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细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宁东基地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报告执笔组成员杨学萍建议: 宁东基地加快向精细化工转型
中国化工报· 2025-06-23 06:56
宁东基地煤基精细化工发展思路 - 宁东基地应加快从传统煤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通过延伸产业链、高端差异化、绿能耦合、数字化转型4条路径,实施技术攻关、材料集群、企业培育三大行动,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将精细化率提升至50% [1] 宁东基地发展现状 - 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精细化工产值占比达13.9% [2] - 拥有全球最大的年产400万吨煤间接制油产能及42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 [2] - 氨纶产能位列全国前五,正打造"中国氨纶谷",对位芳纶产能稳居全国榜首 [2] - 绿电占比高达33%,绿氢年产能达2.8万吨 [2] - 联合榆林、鄂尔多斯申报的现代煤化工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获评煤化工领域首个国家智慧化工园区 [2] 发展挑战 - 产业基础有待加强,煤化工仍以大宗基础产品为主,具有宁东特色的精细化工产品和产业链条稀缺 [3] - 资源供给趋紧,宁东煤炭储量最低,每年需大量外部调运 [3] - 供应链需更进一步,园区内企业门类跨度大,横向关联度低 [3] - 同质化竞争风险,我国西北地区多个化工园区均重视精细化工 [3] - 煤化工高能耗、高碳排放特性在"双碳"及安全环保约束下需更加努力 [3] 四条发展路径 - 延伸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条:在煤制油领域发展α-烯烃及其衍生物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煤制油重馏分催化转化,在煤制烯烃领域生产高性能牌号并延伸发展三元乙丙橡胶等 [4] - 瞄准高端领域推动差异化发展:重点培育精细化工中间体与专用化学品,打造化工新材料集群,做强氨纶产业链、巩固芳纶产能优势、发展尼龙产业链、布局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4] - 发展新能源与循环经济:规划"风光氢储+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构建园区内公用工程共享和余热/氢气梯级利用体系 [4] - 加快数智化转型:引入现代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建设智慧园区和智能工厂 [5] 三大攻关行动 - 突破一批精细化工新工艺新技术 [6] - 发展一批特色优势精细化工新材料 [6] - 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企业 [6] 政策建议 - 强化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合作,加强园区内延链补链 [6] - 完善科创与研发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平台 [7] - 加大政策扶持与投资激励,设立精细化工专项基金 [7] - 加强人才引育与队伍建设,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 [7] - 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与绿色智能转型 [7]
2025年中国间苯二甲酸行业产业链图谱、产能、进出口及发展趋势研判:聚酯瓶片产量增长持续拉动行业发展,但国产能力不足导致市场仍大量依赖进口补充[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3 01:27
行业概况 - 间苯二甲酸(PIA)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针状结晶,易溶于醇和冰醋酸,微溶于沸水但不溶于冷水,几乎不溶于苯和石油醚 [2] - 工业制备方法包括以间二甲苯为原料低温液相氧化、间苯二甲腈水解或间二甲苯用高锰酸钾氧化 [2] - 聚酯瓶片是间苯二甲酸最大的下游需求市场,年消费占比超过40%,远高于醇酸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其他下游(占比均低于20%)[1][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材料包括间二甲苯、乙酸钴、乙醛、乙酸、间苯二甲腈和高锰酸钾等 [5] - 中游生产制造环节代表厂商有燕山石化、恒逸石化和西力生物等 [5]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聚酯瓶片、醇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化工产品,以及涂料、聚酯纤维染色改性剂和医药等领域 [5] 产业现状 - 2020-2021年为行业扩能周期,恒逸石化与宁波台化完成新产能建设并投产,2022-2024年产能稳定维持在55万吨左右 [7] - 2024年聚酯瓶片产量同比增长18.17%至1549.25万吨,推动间苯二甲酸表观消费量增长13.52%,产量同比增长33.7%至44.6万吨 [9] -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聚酯瓶片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为间苯二甲酸行业提供广阔空间 [9] 进出口情况 - 长期以来国内供给不足,进口量维持在20万吨以上,2024年进口量回落至23.46万吨,同比下降12.89% [11] - 2024年对外依存度降至34.47%,较2023年下降10.2个百分点,较2018年85%的高位显著改善 [11] - 进口依赖度下降主要源于国内生产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工艺优化 [11] 企业格局 - 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态势,2024年恒逸石化和宁波台化两家企业合计掌控超90%的产能 [13] - 恒逸石化以30万吨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4.55%,宁波台化以20万吨产能占36.36% [13] - 2024年恒逸石化营业总收入为1254.63亿元,同比下降7.85%,但PIA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0.85%至17.65亿元 [15] 发展趋势 - 产能进入平稳阶段,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2024年产量大幅提升33.7%至44.6万吨 [19] - 聚酯瓶片产能稳步增长将持续拉动间苯二甲酸需求,医药和电子化学品等新兴应用领域提供增长点 [20] - 环保法规趋严推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企业加大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投入 [21]
化工周报:地缘局势扰动供给,尿素及硫酸铵价格上涨-2025062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2 1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看好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化工宏观判断,原油供给显著增长、需求稳定提升但增速放缓,油价短期探底中长期维持中性区间;煤炭价格中长期回落;美国或加快天然气出口设施建设,进口成本有望下滑 [5] - 地缘冲突影响全球约 22%尿素贸易量,尿素及硫酸铵价格上涨,建议关注华鲁恒升、心连心、鲁西化工、滨海能源 [5] - 本周油价上涨煤价维稳,海外天然气价格底部震荡,5 月化学工业 PPI 同比 -4.1%,降幅环比走扩,5 月全国制造业 PMI 环比逆季节性回升 0.5pct [5] - 投资分析建议关注传统周期白马及细分企业、长景气底部上行板块、成长标的确定性修复相关企业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动态 - 化工宏观判断,原油受俄乌事件、关税政策和 OPEC+增产影响,价格下跌空间有限;煤炭价格中长期回落;海外天然气价格底部震荡 [5][6] - 5 月化学工业 PPI 同比 -4.1%,降幅环比走扩,受基数效应及能源价格走弱拖累 [5][8] - 各细分行业价格变动,石油化工中 Brent 和 WTI 原油期货价格上涨;PTA - 聚酯行业中 PTA、MEG、POY 价格上涨;化肥中尿素、一铵价格上涨,二铵、钾肥价格持平;农药市场询盘清淡,部分产品价格有调整;氟化工中萤石粉价格下跌,制冷剂部分产品价格有变动;氯碱及无机化工中部分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化纤中粘胶短纤价格持平,氨纶价格下跌;塑料中部分产品价格有涨有跌;橡胶中顺丁、丁苯橡胶价格上涨,天然橡胶价格持平;染料行业中分散染料价格持平,活性染料价格下调;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部分产品价格有变动;维生素行业中部分产品价格有调整 [10][12][14] 化工产品价格、价差、开工及库存变动 - 化工产品价格跟踪,原油及成品油、石化烯烃及芳烃、石化衍生物、聚氨酯、农药及中间体、化肥、煤化工、氯碱、氟化工、橡胶、塑料、化纤、染料、钛白粉、油脂化工、新能源产业链、铬化工等产品价格有不同程度变动 [22][23][24] - 化工产品价差跟踪,原油与成品油价差有变动,如 WTI 211 炼油价差上涨 18.2% [28]
恒光股份: 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湖南恒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22 08:30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2,667万股,发行价格为22.7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05,409,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540,808,306.61元 [1] - 募集资金已于2021年11月11日划至公司指定账户,并由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4,329.97万元,投资进度为60.57% [4] - 公司对部分募投项目进行了调整,包括将"5万吨/年过硫酸盐及配套项目"的部分募集资金14,500万元转投至"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建设项目",剩余4,500万元暂时留存 [4] - 公司终止原募投项目"13.3万吨精细化工新材料及配套产品建设项目(一期)",将未使用的募集资金15,880.39万元、待确认用途的4,500万元及现金管理收益2,600万元用于新增项目"年产30万吨化学品建设项目" [5] 募投项目延期的具体情况及原因 - 公司决定将"5.5万吨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5年6月30日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 [7][8] - 延期原因包括对"年产5000吨2-乙基蒽醌生产线"进行技术优化调整,以及基于行业周期和市场环境的复杂性暂缓"年产5万吨亚氯酸钠生产线"的建设 [9] 本次募投项目延期对公司的影响 - 本次延期仅涉及建设进度的调整,不涉及募投项目建设内容、实施主体、实施方式、投资总额的变更,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 [9] - 延期不会对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及股东的长远利益 [9] 审议程序情况 - 公司独立董事专门会议、董事会和监事会均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认为延期事项符合相关规定,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况 [10][11][12] - 本次延期事项在董事会的审批权限范围内,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0] 保荐人核查意见 - 保荐人认为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延期事项履行了必要的程序,符合相关规定,对延期事项无异议 [12]
时评 | “鲁北雄心”起势,从滨州看中德产业耦合的轨迹
新浪财经· 2025-06-20 04:36
中德跨国公司发展交流论坛概况 -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的重要平行论坛由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承办,滨州与青岛共同协办 [1] - 滨州作为工业强市主动推动中德合作,展现其谋划更广阔蓝图的战略意图 [1] 滨州与德国经贸合作现状 - 滨州与德国贸易始于2000年,初期涉及纺织服装、半导体元器件,后扩展至化学品、机电产品等领域 [3] - 2024年滨州对德贸易额达15.3亿元,占全市对外贸易比重1.2%,占对欧盟贸易总额的20.3%,德国为滨州在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3] - 2025年一季度滨州对德贸易额3.87亿元,同比增长20.1%,德国跃升为滨州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3] - 纺织制品、机电产品等出口增长47.1%,占全市总出口2.8% [3] - 目前5家德资企业在滨州投资,包括山东宏顺循环科技(报废汽车拆解技术)、赢创蔚蓝生物科技(动物肠道健康)等 [3] 滨州产业基础与德国工业协同性 - 滨州拥有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8个,形成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5] - 67项产品市场份额全球或全国第一,涵盖风电铸件、牛仔布、赤藓糖醇等德国企业关注领域 [5] - 产业禀赋与德国"工业4.0"战略天然对接,例如赢创集团与蔚蓝生物合资成立动物营养科技公司,希斯机床在滨州设立生产基地 [5] 滨州产业转型需求与德国技术协同 - 德国"工业4.0"的智能制造与绿色升级理念契合滨州制造业转型需求,尤其在工业降碳、氢能应用等领域 [6] - 滨州传统高耗能产业(如魏桥创业集团)面临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挑战,需德国技术支持 [6] 滨州招商引资策略与营商环境 - 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打造高效企业招引和服务体系 [8] - 创新"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连续6年举办企业家大会,常态化开展政企交流活动 [8] - 以11条重点产业链专班为核心,针对德国优势领域定制化邀约企业,实现从"政策招商"向"场景招商"转型 [8] - 整合本地产业配套与绿色能源优势,针对性解决德企核心关切 [8]
洋口化学工业园:为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添活力
中国化工报· 2025-06-20 02:20
园区概况与发展历程 - 江苏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从十年前的一片盐碱滩发展为如今中国东部沿海最年轻的化工集群之一,每天有近百家企业数万吨化工原料通过管道输送[1] - 园区以"高端、智能、创新、绿色"理念为引领,培育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新业态[1] 产业布局与企业集群 - 园区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为核心,吸引了嘉通能源、九九久科技、天赐材料等优质企业[2] - 生物药物产业链汇聚31家企业,包括巴斯夫、优嘉植保、泰禾股份等行业领军企业[2] - 园区现有巴斯夫、中化集团、上药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3家,九九久科技、高盟新材等上市公司30余家[2] 创新体系与科研实力 - 园区(西区)引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建成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80%[2] - 构建"政策—平台—服务"全链条支撑体系,提供配套奖励和"一事一议"定制化支持[3] - 依托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分中心、洋口新材料研究院等平台推动资源共享[3] 中试基地与成果转化 - 总投资3.5亿元、占地89亩的洋口港化工中试基地可同时为12个中试项目提供孵化场地,聚焦纳米新材料等高端化工及"卡脖子"技术[4] - 首批6个化工类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入园,包括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的"高端尼龙项目"[5] 绿色能源与零碳园区建设 - 园区大力发展LNG等清洁能源项目,阳光岛将形成2000万~3000万吨/年LNG能力[6] - 推进冷能空分、冷能发电、冷能制液氢产业项目及多个风光发电项目[6] - 嘉通能源余热发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已投运,爱森化工完成每年8500万千瓦时绿电交易[6] 数字化与能碳管理 - 建设碳排放可视化、数字化平台及能碳管理平台,实现碳足迹管理、碳排放核查[7] - 计划2025年底完成能碳管理服务平台基础功能搭建,2030年满足江苏省零碳园区标准[7]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园区依托长三角创新资源,致力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特色产业园区[2] - 目标在长三角产业版图上擘画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7]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标杆”
中国化工报· 2025-06-20 02:02
园区定位与发展目标 -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定位为西北地区首个"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专业园区,致力于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全国百强化工园区[1] - 园区锚定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目标成为甘肃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1] - 累计入驻企业超200家,实施项目240多个,总投资超600亿元[1] 基础设施建设 - 投资2.9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并完成总体规划、总规环评、产业规划等高标准编制[2] - 建成"六纵十横"路网50余千米,配套铁路危化品货运站、给排水、通讯、消防站等设施全面投用[2] - 同步建设33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450吨/小时热源厂,满足企业落地需求[2] 产业规模与集群效应 - 建成区域面积超20平方千米,引进单独选址项目87个,形成高端医药、高效低毒农药、化工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3] - 东金硅业、智资医药等240余个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00亿元[3] - 莱安能源等80家规上企业入驻,年产值近400亿元[3] 智慧化与安全管理 - 智慧管控中心集成1140条重大危险源数据和247条高危工艺数据,实现污染物排放动态监控和超标秒级预警[5] - 安全事故率下降40%,危化品运输线上预约全覆盖,废水废气监测覆盖率均达100%[5][6] - 建立"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两级监管体系和"督导检查—专家诊断—企业自查"三级工作体系[6]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入驻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示范项目[8] - 生产打破垄断和替代进口产品120种,技术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产品208种[8] -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人均产值超100万元[8] 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 - 引进东方希望、宁波赛鼎等500强企业3家,康鹏科技、东瑞制药等上市公司8家[7] - 引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及以上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50余家[7] - 提供"保姆式"服务,推进240余个项目开工建设[7] 孵化平台与产学研合作 - 建成全国最大"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规划600栋标准化孵化专用厂房[9] - 联合30余所"985""211"院校攻克"卡脖子"难题,落地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等108个"高精尖"项目[9] - 制订《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9]
13.05亿元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落地重庆长寿
搜狐财经· 2025-06-19 05:16
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达8000亿元,以支持"两新"政策和金融"五篇大文章"[1] - 中国人民银行长寿分行瞄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推动重庆市单一主体授信金额最大的再贷款备选清单内项目贷款落地[1] 企业案例 - 川维化工是重庆市备选清单内单一主体技术改造需求金额第三大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造纸、纺织等领域[2] - 中国人民银行长寿分行联动金融机构上门服务,解读技术改造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并落实专人对接,破解信息不对称[2] 融资成果 -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招商银行重庆分行为川维化工4个项目提供授信合计13.05亿元,签订合同11.87亿元,并实现首笔贷款投放[5] - 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技改专项贷财政贴息三重政策优惠,预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2000万元[5] 项目影响 - 融资支持将助力川维化工向高端防水涂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升级转型,提升其在新材料领域的市场占有率[5] - 中国人民银行长寿分行将持续指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落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5]
善水科技拟60亿投建化工新材料项目 技术创新引领首季研发费增18.8%
长江商报· 2025-06-17 23:49
投资扩产项目 - 公司与彭泽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框架协议书》,拟投资60亿元建设化工新材料项目,占地约1000亩,预计建设周期4年,建成后年产值80亿元,年纳税5亿元 [1][2] - 项目主要生产新材料化工产品,旨在深化公司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战略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2] - 协议鼓励公司优先联合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彭泽县政府承诺优先确保项目用地 [1][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达475.17万元,同比增长18.81% [1][8] - 2021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分别为1799.78万元、1979.82万元、2590.88万元和2900.34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72%、10%、30.86%和11.94% [7][8] - 公司拥有84名研发人员,占总人数11.88%,较上年同期增长44.83% [9] - 公司核心技术体系涵盖产品基础研究、生产工艺开发和生产设备改造,技术水平居行业前列 [1][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1.88%,净利润5295.49万元,同比增长151.51% [5][6] - 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因上年同期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了较大金额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22.79%,但净利润1677.54万元,同比下降9.72% [6] - 2024年营业成本3.7亿元,同比增长16.47%,主要因氯代吡啶产品销量增加 [6] 募投项目进展 - "研发大楼建设项目"已实施完毕并结项,结余募集资金4218.19万元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3] - 研发设备采购优化:取消部分高价低频检测设备,改用委托外部检测,并优先选择国产设备替代进口设备以降低成本 [3] 公司战略与行业定位 - 公司属于精细化工行业,主营染料中间体、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2025年计划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巩固6-硝体、5-硝体等产品优势,推动氯代吡啶系列技术扩展,保障募投项目顺利推进 [9]
新和成董秘增持公司股票,坚守初心创新发展信心倍增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14:28
高管增持与股东承诺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裁、财务总监石观群通过二级市场增持20万股,增持后直接持股1067.78万股,占总股本0.35% [2] - 增持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价值认可,旨在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 [2] - 控股股东新和成控股集团近三年累计增持股票金额达6.87亿元 [2]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多次承诺不减持股份 [2] 业绩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2.95%、113.42%、117.01% [2] - 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55亿元,分红金额为募集资金总额64.52亿元的2倍多 [3] - 2024年权益分派15.37亿元于2025年5月21日实施完成 [3] - 2024年回购注销1748.57万股,金额5亿元 [3] - 2025年4月推出新回购计划,金额3亿元—6亿元 [3] 战略规划与未来发展 - 公司坚持"化工+"和"生物+"战略主航道,锚定"世界新和成"目标 [4] - 2025年经营指导思想包括加快出海拓市场、增强创新谋发展、提升能力强管理、稳健经营防风险 [4] - 未来将推进战略项目建设、提升协同能力、防范经营风险,为"十五五"开局奠定基础 [4] 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 - 公司自2024年3月披露行动方案以来,专注于精细化工与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 未来将继续落实该方案,聚焦主业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