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丨白皮书:新疆文化发展成效显著
新华网· 2025-09-19 07:09
白皮书说,新疆积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充分保障人民文 化权益,有效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发布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说,新 疆文化发展成效显著。 白皮书介绍,新疆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新疆把 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中心环节,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形成文艺精 品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同时,新疆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集中力量打造冰雪旅游等旅游品牌,旅游产品业态持续丰 富。 [ 责编:袁晴 ] ...
洞穴篮球有搞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3 00:50
赛事基本情况 - 首届沿河洞篮四省市邀请赛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汆塘村凤鸣洞内举办 共有来自贵州 湖南 重庆 湖北四省市的12支草根队伍参加[1] - 洞穴篮球场可容纳2500至3000名观众 开幕式期间观众超5000人 决赛日观众进出量超6000人[1] - 洞内温度常年保持15至25摄氏度 具备天然恒温特性 结合遮风挡雨条件形成独特优势[2] 场馆建设与运营 - 凤鸣洞篮球场于2025年4月动工建设 8月建设完成 集篮球场与天然溶洞景观于一体[2] - 项目通过2024年村民集资和政府立项共同推动 总投资规模未披露但曾因资金不足一度搁置[1][2] - 洞内外设有三四十个小吃店铺和摊位 其中"洞吧"小店日均销售额达2000-3000元 单日最高超5000元[2] 区域发展战略 - 贵州作为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 着力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品牌 已开发攀岩 探险 音乐会等文体项目[1] - 沿河县思渠镇杨楠村2024年建成5000平方米洞穴篮球场(容纳4000余人) 成功案例直接推动汆塘村项目建设[2] - 未来将通过定期举办赛事推动体育 文化 旅游融合 形成长期健身娱乐与增收模式[3]
2025海口钢琴教育产业大会暨古典生活艺术展在琼成功举办
央视网· 2025-08-12 11:00
8月11日,为期三天的海口钢琴教育产业大会暨古典生活艺术展在海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圆满落幕。 本次大会以"高规格、高参与度、高影响力"为核心亮点,一展、一会、一赛,辐射全国200+城市、吸引了数十万名琴童、学术大拿、业界大咖等参与其 中。伯牙钢琴艺术节全国总决赛同期开赛,系列活动骑楼老街伯牙长桌宴、荣山寮薛汀哲落日音乐会融合海口特色文旅与音乐艺术,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此外,大会还首次推出了"美育大联盟展演"和"56合唱艺术节"两大全新IP活动。 海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兴引擎、构筑绿色发展重要支撑、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海南自由贸易港 将于今年12月18日封关运行,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引入海口钢琴教育产业大会、伯牙钢琴艺术节作为2025年海南欢乐节的系列活动。而海口作为海 南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其优越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政策条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文化艺术美育的相关学者、企业探 讨发展、共商合作,本次大会因此落地海口。据了解,作为海南省首个以钢琴为主题的音乐教育类专业会议,大会已被列为2025年度海南省级会展重 ...
新华全媒+丨彝族火把节燃情大凉山夏日
新华社· 2025-07-20 08:45
文旅活动盛况 - 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开幕式和火把狂欢夜活动在四川西昌市举行,吸引大量游客参与[1] - 活动包含14个世居民族的特色风情展演,形成万人执火、踏歌而行的壮观场面[1] - 西昌火把狂欢夜设置4.8公里长街,点燃88个火堆,吸引24万余人参与[2] 传统文化展示 - 火把节作为彝族千年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驱虫、祈丰、祭祖等民俗内涵[2] - 活动展示彝族"朵洛荷"群舞、达体舞等传统表演形式,参与者身着百褶裙等民族服饰[5][7] - 凉山17县市队伍集中展示银饰、刺绣、山歌等文化瑰宝及特色农产品[5] 旅游经济拉动 - 火把节期间新成昆铁路凉山段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60列,西昌西站单日最高开行76列创纪录[4] - 邛海湿地、螺髻山等景区成为热门目的地,大石板社区日均客流量达2万人次[7] - 凉山州推出斗牛、赛马、服饰展演等差异化活动,节庆持续一个月形成全域旅游效应[7] 文旅融合发展 - 凉山州通过火把节整合歌舞、非遗、美食品鉴等内容,打造文旅融合示范项目[7] - 活动促进民族服饰旅拍、传统婚俗体验等沉浸式消费场景[7] - 政府明确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发展路径,推动节庆经济与招商引资结合[7]
时代专论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当代使命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2 00:50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意义 -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有力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2] - 保护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必须秉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态度[2][3] - 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需兼顾保护与利用的双重价值[3][13] 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方法 - 构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化保护体系,物质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非遗坚持"保护为主、传承优先"[4][6] - 实施整体性保护策略,涵盖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多类型文化遗产[5][6] - 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包括执法督察、举报流程规范和打击文物犯罪等制度[7][8] 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挖掘 - 通过研究阐释提炼文化遗产精神标识,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10] - 注重"冷门绝学"如甲骨文、敦煌文化的代际人才培养[11] - 发挥博物馆、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10][20] 保护与发展的协同路径 -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形成产业联动[15][17] - 城市更新需保留历史文脉,采用"绣花"式微改造实现保护与民生统一[14] - 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可带动旅游经济、就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12][16] 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 文化遗产是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的重要载体[18] - 通过考古成果和文明探源工程增强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考古学[19] - 推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将其打造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名片[20]
香港馆将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聚焦非遗与城市记忆
新华网· 2025-06-11 17:25
展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将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漫步香港:非遗与城市记忆" [1] - 香港馆由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创产业发展处主办,香港出版总会及香港印刷业商会共同承办 [2] 展区设置与内容 - 香港馆设4大专区,展出逾500件香港出版、印刷及文创产品 [1] - "主题展区"集中展示蒸笼、广彩、粤剧头饰、扎作、港式奶茶制作技艺等多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配合相关香港出版物、印刷品 [1] - 首次设立"香港作家掠影展区",展出逾70种由香港出版的汉语文学作品,作为10月首届"世界华语文学节"的预热宣传 [2] 参展亮点 - 多位香港非遗技艺传承人将亲临现场介绍非遗制作技艺 [1] - 策展人强调香港非遗设计已融入日常生活,展览旨在展示城市的"温度、律动、脉动",推动非遗设计的永续发展 [1] - "世界华语文学节"旨在打造全球华语文学核心交流平台,助力香港巩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地位 [2] 行业影响 - 活动展现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风采,协助香港出版及印刷业界开拓市场 [1] - 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