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从荒滩到“打卡地” 拉萨神秘树林带火乡村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07:58
神秘树林位于拉萨河北岸,距离拉萨城区约40公里。秋日的周末,树林里散落着各式帐篷。人们或 骑马、烧烤、放风筝,或是划船、遛狗、荡秋千等,享受惬意时光。 格桑尼玛介绍,当杰村拥有520户、2021位村民,6700多亩耕地,是典型的高原农业村落,其中神 秘树林位于当杰村藏嘎组。"早年也有村民想在荒滩上种青稞、土豆,但是没法灌溉。"他说,20世纪七 八十年代,村民们便陆续在荒滩上种树,1992年,西藏自治区实施河流沿岸绿化工程,县里组织村民们 在2000亩荒滩上大规模植树。 据悉,树苗长大后,河道已经被基本固定住。格桑尼玛回忆,大约2015年前后,陆续有市民、游客 开车到树林里"过林卡"(藏语意为园林活动,主要是郊游、野餐等)。2020年,拉萨城区到林周方向的纳 金山隧道通车后,开车到神秘树林的时间大为缩短,神秘树林日渐火热。 他说,2019年开始,当杰村藏嘎组村民发现"林卡商机",便牵着马匹到树林里经营骑马项目。 "来过林卡的市民、游客一年比一年多,经营项目也越来越丰富,游船、帐篷租赁等。"格桑尼玛介 绍,此后村里逐渐规范经营,2024年实现为参与经营的数十户村民分红76万元,此外经村民们一致同 意,村里还存了一 ...
(走进中国乡村)从荒滩到“打卡地” 拉萨神秘树林带火乡村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5:06
(走进中国乡村)从荒滩到"打卡地" 拉萨神秘树林带火乡村经济 中新社拉萨9月22日电 题:从荒滩到"打卡地" 拉萨神秘树林带火乡村经济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他说,2019年开始,当杰村藏嘎组村民发现"林卡商机",便牵着马匹到树林里经营骑马项目。 9月20日,拉萨河畔神秘树林风光,据悉该树林以前为荒滩。(无人机画面)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来过林卡的市民、游客一年比一年多,经营项目也越来越丰富,游船、帐篷租赁等。"格桑尼玛介绍, 此后村里逐渐规范经营,2024年实现为参与经营的数十户村民分红76万元,此外经村民们一致同意,村 里还存了一些流动资金。 "神秘树林一带原来是荒滩,20世纪90年代,我们村在荒滩上种了大量杨树,没想到这片树林现在这么 火,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近日,拉萨市林周县边交林镇当杰村主任格桑尼玛说,这片树林激 活了乡村经济,如今每年能为村民们带来上百万元(人民币,下同)的现金收入。 9月20日,在拉萨林周县神秘树林"过林卡"的市民和游客享受惬意的周末。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神秘树林位于拉萨河北岸,距离拉萨城区约40公里。秋日的周末,树林里散落着各式帐篷。人们或骑 马、烧烤、放风筝, ...
甘肃白凤桃“移居”青海乐都 首次实现大规模挂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21:11
白凤桃种植与产业发展 - 甘肃白凤桃成功引入青海乐都高庙镇并首次实现大规模挂果,预计亩产超1000斤 [1][3] - 高庙镇气候条件(海拔1900米、年日照2800小时、昼夜温差12℃)与白凤桃原产地高度契合,促进糖分积累(汁液率超85%) [3][5] - 采用"露地+大棚"双模式种植,通过覆膜保温等技术使上市时间提前至6月底 [5] 合作社运营与技术创新 - 汇樱大樱桃种植合作社建成55亩高标准果园和10亩温室大棚,种植白凤桃、蟠桃等多品种,形成"四季有果"产业格局 [7] - 执行"一枝一果"疏花标准,采摘后2小时内预冷分拣,按重量分级包装确保新鲜度 [5] - 温室种植提升水果品质和产量,错峰上市占据市场先机 [7] 经济效益与乡村振兴 - 合作社带动高庙镇西村30多名村民务工,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月收入约4000元) [7] - "春季赏花、夏季采果"模式吸引游客,促进周边餐饮、旅游业发展 [7] - 乐都区推进"设施+露地"果蔬双轮驱动,建设74家种植基地,形成"基地带农户"发展模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