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搜索文档
假期出游火 文化味更浓——2025年端午节假期盘点
新华社· 2025-06-04 06:28
旅游市场表现 - 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 [1]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5370万人次,日均21790万人次,同比增长2.5% [4] - 全国边检机关保障590.7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196.9万人次,同比增长2.7% [4] - 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23.1万人次,同比增长59.4% [4] - 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6.3万架(艘、列、辆)次,同比增长10.5% [4] 民俗文化消费 - 含"龙舟""粽子"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上月增长2.5倍 [6] - 民俗体验类目的地预订增幅超四成 [6] - 国内非遗集市相关的攻略访问量同比增长超过300% [6] - 各地将民俗、非遗等有机融入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 [7] - 亲子游、研学游受到群众青睐 [7] 体育活动与节庆 - 重庆铜梁安居古城举办龙舟比赛、"抢江"比赛、"高杆船技"表演等 [9] - 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举办独木龙舟节活动,包括"千人抬龙舟"、"群龙闹江"等 [10] - 人们在体验中传承文化,为"假日经济"注入活力 [14]
五国九城重走郑和路共拓新征程
苏州日报· 2025-06-04 00:19
文化经贸交流活动 - 中国—东盟"五国九城重走郑和路"系列文化经贸考察交流活动走进太仓 弘扬"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文化互鉴·商业互通"的郑和精神 [1] - 活动由郑和国际合作组织指导 国际非遗联盟主办 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东南亚国家高校、商会等共同参与 [1] - 活动将沿着郑和下西洋轨迹在南京、太仓、泉州、海南及马六甲、沙巴等地举行 涵盖非遗展览、商业论坛等多样化形式 [1] -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活动是对伟大航程的纪念 更是新时代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重要实践 [1] 太仓郑和文化建设 - 太仓改造提升郑和公园、郑和纪念馆等基础设施 举办航海节、亲子研学等文旅活动 将郑和元素融入城市品牌 [2] - 围绕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太仓联合中国日报社等推出影视作品和学术著作 开展科普研学等群众活动 [2] - 太仓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与180多个国家地区保持经贸往来 集聚外资企业超1600家 包括550家德企 [3] - 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长江第一、7年江苏第一 全国第八、全球第20位 [3] - 2024年一季度太仓港出口汽车14.76万辆 同比增长18.35% 其中出口"一带一路"国家5.85万辆 增长3.06% [3] 郑和文化研究与合作 - 研究学者韩胜宝五次参加"重走郑和路" 认为太仓对郑和文化传承更上新台阶 打造特色城市景观并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3] - 郑和国际合作组织总干事表示活动是面向未来的合作之旅 将推动太仓与东盟国家在文化共建、青少年交流等维度深度合作 [4]
新华鲜报|“粽”情童趣!端午节假期近1.2亿人次出游
新华社· 2025-06-03 13:46
旅游行业数据 - 端午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 [1] - 去哪儿旅行平台含"龙舟""粽子"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2.5倍 [4] -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非遗集市攻略访问量同比增长超300% [4] 民俗文化消费 - 广东、湖南、江西等地龙舟竞渡吸引大量群众观赛 [4] - 民俗体验类目的地预订增幅超40% [4] - 传统民俗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制香囊等带动亲子游热度 [9] 亲子旅游市场 - 同程旅行平台上亲子跟团产品预订热度同比增长80% [9] - 亲子房预订热度同比提升超200% [9] -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化场馆预约火热 [9] 避暑旅游趋势 - 携程平台"溯溪""漂流"相关产品热度环比增长超50% [6] - 西藏林芝、内蒙古赤峰等避暑地预订单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6] - 北京平谷区金海湖露营活动受青睐 [6]
秀英区火山荔枝季农文旅市集端午开市,共绘农文旅消费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6-02 23:51
农文旅市集活动概况 - 海口市秀英区火山荔枝季农文旅市集在假日海滩举办 设置四大主题摊位展示区域特色 [1] - 活动融合特色农产品 非遗文化 滨海风情 打造端午佳节盛宴 [1] - 主办方为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包括区委宣传部 旅游和文化体育局 农业农村局等 [10] 秀英旅文摊位 - 发放全域旅游地图 提供火山口 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等景点打卡攻略 [3] - 攻略涵盖美食打卡 特色农产品推介等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 [3] 特色农产品摊位 - 展示黄皮 黑豆 莲雾等多样化农产品 火山荔枝王为摊位主打产品 [4] - 秀英区火山荔枝单果重达50克以上 果形饱满通红吸引游客拍照 [4] 文创产品与互动 - 秀英荔场摊位推出萌宝IP荔枝系列 海野熊猫系列文创产品 [7] - 开展"打卡领文创"活动 结合人民日报电子油画屏吸引游客参与互动 [7] - 草编扇子 荔枝玩偶挂件 帆布袋等产品受亲子游客欢迎 [7] 非遗技艺展示 - 东山草编摊位展示单边斜纹 金钱结等传统编织技法 [9] - 非遗传承人通过草编挂件 扇子等作品推广技艺 每件复杂作品需耗时一天完成 [9] - 原材料采用海南灯芯草 技艺传承带动周边妇女就业增收 [9] - 计划推动草编技艺与现代审美融合 扩大产品国际影响力 [9] 活动战略意义 - 通过农文旅市集形式融合传统习俗与潮玩活动 创新旅游消费场景 [9] - 丰富端午节旅游产品供给 促进农文旅推介与消费场景深度结合 [9]
金利华电:增资210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
快讯· 2025-05-30 08:26
公司投资设立新公司 - 金利华电控股子公司央华时代与关联方王可然共同增资2100万元设立北京十二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 - 央华时代增资1000万元 王可然增资1100万元 [1] - 增资完成后北京十二欢注册资本为2200万元 [1] 股权结构 - 央华时代持股45.45% 王可然持股54.55% [1] 投资目的 - 整合行业优质资源 深度绑定头部创作团队 [1] - 构建文旅融合创新生态 增强公司综合竞争能力 [1] - 对子公司央华时代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
广晟控股集团亮相文博会展示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成果
经济网· 2025-05-30 08:09
参展概况 - 公司以"文化赋能 攀高奋进"为主题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 - 展位设计融入岭南传统文化元素 设置文化成果展示 互动体验 产品展示等多个主题区域[2] 展区亮点 - 互动体验区展示广东黄金集团传统手工打银工艺和佛山照明全场景照明技术 观众可通过VR体验AI天幕[4] - 产品展示区呈现多款创新产品 包括岭南文化系列黄金首饰 车规级电子产品 130寸超高清显示屏等[4] 文化理念 - 推行FAITH经营理念 包含聚焦主业 行胜于言 创新制胜 技术自强 以人为本五大要素[6] - 该理念源于对国企初心使命的思考 是改革发展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结合[6] 未来规划 - 将持续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6]
从展会到合作,江苏“文化赋能发展”再腾飞
新华日报· 2025-05-30 07:03
文博会江苏展区表现 - 江苏展区5天接待观众超1.5万人次 现场交易额超230万元 意向交易额约7800万元 [1] - 四组4米高裸眼3D屏幕成为全场瞩目焦点 传统工艺结合科技焕发新生 [2] - 连云港东海县穿戴甲融合非遗元素 展会斩获十几万元现场交易额并获合作意向 [2] - 宜兴卓易文化紫砂艺术品数字身份认证体系销售近200万元 与多地宣传部门及广东省文交所探讨合作 [3] - 苏州龙泉禧里盘扣产品售罄并三次补货 绒花发饰成为抢购热点 [4]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 江苏华艺集团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效率提升6倍 获多地企业合作洽谈 [3] - 江苏博人"骑行时空乘骑"娱乐机器人设备获多家集团采购需求 [6] - 印象乾图AI数字人实现考古知识解读与情绪感知 AI系统可生成青花瓷数字艺术品 [6] - 新华报业"交汇点大平台"构建交互式文化数字产品集群 江苏Now国际传播中心扩大中国故事全球声量 [8] - 南京洛普4K全透声LED电影屏解决传统透声难题 正以每月1块速度全球落地 [9] IP与文旅融合 - 影视IP《北上》带动淮安清江浦区花街日均客流量翻倍增长 [6] - 江苏省文投集团民族舞剧《红楼梦》巡演36城超330场 入选"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7] - 淮安畅想"茉莉花流沙冰箱贴"融合省花与水乡意象 若态科技国风盲盒覆盖全球销售网络 [7] - 凤凰出版传媒《盛世大明》VR项目1:1复原明初南京都城 预计7月在明孝陵首发 [9] 技术突破与全球化 - 海菲曼自主研发喜马拉雅R2R解码模组打破美日欧技术垄断 产品登陆全球市场 [10] - 85后绣郎付健拓展苏绣美学新境界 近万名从业者推动产业创新 [3] - 江苏馆通过"文化+科技""传统+现代"融合 构建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 [1]
西湖区“两镇六街区” 如何释放新动能?
杭州日报· 2025-05-30 02:50
文创高地建设 - 西湖区提出打造"文创高地"战略,重点发展"两镇六街区"包括艺创小镇、龙坞茶镇及六大特色街区 [3] - 艺创小镇已集聚3000余家文化科技企业,形成数字内容、影视动漫、游戏开发产业集群 [7] -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依托未来科技体验中心展示"杭州六小龙"科技成果,目标成为全国数字生活第一街 [7][8] 文化地标焕新 - 曙光路"阅见西湖"文化空间、转塘"BAC·艺术社区"、天目里国际街区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3] - 三墩五里塘历史街区的东巢·碾米厂当代艺术中心由工业遗址改造,成为文艺青年聚集地 [4] - 留下历史文化街区"1129社区中心"融合南宋文脉与非遗体验,入选杭州"最具品质体验点" [4] 产业升级策略 - 艺创小镇将启动凤凰创意国际区块改造,重点引进动漫游戏、影视科技、微短剧等企业 [7] - 龙坞茶镇推出"龙坞里"品牌,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开发特色茶饮及配套茶点茶餐 [5] - 文三街区计划打造"全龄交互玩创中心"和AR寻宝游戏,构建"教育-体验-消费"生态链 [8] 文化基因挖掘 - 历史街区的文化基因被视为最精准的发展定位坐标,拒绝同质化开发 [4][6] - 留下古街需深度剖析南宋遗风、运河商埠文化等底蕴,推动非遗工坊落地 [4] - 工业遗址通过"工业锈带"到艺术地标的转型,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合共生 [4][5] 生态圈构建 - 以《黑神话:悟空》IP为范本,推动"研发-衍生-体验"全产业链生态建设 [7] - 艺创小镇加速上下游企业集聚,未来将辐射吃住行娱购等配套业态 [7] - 通过"企业IP+消费场景"深度绑定模式,实现文化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 [8]
让“方寸地”变“聚宝盆”
经济日报· 2025-05-29 22:03
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改善,更是文化价值的重估与创新。庭院经济正在探索一条文化引领下的乡 村振兴之路。当一个个庭院焕发新生,不仅串联起产业发展的链条,更见证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推动庭院经济持续发展,在文化保护层面,可建立庭院文化遗产评估标准,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 行"文化积分制",重点支持具有传承价值的传统院落。在活化利用层面,应创新"庭院+"模式,开发沉 浸式文化体验项目,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展示效果。在产业融合层面,推动构建"庭院经济联合体", 促进资源整合,培育特色文化IP,实施"文化名师计划",引进专业人才。在制度保障层面,将文化空间 纳入乡村规划保护,建立文化收益反哺机制,开展示范庭院评选活动。通过多层次政策协同,使庭院经 济成为传承乡村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让"方寸地"变"聚宝盆"。 (作者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旅游市场正悄然兴起一股"慢游"新风尚,"反向游""奔县游""小院游"等日益成为游客选择的新型出游方 式。与"打卡式""特种兵式"旅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开始倾向于追求"庭院悠闲度假" ...
87条文化政策+AI黑科技=?文博会为中华文化森林播种
搜狐财经· 2025-05-28 09:47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事 - 深圳众擎机器人与英雄体育联合宣布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事"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之'机甲拳王'"将于2025年12月在深圳举办 [1] - 赛事将成为机器人技术验证与人才储备的重要平台 [3] -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24万台占全国40%以上深圳计划到2027年培育10家估值超100亿元的机器人企业 [3] 文博会人工智能与文化融合 - 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吸引110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5千多名观众参会现场签约项目41个 [3] - 广汽人形机器人展示钢琴演奏能力现场演奏《青花瓷》 [3] - 文化与科技发展分论坛聚焦"A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学界和产业界领军人物出席 [5] AI技术应用案例 - 小红书利用多模态AI模型推出翻译功能精准翻译中式英文如"YYDS" [5] - 敦煌莫高窟采用数字化保护技术推出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 [5] - 腾讯研究院表示单个创作者借助Agent系统可完成剧本构思分镜设计后期制作等全流程工作 [7] 科技与文化结合政策 - 广东发布87条政策举措推动影视演艺动漫等6个文化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8] - 多语言智能系统将中华文化传播从"翻译准确"升级为"触达文化意蕴"需具备情感识别语义推理文化迁移能力 [8] - 哈工大专家强调技术体系需重新定义文化传播可能性从翻译工具转变为文化桥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