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学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沉重的医学教育之问,董小姐是如何用3年完成11篇跨学科论文的?
第一财经· 2025-04-30 12:04
医学教育模式创新 - 协和医学院2018年创建新型八年制(4+4)医学教育试点班 旨在从全球高水平大学遴选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培养多科背景医学人才 [2] - 该模式第一年设置12个基础医学课程模块 第二年临床见习与核心课程同步 第三四年进行临床实践与个性化科研训练 [6] - 董小姐通过此项目实现经济学到医学的跨界转型 四年完成医学博士培养 现为泌尿外科规培医师 [1][2] 跨学科学术产出 - 董小姐3年内参与发表11篇跨学科论文 涉及骨科 妇科 泌尿科 放射科等9个不同医学领域 [1][3] - 其中9篇为英文论文 包括3篇膀胱癌诊疗指南翻译研究(2023-2024年发表)和1篇《Advanced Materials》材料学研究 [3][4] - 2篇中文案例研究涉及消化科 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5] 学术争议焦点 - 医学专家质疑规培生短期轮转期间参与多领域研究的可行性 指出临床研究需要长期稳定性 [7] - 董小姐内科学专业却师从骨科院士 毕业后从事泌尿外科工作 跨专业教育路径引发合格医生培养的争议 [2][7] - 9篇论文在毕业前完成 集中在2022-2023年临床实践期 与常规规培生科研时间分配存在差异 [3][6] 行业影响与反思 - 事件暴露医学教育创新中学术规范与权力干预的潜在风险 可能影响研究公正性和公众信任 [7][8] - 专家呼吁在鼓励跨学科融合的同时 需加强医学教育监管 确保临床医生培养质量 [7][8] - 协和4+4模式作为教育创新尝试 其实际效果与问题需要更系统的评估与改进 [2][8]
中山大学发表最新Nature Medicin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4-29 00:53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现状 - 2021年全球AMR导致约114万例死亡 其中中低收入国家受影响最严重[2] - 预计到2050年AMR相关死亡人数将增加至近200万[2] - 当前应对策略主要关注抗生素过量使用问题 较少考虑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因素[3] 中山大学最新研究成果 - 研究指出气候变化路径和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能导致2050年AMR负担加重[4] - 预计到2050年全球AMR可能增加最多2.4%[4] - 研究分析了1999-2022年101个国家的3200万分离株的4502份记录[7] - 在最坏气候变化情景下(气温升高4-5℃) AMR将比低排放情景增加2.4%[7] - 高收入国家AMR增幅0.9% 中低收入4.1% 低收入3.3%[7] 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影响 - 降低自费医疗开支等可持续发展行动可使AMR流行率比基线降低5.1%[7] - 该效果超过单纯减少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影响(预计降低2.1%)[7] - 研究存在方法学限制 无法得出因果关系 且未考虑教育等特定因素[7]
研究:日本人最大死因是痴呆症
日经中文网· 2025-03-22 00:39
日本人口健康趋势分析 核心观点 - 2015-2021年日本首要死因转变为痴呆症,取代了1990年代以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为主的格局 [1][2] - 医疗技术进步使脑卒中和肺癌死亡率下降,推动平均寿命延长5.8年至85.2岁(1990-2021年)[1][4] - 健康寿命(73.8岁)与平均寿命差距扩大至11.3年,显示健康受损期延长 [4] 死因结构变化 - **1990年排名**:1)脑卒中 2)缺血性心脏病 3)下呼吸道感染 [2] - **2021年排名**:1)痴呆症(135人/10万)2)脑卒中 3)缺血性心脏病,其中痴呆症死亡率超意大利(108人)和美国(60人)[2][3] - 癌症细分:胃癌从第4位降至第7位,肺癌保持第5位,结直肠癌升至第6位 [2] 痴呆症相关影响 - 直接导致误吸性肺炎、运动障碍等并发症,间接增加脑血管疾病风险 [4] - 预计2050年痴呆症患者达586万人,独居家庭增多可能加剧发病风险 [4] - 高血糖和肥胖等风险因素上升,与工作方式及饮食变化相关 [5] 社会应对建议 - 需建立全社会支持体系,涵盖预防、健康管理及老年护理 [4] - 个人生活习惯调整(如控制血糖)可降低发病风险 [5] 研究方法差异 - GBD研究采用国际标准(细分140种癌症),与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口径不同,后者将衰老列为自然死因首位 [2][4] (注:数据单位已按原文保留,如"人/10万"为每十万人口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