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搜索文档
文科硕士的「最后一条路」,也快没了
36氪· 2025-08-20 00:05
民办教育行业现状 - 民办大学数量持续增长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民办大学达829所 较上年增加30所[21] - 民办大学教职工规模扩大 2021年专任教师超36万人 同比增长0.18%[21] - 行业呈现"供职机会多但稳定性差"的特征 成为就业市场矛盾体[17] 师资结构变化 - 民办院校教师招聘学历要求提升 从双非硕士转向优先招聘985/211名校硕士[9][23] - 出现争抢院士、博士现象 通过引入高端学术资源提升学校声誉[23] - 985/211硕士毕业生将民办教师岗位作为就业过渡选择 占比显著提高[10][20] 薪酬待遇水平 - 民办本科教师月薪普遍在4000元区间 远低于专科院校万元左右水平[15][16] - 东北地区民办教师月薪可达税前一万元 但需承担每周32课时高强度工作[34] - 职称评定后离职需支付数万元解约金 增加教师流动成本[16] 教学管理特征 - 本科评估造成行政工作激增 教师需反复修改上百份材料且格式要求严苛[10][12] - 招生规模与校园面积比例限制导致专业缩减 某学院从18个班减至8个班[36] - 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 领导权威突出 教师需完成包括端茶送水在内的行政杂务[6][10] 学生群体特点 - 民办本科学费达公办3-4倍 年均收费超3万元 四年相当于四线城市房产首付[45] - 生源质量下滑 2025年广东民办本科补录分数线比本科线低36分[41] - 学生自我认同感低 课堂出现集体自称"垃圾"现象 教师需进行心理疏导[45][46] 就业市场影响 - 文科就业率43.9%低于理科49.4% 专业选择直接影响就业机会[22] - 民办教师经历难以转化为企业从业经验 职业转型存在制度障碍[40] - 985硕士学历溢价失效 部分教师反而不如本科直接就业同学发展顺利[25] 区域发展差异 - 地理位置影响招生 湛江科技学院首轮招生仅1000人报考 远低于9086人计划[41] - 校名品牌效应显著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改名后招生吸引力下降[42] - 福耀科技大学凭借产业背景和技术专业设置 投档线超600分比肩211院校[44] 学科建设方向 - 文科专业建设成本低且适配考公 成为民办大学主流学科设置[42] - STEM学科资源集中趋势明显 教育资源分配向技术类专业倾斜[22] - 学术研究支持不足 部分院校要求教师自费申请研究项目[35]
江西出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9 22:24
记者从江西省财政厅获悉:江西省于近日制定《江西省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 法》,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 益。 《办法》明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落实本科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支持我 省"部省合建"及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支持我省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支持相对 困难和薄弱本科高校加快补齐短板,提高我省本科高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等。此外,《办法》要求,中 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不得用于基本建设、对外投资、偿还债务、支付利息、支付罚款、捐 赠赞助等支出,不得用于在全校范围内普遍提高人员薪酬待遇,不得作为其他项目的配套资金,不得提 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也不得用于按照国家规定不得开支的其他支出。同时,本科高校要落实全面实 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记者殷琪惠) ...
南京工业大学与盐城环保科技城校地合作谱新篇
新华日报· 2025-08-19 22:03
产学研合作框架 - 南京工业大学与盐城环保科技城通过党建纽带和科创支撑建立校地合作新阶段 实现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 [1] - 双方通过支部共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明确搭建创业孵化共同体 共建实践创新基地 组建技术攻关联合党支部三大合作方向 [3] - 合作将推动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创新创业 同时为盐城环保产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7] 技术协同与产业需求 - 盐城环保科技城在环保新材料领域存在膜技术短板 而南京工业大学在该领域拥有明显优势 双方计划加强合作攻克技术难关 [5] -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等优势学科与盐城环保科技城环保主业高度契合 可实现创新基因与实践土壤结合 [2] - 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已入驻盐城环保科技城 但园区仍面临技术瓶颈和人才需求 [2] 合作成果与实施机制 - 南京工业大学通过党员创业导师岗和技术转移先锋队机制 已推动20余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3] - 盐城环保科技城通过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和校企联合党支部机制 已助力园区企业突破30余项环保技术瓶颈 [3] - 盐城市委组织部建议强化平台共建 选派科技镇长团 搭建人才引育直通车三项具体措施促进校地融合 [5]
南京大学:百年哲学沃土滋养中西文明对话
中国青年报· 2025-08-19 21:24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通过设立专业课程群、组织国际教学实践和交流项目,构建了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化培养体系 [1][2] - 学院与10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哲学系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聘请10多位国际知名哲学家担任兼职教授,显著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2] - 2022-2024年研究生出境交流达74人,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柏林自由大学等顶尖学府,40名学生参与希腊和日本的文明互鉴项目 [4] 国际学术合作与项目 - 获批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第三轮支持,持续派学生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并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签署双硕士协议 [4] - 实施"东亚文明交流互鉴"和"古典文明东西对话"全球科考项目,构建长短期结合的国际化成长通道 [4] - 学生团队与东京大学、亚里士多德大学等国际学者就古希腊哲学与中国哲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 [2][3] 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 - 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印象"挑战杯项目,动态把握海外知识群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评价,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策略 [1][6] - 博士生孔伟宇在韩国学术会议分享"中国经验",强调需以学术自觉推动中国智慧从"被听到"到"被认同"的跃升 [7] - 近三年学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文并参与学术会议,从传统文化和当代实践中汲取养分,实现从"看世界"到"讲中国"的转变 [8] 教育理念与学术传承 - 首任系主任刘伯明提出"融贯中西"理念,其《老子哲学研究》等论文开创向西方阐释中国文化的先河 [2][7] - 当前培养方案注重思想交互深度,引导学生进入前沿学术对话核心场域,成为中国学术叙事的共构者 [4] - 国际交流促进学生在吸收中西成果基础上创新理论,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8]
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能力提升工作坊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8-19 21:11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能力提升工作坊 聚焦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能力提升[1] - 工作坊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实务讲解 助力高校培养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素养教师队伍[1] - 170余名来自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及相关单位人员参与研讨交流[1] 国际化工作推进路径 - 专家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核心议题开展跨学科内容分享 多维研讨工作提升路径[1] - 圆桌研讨分组讨论国外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引入及海外传播成熟人才培养模式与优秀教学成果[1] - 参与学校代表表示工作坊更新理念方法 国际专家报告提供具操作性未来工作规划建议[1]
北京发布上半年疏整促“成绩单” 42项任务有序推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18:27
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展 - 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向外疏解布局 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迎来首批师生入驻 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 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并规划1200张床位[2] - 核心区文物腾退有序实施 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文物腾退工作完成 醇亲王府南府和清陆军部海军部旧址启动腾退签约[2] - 物流中心疏解成效深化 房山区窦店深国际京西南物流枢纽一期智慧物流中心开工 打造智慧化数字化高端化低碳化现代物流基地[2] 城市精细化治理成效 - 违法建设治理力度加大 完成治理1071.72万平方米 腾退土地402.9公顷 保持占道经营和群租房等违法违规行为动态清零[3] - 城市家具减量提质 规范治理城市家具5万余处 分类治理违规设置脏污破损围挡500余处 打造城市家具样板街区[3] - 交通秩序系统治理 36个轨道交通站点完成最后一公里接驳优化 沙河站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7000余个 西钓鱼台站架设便民栈桥实现人车分流 清理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残余车辆 加强161处重点路口交通秩序治理[3] - 重点站区出行体验优化 北京西站南广场打造网约车候车区并新建遮阳廊架及花箱 北京站新增地面网约车接驳点缓解停车场压力[3] 城市品质提升举措 - 老旧小区改造创新 完成129个老旧小区市场化物业服务覆盖 形成通州区中仓街道打捆合并和延庆区儒林街道物业加服务加养老等创新模式[4] - 空间利用效能释放 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3处水域水利设施空间开放 234座桥系完成环境整治 14座重点桥系提升 通过挖潜新建加错时共享形成70条不停车胡同 中心城区新增停车位4.2万个[4] - 城市绿色基底夯实 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实施留白增绿揭网见绿353.29公顷 完成10条林荫路建设[4]
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路桥四公司与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举行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会
搜狐财经· 2025-08-19 12:19
校企合作深化 - 山西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与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举办交流座谈会 旨在深化校企合作并促进产学研融合 [1] - 座谈会聚焦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共同推动交通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 [1] 公司发展需求 - 公司详细介绍发展现状、技术需求及人才规划 高度认可学校在交通工程专业领域的突出优势 [3] - 公司明确表示将积极对接学校资源 携手开展技术攻关与人才定向培养工作 [3] 学校专业优势 - 交通工程学院院长系统阐述学校办学特色、专业建设成果及人才培养成效 [3] - 双方围绕智能交通、绿色施工、BIM技术应用及交通安全管理等关键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3] 合作方向共识 - 双方就共建实习基地、开设企业导师课程及联合举办技能竞赛等方向达成初步共识 [3] - 将充分发挥企业产业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优势 在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加强协作 [3] - 共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并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3]
“蜀汇菁英”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建设名单公布 33所高校入选
四川日报· 2025-08-19 06:42
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生涯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研究、毕业生就业创业宣传等。 教育厅要求,各常设市场建设高校要加强统筹联动,整合各方资源,为常设市场运行提供必要的条 件支持;要研究制定常设市场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联合访企拓岗、就业实习实践等 就业服务活动,进一步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和更 多的实习实践、就业岗位。(记者 江芸涵) 8月15日,教育厅公布"蜀汇菁英"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建设名单,全省共有33所高校入 选,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2类区域性、行业性常设市场。 据介绍,建设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旨在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成 果互惠平台,归集分区域、分行业就业岗位,推动校内外招聘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我 省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常设市场的主要职责有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联合开展访企拓岗行动、举 办就业指导服务活动、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开展就业形势分析研究、 ...
预算9425万元!中山大学近期大批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8-19 03:58
中山大学科研设备采购概况 - 近期发布27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9425万元,涉及傅立叶变换真空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4D-STEM专用探测器等高端设备 [2][3] - 采购时间集中在2025年3月至8月,覆盖大气科学、生命科学、物理、海洋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3] 重点采购设备技术参数 傅立叶变换真空红外光谱仪 - 光谱范围覆盖350 cm⁻¹至8000 cm⁻¹,分辨率优于0.1 cm⁻¹,信噪比不低于55,000:1 [7] - 配置真空光路系统和高精度气体池,支持氮化硅光源和水冷式高压水银光源,扫描速度达每秒65张谱图 [7] 透射电子显微镜4D-STEM专用探测器 - 最大帧频超过100,000赫兹,单像素计数能力达1亿电子/秒,支持原子尺度应变、电场及磁结构表征 [5][10] - 采用混合像素直接电子探测技术,具备单电子探测能力和像素化成像功能 [5] 水体病毒浓缩采样仪 - 可浓缩回收1-2ml样本,无需添加化学试剂,保持病毒活性,适用于饮用水安全评估和流行病预警 [6][10] - 配套荧光定量PCR仪,支持4重荧光检测,ROX荧光校正功能消除物理误差 [10] 学科专项采购需求 生命科学领域 - 定制网络化病原快速检测系统支持12项水产病原核酸检测,含微流控荧光PCR一体机,检测通量达6样本/次 [7] - 配置超低温冰箱5台,温度范围-40℃至-86℃,集成样本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追踪 [10] 物理与材料科学领域 - 原位压电力显微镜具备150V高压测试能力,集成导电AFM和开尔文探针功能,扫描速度达100Hz [11] - 无液氦低温电输运测量系统支持1.8K~325K温控,±7T超导磁场,配备矩阵开关实现多器件同步测试 [16] 海洋与空间技术领域 - 抛弃式定深宽带声源发射频率50Hz~10KHz,深度覆盖7m至300m,总声源级最高达220dB [10] - 双基地多基线低轨星群仿真系统支持6颗卫星构型仿真,时空同步精度分别达30ns和5% [11] 科研平台建设进展 - 电子直线加速器升级项目将能量从120MeV提升至200MeV,支撑伽玛光子对撞机建设 [14] - 连续变量量子激光雷达源采购项目包含1064nm压缩光源和1550nm纠缠源,压缩度≥9dB [17] 采购配套服务要求 - 多数设备要求2年免费保修,4小时内响应故障,部分项目如智能流式细胞分选仪提供5年质保 [15] - 供应商需提供现场操作培训,包括仪器原理、软件使用及数据分析,部分设备要求年度复训 [11][16]
瞭望 | 北航航空航天工程:定义世界空天教育新坐标
新华社· 2025-08-19 02:21
核心观点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有组织科研和体系化创新 推动航空航天领域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其航空航天工程学科连续七年排名世界第一[1][3][4] - 学校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航空航天学科生态体系 以顶尖学科为引擎带动全学科协同发展 并实施数智化赋能战略[7][8][9]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强化学生实战能力 为航空航天行业输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10][11][12] 科研创新体系 - 构建"学院+研究院"机构布局 设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等科研特区 建设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大平台装置[4] - 形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仿真平台-验证环境"全链条研究体系 实现从单点创新到体系化创新突破[4] - "十五"计划以来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84项 2020年来获15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 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9项居全国高校第一[4] 重大科技成果 - 郭雷团队研制仿生偏振罗盘装置 精度领先国际同级别实验室技术水平[4] - 闫晓军团队研制仅重4.21克的太阳能动力微型无人机 实现自然光供能持续飞行[4] - 吴江浩团队研发微型可悬停扑翼飞行机 2024年成为同类飞行器中唯一持续飞行时间超15分钟的产品[4] 学科生态建设 - 以航空航天学科为核心牵引 构建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学科群"生态系统[7] - 新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由7个学院共建 联合杭州校区和低空产业龙头企业建立交叉创新实践平台[7] - 从飞行器和动力系统设计制造入手 以力学为基础向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上下游学科拓展形成航空宇航学科群[7] 数智化赋能战略 - 实施《数智赋能三年行动计划》 搭建"1+M+N"人工智能课程生态[8] - "1"为面向全体大一新生的人工智能导论课 "M"为人工智能与专业融合特色课程 "N"为联合AI企业开设的微专业实践课[8] - 开展数智赋能教学系列培训 单设"数字赋能"赛道 提供经费和导师倾斜支持青年教师[9] 人才培养模式 - 分级分批打造10多个科教协同平台 包括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等[10] - 推动所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0%面向本科生开设科研课堂[10] - 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平台集成协同设计区等功能区域 支撑69名学生和35名教师共同研制新一代数字飞机[11] 产教融合机制 -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以"真问题 真场景 真突破"重构育人逻辑 开设基础专业课 企业实践课和校企共建三类课程[12] - 与近400家企业签约共建社会课堂接收基地 要求学生深度参与企业各环节累计不少于八周[12] - 企业授课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 关注工程加工和精度控制等实践细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