犁铀矿带联合开发方案纳入《中哈核能合作中长期规划》,并推动哈方将跨境成矿带列入"国家地质调查优先区" [5] - 在下伊梨盆地建设跨境数字化铀矿勘查开发基地,针对斋桑盆地锂辉石矿带联合研发"盐湖提锂—硬岩锂矿"协同开发技术,共建中哈锂电材料联合实验室 [5] - 联合开展气候影响、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技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助力中哈两国减碳目标实现 [5] 对公司的影响 - 合作聚焦各方业务领域协同,形成联合行动方案,共同探索行业发展机遇,推进中哈资源走廊一体化开发及跨境战略资源成矿带三维动态模型构建 [6] - 控股子公司万里石(香港)负责获取天然铀项目并参与开采销售,万里石矿业资源主导生物堆浸试验及工业化应用,开发高效环保的生物冶金新工艺 [6] 其他项目进展 - 万里石(香港)拟收购哈富矿业持有的赛富矿业和唐资源公司全部股权,目前哈富矿业与哈原工正在商业谈判中 [7][8] - 万里石(香港)拟收购中核资源(纳米比亚)开发公司21%股权,目前各中介机构正推进尽职调查工作 [9] - 公司与关联方共同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合资公司厦门万里石矿业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并与中国铀业(纳米比亚)矿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处于生物浸铀小试阶段 [10]
科海观澜/用科技打通更多“两山”转化路径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0 02:05
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动力,通过技术突破、机制重构和平台赋能系统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 [1] - 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评估和量化 [1] - 新技术将森林固碳能力转化为可交易碳减排量,推动生态资源数字化确权与价值转化 [1] - 数字化平台实现一键核算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显著提升生态价值识别效率 [1] - 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重塑生态产品交易模式,"两山云交易""林业碳超市"等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并确保全流程可追溯 [1] 生态产品数量质量双提升 - 关键技术攻关破解生态修复难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 - 新技术应用助力传统绿色产业升级,通过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提升附加值 [2] - 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兴起为农民开辟新增收路径 [2] 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 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态价值核算中的应用,开发更精确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工具 [2] - 加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实验室成果规模化转化 [2] - 加速绿色能源技术产业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2] 市场化机制创新 - 推动网络交易系统迭代升级,建设高效便捷数字化交易环境 [2] - 打通跨区域数据壁垒,实现生态数据互联互通互认 [2] 地质矿产研究突破 -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聚焦紧缺战略性矿产,在川东北普光气田预测锂资源量55.5万吨 [8] - 在云南、湖南等矿集区新增锡资源量约10万吨,贵州、新疆等地新增锰矿石资源量 [8] - 四川会理矿集区深部铜矿调查新增铜资源量26万吨,阳山等矿区新增黄金资源量近10吨 [8] 找矿技术方法创新 - 实验室利用同位素质谱仪等设备在川西马尔康加达矿区新发现大型锂辉石矿,新增氧化锂资源量12.84万吨 [9] - 发展"天-地"矿产资源遥感勘查技术,创新高寒深切割地区"空地一体"快速勘查技术方法 [10] - 开发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方法,支撑河北丰宁窟窿山地区铂族金属矿找矿工作 [10] 华南古生物发现 - 中国地质大学课题组在广东肇庆怀集县首次发现华南白垩纪哺乳形类足迹,记录恐龙与哺乳形类足迹组合 [16] - 哺乳形类足迹呈扇形排列,形态与巴西切利足迹相似,显示该类动物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 [16] - 兽脚类恐龙足迹长度95厘米,暂归类为兽脚龙足迹形态型 [17]
院士领航 深部找矿——胶莱盆地西南缘找矿研讨会在日照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6-03 10:40
胶莱盆地西南缘深部找矿研讨会核心成果 会议概况 - 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主办"胶莱盆地西南缘深部找矿研讨会",聚焦胶莱盆地西南缘及五莲七宝山矿集区找矿理论与技术创新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李铁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敏等权威专家参会,山东省地矿局副局长刘祥元等领导出席 [1] 实地考察发现 - 专家团队实地考察五莲七宝山矿集区,重点观测长老庄铜多金属矿带和翁山含矿火山机构 [3] - 毛景文院士确认翁山地区具备斑岩型矿床勘查条件,指出其地表网脉状构造及火山机构特征与中国东部典型斑岩型矿床吻合 [3] 成矿潜力评估 - 七宝山找矿增储创新团队汇报近年勘查成果,毛景文院士认可该区域斑岩型矿床潜力,建议加强隐爆角砾岩筒和成矿热液中心的钻探验证 [5] - 胶莱盆地西南缘被权威认定具有较好找矿前景,需强化科技攻关和系统工作部署以实现突破 [5] 战略发展方向 - 山东省地矿局要求八队发挥有色金属勘查主力军作用,打造铜多金属矿勘查示范工程,引领行业创新 [7] - 强调地质青年人才培养,通过专家经验转化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为行业提供持久动力 [7]
“钻孔在哪儿,帐篷就搬到哪儿”
人民日报· 2025-05-09 22:29
行业技术突破 - 团队三年内三次打破全国小口径钻探同类型钻孔钻进效率纪录 [2] - 在高原极寒缺氧环境中优化钻井液体系 将泥浆成本降低至原先的60% [3] - 创新应用超深孔技术体系在断裂带中锁定矿脉 一年内探获186吨特大型金矿 [3] - 发明"炮弹式"打捞器和钨基镀层岩心管等设备 显著提升钻探效率 [4] 重大项目成果 - 在青海木里地区实现三井地下对接 创造连续点火23天的行业纪录 [4] - 山东省招远水旺庄矿区勘探成果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3] - 参与山东栖霞笏山金矿救援 4天内打通救生孔成功营救11名矿工 [4] 团队荣誉与传承 - 所属地质大队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称号 [2] - 个人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第二届全国地质勘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合成绩第一名 [2][3] - 团队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承担排头兵角色 致力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4]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山东取得哪些新成果
大众日报· 2025-05-08 00:58
科技创新与矿产资源勘查 - 山东省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探获煤炭资源量24.84亿吨,相当于2024年全国原产煤总量的一半以上 [1] - 在德州、莱芜等地实施铁矿项目7项,助力齐河-禹城地区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资源基地 [1] - 莱芜铁矿普查项目钻获稳定富铁矿矿层,有望成为下一个战略找矿重点突破区,目前正在加快实施9个中央、省级地质勘查铁矿重点项目 [1] - 创新提出"煤铁共盆"成矿理论,首次在煤系地层内发现大规模厚层富铁矿,开辟了我国富铁矿找矿新方向 [1] - 首次将煤田地震探测技术运用于富铁矿深部找矿,破解了深部富铁矿体的定位探测难题 [1] 绿色勘查与能源开发 - 在全国推广绿色勘查技术,打造"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绿色勘查技术体系,获评全国绿色勘查示范项目2项 [2] - 在济宁等地开展260万平方米浅层地温能能效检测,利用浅层地热能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能效提高约22% [2] - 实施煤层气、页岩气等项目46项,年出气量超5000万立方米,有效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2] 盐穴储能与低碳发展 - 开展盐穴储能储气项目10余个,约占全国同类项目的1/3 [2] - 率先在全国构建起盐穴储能领域"地—井—腔"协同勘查技术体系,技术支撑全国规模最大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落户泰安 [2] - 地下废弃盐穴被改造为"储能聚宝盆",支撑电力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