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

搜索文档
14小时破亿元!端午叠加“六一”双档期联动掀观影热潮
央视网· 2025-05-31 08:24
票房表现 - 2025年端午档期内票房突破1亿元 [1] - 端午假期与"六一"儿童节重叠形成双档期联动效应 [1] 影片上映情况 - 十余部中外影片定档端午包括《时间之子》《私家侦探》《碟中谍8:最终清算》《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等 [4] - 影片类型涵盖悬疑、剧情、动画等多种类型为暑期档预热 [4] - 原创国产动画电影《时间之子》构建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吸引众多观众关注 [6] - 悬疑影片《私家侦探》通过多条故事线展现现代人情感困境 [6] 电影消费活动 - 辽宁省推出"2025中国电影消费年"活动发放惠民观影券推动"科技+电影+文旅"融合 [8] - 辽宁省科技馆球幕影院等科普类影厅推出半价优惠中高考考生可享15元超低价观影 [10] - 总价值超过600万元惠民观影券分3个阶段发放第一批10万张已开放第二批6月10日第三批6月27日定向投放高考和中考家庭 [11]
国产片放弃端午档
36氪· 2025-05-30 12:31
端午档市场表现 - 2025年端午档市场持续收紧,累计票房271亿+已被2018年同期超越,《哪吒2》创造的优势消失殆尽 [1] - 2025年春节档创造惊人优势但后续被快速赶超,清明档和五一档连续下跌超50%,端午档因2024年已跌58%下跌空间有限 [2] - 历年端午档票房:2022年1.78亿(日均5933万),2023年9.11亿(日均3.04亿),2024年3.83亿(日均1.28亿),2018年巅峰达9.12亿 [3] 档期竞争格局 - 2024年端午档片单质量低下,《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国产片无法救市,2025年国产片几乎放弃端午档,由引进片主导 [6][7] - 2025年端午档与六一儿童节重叠,动画电影如《哆啦A梦》《时间之子》《星际宝贝史迪奇》成为主力,但竞争力有限 [14][16][18] - 好莱坞电影《碟中谍8》首日预售910万(排片27%),预计最终票房3.5亿,成为端午档压舱石 [10][12] 影片表现分析 - 《碟中谍8》较前作下行压力大,系列高光时刻为《碟中谍4》内地6.72亿,目前好莱坞爆款标准降至3-5亿 [12] - 《哆啦A梦》因档期空缺成为二号种子,首日预售236万(排片17.9%) [10][14] - 国产片《私家侦探》首日预售仅139万(排片15.5%),类型局限使其无法成为市场主菜 [10][20] 行业趋势 - 小型档期和普通周末难以吸引观众,年轻观众娱乐方式多元化导致档期热度下降 [6] - 行业策略转向暑期档内卷,放弃端午档以避免炮灰效应,态度决绝 [7] - 好莱坞电影影响力下滑,但《碟中谍8》《星际宝贝史迪奇》仍能压制中小国产片 [4][18]
2025端午节预售票房破1000万
快讯· 2025-05-29 06:24
2025年端午节电影预售 - 截至5月29日14时12分,2025年端午节预售票房突破1000万 [1] - 《碟中谍8:最终清算》《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时间之子》位列预售榜前三名 [1] 当前电影票房表现 - 《私家侦探》上映首日票房达94.6万,占当日总票房9.4%,排片占比16.1% [3] - 某电影(标题不完整)上映9天累计票房达8015.9万,占当日总票房5.5%,排片占比8.7% [4] - 《哪吒之魔童闹海》2025年1月累计票房达154.15亿,当日票房11.28万,占1.1% [4] - 《潜艇总动员:冒险岛》上映首日票房7.8万,占当日总票房0.6%,排片占比2.6% [4] - 《水饺皇后》上映32天累计票房3.95亿,当日票房5.37万,占0.5% [4] - 《红嫁衣》上映2天累计票房39.8万,当日票房3.37万,占0.3% [4] - 《情书》重映12天累计票房8608.5万,当日票房1.90万,占0.1% [4]
“小档期”暗藏大较量!端午档8部新片扎堆《碟中谍8》领跑,引燃暑期档前哨战
华夏时报· 2025-05-28 08:49
端午档票房表现 - 2024年端午档预售票房突破2500万元,其中《碟中谍8》和《时间之子》预售均超千万元,分列前两位 [2] - 《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以150万元预售票房位列第三,其余影片预售不足100万元 [2][4] - 2024年端午档总票房3.83亿元,观影人次963万,较2023年9.11亿元和2254.2万人次显著下滑 [3] - 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端午档以9.12亿元创影史纪录,《侏罗纪世界2》单片贡献7.23亿元 [5] 头部影片带动效应 - 《碟中谍8》作为系列终章具有IP号召力,目前网络热度表现良好,被视为档期种子选手 [4][5] - 《时间之子》凭借流量明星王俊凯配音带动票房,与《碟中谍8》共同贡献超2000万元预售 [4] - 2023年端午档《消失的她》单片贡献5.08亿元,最终累计票房达35.23亿元并带动暑期档创206.2亿元纪录 [5][6] 档期联动与市场预热 - 2024年端午档涵盖六一儿童节,动画片《哆啦A梦》等有望受益于双档期叠加效应 [5] - 端午档作为暑期档前奏,其表现将影响市场信心,但不会完全决定暑期档走势 [6] - 暑期档已定档数十部中外影片,类型涵盖喜剧、悬疑、动画等,主管部门或将引导影片集中上映 [7] 行业结构性挑战 - 电影题材集中于现实/悬疑/喜剧/情感四大类,内容同质化严重 [8] - 影片时长过长与快节奏消费习惯不匹配,文娱消费分流至演出市场 [8] - 院线票价矛盾突出,消费者期待低价与影院追求高收入的冲突亟待解决 [8] - 大档期扎堆上映导致中小成本影片空间压缩,年轻导演成长受阻 [8] 档期依赖现象 - 优质影片集中定档春节/国庆等热门档期,非档期上映影片被标签化为"常规作品" [9] - 2024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与《唐探1900》表现强势,导致《蛟龙行动》等影片撤档 [8]
《哪吒2》推出英语版在海外二次发行,将在北美和澳新首发
新浪财经· 2025-05-28 08:19
电影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 设置《哪吒2》启示录、电影经济与经济政策、新主流电影交流谈三个板块 [1] - 《哪吒2》英文版制作接近尾声 将定档2025年暑期档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首发 [1] - 《哪吒2》将展开流媒体发行 参与国际宣传发行体系 推动中国电影赢得全球观众喜爱 [1] 《哪吒2》票房表现 - 《哪吒2》2025年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经过四次密钥延期 延长上映至6月30日 [1] - 截至目前《哪吒2》全球累计票房超158亿元 位居影史第五 [1] - 光线传媒2025年一季度营收29.75亿元同比增177.87% 归母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暴增374.79% 主要得益于《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 [4] IP商业价值开发 - 《哪吒2》IP商业价值高涨 已有20余个品牌跨界合作 覆盖食品、美妆、汽车、潮玩、数码、咖啡等多个品类 [2] - 光线传媒超前布局潮玩、手办、卡牌等多元衍生品 与蒙牛、泡泡玛特等品牌深度合作 形成"票房+衍生品"双轮驱动模式 [4] - 《哪吒2》是光线传媒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的绝对主力 验证了IP全产业链开发的商业价值 [4]
大麦,何以“吃了”阿里影业?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07:17
阿里影业更名大麦娱乐的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从阿里影业更名为大麦娱乐,业务重心转向现实娱乐平台,强调现场体验、互动和沉浸式娱乐 [3][4] - 电影业务仍为公司最大板块,但收入占比持续收缩,2025财年电影业务收入27.12亿元(同比下滑10%),分部业绩0.73亿元(同比下滑91%)[6][7] - 资本市场对转型反应积极,更名当日市值暴涨超40亿港元 [15] 大麦业务的增长与行业地位 - 大麦2025财年营收20.57亿元(同比增长38.8%),分部业绩12.30亿元(同比增长338.5%),增速显著高于电影业务 [5] - 在演出票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头部明星演唱会覆盖率近100%,2023年二季度GMV超40亿元,占全国演出票房的57%以上 [8] - 对比淘票票在电影票务市场的劣势:2018年猫眼市占率61.3%,淘票票仅34.3% [9] 电影与演出行业的市场分化 - 演出行业高速增长: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260亿元(同比+78.1%),观众2900万人次(同比+45%)[11] - 电影行业持续萎缩:2024年总票房425.02亿元(同比-23%),五一档票房7.47亿元(同比-51.1%)[11][13] - 电影市场两极分化严重:超头部项目(如《哪吒》154亿元票房)暴利,腰部项目普遍亏损 [13][15] 行业转型趋势 - 光线传媒等传统影企转向IP长线运营,以抵御电影市场波动 [15] - 电影融资与盈利难度加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14][15]
中国电影《狂野时代》获戛纳特别奖
环球时报· 2025-05-25 22:59
戛纳电影节奖项结果 - 伊朗电影《普通事故》夺得最高荣誉金棕榈奖,导演贾法·帕纳西实现柏林、威尼斯、戛纳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大满贯" [1][4] - 中国电影《狂野时代》荣获组委会增设的特别奖,这是华语片自2015年《刺客聂隐娘》后首次在主竞赛单元获奖 [1][3] - 挪威电影《情感价值》获得评审团大奖,巴西导演小克莱伯·门多萨的《密探》包揽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4] 华语电影表现 - 《狂野时代》是今年唯一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采用六感叙事结构,易烊千玺一人分饰五角,首映后获《银幕》场刊2.4均分(满分4星) [3] - 该片被法国《费加罗报》评价为"表现主义灵感之作",评审团主席朱丽叶·比诺什特别建议为其增设奖项,认为其创意性和神秘感具有突破性 [3] - 除主竞赛单元外,2024年华语片《狗阵》获"一种关注"大奖,《风林火山》《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分别入围"午夜展映"和"导演双周"单元 [3] 电影节突发事件 - 颁奖典礼前戛纳遭遇恶意破坏导致的电网故障,周边16万户居民及商铺受影响,但电影宫通过备用电源保障活动正常进行 [4]
从放大声量到深耕海外 中国电影精准落地
北京商报· 2025-05-25 14:33
中国电影出海票房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达158亿元,海外票房3.94亿元,位列全球影史榜第五位 [1] - 同期4部中国大片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热映,开创全球同步上映新局面 [1] - 《哪吒2》北美770多间影院同步上映,预售票房和排片量创近20年华语影片纪录 [3] -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泰国首日票房164万泰铢,刷新华语电影当地开画纪录 [7] - 《孤注一掷》马来西亚超前点映4天票房501万令吉,观影人次25.3万 [7] 海外宣发策略创新 - 通过TikTok发布剧情剪辑视频,纽约时代广场投放广告提升国际曝光度 [3] - 调整宣发物料适应不同语种和文化背景,采用本地宣传渠道和明星造势 [3] - 社媒平台如小红书、TikTok定制话题互动,针对年轻人群体撕开市场缺口 [4] - 《唐探1900》北美213间影院、澳新93间影院排片,创华语影片海外发行纪录 [10] 区域化市场适配 - 东南亚市场通过明星效应和社会议题精准破圈,文化接受度高 [7] - 欧洲市场注重艺术与商业平衡,如《草木人间》叙事创新获关注 [7] - 南美市场偏好动作片,需针对智利、阿根廷等国制作不同版本预告片 [12] - 预告片"本地化"剪辑关键,如《封神第一部》剥离东方神话适应海外需求 [12] 合拍片与国际合作 - 《巨齿鲨》系列采用"中国主控+国际资源"模式,首周末全球票房1.42亿美元 [9] - 中外合拍促进电影技术输入,提升中国电影工业水准 [8] 文化差异与内容调整 - 《泰囧》笑点基于中国语境导致海外观众共鸣不足 [11] - 《流浪地球》通过叙事微调保留本土特色同时吸引全球观众 [12] - 需兼顾本土内核与国际表达,如调整预告片内容适应不同市场 [12]
拍电影的,少听姜文
虎嗅· 2025-05-22 07:25
行业现状 - 5月20日票房单日四千多万 创2011年有记录以来历史新低 [1] - 疫情后市场对票房低迷已形成耐受性 行业对历史新低数据反应平淡 [2] - 当前行业核心矛盾在于观众基础娱乐需求的类型片供给不足 [63] 创作理念分歧 - 姜文代表"天赋碾压 唯我独尊"的创作观 强调表达优先于技术 [30][32] - 行业需要平衡作者表达与商业娱乐 彻底斩断两者通吃的幻想 [54][55] - 张艺谋式灵活适应与姜文式固守形成创作路径对比 [26] 类型片发展 - 成功案例显示"既新又旧"的混合模式能覆盖最大观众群 [66][67] - 需先通过《绝望的主妇》类作品培养市场 才能发展高阶内容 [59][60] - 当前创作过度依赖极端反转和极化情绪 忽视戏剧本质 [73][74] 技术执行问题 - 《邪不压正》暴露重表达轻执行的技术短板 [38][40] - 行业缺乏技术过硬的匠人 大师班热度与实操能力不匹配 [71] - 翻拍片《独一无二》显示基础戏剧构建能力缺失 [75][77] 市场反馈 - 观众评价体系呈现分裂 网络要求创新与收视要求下沉并存 [61] - 老片重刷现象反映新作过度追求包装而缺乏戏剧内核 [72] - 影评圈对姜文近作评价走低 显示作者电影市场接受度变化 [51][52]
聚焦中外电影“双向奔赴”!法国戛纳举办多场电影对话活动
搜狐财经· 2025-05-22 06:31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20日迎来多场中外电影对话活动,吸引来自各国的电影人参与交流。多位嘉宾表示,中国电影正 以更开放、更专业的姿态走向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海外观众的关注。 "中国电影之夜"活动也在当天晚上亮相戛纳。出席活动的中国演员表示,期待用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电影国际化。 法国影评人 路易莎·普鲁丹提诺:中国电影的力量在于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这是中国电影的显著特点,也是独到之处,是中国电 影最具创新性的特征。 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主办的"中外电影发行成功经验交流会"聚焦中外电影的"双向奔赴",探讨外语片在中国市场走热以及《哪吒2》《封神》等国产大 片出海成功的经验。法国资深电影发行人普格尼特表示,中国电影能在全球赢得认可,关键在于兼顾了艺术性与娱乐性。 法国资深电影发行人 鲍里斯·普格尼特:中国电影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无论在艺术性还是娱乐性上表现都很出色,我们希望多多发掘 中国的优秀电影,专注于中国电影在欧洲的发行工作。 法国影评人普鲁丹提诺表示,中国电影通过独特美学呈现真实且富有诗意的中国,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正被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理解。 在中国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