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技术应用
icon
搜索文档
中广核技(000881) - 000881中广核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1
2025-05-11 13:26
公司整体经营与扭亏举措 - 2025年一季度亏损,公司将拓展外部市场、巩固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大集团内部业务开拓,加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寻求资本运作机会,做好降本增效严控费用以扭亏 [2][3] - 管理费用占毛利润比重高,原因是新业务投入、核环保业务投入大毛利低、处置非主营业务产生费用,改善举措与整体扭亏举措类似 [16] 经营现金流情况 - 经营现金流为4.56亿元且较上期增加,原因是新加坡远洋航运公司出售回收应收款1.6亿元,远洋渔业销售业务向好增加0.6亿元,加速器业务增长增加1.2亿元,以及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3] 贸易战影响与应对 - 公司95%以上业务和供应链在国内,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较小,但公司会以科技创新、质量提升、服务改善应对,提前防范风险 [3] 新材料业务情况 - 高新核材2024年亏损,原因是存量产品市场需求下滑、竞争加剧致毛利率下降,不良资产处置损失和新基地折旧增加,扭亏手段包括关注市场、优化营销、调整产品结构、抓高端产品、加大成本管控 [4] - 未来新材料业务重点推广XLPE、31247等新特产品,开拓航空航天用XETFE等高端产品市场 [5] 加速器业务情况 - 加速器销量逐年稳定增长但增幅不显著,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60%左右,将研发新型加速器、开发新应用场景、拓展海外市场、丰富产品型号 [5] 质子治疗业务情况 - 质子治疗是先进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全球活跃供应商众多,IBA公司市场份额最大,质子设备应用于40%以上质子治疗中心 [6] - 公司在企业和产品角度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企业依托央企资源、掌握核心技术、有在建和在运项目;产品为国产品牌、技术先进、可灵活配置治疗室 [6] - 2023 - 2024年国内质子治疗系统签约订单少,因资金、建设条件准备时间长,决策层级高、链条长,公司积极推进订单获取 [10][11] - 华西项目质子设备已完成生产下线,受土建进度影响2025年不能确认收入,质子业务短期内处于投入阶段,公司争取早日实现正收益 [12] 同位素生产业务情况 - 同位素生产厂房基本具备设备安装条件,规划生产锗 - 68、锗镓发生器、碘 - 123,国内均无国产产品量产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外,国内市场空间取决于标记药品上市进度,预计2025年国内有镓 - 68标记核药上市带动需求 [6][7] 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业务情况 - 2021年前以设备销售为主,2021年8月调整为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以“设备 + 服务”模式提供方案 [8] - 业务商业化落地几年仍亏损,因处于前期探索推广期,需累积数据、获客户认知、打磨工程化应用,2024年在酿酒和新能源行业取得进展,后续将深化技术、聚焦优势领域、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扭亏 [9] 其他业务情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俊尔公司改性PEEK产品少量应用于高温高频线圈骨架,未与机器人领域客户合作,公司积极开展机器人行业市场调研推广改性材料 [13] - 原大连国际资产剩远洋渔业公司和一家工程公司,2025年全力推进剥离处置 [14][15] 未来业务展望 - 公司短期内不做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现有四大业务板块在“工农医环安”五个领域协同发展,各板块都有做出高毛利产品的机会 [17]
中广核技:2024年报净利润-3.62亿 同比增长50.88%
同花顺财报· 2025-04-28 12:00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从2023年的-0.7797元改善至2024年的-0.3831元,同比增长50.87% [1] - 每股净资产从5.91元下降至5.53元,同比减少6.43%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从1.28元下降至0.90元,同比减少29.69% [1] - 营业收入从63.53亿元下降至61.68亿元,同比减少2.91% [1] - 净利润从-7.37亿元改善至-3.62亿元,同比增长50.88% [1] - 净资产收益率从-12.38%改善至-6.70%,同比增长45.88% [1]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38501.9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48.72%,较上期减少454.12万股 [1] - 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4251.25万股,占总股本30.68%,持股数量未变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3.96万股至953.11万股,占总股本1.21% [2] - 吴翰减持65万股至600万股,占总股本0.76% [2] - 南方中证1000ETF减持105.58万股至464.28万股,占总股本0.59% [2] - 江苏达胜热缩材料有限公司减持287.50万股至440.04万股,占总股本0.56% [2] 分红送配方案情况 - 公司2024年不分配不转增 [2]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聚焦“5+8+2” 重点产业生态构建,加速培育绵阳新质生产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3 01:23
文章核心观点 - 绵阳市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 正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 构建具有绵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通过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1][6][16] -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以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 绿色化为特征 以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为载体的先进生产力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3] - 绵阳市通过系统政策支持和空间布局优化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集群发展 巩固全国科技创新先行区战略地位[12][16][28] 经济运行情况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344亿元 同比增长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7亿元增长2.7% 第二产业增加值1809.6亿元增长6.8% 第三产业增加值2188.7亿元增长8.1%[4]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6.3%[6]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1.4% 汽车制造业增长18.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5%[6]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06.5% 载货汽车增长92.9% 发动机增长41.8% 光电子器件增长28.9%[6] 科技创新能力 - 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1.56万件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31.1件 高价值发明专利11件 均居全省第2位[8] -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户以上 总数超930户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320户[8] - 2户企业入选全国企业500强 10户企业入选全省企业100强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2户[8] - 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2.3%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6] 产业发展成效 - 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11.1%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8%[9] - "5+8+2"重点产业链规模突破1800亿元 增长20% 新增国省级产业集群9个[9] - 6个产业入选全省产业新赛道 居全省第2位 实施"智改数转"规上工业企业412户[9]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 位列全国数字百强市第50位[9] 政策支持体系 - 建立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度 给予不超过100万元一次性补助[13] - 对新建成的国家级 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别给予300万元 100万元一次性补贴[13] - 建立"三首"产品动态培育库 支持企业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13] - 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 从产业培育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支持体系[12] 产业空间布局 - 形成"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8个省级开发区+10个特色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16] - 规划33平方公里科技创新增量空间 新增2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23] - 构建"一核多星"科技城都市区空间结构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 统筹六个卫星城特色产业功能[23] - 重点打造12个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23] 重点产业体系 - 电子信息产业突破1500亿元规模 代表企业包括四川长虹 四川九洲 华丰科技[25][26] - 先进材料产业代表企业有利尔化学 东材科技 巨星新材料[26] - 核技术应用产业代表企业有中国久远 四川聚能 中广核同位素[26] -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代表企业有富临精工 四川世通达 绵阳新晨动力[26] 未来发展趋势 - 重点突破量子计算算法 新型同位素制备技术 高功率激光器件等"卡脖子"技术[29] - 构建核医疗 光伏新能源 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1] - 实施"千企上云"行动计划 建设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32] - 开展技术推广 成果推介 产品推销专项行动 引进国际一流创新团队[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