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

搜索文档
控汇股份IPO终止背后:濒临亏损边缘 持续分红惹争议
犀牛财经· 2025-05-14 06:42
公司IPO终止 - 公司IPO审核状态持续4个月后最终选择撤回申请文件 上市进程更新为"终止" [2] - 公司对第3轮问询函关于"业绩及客户稳定性""募资合理性""扩产必要性"等问题未进行回复 投资者等待10个月后仍无回应 [2] - 公司业绩濒临亏损是IPO终止主要原因之一 2024年营收2.58亿元同比减少16.34% 此前3年平均增速超30% [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0.03亿元同比骤降93% 此前3年增速最低为16.20%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 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工控机、工控板卡及相关配件 [4] - 公司2016年10月在新三板挂牌 2023年11月3日提交北交所IPO申请 [4] - 公司拟募集资金1.63亿元 计划用于工控机及核心零部件扩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4] 募投项目争议 - 2023年公司单位固定资产投入对应营业收入产出比为18.00 募投项目扩产后预计投入产出比大幅下降至4.75 [4]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负增长 但期间派发现金红利达2342.66万元 [4] - 实控人吴有才、李娜夫妇凭借85.76%持股比例分得2010万元 [4] 业绩及客户情况 - 2023年公司来自主要客户比亚迪订单金额477.4万元同比减少逾九成 [4] - 2024年财报中未提及对比亚迪在手订单金额 为2017年以来首次濒临亏损边缘 [4]
摩根士丹利:中国的新兴前沿-投资于不断变化的趋势
摩根· 2025-05-14 05: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工业行业观点为In - 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当局通过投资新兴产业推动价值链上移,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长期增长 [3][6][8] - 研究中国在研发、人才、资本、政策、市场需求和供应链基础六个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认为人工智能在中国广泛生态系统中有重大机遇,若政策解决经济均衡和地缘政治问题,中国可能从“1对N”创新转向“0对1”创新 [6][8] - 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半导体、先进材料和设备预计稳健增长,识别出28只股票抓住机遇 [6][8] - 中国新兴产业和价值链升级得益于完善供应链蓬勃发展,虽面临挑战,但政府刺激和经济复苏将消除投资者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担忧 [29] - 预计人工智能将重塑中国工业格局,在多领域带来变革并创造巨大价值 [37][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六要素框架 -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研发对工业化后期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百分比相对较低,但各下游产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增加,在机动车辆和机械领域研发强度领先美国,信息技术等领域正在追赶 [31] - **强大的人才库**:中国培养大量合格工程师,大学开设新兴专业,2022年工程专业毕业生约300万,超过所有发达市场 [31] - **充足的资本流入**: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2021 - 24年资本流入人民币20万亿元,半导体和机械贡献大,新材料等行业增长率强劲,运输等领域资金流入下滑 [32][33] - **强大和持续的政府支持**:政府战略举措降低进入壁垒和长期资本风险,新能源、半导体和航空航天是常引用行业,2025年强调“AI +”计划 [33] - **有吸引力的市场需求**:需求激增推动企业扩大生产、投入研发,3C、汽车和电气机械是2024年制造业收入最大贡献者,可选消费品和医疗健康消费贡献将增加 [34] - **稳固的供应链积累**:看好位于价值链上游、国产化率低、下游基础强大且潜在市场规模有吸引力的行业,上游芯片和软件挑战大,半导体设备和高端制造业国产化进展良好 [34] 国产化率变动模式 - 国产化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下游上行时速度加快,上游国产化取决于下游水平,国产化率达40%左右价格竞争加剧,多数行业国产化率从 <10% 到 >50% 约需10年 [35] 宏观挑战和突破性机遇 - 中国供应链展示“1到N”创新实力,未来“0到1”创新可能面临国内经济不均衡和非关税技术壁垒挑战 [36] 人工智能为中国带来重大机遇 - 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为中国创造人民币11万亿元等值劳动力价值,占名义GDP的5.5%,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强大,但计算实力在高端芯片方面相对落后,正通过多种方式缩小差距 [37][38] - 人工智能将加速自动驾驶,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药物研究,管理金融资产,保障金融安全等 [39] 股票机会 - 在汽车、硬件、互联网、工业、材料和半导体六个关键行业寻找产业升级机会,确定28只股票,如地平线机器人、亿航、立讯精密等,并给出各股票的市值、日均交易量、收盘价、目标价、投资逻辑等信息 [42][44]
港迪技术(301633) - 301633港迪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3
2025-05-13 09:46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为 301633,证券简称为港迪技术 [1] - 2025 年 5 月 13 日 15:00 - 17:00 举办 2024 年度暨 2025 年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线上全体投资者参与,地点为价值在线网络互动平台 [2]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向爱国、财务总监张丽娟等 [2] 研发投入 - 2022 - 2024 年研发费用分别为 3371.20 万元、4042.29 万元、4816.10 万元,未来将持续投入 [2] - 截至 2024 年末,研发人员达 137 人,占员工总数 22.50%,40 岁以下研发人员占研发人员总数超 82% [13] 市场拓展战略 - 构建“一体三翼”战略格局,以武汉总部为核心,深圳、上海、海南三大区域中心协同发展 [3] - 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与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拓展中高压、伺服、低压小功率等产品;推进产品在多行业应用 [3] - 逐步建立海外营销与服务网络,推进“走出去”战略 [4] 盈利情况 - 2024 年度,营业总收入 60171.82 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99.98%,较上年同期增长 10.02%;营业利润 10594.8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437.5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1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9221.2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6.59% [3]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6077.97 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519.19 万元,因收入季节性及费用增加 [3] 主营业务构成 - 自动化驱动产品 2024 年营业收入 26927.83 万元,同比增长 2.30% [4] - 智能操控系统 2024 年营业收入 31722.54 万元,同比增长 18.75% [4] - 管理系统软件 2024 年营业收入 1509.87 万元,同比增长 1.56% [4] 行业发展前景 - 工业自动化国产市场份额自 2009 年的 24.80% 增长到 2024 年预计的 47.70%,进入国产品牌替代进口品牌快速发展阶段 [4] - 2021 年我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为 29.04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达 60.96 亿元 [9] 主要应用领域及客户 - 产品用于中大型设备单机自动化控制、生产作业自动化控制及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5] - 下游客户涵盖港口、盾构、石油等多行业,被洋浦港、中铁工程装备等知名企业采用 [5] 公司发展战略及措施 - 战略:坚持“品质与服务”文化,围绕工业自动化,走高端化、差异化、“软硬件一体化”路线,聚焦特定领域 [5] - 措施:加大研发投入、市场拓展与深耕、组织管理与人才发展、产品创新升级、多元合作与协同发展 [5] 面临风险及应对措施 - 下游行业景气度风险:若下游行业发展不足,公司业绩可能受影响,将调整经营策略等 [6][7] - 产品竞争风险:市场竞争压力大,将优化销售结构,加大研发拓展力度 [7] -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采购价格有波动,将完善预算和采购管理系统 [7] - 技术迭代及产品创新风险:可能在技术迭代中落后,将开发定制化产品,紧跟前沿技术 [8] - 技术人才不足风险:研发人员数量有差距,将加大投入,引进核心技术人才 [9] 业绩驱动因素 - 市场环境与政策:行业政策激发市场对工业自动化产品需求,创造市场空间 [10] - 细分领域竞争优势:在细分行业领先,满足复杂工况要求,加速国产替代 [10] - 技术和服务横向迁移:利用积累的技术和服务经验,在石油化工领域取得突破 [12] - 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保障研发实用性,提高投入转化率 [12] 核心竞争力 - 技术积累及研发优势: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盾构机矢量控制变频器有成熟商用条件 [12] - 产业链布局优势:产品线涵盖自动化驱动产品、智能操控系统和管理系统软件,整合资源形成优势 [12] - 优质客户与服务:客户为大型央企等,资信好、粘性强,口碑好利于业务延伸 [12][13] - 核心团队稳定:创始人团队合作超二十年,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推动业务发展 [13] 产品毛利率 - 2024 年度,工业自动化行业毛利率为 42.90%,较去年增加 3.87%,自动化驱动产品毛利率为 49.19%,智能操控系统毛利率为 38.06% [13] 募投项目情况 - IPO 募集资金 52812.48 万元,净额 45049.49 万元,用于生产制造基地、研发中心、智能研发中心、全国销服运营中心建设项目 [13]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项目投资进度分别为 37.49%、26.51%、17.87%、16.41%,进展顺利 [13]
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股东大会增加临时提案暨股东大会补充通知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20:38
股东大会安排 - 公司2024年度股东大会定于2025年5月27日下午14:00召开,会议地点为上海市闵行区虹中路263号6楼会议室 [1][8] - 股东大会采取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网络投票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和互联网投票系统进行,时间为2025年5月27日9:15至15:00 [5]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21日,登记时间为2025年5月22日上午9:00-11:30及下午13:00-16:30 [6][10] 临时提案内容 - 西藏赛富合银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持有公司10%股份的股东,提出18项临时提案,涉及重大资产出售和关联交易事项 [3][4] - 提案包括重大资产出售的交易方式、标的资产、交易对方、定价依据等具体条款,以及相关法律合规性审查议案 [3][4] - 另一项提案涉及拟收购上海紫燕机械技术有限公司49%股权的关联交易 [2][9] 重大资产交易事项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四次(临时)会议已审议通过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方案,交易方案需股东大会特别决议通过(2/3以上表决权同意) [2][8] - 交易方案包括资产转让协议的具体条款,如标的资产过渡期损益归属、权属转移违约责任等 [3] - 公司同时拟收购上海紫燕机械技术有限公司49%股权,该交易也需股东大会批准 [2][9] 会议审议程序 - 股东大会将对24项提案进行审议,其中提案7-23涉及关联交易,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 [6][8] - 公司将对中小投资者表决票单独计票,结果将在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中披露 [10] - 会议召集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召集人资格合法有效 [4]
长三角人才发展趋势报告2024
搜狐财经· 2025-05-12 20:06
长三角地区总体概况 - 2023年长三角经济总量超30万亿元,占全国约24.2%,九座"万亿之城"释放大量招聘岗位 [12][14] - 上海以超4.7万亿元GDP位居各城之首,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GDP均超万亿元 [12][13] - 长三角27座城市招聘职位数占全国21.9%,其中9座"万亿之城"占比达18.3%,上海占比最高达5.4% [14][15] 数字经济与IT互联网行业 - 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近30%,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招聘占比23%,高于全国20.6% [16][17] - 生产/加工/制造行业招聘占比16%,高于全国14.6%,商业服务占比23.9% [16][17] 新动能领域招聘特征 - 新能源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39.2%,新能源汽车增长16.7%,工业自动化增长7.5% [19][20] - 新能源汽车行业销售岗占比20.9%,普工/技工占比20.2%,技术岗要求CATIA、AutoCAD等专业技能 [22][23][25] - 工业自动化行业机械工程师占比15.8%,技术岗需求SolidWorks、PLC等技能 [27][29][30] 人工智能行业 - 人工智能行业销售顾问占比7.9%,机械设计/软件研发等技术岗占比均超7% [31][33] 海归人才需求 - 长三角海归优先岗位占全国22.4%,居各城市群之首 [34][35] - 文体教育行业对海归需求最高,占比28.4%,留学辅导岗位占比14.6% [37][39][41] 招聘薪酬水平 - 上海平均招聘薪酬13888元/月居全国首位,杭州、苏州等5城进入全国前十 [43][45] - 无锡招聘薪酬同比增幅4.5%领涨全国,宁波、苏州等城市增幅超1.3% [46][47] 求职者特征 - 长三角求职者35岁以下占比81.8%,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2% [49]
多重退市风险齐发多家*ST公司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上海证券报· 2025-05-11 18:27
多家*ST公司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 截至5月11日,6家*ST公司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其中5家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1家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 [2] - 退市新规增加*ST公司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要求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无保留意见,否则将予以退市 [2] 内控"非标"精准出清风险公司 - 退市新规新增内控非标审计意见退市情形,要求*ST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无保留意见 [3] - *ST中程、*ST人乐、*ST工智3家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均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3] - *ST中程因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 [3] - *ST人乐2023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3.87亿元,2024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4.04亿元,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5] - *ST工智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已提交听证申请 [5] 多元化退市加速市场优胜劣汰 - *ST龙津因触及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2024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6] - *ST恒立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 [7] - *ST恒立将未披露年报归咎于年审机构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其存在审计时间安排不合理、人员未勤勉尽责等问题,导致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 [8] - *ST恒立与年审机构在重大会计处理上存在较大分歧,若部分业务收入无法合并计算至公司总的主营业务收入,将导致公司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低于3亿元 [8] - *ST吉药已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股价0.21元、市值1.4亿元 [9] - *ST吉药2024年年报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风险 [9]
控汇股份终止北交所IPO 原拟募资1.63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5-10 09:04
公司上市审核终止 - 北交所决定终止控汇股份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审核 [1] - 公司于2023年11月3日提交申请文件,2025年3月28日主动撤回申请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工控机、工控板卡及相关配件 [1]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吴有才直接持股58.57%,间接持股1.23%,合计持股59.80% [2] - 共同实际控制人余林娜直接持股15.22%,间接持股10.74%,合计持股25.96% [2] - 吴有才与余林娜为夫妻关系 [2] 原发行计划 - 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4,190,000股(未考虑超额配售)或16,318,500股(全额行使超额配售) [2] - 超额配售选择权不超过发行数量的15%(即2,128,500股) [2] - 发行后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25% [2] 募集资金用途 - 原拟募集资金16,310.77万元 [3] - 资金计划用于工控机及核心零部件扩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 [3] 保荐机构信息 - 保荐机构为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 [4] - 保荐代表人为许超、章希 [4]
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09 19:31
核心观点 - 公司拟以现金4,248.82万元收购控股子公司紫燕机械49%股权 实现100%控股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0][12][33] - 交易已通过董事会审议(5票赞成) 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因监事会非关联人数不足将直接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6][13] - 交易定价基于审计净资产值 分三笔支付 交易完成后紫燕机械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继续纳入合并报表 [21][24][33] 交易概述 - 收购标的为紫燕机械49%股权 包括紫江集团24%、上海燕友20%、上海紫泽5% 交易对价合计4,248.82万元 [11][12] - 交易对方中紫江集团与公司实控人存在关联 上海紫泽执行合伙人为公司董事 构成关联交易 [12][17] - 交易不涉及人员安置和债权债务转移 过渡期损益由公司承担 [27][28] 交易程序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全票通过议案并提交董事会 [13] - 董事会9名董事中4名关联董事回避 剩余5票全票通过 [1][3] - 监事会因2名关联监事回避后仅1名非关联监事 未达表决人数要求 议案将直接提交股东大会 [6][8] 交易细节 - 支付安排:分三笔支付 紫江集团2,081.06万元 上海燕友1,734.21万元 上海紫泽433.55万元 [24][25] - 协议生效条件: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变更登记需30日内完成 [26][31] - 审计机构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 具备证券期货业务资格 [19] 交易影响 - 将提升对子公司的管理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符合长期发展战略 [33] - 不会对公司当期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33] - 2025年初至披露日公司与交易对方无其他关联交易 [34]
*ST威尔: 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09 14:10
公司董事会决议 - 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于2025年5月9日召开,应到董事9人,实到9人,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 [1] - 会议由董事长陈衡主持,全体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证券事务代表列席 [1] 股权收购议案 -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控股子公司上海紫燕机械技术有限公司少数股东持有的49%股权,交易对价为人民币4248.82万元 [1] - 关联董事陈衡、李彧、夏光、刘宇锋回避表决,议案以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通过 [1][2] - 该议案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2] 信息披露 - 议案详情刊登于2025年5月10日的《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及公司指定信息披露网站http://www.cninfo.com.cn [1]
港迪技术(301633) - 301633港迪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1:06
公司基本信息 - 2015 年 9 月 28 日成立,2024 年 11 月 7 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注册资本 5,568 万元 [1] - 专注工业自动化领域,产品包括自动化驱动产品、智能操控系统和管理系统软件 [1] 2024 年经营情况 - 营业总收入 60,171.82 万元,同比增长 10.02% [1] - 营业利润 10,594.83 万元,同比增长 10.25% [1]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9,437.51 万元,同比增长 9.13% [1] 产品优势 技术优势 - 截至 2025 年 4 月 24 日,拥有专利 129 项(发明专利 37 项),软件著作权 87 项,在申请发明专利超 60 项 [2] - 参与完成 3 项国家标准、1 项行业标准、6 项团体或地方标准制定 [2] - 2022 - 2024 年研发费用分别为 3,371.20 万元、4,042.29 万元、4,816.10 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 6.65%、7.39%、8.00% [2] 市场份额优势 - 2020 - 2024 年,港口起重专用变频器、盾构机专用变频器国内市场国产品牌排名第一;2024 年塔式起重机专用变频器行业排名第二 [2] - 自动化驱动产品在 63 个主要港口的 54 家应用,2024 年国内排名前三的盾构机厂家均为客户 [2] - 智能操控系统在港口设备完成 570 台/套,覆盖 63 个主要港口的 26 个;在水泥联合储库天车设备安装调试 148 台/套,在产能 5,000 万吨以上的 7 家水泥企业中的 5 家应用 [3] 团队稳定性 - 四位创始人合作超 25 年,构建战略框架 [4] - 高管团队平均坚守十余年,确保战略执行 [4] - 核心技术骨干专注研发,打造技术壁垒 [4] 贸易战影响 - 上游产品国内供应充足,基本国产化,不影响生产和交付 [5] - 销售市场以国内为主,下游行业国内需求为主,受贸易战影响小 [5][6]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销售处于起步阶段,致力于技术适配和销售平台搭建 [7] 智慧港口优势与空间 技术领先优势 - 智能操控系统覆盖多门类设备,国内无其他公司具备同类能力 [8] - 在港口大型集装箱装卸设备、散货装卸设备、无人天车智能操控系统领域有优势 [8] 市场拓展空间 - 2021 年我国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规模 29.04 亿元,预计 2025 年达 60.96 亿元 [9] - 2024 年公司港口领域智能操控系统和管理系统软件收入约 3 亿元,市场占有率约 5.72% [9] 国产替代空间 - 技术层面国产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实现突破,市场层面扩大应用场景,公司在多行业有国产替代空间 [10][11] - 工业自动化国产市场份额从 2009 年的 24.80%增长到 2024 年的 47.70% [11] 管理系统软件业务 - 基于设备和作业流程自动化开发,应用于港口领域,协助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11] - 由控股子公司港迪软件负责,目前收入占比小,是未来业务发展方向之一 [11] 未来业务增长点 - 深耕现有业务,拓展新行业 [11] - 优化低压大功率变频器,拓展中高压、低压小功率变频器和伺服产品 [11] - 加大海外业务销售力度,拓展海外市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