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术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长城战略咨询武文生:深圳独角兽企业领跑全国!新增第一!
凤凰网财经· 2025-07-18 03:40
深圳独角兽企业总体表现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1212家,较上年增加11家,新晋135家,较上年减少10家 [2] - 中国独角兽企业372家,深圳占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 [2] - 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2] - 深圳是"北上深广杭"中唯一独角兽数量大幅增加的城市 [2] 新晋独角兽企业名单及特点 - 深圳13家新晋独角兽包括引望智能(智能网联)、荣耀(智能硬件)、元象XVERSE(VR/AR)等,覆盖智能硬件、机器人、集成电路等赛道 [2] - 新晋企业占上年深圳独角兽总数的44%,其中拉普拉斯为同年新晋并上市企业 [2] - 2024年深圳上市毕业独角兽3家(晶泰科技、速腾聚创、拉普拉斯),超龄毕业5家 [2] 行业赛道分布 - 全球独角兽主要集中于金融科技(180家)、企业数字运营(124家)、数字医疗(84家)等五大赛道 [3] - 深圳独角兽分布在集成电路(6家)、机器人(4家)等22个赛道,前沿科技赛道占比66.7% [4] - 新晋2家超级独角兽荣耀与引望智能均为华为生态孵化 [4] 技术创新与融资 - 深圳独角兽企均拥有141件授权发明专利(北京74件、上海81件),发明申请151件,是京沪的近2倍 [4] - 2024年深圳10家独角兽新获融资,集中在机器人、VR/AR、智能网联等赛道 [4] 全球化发展 - 深圳42家独角兽中80%以上为全球化企业,通过海外工厂、营销网络拓展市场 [4] - 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XREAL的AR设备海外营收占比超2/3 [4] 区域分布与估值 - 南山区独角兽20家(占比48%),总估值超700亿美元(贡献比45%) [5] - 福田区因拥有荣耀、货拉拉两家超级独角兽,总估值超490亿美元(贡献比31%) [5] - 宝安区7家,龙岗区6家,光明区2家,龙华区1家 [5]
智通决策参考︱银行出现松动,军工黄金进一步刺激
搜狐财经· 2025-07-14 02:06
【主编观市】 尽管有不少不利因素,但A股创出了年度新高,恒指也被拉起重回24000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从欧盟、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分别征收30%关税。欧洲多方对 美国威胁加征关税表示强烈不满,表示欧洲不应被美威胁吓到,应减少对美依赖;墨方表示将通过外交 方式解决分歧,不会在国家主权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暂时来看关税问题对市场影响有限,因为随时会 变动。 但地缘政治重新变得紧张,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7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透露,将于下周一(当地 时间7月14日)就俄罗斯问题发表"重大声明"。市场对此比较担心, 7月11日收盘,伦敦银现货价格上涨3.77%,每盎司价格站上38美元;COMEX白银期货价格上涨 4.74%,每盎司价格突破39美元。白银现货及期货价格双双创出近14年来新高,刺激黄金、铂金的上 涨。 另外,从7月10日开始,美国空军将举行为期两周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预计将有近300架战机和数 千名人员参与跨战区部署。海事局:南海部分海域进行实弹射击。如果形势紧张,军工、黄金会进一步 刺激。 当前稳住市场的主要靠大金融,不过银行开始出现松动,证券类和保险类均有利好,如券商可拿 ...
开放招商!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7-04 13:4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5年医疗机器人产业进入深水区 产品形态持续演进 临床路径逐步清晰 资本趋于冷静 产业生态日益复杂[1] - 行业关注焦点从单一设备性能转向医院系统重构 技术路线 供应链变革 医院升级 国际趋势成为核心议题[1] - 手术机器人行业正经历系统化升级 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成为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主题[1][2] 大会核心议程 技术演进方向 - 探讨下一代手术机器人核心架构趋势 包括AI提升自主性 术中导航影像控制的中台化演进[8] - 聚焦医工融合转化 临床需求如何精准对接工程目标 细分领域如神外/泌尿/骨科等术种进化逻辑[7][13] - 研发体系构建重点:全球领先的临床验证闭环 真实世界数据(RWD)对产品注册的助推作用[8][13] 商业化落地路径 - 分析全球市场差异化需求 包括欧美 东南亚 中东地区对手术机器人的真实需求[8] - 医院采购决策逻辑从设备评估转向系统评估 需平衡医生认可度 技术可信度与财务可持续性[8] - 探索日间手术与基层市场普惠路径 应对资本冷静期的融资困境突围方法[8] 全球化战略 - 国产机器人多地认证挑战:FDA/CE/NMPA同步认证路径[8] - 国际合作新范式涌现 包括OEM联合推广 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机制最佳实践[8][13] - 中国企业构建全球品牌影响力的实战经验分享成为关键议题[8] 产业生态构建 - 供应链深度剖析:从减速器 电机到编码器的国产核心部件机会与瓶颈[13] - 生态价值边界探讨:培训系统 维修体系 远程支持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13] - 技术标准化进程加速 从产品对接到行业共识建设成为产业链闭环关键[13] 行业影响力 - MedRobot年度颁奖已成为中国医疗机器人领域最具关注度的技术奖项[14] - 大会平台定义行业头部玩家标准 参与者需展示对下一代医疗系统的定义力[14] - 汇聚整机厂 部件商 算法公司 临床团队等多方视角 识别可落地的未来技术伙伴[14]
最新!直觉医疗联合创始人加入脑机接口公司
思宇MedTech· 2025-07-04 08:37
人事任命 - Inner Cosmos宣布两项重要人事任命以加速其"Digital Pill"脑机接口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John Freund加入董事会,Greg Schulte被任命为咨询首席技术官[2] - John Freund是Intuitive Surgical联合创始人,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系统提供商,其达芬奇手术系统广泛应用于多种外科手术[4] - John Freund还创立了专注医疗健康领域的风险投资公司Skyline Ventures,并共同创立摩根士丹利医疗保健集团[4] - Greg Schulte此前担任Cala Health技术副总裁,该公司专注于可穿戴神经调节设备[4] - Greg Schulte曾在美敦力担任设计和工程类职务,并在多家医疗技术公司担任相关岗位[5] 产品技术 - "Digital Pill"脑机接口设备通过植入患者颅骨顶部皮肤下的微型植入物传递电信号,使患者能够在家中接受治疗[6] - 设备利用电极皮质描记术(ECoG)技术,基于2011年哈佛MGH合作研究,证明其与TMS疗效相当但更便携[8] - 设备直径约1.8厘米,通过微创手术嵌入头骨顶部,类似"心脏起搏器"的工作方式[8] - 精神科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和无线更新技术实时调整治疗方案[8] 临床试验 - Inner Cosmos正在进行FDA批准的器械豁免(IDE)试验,这是近20年来首个针对抑郁症的神经技术设备临床试验[6] - 2022年7月开启的人体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设备安全性和可行性表现良好[8] - 正在进行为期36个月的临床试验评估"Digital Pill"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8] - 三名患者初步结果显示抑郁症状改善41%-83%,比之前最佳TMS结果高21%-60%[9] - 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表明设备安全性良好[9] 公司概况 - Inner Cosmos是一家专注于开发脑机接口(BCI)技术的神经技术公司[11] - 公司旨在通过创新的医疗设备治疗抑郁症和其他认知障碍疾病[11] - 核心产品是名为"Digital Pill"的脑机接口设备,计划推向全球市场[11]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并计划继续吸引投资支持研发和市场推广[11]
9亿融资!创新眼科械企完成B轮
思宇MedTech· 2025-06-25 09:06
行业背景与需求 - 全球有超过6亿白内障患者,但每年仅约3000万人接受手术,美国年手术量仅400万例 [3] - 全球每百万人仅有31.7名眼科医生,白内障手术医生仅14.1人,预计到2035年医生数量将减少12%而需求增加24% [3] - 眼科手术面临亚毫米级操作精度挑战,操作区域通常局限在5毫米内,囊膜厚度仅4-6微米 [6] - 白内障手术平均用时10-15分钟但要求极高稳定性,手部微颤、疲劳等因素可能导致并发症 [6] - 不同医生间手术路径差异导致术后屈光误差等问题,阻碍术式标准化 [6] 公司融资与技术进展 - ForSight Robotics完成1.25亿美元B轮融资,累计融资达1.95亿美元 [2] - 融资将用于推进ORYOM™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 [2] - ORYOM™是全球首个基于AI的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微型机器人、AI算法、计算机视觉等组成 [7] - 系统已在猪眼模型完成数百例白内障手术验证,30只眼球无后囊破裂,平均手术时间277秒 [7] - 系统具备14自由度微机械臂,支持亚毫米级操作精度,可消除手部震颤 [11] 技术特点与优势 - ORYOM™专为眼球结构定制,非通用系统改造,具备向青光眼和视网膜术式扩展潜力 [10] - 采用主从式控制结构,医生通过远程操控台操作微机械臂 [11] - 成像系统由术中iOCT与立体显微成像组成,实时回传多层组织信息 [13] - AI算法构建3D结构模型预测组织边界并生成安全路径,支持半自动路径规划 [15] - 系统在角膜撕囊、IOL定位等核心步骤形成机器人优势 [18] 临床与商业化路径 - 公司2024年获ISO 13485认证,计划2025年启动首次人体临床试验 [16] - 试验可能涵盖10-30例患者,目标评估后囊完整性等关键指标 [16] - 若顺利预计2026年获监管批准,2027年前后开始商业化 [16] - 公司尝试定义"最优术式动作序列",将经验变量化、路径模型化 [17] - 长期目标是开发部分自主执行模块,减少对医生操作技能的依赖 [17] 行业地位与前景 - 眼科手术机器人领域长期空白,ORYOM™针对眼科术式重新设计感知与操作机制 [18] - 行业中无同类系统进入人体试验阶段,ForSight或成首位进入者 [18] - 公司试图通过机器人手术路径为精细眼科术式提供结构性替代方案 [2]
引领精准医疗新时代!中国药谷手术机器人实现多领域新突破
中国药谷手术机器人产业创新突破 - 中国药谷作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汇聚了华科精准、术锐、铸正三家手术机器人代表企业,在神经脊柱、泌尿外科、骨科领域实现科技应用新突破[1] - 园区高端手术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得益于企业研发实力、药谷产业生态、政策支持及临床资源对接[16] 华科精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 推出X1000颅脑脊柱一体化手术机器人,集成脑外科手术机器人定位、导航及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导航定位三大核心功能[3] -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功辅助完成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植入精度与术前规划路径完全一致[5] - 通过全自动定位机械臂与精细触觉反馈技术实现脊柱手术实时追踪,解决传统手术中呼吸体位变化导致的精度问题[6] 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成功应用该机器人完成首例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及全腔镜下回肠膀胱术[8] - 展现单孔手术机器人在处理复杂深部盆腔手术中的独特优势,推动医院微创外科技术升级[8] - 标志着"人工智能+精准外科"融合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引领未来外科诊疗模式变革[10] 铸正骨科手术导航系统 - 在淮南新华医疗集团完成股骨颈骨骨折微创手术,实现"亚毫米级"精准定位[12] - 通过CT三维建模精准规划植入物参数,机械臂执行预设方案使固定稳定性显著提升[14] - 推动骨科手术从经验依赖向精准智能转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14]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从单一功能迈向复合智能化,脊柱手术进入精准智能时代[6] - 单孔腔镜机器人突破复杂深部手术限制,拓展微创外科应用边界[8] - 骨科手术机器人实现亚毫米级定位,降低组织损伤与辐射暴露[14]
最新!达芬奇老将加入单孔机器人公司
思宇MedTech· 2025-06-23 08:23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7月17日召开 [1][17]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3-5日召开 [1][17] Virtual Incision公司高管变动 - 2025年6月18日任命Jim Alecxih为新任CEO,接替任职13年的John Murphy [1] - 此次人事变动正值公司推动MIRA手术机器人平台商业化和下一代产品开发的关键时期 [1] Jim Alecxih职业履历 - 医疗设备行业经验超过30年,专注手术机器人领域 [4] - 曾任Intuitive Surgical美国销售领导,推动da Vinci手术机器人在美广泛采用 [4] - 曾任DH Medical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专注AI医疗软件开发 [4] - 认为Virtual Incision技术具有前瞻性,可使机器人手术更易用灵活 [4] MIRA手术机器人技术特点 - 微型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重约2磅(900克),体积小适合狭小空间 [7] - 首创微型机器人设计,无需专用空间,具有完整机器人功能 [7] - 系统由微型臂、配套手推车和医生控制台组成 [7] - 机械臂具有六个自由度,配备全高清(1080p/60Hz)自动跟踪摄像头 [7] - 医生控制台提供触觉反馈和四个脚踏板控制能量输出 [13] MIRA临床应用与认证 - 主要用于腹腔镜手术,应用包括疝气修复、胆囊切除等腹部手术 [14][15] - 已获美国FDA临床研究用器械豁免(IDE)认证 [15] - 正在美国少数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15] Virtual Incision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06年,源自内布拉斯加大学分支机构 [16] - 开发了全球首个小型机器人辅助手术(RAS)平台 [16] - 由工程学教授Shane Farritor和外科医生Dmitry Oleynikov共同创立 [16] - 正在开发下一代M2系统,旨在降低大型手术机器人成本复杂度 [16]
MedRobot Next | 下一站技术未来: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20 11:19
活动概况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以"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手术系统的系统化升级、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 [1] - 活动将于2025年9月4日-6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 [1] - 大会不仅是手术机器人整机企业的舞台,更是技术路线、供应链变革、医院系统升级、国际趋势对话的交汇点 [1] 核心议题 技术系统与智能演进 - 探讨下一代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架构趋势 [7] - AI+手术机器人如何提升自主性与系统协同效率 [7] - 术中导航×影像×控制:机器人协作的"中台化"演进 [7] 商业化与医院系统落地 - 手术机器人与医院系统的融合挑战 [7] - 医院采购决策全解析:从"设备"到"系统"的评估逻辑 [7] - 日间手术与基层市场:机器人普惠路径探索 [7]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路径 - 欧美、东南亚、中东:不同市场对手术机器人的真实需求 [7] - 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FDA/CE/NMPA多地同步认证 [7] - OEM与联合推广:国际合作新范式 [7] 研发与医工融合 - 临床需求如何精准转化为工程目标 [7] - 医院研发团队如何嵌入机器人产品开发 [7] - 真实世界数据(RWD)如何助推注册与优化 [7] 供应链与生态体系 - 如何构建完整医疗机器人产业链闭环 [11] - 从减速器、电机到编码器:国产核心部件机会与瓶颈 [11] - 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机制对比与最佳实践 [11] 行业价值 - 大会已成为中国医疗机器人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奖项之一 [12] - 参与者可了解"医疗系统如何被技术重构"的第一现场 [12] - 帮助识别真正"能落地、可持续、有协同"的未来技术伙伴 [12] 往届回顾 - 首届大会成功举办,聚焦人机交互体验优化路径及细分术种的机器人进化逻辑 [11] - 第二届大会探讨手术机器人与医疗成果转化等议题 [13]
迪视医疗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显微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与市场拓展
IPO早知道· 2025-06-16 14:34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迪视医疗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由磐霖资本领投 上城资本、金阖资本、杭州市科创集团跟投 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通用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注册临床 与眼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商业化推广 巩固技术优势并完善产品生态 [1] 公司背景与技术成果 - 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 致力于打造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智能机器人显微操作平台 [1] - 已申请和授权数十项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 产品服务数十家医院 为数百位患者提供创新治疗 [1] - 自主研发微米级操作控制、微型腕式器械与柔性夹持技术 实现0.1mm级别的淋巴管与静脉吻合 [3] 产品进展与临床突破 - 眼科手术机器人成为国内首个进入NMPA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的产品 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1][2][3] - 通用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于2025年1月完成全球首例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3] - 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淋巴水肿患者的LVA重建术 [3] 市场定位与行业前景 - 超显微手术机器人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大、技术壁垒高、市场需求旺盛等特点 是手术机器人领域下一个蓝海市场 [5] - 眼科手术机器人有望为我国超过4000万眼底病患者提供更精准安全的治疗手段 [3] - 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等领域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6] 技术优势与行业认可 - 核心技术以全球领先的3微米运动精度重新定义手术机器人性能标杆 [5] - 显微手术机器人能增强操作稳定性、提升手术精度和自由度、触达深部组织、缓解医生疲劳 [4] - 投资机构普遍看好公司在显微操作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化能力 [5][6][7]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扩展机器人显微操作技术在眼科及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4] - 致力于为临床手术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高精度、易操作、可感知与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4] - 目标成长为全球领先的超显微手术机器人技术平台型企业 [5]
MedRobot Next | 下一站技术未来: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16 09:06
医疗机器人产业现状 - 2025年医疗机器人产业进入深水区 产品形态持续演进 临床路径逐步清晰 资本趋于冷静 产业生态日趋复杂 [1] - 行业焦点从单一设备性能转向未来医疗系统重构 强调技术路线 供应链变革 医院系统升级与国际趋势对话 [1][3]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概况 - 主题为"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 聚焦智能手术系统升级 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 [1]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3日-5日 地点: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1][2] - 包含开幕式 机器人租赁医院场景参观(仅受邀) 手术机器人营销负责人晚宴(仅受邀) [2] 核心议题分类 技术系统与智能演进 - 探讨下一代手术机器人核心架构趋势 AI提升自主性与系统协同效率 [7] - 术中导航 影像与控制技术的"中台化"演进 研发体系与临床验证闭环构建 [7] 商业化与医院系统落地 - 分析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对比经验 医院采购决策从设备评估转向系统评估 [7] - 探索日间手术与基层市场普惠路径 解决资本冷静期下的融资困境 [7]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路径 - 比较欧美 东南亚 中东市场需求差异 探讨国产机器人多地同步认证策略 [7] - 提出OEM与联合推广的国际合作新范式 分享中国企业全球品牌建设经验 [7] 研发与医工融合 - 临床需求向工程目标转化机制 医院研发团队嵌入产品开发流程 [7] - 真实世界数据(RWD)在注册审批与产品优化中的应用价值 [7] 供应链与生态体系 - 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机制对比 覆盖从减速器 电机到编码器的核心部件瓶颈 [11] - 培训系统 维修体系与远程支持等生态边界探讨 技术标准化与行业共识建设 [11] 行业价值定位 - 大会参与者涵盖整机厂 部件商 算法公司与临床团队 提供多维解决方案 [12] - MedRobot年度颁奖已成为中国医疗机器人领域最具关注度的技术奖项 [12] - 平台帮助识别具备落地性 可持续性与协同性的未来技术合作伙伴 [12] 历史会议成果 - 首届大会曾探讨人机交互优化路径 细分术种机器人进化逻辑 产业链闭环构建 [11] - 第二届大会聚焦手术机器人与医疗成果转化 呈现多领域技术干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