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

搜索文档
文旅惠民不是打价格战
经济日报· 2025-08-06 22:01
文旅惠民政策创新 - 西安城墙推出60元全年不限次登城的惠民卡 并开放17处登城门点 实现从单点观光到环状漫游的转变 [1] - 永宁门水舞喷泉常态化上演 将环城公园 护城河夜游 永兴坊非遗小吃打包进一小时微度假圈 [1] - 南京明城墙全线26个登城口接入市民卡 刷公交码即可进出 晨练年卡120元不限次 [2] 城市空间整合策略 - 西安通过增加门点密度 将城墙嵌入城市交通与生活动线 降低游客扎堆景区的压力 [1] - 北京中轴线拆栏透绿 景山南门到神武门无栏杆 筒子河1 1公里栈道24小时开放 [2] - 福州三坊七巷串联20余处古厝形成口袋博物馆 地铁站上地面即可推门进院 [2] 文旅产业转型方向 - 行业从门票减免转向综合成本优化 通过动线 场景 服务设计提升游客体验 [1][2] - 多地利用剩余空间改造口袋公园 音乐节草坪 滑板场等 实现15分钟便民生活圈 [1] - 行业实践显示 将景区链接至市民通勤路线和游客漫游路线能有效分流传统景区压力 [2] 惠民政策效果评估 - 暑期全国掀起门票减免潮 但部分游客反映节省的门票费用被交通和餐饮支出抵消 [1] - 西安城墙政策获市民游客好评 证明空间惠民比单纯降价更能提升综合幸福感 [1] - 南京 北京等案例显示 降低物理门槛可促进文旅资源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 [2]
激活文商旅体融合新动能 “殷墟瑰宝”特展在成都双流区启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07:35
8月5日,"殷墟瑰宝——礼器中的秩序与信仰"文物特展在成都双流区广都博物馆开幕。百件殷商珍贵文 物南下入川,实现中原与古蜀文明对话。此次特展为成都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吸引众多 游客并激发区域文旅活力。 本次特展最受期待的当属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此次来川的司母戊鼎是上世纪 70年代在原鼎上1:1翻模复制的,其后为了保护文物再无此等精致的复制件。 此外,安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在广都博物馆举行《三千年前的中原和古蜀》主题讲座,讲述殷商文明与 古蜀文明的碰撞将如何绘就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恢弘篇章。 据悉,以特展为引,空港科创集团将在瞿上田园正式拉开"秋季文旅融合消费季"活动序幕,计划开展主 题公益讲座活动4场,打造开学第一课、"我和'殷墟瑰宝'有个约会"系列主题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田 野间溯源文明根脉;开展"广都市集",推出青铜器、甲骨文等系列特色文创产品,丰富游客观展体验; 策划古蜀丰收节、国庆露营节等主题活动,展现瞿上独有的大地农业景观。 围绕打造"瞿上田园+广都博物馆"特色文博旅游名片,空港科创集团以"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为瞿 上田园策划全年活动,目前已举办"园起瞿上·农业振 ...
祥源文旅:拟动用公积金弥补累计亏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3:21
公司财务举措 - 祥源文旅公司拟动用公积金弥补累计亏损,截至2024年末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5.19亿元 [1] - 公司计划优先使用盈余公积4591.04万元(含法定盈余公积3598.12万元、任意盈余公积992.92万元)冲减亏损 [1] - 剩余部分以资本公积4.73亿元补足 [1]
天府文旅:签署系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新浪财经· 2025-08-05 09:00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与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宜宾市文化旅游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及资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影视文旅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书 [1] - 协议旨在推动影旅融合多元化发展 以影视文旅为牵引促进区域旅游、文化及影视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1] - 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 若6个月内未签订具体项目协议则自动终止 [1] 战略发展影响 - 合作协议有助于公司深耕影视业务并延伸影视制作产业链 [1] - 通过影旅业务融合发展推动打造影视旅游综合度假区 [1]
各地文旅“打开方式”花样翻新 不断激发“夏日经济”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8-05 05:57
内需与消费贡献 - 上半年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1] - 各地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和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1] 夜间消费发展 - 上海启动系列活动 虹桥天地商圈推出50多场演出 豫园结合国漫跨界吸引消费者 新天地街区通过多元表演提升客流 [1] - 重庆举办上百场特色活动 线上平台和金融机构推出上亿元优惠福利 [3] - 江苏省鼓励景区夜游 推出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 镇江某街区亮化升级后客流增长50% [3] - 安徽联动多业态培育十大消费新场景 计划暑期组织2000多场活动 [3] - 浙江桐庐打造生态避暑场景 结合冰雪造景技术和3D光影秀吸引游客 [3] - 6月以来上海夜间消费总额超880亿元 同比增长3.3% [4] 暑期文旅消费 - 浙江推出10个主题 发放3000多万元文旅消费券 [6] - 湖南张家界凭借峡谷溪流和宜人温度成为避暑热门地 日均接待游客1万人次 [7][9][11][13] - 贵州大方木寨社区因气候和基础设施提升吸引川南游客 避暑游成为乡村振兴产业 [14][16][18][19]
暑期文旅消费何以火热
金融时报· 2025-08-05 02:29
文旅消费市场现状 - 暑期文旅市场火爆 各地举办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 [1] - 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链延伸 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创造多元化消费方式和场景 [1] - 文旅消费火热 文化和旅游双向奔赴 提供更深层次沉浸式体验 [1] 政策支持与金融助力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 提出深化"文旅+百业" 提升产品供给能力 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 [2]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加大对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2] - 各地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再贷款+文旅"模式 "民宿贷"等特色金融产品 [2] 金融产品创新与支持 - 江苏省推出"苏旅贷"专项政策性金融产品 以50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不低于50亿元融资贷款 [3] - 金融机构推出"名城古建贷" "经营权质押贷" "门票收费权质押"等文旅项目质押融资模式 [3] - 银行机构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场景 开发旅游消费专属信贷产品 打造"旅游商圈信用卡消费圈" [3] 文旅消费新业态与未来趋势 - "旅游+研学" "农业+文旅" 红色旅游等新业态兴起 文旅产业链不断延伸 [4] - 湖南省提出支持邮轮游艇 房车露营 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 打造100个文旅沉浸式新空间 [4] - 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 为新兴文旅业态提供多元化全链条金融支持 [4]
打造多元消费新场景 广东点亮夏日夜经济
新华网· 2025-08-04 09:12
体育赛事与文旅融合 - 中山市沙溪镇龙瑞村通过举办全国"村BA"篮球赛事及倒计时100天活动吸引外地游客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1][2] - 当地以体育赛事为媒介 结合非遗美食打造美食街 开展特色集市与非遗展示 提升街道与球场风貌[2] - 沙溪篮球队连续两年(2023年、2024年)获得全国"村BA"总冠军 形成乡村文化体育盛宴[2] 夜间经济消费活动 - 广东省于2024年7月至9月开展"2025广东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 推出六大夜间主题消费活动超过200场[2] - 活动围绕暑期和夜间经济两大消费热点 涵盖精彩夜市、风味夜食、品质夜购、活力夜娱、魅力夜游、时尚夜秀等主题[2] - 政府依托重点文旅场所、商圈步行街及夜间消费聚集区 突出广东特色 打造"暑期+夜间"双引擎消费模式[5] 创新消费场景打造 - 珠海以夏日音乐盛宴串联滨海风光与岭南文脉 长隆通过数百架无人机与烟花打造"世界烟花艺术舞台"[4] - 广州推出"电竞+文旅"融合尝试 珠江游船化身游戏战舰 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变为游戏互动区[4] - 佛山创意产业园将旧工厂改造为"25H快乐智造厂" 每天举办达人直播、舞狮、电音派对等几十场创意文化活动至凌晨[4] 文化体验升级与产业转型 - 佛山创意产业园推进户外裸眼3D舞台、赛博朋克立体生态花园等创新场景 打造"白天看景、夜间观演"沉浸式体验模式[4] - 产业园充分发挥岭南文化名城文脉优势 推动传统文化当代化、年轻化、潮流化 促进文化消费[4] - 东莞寮步镇牙香街以浓厚岭南风格吸引外地游客 形成特色文旅参观点[5]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长春:新民大街“向新生” 展示城市文旅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8-04 05:24
↑ 7月31日,游客参观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 长春市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全长1445米,是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首都并更名为"新京"。 新中国成立后,新民大街两侧及周边的众多伪满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些建筑被用作学校、医院、单位。这条街被誉为"长春 近代建筑博物馆",承载着长春浓厚的历史记忆。 2025年7月5日,全面升级后的新民大街开街迎客。13处院落围墙被打开,释放出4.5公顷空间重归城市,并沿街打造了13处造型别致的口袋公 园供人休憩。历史建筑陆续开放,让人们有机会走近历史、触摸历史、感知历史。 同期开馆的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新民大街中段,由长春日报社旧址改建而成,以"一条街、一座城、一群人"为主线,从街区的建筑生态到 城市发展,从支援东北建设的精英群体到土生土长的非遗传承人,构建起立体化的城市记忆图谱。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影报道 ↑ 7月28日拍摄的长春新民大街(无人机照片)。 ↑ 7月31日,游客进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参观。 ↑ 7月28日拍摄的长春新民大街(无人机照片)。 ↑ 7月28日拍摄的长春新 ...
许昆林在乡村振兴联系点调研时强调注重联农带农 激发动力活力 走好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
新华日报· 2025-08-03 23:34
农业产业发展 - 高庙社区新建180亩蔬菜大棚项目 首茬种植螺丝椒直供知名餐饮企业 [1] - 该项目预计为社区直接增收30万元 并为60多名周边村民提供务工机会 [1] - 强调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 做足土特产文章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1] 农民增收机制 - 增加农民收入被确定为三农工作中心任务 [1] -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通过保底分红 入股参股 服务带动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1] -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 [2] 农村综合发展 - 强调推动资源和要素向农村倾斜 管理和服务向基层下沉 [2] - 统筹推进农房改善 供水供电供气 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2] - 依托自然资源和红色底蕴优势培育文旅产业 举办特色赛事和文旅活动 [2]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新面貌(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03 22:10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 文旅融合释放新活力 贵州侗寨将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旅游体验相融合 陕西西安展示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1] - 文旅产业被定位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 [1] - 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 同比增长20.6% 出游花费达3.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 [1] 市场表现与经济效益 - 贵州肇兴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37.32万人次 同比增长24.48% 旅游综合收入3.82亿元 同比增长25.36% [2] - 旅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各地区不断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推动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 [2] 创新供给与消费体验 - 西安推出沉浸式数字体验、演艺和场景 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全新体验 [3] - 优质供给激发出游热情 各地区持续提升传统业态 培育新业态、新场景 推动多产业加速融合 [3] 文化传承与旅游载体 - 安徽六尺巷景区非遗集市展示米饺、小花茶、剪纸等非遗产品 夜间演出包括黄梅戏、单口相声等 [4] - 文旅融合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打造体现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 增强文化自信 [4] 政策导向与产业升级 - 文旅部强调文旅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扩大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方面作用重要 [5] - 将推动产品和业态迭代升级 提供更高品质旅游体验 实现高质量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