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南网科技: 南网科技: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及部分公司治理制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11:21
公司章程修订 - 公司于2025年5月30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章程》修订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特别决议通过 [2] - 修订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23年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25年修订)》等最新法规要求 [2] - 修订重点包括取消监事会设置,调整法定代表人制度,完善股东权利保护机制 [5][6][7] 公司治理制度修订 - 同步修订9项公司治理制度,包括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核心制度 [3] - 其中5项制度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包括股东会议事规则、累积投票制实施规则等 [3] - 新设审计与风险委员会替代原监事会职能,明确其成员不少于3人且独立董事占多数 [45][49] 股东权利调整 - 降低股东提案权门槛,从持股3%降至1% [23][24] - 完善股东诉讼机制,明确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职责 [11][12] - 细化关联股东回避表决规则,违规表决不计入有效票数 [33][34] 董事会运作机制 - 董事会规模调整为9人,其中职工董事1人,独立董事3人(含1名会计专业人士) [44] - 建立议案缓议机制,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两名独立董事可提议延期审议 [54] - 明确特别决议事项范围,包括增减注册资本、公司章程修改等重大事项需三分之二董事通过 [52][53] 专门委员会设置 - 设立战略与投资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 [55] - 审计与风险委员会负责财务信息披露监督、内控评估等核心职能,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57] - 提名委员会负责董事及高管人选遴选,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制定高管考核与薪酬政策 [58][60]
南网科技: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管理规定(2025年5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5-30 11:20
关联交易管理规定核心要点 - 公司修订关联交易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关联交易行为、防范风险、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4] - 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各分子公司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参股公司 [3][4] - 关联交易需遵循公平公正有偿原则及业务归口负责、程序合规、定价公允等原则 [4] 关联人定义 - 关联人包括关联自然人和关联法人 [4] - 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的自然人法人、持股5%以上股东、董监高及其近亲属等均被认定为关联人 [4] - 交易发生前12个月内或协议生效后12个月内具有关联关系的也视同关联人 [5] 关联交易类型 - 涵盖购买销售商品、资产交易、投资、研发转让、担保租赁等16类交易 [6] - 可能导致资源或义务转移的日常经营事项也被纳入关联交易范围 [6] 定价机制 - 公开招标拍卖形成的交易按中标价确定 [7] - 政府定价项目直接适用定价,指导价项目在范围内定价 [8] - 市场化交易参照第三方价格,无参考价的采用成本加成等五种定价方法 [8][9] 决策程序 - 交易金额超总资产1%或300万需审计评估 [9] - 达到披露标准的交易需独立董事过半数同意后提交董事会 [10] - 为关联方担保需非关联董事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并提交股东会 [15] 信息披露 - 与关联法人交易超总资产0.1%或300万需披露 [14] - 与关联自然人交易超30万需披露 [14] - 披露内容包括交易概述、标的、关联关系、定价依据等15项要素 [15] 监督管理 - 禁止以不合理条件限制非关联方参与交易 [18] - 审计部门负责监督交易真实性合规性 [18] - 纪检监察机构负责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18]
*ST摩登(002656) - 002656*ST摩登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6
2025-05-26 10:02
公司治理与发展 - 王总和韩总入驻后解决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将完善治理体系、聚焦主业、保障股东权益 [2] - 2025 年公司将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强化自有品牌,收购沈鹏电力拓展业务 [8] 市值与股价 - 投资者希望进行市值管理、增强信心,公司将按规定履行信披义务 [3] - 股价受市场与预期等多因素影响,波动正常,需谨慎投资 [3][5][7] 重大事项计划 - 公司暂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回购股票、注入锐洋资产、重组、增发等 [3][7][9][11][13][14] - 公司收购辽宁沈鹏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权已获审批通过 [7] 财务与盈利 - 关于盈利增长点、本期盈利水平、今年盈亏情况等,需关注定期报告 [5][9][12][13] - 公司被原控股股东瑞丰集团占用的 24,193.38 万元资金已完成清收 [13] 风险警示与摘帽 - 关于其他风险警示措施及进展,详见 2025 年 4 月 30 日相关公告 [4][7][13][14] - 公司将按规定申请摘帽,需关注公告 [11] 审计意见 - 消除保留意见相关事项及影响的措施和时间,详见 2025 年 4 月 28 日专项说明 [5][7] 股东相关 - 股东人数详见 2025 年 4 月 30 日《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 [7] - 恒泰证券作为持股 5%以上大股东依法享有股东权益 [7]
农行杭州分行:科技金融让“碳足迹”变“绿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5-23 03:32
科技金融创新 - 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推出"智慧科技贷"系列产品,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科创企业精准评分等手段,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 [1] - "智慧科技金融平台"利用AI+大数据模型评估科技型企业,侧重科技硬实力和未来成长性,弱化传统财务指标 [2] - 该平台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个性化指引,加快贷款审批流程,如5个工作日内完成500万元信用贷款发放 [2] 企业技术创新 - 浙江洁普智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复合冷源热管液冷系统节能率达50%以上,应用于数据中心、集装箱储能和5G基站散热 [1] - 杭州众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国内外百余家电厂,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燃烧效率 [3] - 洁普智汇的液冷技术获2023年中国IDC绿色解决方案奖,众工电力拥有34项软件著作权和16项发明专利 [1][3] 金融支持成效 - 农行杭州分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众工电力发放300万元贷款,支持其智能控制系统升级计划 [3] - 截至4月末,农行杭州分行"智慧科技贷"已支持超170户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超12亿元 [3] - 快速融资帮助洁普智汇启动液冷系统二期扩产项目,解决研发和扩产资金压力 [2][3] 行业发展趋势 - "双碳"战略推动企业科技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交织,金融助力技术"碳足迹"转化为"绿动能" [1][3] - 科技金融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促进科技与绿色良性互动 [3] - 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解决科技型企业技术估值难、研发周期不确定的融资难题 [2][3]
年内110家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证券日报· 2025-05-21 16:46
产业并购基金规模与参与情况 - 今年以来截至5月21日A股市场共有110家上市公司发布参设产业并购基金公告合计预计募集总规模超过1280亿元[1] - 多家上市公司表示产业基金投资方向与主营业务具有显著协同效应有助于把握行业趋势布局优质项目并提升技术创新和业务升级能力[1] - 上市公司频繁提及"强链""补链"概念认为基金是促进产业链集聚整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1] 上市公司战略与运作考量 - 产业并购基金被视为实现"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轮驱动的有效工具成功关键在于战略聚焦风险可控及整合落地[2] - 上市公司需平衡短期财务收益与长期产业价值并通过专业化运作实现对产业链的垂直深耕或横向突破[2] - 部分基金投资范围明确涵盖新能源能源算法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产业链上下游[2] 基金模式与潜在挑战 - "上市公司+PE"模式可借助社会资本放大投资规模并为上市公司设置经营安全隔离区便于处置不符合战略预期的标的[3] - 部分上市公司在设立基金后发生转让份额情况引发投资者对基金助力主营业务效果的担忧[3] - 基金具有投资周期长流动性较低特点可能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导致效益不达预期或亏损[2] 合规与信息披露 - 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基金需注意信息披露合规及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3] - 若基金长期无实质投资或频繁变更方向需及时完整准确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3]
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金融“活水”润小微
环球网· 2025-05-08 03:19
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度服务小微企业 累计走访企业7 36万户 授信超280亿元 放款250亿元 [1] - 针对科技型和高成长性企业推出专项金融产品 如科技信用贷款和科创贷 单笔最高增信达3000万元 [1][2][3] - 建立政银企协同机制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通过"三个对接"优化业务流程 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达45 15% [2] 重点企业案例 河南仙力面业 - 国家级食品工业龙头企业 获邮储银行891万元贷款支持 含500万元科技信用贷款 保障研发创新和订单交付 [1] - 拥有三条全自动挂面生产线 被列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1] 新乡市新电电力科技 - 高新技术企业 邮储银行金融支持缓解科研投入压力 具体金额未披露但称效果显著 [2] 河南宇星铜业 - 专精特新企业 因固定资产投入导致流动资金短缺 邮储银行快速响应提供信贷支持 [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开发8个集群类贷款产品 采取"边投放边开发"策略支持特色产业集群 [2] - 优化信审流程 通过平行作业缩短获贷时间 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年初提升0 78个百分点至45 15% [2] - 落实"1+2+N"政策组合拳 通过走访活动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 [3] 机制建设 - 全分行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专班 逐级对接政府工作专班 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 [2] - 密切对接金融监管部门 强化政策落地效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