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出版
icon
搜索文档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新浪财经· 2025-08-17 11:19
活动概况 - 2025年8月17日由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指导、北站街道主办、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支持的《阅读苏河左岸》(中英双语版)新书首发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1] - 活动汇聚出版界、学术界、金融界、文化界专家学者及媒体读者 [1] - 新书发布环节由静安区委常委萧烨璎主持 赠书仪式向历史建筑相关方及居民代表赠送书籍 [7] 书籍内容与定位 - 书籍聚焦苏州河左岸12幢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与关联性 涵盖城市记忆载体、Citywalk指南、外籍人士窗口及教育教材功能 [21] - 作者朱一宁从品读上海新视角、苏河文化新发现、读懂建筑新方法三方面解析创新点 [9] - 采用中英双语版本 旨在为海派文化展陈和研学活动提供内容支撑 [21] 文化价值与城市发展 - 苏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王为松强调书籍作为文化纽带 推动理解城市文脉与时代回应 [5] - 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指出苏州河在"上海2035"和"十五五"规划中定位为世界级滨水区样板 融合文化、商业、生态功能 [13] - 北站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梁峰提出需联动多方主体保护活化历史建筑与海派文化街区 [17] 建筑与空间规划 - 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提及苏州河畔银行仓库从水运商贸逻辑到保护活化的转型 重塑金融史认知 [15] - 上海市政总工程师钟律分享静安段公共空间贯通工程案例 强调设计激活生活方式与水岸文化表达 [19] - 外籍记者安柏然评价苏州河成为外籍人士打卡地 融合慢跑、Citywalk、餐饮及艺术活动 [21] 未来应用与产业拓展 - 北站街道计划以书籍为支点 开发文创产品并拓展"文旅商体展"多元融合场景 [21] - 联动沿岸商业体与文化空间 打造"苏河左岸"活力生态 [21]
“所有人创作,所有人阅读”,2025中信出版作家之夜重磅开麦
新浪财经· 2025-08-17 10:20
中信出版集团"天使望故乡+"项目 - 中信出版集团与"天使望故乡+"项目共同发起"作家之夜"活动 主题为"所有人创作 所有人阅读" 汇聚作家 学者 创作者和热爱故事的朋友进行开放麦分享 [1] - "天使望故乡+"项目将推动全民创作 记录中国故事 并运用融合出版手段进行全媒介开发 形成包括图书 Mook 视频播客等在内的产品矩阵 [3] - 项目秉持"所有人创作 所有人阅读"理念 旨在让普通人被忽视的声音能够穿过互联网喧嚣 让孤独灵魂在文字中找到彼此 [6] - 中信出版希望借此项目长期记录时代变迁 探索融合出版新模式 让日常烟火气中的中国故事更广泛传播和留存 [3] 项目内容与意义 - 推出新文化项目"天使望故乡+"及衍生MOOK试刊号《100个中国人的梦境》 收录普通人创作内容 如61岁广州护工沈阿姨20字的梦境描述 [5] - 项目被视为当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从微博150字创作到文人进入互联网创作 呈现普通人鲜活故事 [14] - 中信出版从财经书头部企业转向搭建人文平台 希望与作者 媒体人一起走到人间烟火中 让文化走入千家万户 [6] - 项目不应只是少数文化人的文字殿堂 而应成为整个城市阅读的园丁 上海因市民创造的万家灯火和烟火气成为可阅读的城市 [9] 参与者观点 - 邱兵作为发起人认为写作不再是专业作家专属 普通人写普通人故事让文学性价比更高 [4] - 陈炜表示要让阅读走到人间烟火中 把最优秀作品奉献给大众并共同创作优秀内容 [7] - 王帅分享写作让生命更完整 通过记录弥补记忆衰退 认为《100个中国人的梦境》能丰富生命 [10][12] - 李泓冰将项目比作当代五四新文化运动 指出当下人人都在表达创作 但真正关注他人内容的很少 [14] - 倪闽景提出创作需要懂欣赏的观众 否则如同人工智能批阅作文或介绍恐龙无人倾听 [15][17] - 张明扬认为在媒体衰落时代保持写作手艺很重要 如同远古巨兽灭绝而小动物存活 衰弱低调反而更易生存 [23]
AIGC技术对中国出版行业有怎样的影响? 从认知到应用仍存在明显落差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06:19
行业影响 - AIGC技术对出版行业带来降本增效、精准决策、服务增值和风险规避等多方面效益 [3] - 国内出版行业对AIGC技术持"愿尝试,求落地"的积极态度 [3] - AIGC技术应用渗透率最高的环节为审核校对(65.7%)、内容创作(56.1%)、用户体验与营销(45.4%) [3] 技术应用 - AIGC技术促成AI导读与问答门槛降低、沉浸式阅读体验丰富,增强用户黏性 [4] - 技术推动阅读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向走向交互 [4] - 在装帧设计环节,AIGC技术加速视觉创意发散,推动"算法生成—人工筛选—再创意加工"的复合模式 [5] - 装帧设计环节展现插画与配图生成效率高、封面设计方案多样化、素材准备时间大幅缩短等优势 [5] 技术局限性 - 内容创作环节中AIGC生成内容在逻辑完整性和创造性方面不能满足出版物高标准要求 [5] - 装帧设计环节存在精准匹配品类气质、阅读动线与版式理解不足的问题 [5] - 新技术与长文本融合不足,内容碎片化风险上升 [4] 行业现状 - 国内出版行业从认知到应用存在明显落差 [5] - AIGC技术平台部署路径单一,自建平台仅占11%,通过接口嵌入占17.8%,未来计划部署占38% [5] - 71.8%出版机构未调整组织架构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 [5] - 87%出版机构未新增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匹配的技术岗位 [5] 未来发展方向 - 出版机构需从"各自为战"向生态最优解转变,构建可信、共生、可持续的新生态 [6] - 华东师范大学与企业合作建设"数智出版实验室",聚焦出版流程智能化、AIGC视觉内容生成等方向 [6] - 通过联合举办AIGC创意创作工作坊、高水平创意大赛等活动推动学术研究成果产业化 [6]
“智汇丝路·融通四海”,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7 05:58
行业动态 - 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广州举办 主题为"智汇丝路·融通四海: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出版协同发展" 吸引全国近300位出版发行界 科技企业代表及海外出版人参与[1] - 交流会同步公布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与国际化人才遴选活动结果[1] 国际合作成果 - 自2013年以来 中国出版界翻译3000余种中国经典著作 与50多个国家出版社共建选题库 推出1200余种合作图书 促成1 8万项版权贸易[3] - 埃及希克迈特文化产业集团翻译出版超700本中阿互译图书 推广几十位中国作家作品 与100余家中国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0] 企业创新实践 - 中国出版集团推动《习近平扶贫故事》对外译介 深化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 开发"荀子""思瓜""格物"等大语言模型项目以延伸出版产业链[5] - 广东省出版集团实施"南粤互译计划" 组建"海丝书香同盟" 运用生成式AI和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知识服务平台 开发沉浸式阅读产品[7][8] 技术发展趋势 - 全球AI论文发表量从2004年3 6万篇增至2024年48 6万篇 中国在AI论文数量 生成式AI专利影响力方面领先全球[12] - 专家建议利用AI翻译 多媒体电子书等工具拓展数字渠道 构建跨境版权保护协同网络应对盗版挑战[15] 国际合作建议 - 提议共建中阿联合数字出版平台 设立翻译与数字化支持基金 创立"一带一路出版与文化学院"[10] - 强调中外学者合编导读 培养复合型人才 实现从语言转换到文化共鸣的跃升[14][15]
应对AI挑战 国内外出版人探讨全球合作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05:03
行业趋势与挑战 - 科技创新为出版业注入活力,推动内容生产范式实现质的飞跃,出版流程完成全链条升级,国际传播渠道实现突破性拓展 [1] - 行业面临版权保护、数字鸿沟、技术伦理等严峻挑战 [1] - 传统出版业面临工业时代模式与数字时代需求的错位困境,AI介入可能带来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3] 技术应用与创新 - AI技术已应用于营销、设计、翻译、校对、编辑、发行、有声读物等多个出版领域 [2] - AIGC在内容生产中的应用场景与伦理边界成为探索重点,需通过制度创新和审慎监管应对内容偏差、版权争议等新课题 [2] - AI可帮助研究人员从繁琐重复性工作中解放,更聚焦创作和思考 [2]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 需加强现有从业者数字技能培训,打造复合型团队以夯实行业发展根基 [1] - 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构建智能新生态的关键环节 [1] 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 - 需深化国际协同合作,在版权保护、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共识 [1] - 提议搭建跨国数字内容交易平台 [1] - 需要全球协同建立出版业相关的国际AI标准 [2] 商业模式创新 - 孕育出"出版+教育"、"出版+知识服务"、"出版+内容平台"等发展新路径 [3] - 未来可能重新定义"书"的价值,从内容载体转向综合知识服务或体验产品 [3] 行业共识与行动 - 单打独斗时代已结束,需通过合力把握技术迭代和跨界融合带来的先机 [2] - 国际出版商协会呼吁出版商团结一致,为出版图书及人类创造力价值获取认可而努力 [2]
“AI味”在学术领域引发伦理争议 高可信度和结构化的权威内容仍是出版业的竞争护城河
解放日报· 2025-08-17 01:05
行业调研背景与方法 - 华东师范大学发布《AIGC技术对中国出版行业影响及应用情况调研报告》 基于1049份有效问卷和十余家机构深度访谈 [1] - 报告从选题策划、内容创作、审核校对、装帧设计、出版印刷、用户体验和营销推广7个环节分析AIGC技术影响 [1] AIGC技术应用效益 - 受访者普遍认为AIGC技术为出版业带来降本增效、精准决策、服务增值和风险规避等多方面效益 [1] - 技术应用渗透率最高的环节为审核校对(65.7%)、内容创作(56.1%)、用户体验与营销(45.4%) [1] 行业技术部署现状 - 当前AIGC技术部署路径单一 自建平台仅占11% 通过接口嵌入占17.8% [1] - 38%受访机构计划未来部署技术 体现行业"愿尝试 求落地"的积极态度 [1] 技术应用风险与挑战 - 54.9%受访者关注AIGC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和版权风险 [2] - 大模型训练语料未经授权可能导致法律边界模糊、维权成本高、盗版成本低等问题 [2] - AIGC生成内容的"AI味"易在学术领域引发伦理争议 [2] 行业核心竞争优势 - 专业语料被视为出版业在AIGC时代的核心资产和结构性比较优势 [2] - 高可信度和结构化的权威内容构成行业知识底座和竞争护城河 [2] 产学研合作进展 - 华东师大出版学院、上海出版研究院与智象未来签约共建"数智出版实验室" [2]
上海书展迎来周末大客流 记者找年轻读者聊了聊——冲什么排队 就为了阅读的氛围感
解放日报· 2025-08-17 01:04
书展客流与参与度 - 上海书展迎来首个周末大客流 日场和夜场门票提前一天售罄 读者在南京西路入口排队等待入场[1] - 友谊会堂举办多场高人气活动 排队队伍弯绕且看不到尽头 展场内人群摩肩接踵包括白发老读者、小读者和结伴年轻人[1] - 书展让不同年龄和兴趣人群汇聚同一空间 使出版及文化产业直接接触年轻一代需求[1] 作者活动与读者互动 - 青春作家刘同与漫画科普大V陈磊分享会同时举行 陈磊活动现场400个座位满座[2] - 马伯庸新书分享会读者提前1小时排队 800个活动号码牌已发完 读者带折椅、太阳伞和行李箱准备长时间等待[5] - 葛剑雄教授一天完成三场活动 包括新书分享会和直播 后续还有中央大厅新书发布[5] 经典IP与跨代吸引力 - 三毛诞生90周年发布会推出《三毛从军记全集》珍藏版和《三毛流浪记》彩绘版 读者提前几天到展台询问签名活动[3] - 江苏连云港大二学生专程为三毛活动参加书展 手持2013年出版封面泛黄的旧书和刚购买的新书[3][4] - 经典IP如浪浪山激活上美影厂作品 家长希望童年回忆能再度火热并被下一代喜爱[4] 阅读兴趣与年龄突破 - 混知系列用幽默视觉表达简化知识 吸引三年级小读者培养阅读习惯 也获得大学生和中学生姐妹共同喜爱[2] - 大学生读者参加童书作家杨红樱见面会 表明用年龄划分阅读兴趣可能存在局限[2] - 葛剑雄教授遇到高中和初中生读者阅读其文集 尽管担心内容难度 但孩子表示看得懂且持续阅读[6] 文化传播与读者体验 - 书展作为延续作品生命力的重要场所 作者愿意配合出版社安排多场活动 读者热情排队包括小朋友[5][6] - 读者参与书展主要为阅读氛围和参与感 书展成为激发阅读兴趣的理想场域[6] - 马伯庸访谈观点打动家长 认为写作是一种状态而非职业 建议先解决温饱再随时开始写作[5]
每周股票复盘:中文传媒(600373)完成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发行
搜狐财经· 2025-08-16 22:23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收盘,中文传媒报收于10.16元,较上周的10.0元上涨1.6% [1] - 本周中文传媒8月13日盘中最高价报10.32元,8月11日盘中最低价报10.0元 [1] - 中文传媒当前最新总市值138.94亿元,在出版板块市值排名8/29,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1311/5152 [1] 融资活动 - 中文传媒完成2025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发行总额为人民币5亿元 [1] - 超短期融资券名称为"25中文天地SCP003",代码为012581914,期限为269日 [1] - 发行日为2025年8月11日,上市流通日为2025年8月13日,起息日为2025年8月12日,兑付日为2026年5月8日 [1] - 票面利率为1.55%,发行价为100元/百元面值 [1] - 簿记管理人和主承销商为江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主承销商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出版工作室揭牌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07:01
公司战略布局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在深圳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出版工作室 深化地域布局和融合转型 [1][3] - 工作室目标为服务湾区教育 促进优质均衡 聚力融合创新 聚焦三大核心方向:深耕本土打造湾区教育出版重地 科技赋能聚力教育出版融合转型 搭建桥梁服务东西部教育协同共进 [2] - 公司为深圳校友会会长李秉谦颁发首席专家聘书 依托校友资源构建协同平台 [1] 业务发展机遇 - 工作室将深度融入教育创新活跃 市场需求旺盛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 借助区位优势辐射更广泛教育市场 [3] - 通过深圳校友会与当地教育机构 科研院所 文化企业建立紧密联系 获取前沿教育理念 优质作者资源和多元化合作项目 [3] - 工作室定位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的发声器 推广优质教育资源的传送带 连接母校与校友的连心桥 [2] 行业协同价值 - 与会专家学者立足国家战略与大湾区发展大局 结合区域教育特色与发展需求为工作室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2] - 工作室将坚持创新驱动探索发展新模式 为出版内容创新注入源源不断活力 [2][3] - 该举措有望为大湾区教育事业及教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2]
文化大家“东南飞”:一场书香盛宴折射广东文化供给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3:31
南国书香节与文化盛况 - 2025南国书香节在广交会展馆B区启幕,创下名家阵容规模之最,超200位海内外文化名家出席 [1] - 书香节以"1+1+N"模式办展,集国际化、科技化、年轻化于一体,吸引众多文化大家"东南飞" [2] - 南国书香节自1993年创办以来已举办32届,从首届展销港台图书到开设国际主题馆,成为文化盛事 [3] 广东文化产业优势 - 广东为全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5万亿元,约占全国1/6强 [2] -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增长10.5% [2] - 数字出版、动漫、音乐、游戏营收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5、1/3、1/4和4/5 [8] 文化企业与项目落地 - 广东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覆盖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等六大领域 [11] - 十余家头部影视企业在粤落地,40余家电视剧主力企业已在广东成立公司 [11] - 博纳影业、英皇娱乐、华谊兄弟等在广州设立大湾区总部,华谊兄弟今年已有4部电影和4部电视剧在广东立项 [11] 影视与动漫产业表现 - 广东每年用于电影扶持奖励资金超1亿元,2024年立项出品电影票房超51亿元,占国产影片票房15.3% [13] - 票房过亿影片7部,全国每三部动画片就有一部为广东造 [13]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18个重点文化产业签约项目总成交额超16亿元 [13] 电竞与新兴文化项目 - 哔哩哔哩电竞在广州设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 [13] - 亚太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影视基地项目落户东莞,预计每年吸引游客及影视剧组超50万人次 [13] - "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之旅"沉浸式夜游项目国内首站落户深圳龙华区 [13] 市场化与政策支持 - 广东最早采取市场化改革探索,新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14] - 文化企业可获最高500万元创作奖励,对接全国最大消费市场与科技供应链 [14] - 市场与政府"互拍肩膀",形成"先市场、后政策"的发展路径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