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测

搜索文档
问题车竟能带病上路!央视调查起底尾气排放检测乱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5 13:18
机动车排放检测行业现状 - 2023年中国机动车检测机构数量达15760家 较2020年增长约30%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检测造假现象频发[12] - 部分检测机构通过OBD作弊设备生成虚假数据 使不合格车辆通过检测 沈阳某检测站使用同一作弊器生成13000条相同编码[5][7] - 安徽马鞍山某检测站通过后台软件修改参数 出具500余份虚假报告 使十年以上老旧车辆异常保持高通过率[12][16] 检测机构作弊手法 - 使用OBD模拟器替代真实车辆数据 作弊器体积小成本低 已形成研发销售使用的灰色产业链[7][9] - 人为中断检测流程 通过微信群协同作案 利用管理员权限修改后台参数使超标车辆复检通过[14][16] - 河南郑州部分检测站故意出具不合格报告 诱导车主购买"包过"服务 而正规检测站对同一车辆检测结果正常[18] 行业监管动态 - 2024年9月起生态环境部开展专项整治 截至12月已取消580家机构资质 110家被追究刑事责任[18] - 2025年3月拟出台新规 要求完善OBD系统防篡改功能 强化污染控制装置破坏报警机制[20] - 机动车排放占全国氮氧化物总量34% 其中重型货车占比达80% 监管需加强跨区域协作与联合惩戒[20] 技术规范要求 - 排放检测需先通过OBD系统读取数据 合格后方可进行尾气采样 检测数据需上传至生态环境部门共享[7][14] - OBD编码通常仅同批次车辆会一致 大量相同编码属于异常现象 可作为作弊识别依据[5][7]
海南征集民生领域涉嫌垄断违法行为线索,包括行业协会等领域
快讯· 2025-05-20 07:45
反垄断监管执法 -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自即日起至2025年12月底公开征集民生领域涉嫌垄断违法行为的问题线索 [1] - 征集范围涵盖平台经济、自然垄断、医药、殡葬、行业协会及其他重点领域 [1] 平台经济领域 - 重点监管"全网最低价""自我优待""算法共谋"等新型垄断行为 [1] - 打击滥用平台规则、算法侵害商家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利益的垄断行为 [1] 自然垄断领域 - 针对供水、供电、燃气等公用事业领域的拒绝交易、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违法行为 [1] 医药领域 - 重点查处达成实施横向垄断协议、不公平高价、限定交易等典型垄断行为 [1] 殡葬领域 - 监管无正当理由拒绝交易、限定交易、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1] 行业协会 - 整治组织经营者达成固定或变更价格、限制生产数量、分割销售市场、联合抵制交易等行为 [1] 其他重点领域 - 包括建材、民爆、机动车检测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
安车检测(300572) - 2025年5月9日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09 09:14
公司发展战略与计划 - 紧抓新能源产业机遇,依托丰富场景,聚焦深挖机动车检测设备系统、智慧检测站运营服务、泛交通信息化监管市场需求,打造“机动车检测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提供商”两大战略目标 [1][7][12] 政策应对与业务进展 -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实施后,公司在全国布局32个服务网点,研发出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及系统并获公安部检测认证报告,已在内部检测站完成试运行且具备量产条件 [2] 新兴领域关注与布局 - 关注低空产业中飞行器安全检测相关市场领域;筹备开展智能驾驶系统相关检测技术研发;筹备开展AI大模型相关研发活动 [2][5] 车后市场产品研发 - 研发“马蹄智检”互联网平台、“马蹄易车”二手车交易服务平台、“检车圈”车检行业信息交流平台、“马蹄车生活”管家式车服平台 [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度研发投入4389.12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90项专利、20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多项非专利技术 [7] 合作情况 - 在新车整车下线检测系统方面,与比亚迪、广汽、中国中车等厂商合作 [7] 行业发展前景 - 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实施带来市场机遇;我国机动车检测站整体配比水平偏低,未来检测量将随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和车龄增长恢复增长,促进相关市场发展 [7][8][9][11] 公司盈利与风险 - 2024年净利润暴跌263.73%,受两次机动车检测政策叠加影响,检测需求减少,并购的机动车检测站检测服务业务未达预期致商誉减值;毛利率下降因检测政策放宽和检测站低价竞争 [10][11] 应对策略 - 加强对行业前沿动态分析研究,依据政策和市场情况调整发展策略和经营方针;优化整合业务分工等,定期分析经营活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应对商誉减值风险;收购项目约定业绩承诺及补偿、减值测试及补偿方案 [9][12]
九部门重磅发布!事关车检机构、OBD、货车排放检验、国六修订......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03:58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针对货车排放问题实施更严格监管,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要求3.5吨以上柴油货车配置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并上报数据[2] - 政策旨在通过科技赋能和全链条监管推动环境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构建覆盖更广、责任更严的治理体系[3] - 移动源已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首要污染源,202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3.36亿辆,柴油车贡献8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462.8万吨)[3] 监管技术升级与制度创新 - 采用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等技术筛查高排放车辆,形成"生产-销售-使用-淘汰"全链条监管闭环[4][8] - 从人工抽检转向数智化监管,整合OBD远程监控、车载终端实时数据传输实现"秒级检测",减少监管盲区[9] - 建立全国互联互认的排放检验体系,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打破区域标准不统一壁垒[6][7] 产业影响与新能源转型 - 政策加速国四及以下老旧营运货车淘汰,推动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提升,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53.2万辆(同比+28.9%),占比17.9%[11] - 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商用车销量14.9万辆(同比+48.6%),渗透率达18.4%,换电重卡在港口等场景加速替代燃油车[11] - 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化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十五五"交通减碳核心任务[11] 标准体系完善与执行强化 - 加快修订国六排放标准,加严污染控制装置性能要求,研究制订OBD检测方法[10] - 严打检测机构数据造假,建立违法机构退出机制,对屡查屡犯车辆实施重点管理清单公示[9] - 差异化检验制度对合规车辆免上线检测,形成"奖优罚劣"市场导向[9]
南华仪器(300417) - 300417南华仪器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8 07:26
公司盈利情况 - 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2431.53 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 10.79% [1] - 2024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利润为 1476.66 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 455.96% [1] - 2024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568.01 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57.71% [1] 公司盈利增长点 -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落地、传统机动车检测行业回暖及行业规范文件实施,机动车检测设备及系统需求回升 [1] - 生态环境部对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专项整治,公司相关机动车排放检测单机产品市场需求持续 [1] - 公司加强机动车检测设备海外市场业务拓展,满足客户需求 [2] 行业业绩情况 - 2022 年 9 月相关政策放宽机动车强制检测标准,机动车检测频次和数量下降,行业相关产品需求减少,影响公司和其他公司业绩增长 [2] - 随着时间推移,政策调整影响逐渐减少,行业将迎来新发展阶段 [2] 行业发展前景 - 目前行业相关产品需求短期减少,长期来看,政策影响减少、新能源汽车检测实施及行业规范完善,行业将迎来新发展阶段 [2]
机动车环境监管将优化,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
第一财经· 2025-05-08 01:43
机动车污染现状 - 全国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氮氧化物总排放量的34%以上 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1][2] - 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 其中汽车3.53亿辆 9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 [2] 监管政策与措施 - 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 对总质量3.5吨以上柴油货车配置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并达标者可免于上线检验 [2] - 将货车抽查纳入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计划 重点检查"三不两改一黑"问题 [2] - 利用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筛查高排放车辆 逾期未维修治理车辆在年度排放检验中重点查验 [3] - 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准入管理 建立严重违法机构退出机制 [5] - 完善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制度 鼓励生产企业主动召回存在设计、生产缺陷的车辆 [6] 技术应用与地方实践 - 广东省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柴油车遥感监测覆盖率60%以上 [6] - 新疆优化汽油车遥感检测标准 连续两次超标即可判定不合格 [6] - 江苏省宿迁市要求遥感监测超标车辆须在30日内维修并复检 [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24年机动车维修行业质量信誉考核显示 1244家企业不合格(B级)占比大 [7][8] - 江苏省汽车维修消费调查显示 2024年涉及维修消费舆情信息达47104条 存在价格宰客、过度维修等问题 [8] 数据共享与系统建设 - 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共享 提升数智化监管能力水平 [1] - 完善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系统 实现机动车行政检查和处罚记录信息全国互联互认 [8]
机动车检测造假,东莞一检测公司收费120元被罚10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07:55
行业监管动态 -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今年以来已立案查处3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 其中2家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1家已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1][4] - 信用中国(广东·东莞)显示2024年已有20多家机动车检测公司因弄虚作假被通报处罚 多家公司被罚没40余万元[4] -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六部门自2023年9月起实施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行动 并印发机动车排放检验专项实施方案[5] 典型处罚案例 - 东莞市中元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因对排放黑烟车辆出具虚假合格报告 被没收违法所得120元并处10万元罚款 该处罚金额已按道歉承诺从轻标准减半[1][2][3] - 东莞市康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等3家机构分别被罚没14.024万元、12.51万元和10.005万元 均为2023年媒体暗访涉及的检测站[5] - 石排恩畅、上底等多家检测公司因数据造假被罚没超40万元 涉及2024年通报案件[4] 执法技术手段 - 监管部门通过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网络系统远程调阅硬盘录像和中控室视频 发现中元公司对粤BQOK30车辆排放黑烟却出具合格报告的违法行为[2] - 专项整治中采用非现场执法手段 派专人实时远程监控检验机构 并组织行业专家对线索分析研判[5] 企业整改情况 - 中元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在2024年3月12日公开道歉声明中承认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 承诺遵守生态环境法规[3] - 监管部门鼓励未涉刑检验机构主动投案 作为专项整治的配套措施[5]
安车检测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3.05%,净利润暴跌263.73%
搜狐财经· 2025-04-24 00:3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48亿元 同比下降3.05% [1] - 归属净利润-2.13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263.73% [1] - 扣非净利润-2.51亿元 同比下降121.96% [1] 政策影响 - 十年内机动车仅需检测一次的政策导致检测需求锐减 [4] - 以旧换新政策提高老旧车辆淘汰率 进一步降低检测频次需求 [4] - 并购检测站业务未达预期 商誉减值加剧财务压力 [4] 业务战略 - 推进"检测入口+生态衍生"多元化战略 布局保险代理/二手车交易/动力电池检测等业务 [5] - 研发互联网平台"马蹄智检"和二手车平台"马蹄易车" 但未有效转化为收益 [5] - 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大幅下滑 显示多元化战略短期未达预期 [5] 行业展望 - 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和车龄延长有望推动检测量恢复增长 [6] - 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 调整策略应对挑战 [6] - 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是应对行业变革的关键 [6]
排放检验造假!江门20余家机动车检测公司被罚630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4-22 05:15
行业监管动态 - 江门市生态环境局自2024年底至2025年4月对超20家机动车检测公司处以罚款,总额超630万元,单家最高罚46.25万元,最低1.2125万元 [1] - 违规行为包括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报告,涉及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等区域 [1] - 专项整治覆盖全市117家检验机构和19家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站,18家机构因弄虚作假被立案调查 [2] 典型案例分析 - 鹤山市盛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使用OBD故障码屏蔽器帮助26辆车通过检测,被罚46.25万元并退还检测费用 [1] - 执法部门通过"大数据+线索"筛查锁定可疑机构,3家涉嫌犯罪的检测机构被公安部门收网,扣押OBD模拟器等作案工具 [3] 政策法规更新 - 生态环境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意见》,明确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情节严重"的5种情形,包括涉及10辆以上车辆或造成重大环境影响 [4] - 对情节严重者,生态环境部门将严格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将取消其检验资格 [4] 执法行动成效 - 江门市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强化震慑效应,推动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行业环境 [3] - 2024年10月启动专项整治方案,统筹推进排查并深入挖掘违法行为线索 [2]
车辆检测弄虚作假,东莞又有5家检测站各被罚40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3-25 06:42
车辆检测弄虚作假,东莞又有5家检测站各被罚40万 元 2024年12月18日、12月24日、12月30日和2025年1月9日、1月21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现场检查及 调查发现,2023年1月-2024年10月,东莞市鸿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在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时,利用 OBD作弊装置,对161台机动车进行检验,并出具虚假检测报告161份,收取尾气检验费用共12880元。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对其处以40万元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12880元,罚没金额共达41.288万元。 此前已有多家机动车检测站被罚 据了解,此前,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已连续通报了多起机动车检测弄虚作假被罚案件。 近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在信用中国(广东·东莞)平台通报称,东莞市华燊机动车检测有限公 司、东莞市文华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等5家机动车检测公司,因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各被罚40万元,并没 收违法所得,罚没金额最高达42.175万元。 罚没金额最高达42.175万元 根据东莞市生态环境局通报,2024年12月11日、12月16日、12月20日、12月24日,该局现场检查及 调查发现,东莞市华燊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在2023年1月-2024年11月,对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