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宁夏贺兰县“花样经济”引客来
中国经济网· 2025-05-08 07:52
金贵镇党委书记王天登说:"未来将深化金贵镇农文旅商融合,将'赏花+'模式与美食、文创、休闲等元 素结合,打造众多消费新场景,将'花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延伸牡丹产业链,让'颜值'变'产值',实 现'乡村美'与'百姓富'的双赢。" 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金贵镇将举办"感恩母亲节.花香伴亲情"活动,以牡丹为媒,为游客打造一场 温馨浪漫的亲情之旅。期间将推行"与母亲同行游园,母亲免门票"等系列优惠活动。 贺兰县文旅局局长王国兵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四季有景、全域宜游"目标,持续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助 力银川市打造西北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据悉,节日期间金贵镇农家乐日均接待量同比增长30%。 贺兰县文旅部门以牡丹花节为契机,串联起周边农家乐、星级乡村旅游点等,推出"花香贺兰"一日游线 路,实现"以点带面"的联动效应。此外,通过"云赏牡丹"直播活动,累计观看量超百万次,进一步扩大 了品牌影响力。 今年"五一"假期,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举办了"花开盛世聚同心,民族团结聚丹心"为主题的牡丹花文化 节,吸引了近5万名游客前来赏花游园。 走进金贵镇牡丹花乡,百亩牡丹竞相绽放,姚黄、魏紫、赵粉等200余个品种的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 ...
从三村蝶变看乡村振兴绸都实践
苏州日报· 2025-05-08 00:16
盛泽镇乡村振兴成果 - 2024年盛泽镇30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1亿元 村均收入突破千万级 [1] - 通过盘活集体资源 发展租赁经济 聚焦高效农业等渠道推动农业增效益 农村增活力 农民增收入 [1] - 以8.8万在册农民为主体 强化村集体经济供需产业链 收入增长进入快车道 [1] 黄家溪村发展模式 - 试种8个稻米新品种 计划筛选4-5个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 目标精品大米价格达每斤50元 [2][3] - 建设10亩稻米文化园 打造农事+农机+农贸综合体 兼具文旅研学功能 [3] - 发展"月月瓜果飘香"特色农业 种植杨梅 水蜜桃 翠冠梨 黄金瓜等多种水果 [3] - 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坚持农村高端化 差异化发展路径 [3] 龙泉嘴村创新经济 - 依托沪苏湖高铁盛泽站区位优势 "五一"假期吸引超1万名游客 [4] - 发展农业经济 小院经济 林下经济 新媒体经济 村企经济五种新经济模式 [4] - 抖音号发布600多个作品 拥有6000余粉丝 总播放量达3580万 [4] - 创设"友好创业"模式 盘活5个小院 村委 村民 投资者共同经营 [5] - 计划种植100亩金丝皇菊 开设乡村咖啡馆等新业态 [5] 中旺村改造项目 - 恒力集团定向捐赠2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6] - 建设"三桥一阁"项目 包括半圆石拱桥 三孔廊桥 五亭桥和阁楼 [6] - 规划打造集萌宠逗趣 亲子采摘 户外团建 房车营地于一体的休闲乐园 [6] - 农家乐开业数月后周末包厢客满 显示业态初步成功 [7][8] - 推进中旺宴会厅 书吧/咖吧 农民公园游船等多个创投项目 [8] 盛泽镇整体发展 - 渔业村 荷花村 东港村等依托纺织产业集聚优势 走出特色强村富民之路 [9] - 各行政村发展路径各异 但实现村美民富目标趋同 [9]
在旅游开发中不断探索新解法 寻找“网红村”的“长红”密码(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05-07 22:24
桃坪村旅游转型 - 桃坪村拥有2000多年历史,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桃坪羌寨[1] - 1996年成立演出队开启旅游开发,近30年发展历程[1] - "老寨重保护、新寨搞开发"模式,新寨拥有近3000张旅游接待床位[1] - 90%村民从事旅游业,交通改善促使从"中转站"向"目的地"转型[1][2] - 新增咖啡馆、旅拍馆、文创馆等业态,筹备定制剧目和研学项目[2] - 计划结合羌族刺绣、羌笛等非遗文化推出多种主题游[2] 古路村业态升级 - 2024年因独特自然风光成为网红徒步目的地[3] - 爆红后游客量回落至日均3000人,仅为高峰期三成[3] - 首家咖啡馆开业6个月营业额破万元,餐馆进入"必吃榜"[4] - 村民通过短视频平台积累5万粉丝,直播销售土特产[5] - 开发农事体验和研学项目,"五一"游客回升至日均6000人[5] 竹艺村产业发展 - 2022年正式更名竹艺村,主打竹编非遗技艺[5] - 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带动80%农户就业,日收入100-500元[5] - 竹工艺品市场空间有限,计划转向竹家具等工业品[6] - 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竹产业空间拓展全球市场[6] - 同步发展竹文化,推动"竹编对话世界"品牌建设[6]
“五一”假期超14亿人次出行 “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
央视网· 2025-05-07 12:35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创新高 - 今年"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4 65亿人次 日均超2 9亿人次 同比增长7 9%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每天约9万艘次船舶抵离各地港口 5500多万辆汽车奔驰在城乡公路 [3] - 首都机场高峰时段每分钟起降一架航班 [3] 公路出行表现亮眼 - 超13亿人次选择公路出行 自驾出行占比超过八成 [5] - 汽车租赁企业订单比平时增加10% [5] - 农村公路超460万公里 带动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5] 铁路运输创历史新高 - 铁路客流创单日2311 9万人次的历史新高 [7] - 高铁运营里程超4 8万公里 每天12000多列旅客列车运行 [7] - 旅游列车 银发列车密集开行 [7] 航空与物流表现强劲 - 民航客流量累计达1115万人次 同比增长11 8% [8] - 每天近5亿件包裹完成揽投 [8] - 智能分拣系统近百万套 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8% [8]
淳安乡村游迎来热辣滚烫
杭州日报· 2025-05-07 02:47
在这火爆的旅游热潮中,乡村旅游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乡村游吸引大量客流。 今年"五一"假期,淳安县全域旅游接待游客55.83万人次,同比增长27.47%,实现全域旅游收入3.88 亿元 ;千岛湖高铁站到达旅客5.06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增开18列,创"五一"假期高铁游客历史新 高。 "我们'五一'期间推出的'氧乐蛙'研学活动预约报名开启后,短短两天就爆满了。"安阳乡山下村党 支部书记吴英红难掩兴奋之情。这个"五一"假期,山下村以其独特的"氧乐蛙"研学活动吸引了众多来自 各地的亲子家庭。 "面朝湖水,天幕下的我们围坐一起,泡上壶茶,烤架上香气扑鼻,感觉整个人身心都放松了下 来。"距离山下村不远的五堡村露营基地,"五一"假期成了打卡热门地,游客詹女士早在半个月前就预 订了帐篷,惬意地在湖边休闲了一整天。 而在淳安其他乡镇,乡村游也同样"热辣滚烫"。枫树岭镇下姜村举办的2025下姜春风节,奏响"赏 春色、品春味、赶春集、乐春趣"四重曲,在千岛湖大峡谷顽酷水寨开启的探险嘉年华,让游客尽情体 验抓螃蟹、钓龙虾、浑水摸鱼等活动;梓桐镇推出西湖村露营烧烤、常宁村钓小龙虾项目;浪川乡稻蛙 公园推出垂钓稻蛙、稻 ...
三亚育才生态区:绿色发展启新程
海南日报· 2025-05-07 01:23
绿色发展 - 育才生态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地 [1] - 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覆盖东南片区河道水系,预计年内完工,将大幅改善水质和生态承载能力 [2][4] - 围绕雨林IP打造"雨林名品"品牌,挖掘"雨林经济"特色资源潜力 [4] 热带果蔬产业 - 育才生态区拥有国内最大榴莲规模化种植基地,面积一万余亩,预计7月底近4000亩上市 [5] - 国产榴莲错峰挂果试验成功,首座榴莲加工厂即将投产,榴莲国际交流中心计划6月开工 [5] - 那受村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突破200万元,是2021年的10倍,计划扩大紫色释迦、樱桃小番茄等特色农产品种植 [6] 乡村振兴 - 明善村打造"思源亭"党建品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20万元 [8] - "月约越野跑"赛事活动融合户外运动、助农市集、非遗展示和乡村旅游,成为三亚特色赛事 [9] - 乡村振兴吸引企业落户,富华国际集团计划加大旅游、康养产业投入 [9]
新沂邵店:以文塑旅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07 00:07
产业发展战略 - 公司立足"以农为本、文旅赋能"发展定位,通过深度挖掘农业文化与传统文化内涵,创新打造"虞姬文化"和"板栗之乡"两张特色名片,走"文化+农业+旅游"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 - 创新推出"文化+产业+旅游"一体化振兴模式,将乡村文化IP与蔬果产业有机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 [2] 旅游规划与建设 - 充分发挥协商民主机制优势,组织多方参与谋划全域旅游蓝图,打造沂北村文化广场、沭河公园、沭河古栗文化风情园等农文旅融合的特色打卡点 [1] - 深耕虞姬文化底蕴,在虞姬沟两岸布局亲水平台、虞家码头、躬耕园等20余处文旅打卡点,打造"文旅+"沉浸式传承新范式 [2] 板栗产业特色 - 作为"中国平原板栗第一镇",拥有万亩板栗种植基地,其中百年以上古栗树超万株,开发"栗香农旅"特色品牌 [1] - 规划建设板栗主题公园、古栗树科普长廊等打卡点,举办板栗文化节及采摘体验活动,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1] - 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销售,同时通过板栗旅游文化节吸引游客,为农民带来丰厚经济收入 [1] 文化IP开发 - 将乡村文化IP与古栗园有机结合,依托板栗文化底蕴开发特色品牌 [1] - 以虞姬文化为主题开发文创产品如冰箱贴、古风饰品等,深受游客喜爱 [2] 产业融合成效 - 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 - 未来将持续深化特色名片品牌效应,以协商民主凝聚合力,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 [2]
磨破鞋底,为乡村旅游激发新活力
长沙晚报· 2025-05-06 10:45
乡村振兴项目进展 - 枫林湖村通过近两年开发成为远近闻名的亲水休闲胜地 驻村第一书记文志国在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 [1] - 村域面积57 2平方公里 拥有峡谷河溪水库等多样化山水资源 是待持续开发的旅游宝地 [3] - 中国石油湖南长沙销售分公司2023年5月派驻干部 重点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完成7 8公里公路提质改造 吸引游客驱车前来 [3] 基础设施建设 - 筹集700多万元资金用于道路改造 资金来源包括项目拨款 分公司支持和自筹资金 [3] - 公路连接马尾皂水库大坝到六叠泉漂流路段 于去年年底正式完工 [3] 民宿开发与就业带动 - 考察数十个山头民宿资源 吸引投资开发七洞组民宿项目 预计带动10户就业 [3] - 计划利用丰富水资源和漂流项目 让游客"住下来"而非仅"走进来" [3] 农产品销售帮扶 - 帮助监测户周英保销售几十斤滞销土蜂蜜 通过社区群和朋友圈渠道售罄 [4] - 协助脱贫户老王销售数百只鸡及鸡蛋 创收近5000元用于子女学费 [4] 产业发展模式 - 采用"授之以渔"方式 既解决村民当前困难 又激发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 [5] - 通过交通改善 民宿开发 农产品销售等多维度推动乡村振兴 [3][4][5]
贫困县→乡村游“文旅热地” 山东泗水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
央视新闻· 2025-05-06 01:06
记者来到试点山东泗水县采访,五一假期,这个曾经的贫困县成了乡村游的"文旅热地"。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50个试点地区正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山东泗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地处山区,高峰时外出劳动力多达18万人,占到农村人口的一半。东仲都村位于泗水县南部山区的丘陵地带,人多地少,曾是 山东省有名的贫困村。如今,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那么东仲都村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几年前,在外地开过公司、学过设计的田彬回到泗水县,被当地政府招募为文旅产业板块的合伙人,负责运营包括东 仲都村在内的龙湾湖示范片区。 田彬告诉记者,乡村文旅,如何做?他其实也不清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最初,他在村里投入大量资金改造民房,修建民宿。但由于村里路不行,漂亮的 民宿也没有等来游客,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为了从源头解决问题,当地政府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加大道路、水电、5G网络等发展文旅板块必需的基础建设。 有了政府的支持,一度准备放弃的田彬开始沉下心,外出考察学习,研究适合东仲都村发展的文旅项目。 泗水县红薯是泗水地理标志产品,田彬找来了东仲都村最会做红薯粉皮的几 ...
日均引客超百万 杭州乡村出“新”招分羹假日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5-05 09:04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杭州"五一"假期乡村旅游日均接待量超百万人次 其中5月4日单日接待108 41万人次 同比增长50 29% [1] - 2023年杭州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累计接待游客7440万人次 经营总收入82 27亿元 2024年目标为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 收入达100亿元 [5] 创新文旅活动 - 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举办"草莓宇宙·长三角生活派对" 整合音乐 非遗 市集等30余项创新项目 日均吸引游客近3000人次 [1] - 临平区推出"百村万帐"活动 包含潮人市集 飞盘赛 亲子定向赛等多样化运动休闲项目 [2] 新兴场景体验 - 建德梅城镇千鹤村鹤彩航空飞行营地正式开园 提供轻型飞机飞行体验 空中观光等低空旅游服务 吸引外地游客 [4] - 余杭"径山花海"音乐会和淳安"千亩茶园"露天音乐会通过音乐+乡野模式吸引年轻客群 [5] 文化IP打造 - 桐庐翙岗古村以叶浅予国漫IP为核心举办第三届动漫艺术季 将动漫艺术融入古村落景观 假期日均客流密集 [5] - 西湖绸伞彩绘等非遗体验项目成为游客参与度高的特色活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