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暑假将至,北京推出七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带您重拾野趣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00:54
乡村旅游线路概况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七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涵盖地质奇观、森林秘境等自然体验[1] 怀柔区中榆树店村线路 - 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山场1.5万亩,林木覆盖率93%,属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2] - 拥有北京最大蒙古栎天然林,可观测200+野生药用植物及300+种野生动物[3][5] - 特色地标包括射电望远镜模型、临水栈道夜景灯光及"北京最美星空"观测点[2][4] - 提供满乡二八席、蘑菇炖柴鸡等农家菜及自制风味面点[7] 门头沟区洪水口村线路 - 位于灵山脚下百花山保护区,拥有1021种梯度分布植物及169种野生动物[8][11] - 夏季平均气温22℃,兼具避暑与植物科考功能[9] - "百花家宴"特色菜包括猪头压肉、炸油香等山区粗粮细作菜品[12] 延庆区火烧营村线路 - 依托世园会和冬奥会发展民宿产业,提供有机蔬菜等农产品[13] - 野鸭湖湿地为北京最大湿地保护区,可观测青头潜鸭等物种[14][15] - 荷府私房菜采用农庄直供食材,强调原味烹饪[17] 平谷区鱼子山村线路 - 京东大峡谷拥有亿年流水切割形成的V型峡谷及抗战遗址[19][20] - 电站美术馆600平方米空间展示乡村艺术创作[22] - 鱼子山一锅鲜融合肉菜主食,体现当地饮食智慧[23] 密云区黄土梁村线路 - 森林覆盖率70%以上,毗邻云蒙山及密云水库[24] - 白河湾风景区绿色植被覆盖率90%,提供漂流等拓展项目[25] - "羊六宝"餐饮采用高山放养山羊,包含六道羊肉菜品[27] 通州区马头村线路 - 运河文化遗址含百米文化长墙,展示漕运历史[29][31] - 大运河景区观测到白眉歌鸫等稀有鸟种刷新纪录[30][32] - 西集家宴包含咯吱盒、祈饼等传统漕运时期食品[33] 顺义区河北村线路 - 汉石桥湿地记录246种鸟类,为候鸟迁徙中转站[35][37] - 民俗园提供粗粮加工体验及农耕文化展示[36] - 山野菜炖鸡结合当地野菜与土鸡烹制[38]
黑龙江省庆安县 坚持党建引领 农旅融合铺就乡村共富路
人民日报· 2025-06-17 22:10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镇8个村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绿乡花田欢乐王国"游乐园,采取"股份经营、保底分红"原则发展联合型村级产业 [4][5] - 项目一期无动力乐园2023年7月开业,包含27个项目,单日营收最高达7万元,同年冬季推出"冰雪嘉年华"日均吸引游客超500人次 [7] - 2024年二期新增四合院民宿、网红火车餐厅等设施,开业当年实现两次分红,5个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 [7] 农旅融合成效 - 项目带动周边产业链延伸,保安村打造吉庆美食街引入10家商户,村集体预计年增收3万元 [7] - 庆安镇围绕主干道打造6个美丽乡村示范屯,将农旅项目与稻作文化深度融合成为热门打卡地 [7] - 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模式探索出乡村共富新路径 [7] 运营模式创新 - 8个村集体入股旅游公司采取"抱团发展"模式,整合保安村闲置土地开发旅游项目 [5] - 周边商业采用"两年免租+后期分成"的创新招商模式吸引商户入驻 [7] - 项目实现了从"有资金无资源"到"村村入股、户户分红"的转变 [7]
“文化+”点亮乡村“绿富美” 文旅IP推动农文旅跨界融合新发展
央视网· 2025-06-16 06:38
央视网消息:盛夏时节,浙江杭州淳安下姜村的栀子花竞相绽放,扮靓乡村山野。下姜村曾经是缺地少田的穷山村,如今,正围绕 栀子花打造乡村旅游IP,推动"栀子花+"农文旅跨界融合发展新模式。 走进浙江下姜村,富民桥上、鱼鳞坝旁,游人的身影随处可见。坐上脚踏船,徜徉枫林溪,小山村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 除了好山好水带来的视觉享受之外,下姜村还别出心裁推出了嗅觉享受。一批栀子花香氛扩散器被安装在了村里的各个公共场所, 不仅可以让游客随时随地闻到花香,也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里游客不仅感受到了绿水青山,还有乡愁记忆和中 20多年前,地处山区,缺地少田的下姜村是个穷村,村民以砍柴、养猪为生。因为土窑烧制给村里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这是当时 的下姜村和浙江许多农村都面临的难题。 后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全省展开,下姜村实现了从"穷山村"到"绿富美"的转变,成为全国文明村并入选世界"最佳 旅游乡村"。如今,村民靠着好生态吃上了"旅游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华优秀传统文化。 青山映衬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老泥水匠化身"渔民",披着斗笠在岸边向观众展示渔樵耕读中的撒网捕鱼场景。忽然,水面传来一段 ...
“618”电商热浪起 “寻味武隆·云端盛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搜狐财经· 2025-06-14 14:28
电商直播活动 - "618"电商节点燃消费热情 区商务委主办"寻味武隆·云端盛宴"乡村振兴公益直播月同步启幕 [1] - 18位本土主播接力上阵 覆盖乡镇街道 以带货农特产品为切口 串联乡村振兴、旅游、民宿及高铁机遇 [1] - 直播阵容包括全国电商公益大使、村支书、驻村干部、退伍军人、残疾人等 各展所长推介武隆元素 [2] 直播内容与形式 - 农特产品带货是基础 羊角豆干、武隆苕粉等借直播间走出大山 [3] - 乡村旅游与民宿宣传是延伸 主播带镜头逛村落、看民宿 直观展示武隆山水魅力 [3] - 高频提及高铁贯通 "乘高铁游武隆"成为直播关键词 串联交通便利与乡村发展 [3] 政府与企业联动 - 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变身"带货主播" 详解乡镇特色 为产品背书 [2] - 干部站台传递乡镇发展信心与决心 推介生态农产品、乡村旅游、民宿等 [2] - 乡镇联动打出"农旅融合 + 高铁赋能"组合拳 拓宽富民增收路 [3] 活动成效 - 活动持续推动"幸福经济"从概念落地 书写武隆发展新篇 [1] - 乡村振兴既有产品"硬实力" 又有文旅"软实力" 武隆乡村故事在云端续写新章 [3]
从煤矿村到避暑胜地 四川兴文仙峰苗族乡用特色旅游铺就乡村振兴路
搜狐财经· 2025-06-14 12:41
绿色转型与旅游发展 - 仙峰苗族乡从煤硫矿经济转型为乡村康养旅游 依托海拔1200米 森林覆盖率80% 夏季均温27℃等自然优势发展特色旅游 [3] - 仙云峰旅游度假区规划240亩 投入近2亿元 融合苗族文化生态康养与苗药度假养生元素 已成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3] - 度假区包含生态苗乡民宿区 星空帐篷区 小木屋度假区等特色区域 巧妙融入苗族吊脚楼元素与自然生态 [5] 旅游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避暑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 全年达15余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4500万元 [6] - 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增收 村民通过民宿 农家乐等业态实现收入翻番 [6] - 典型案例显示 特色民宿年收入达五六万元 已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 [6]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四川省民族宗教委每年统筹整合使用约8亿元民族类专项资金 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7] - 重点建设300多个示范工程项目 包括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 [7] - 兴文县发挥民族类资金撬动作用 精准灌溉特色产业 推动各族群众交流交融 [6]
滇西北藏族村落迎登山客、兴“野奢”游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09:45
旅游产业发展 - 滇西北藏族村落玉杰村依托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发展"野奢型"高品质度假旅游 包括徒步骑行 农家休闲 雪山观景 锅庄文化等特色项目 [1][2] - 2024年玉杰村接待海内外游客6400人次 全村旅游收入达32万元 旅游从业人员年均收入2.6万元 [2] - 村下辖尼顶小组几乎全为旅游从业人员 每户年底分红可观 全村居民年均收入在德钦县属中上水平 [2] 商业模式创新 - 高奢酒店与村落合作开发徒步线路 酒店为乡村带来客源并解决村民就业 形成互利共赢模式 [2] - 村民达瓦此里担任向导 其妻子被酒店录用为帮厨 增加家庭收入 吸引外出务工者返乡就近工作 [2] - 青年创业者鲁茸史劳养殖七彩山鸡供应周边高奢酒店 产品在京沪等地形成品牌 旺季出现"一鸡难求"现象 [3] 文化融合与国际化 - 美国人布莱恩·林登在村内开设第六家山居酒店 计划将闲置房屋改造为咖啡屋与图书空间 促进文化交流 [3] - 当地藏族文化如煨桑仪式 锅庄舞蹈 古老建筑等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 村落以"吉祥八宝"为文化内核 结合三江并流腹地的地理优势 打造独特旅游品牌 [1] 未来发展规划 - 编制"乡村振兴旅游策划方案" 计划打造集休闲观光 徒步探险 观鸟摄影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 [3] -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小红书传播旅游体验 形成口碑效应 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 [1][4] - 保留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元素 同时引入现代"野奢"旅游概念 形成古今融合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1][3]
赓续乡村文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1:33
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利用 - 赣州市白鹭村将清代祠堂景福堂改造为文化教育场所,定期举办书画教学、脸谱绘制等活动,周末提供义务课业辅导,形成文化传承新空间[1] - 白鹭村明清时期考取568名秀才、17名举人、2名进士,通过祠堂改造延续耕读文化传统[1] - 峡江县何君村利用百亩油菜花田与传统建筑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单日最高接待200人次,年营收超200万元[2] - 何君村去年吸引3万余名游客,通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模式盘活乡村生态资源[2] 沉浸式文旅创新模式 - 青原区渼陂村推出6部微电影拍摄体验项目,近30万人次游客中约50%参与角色扮演[3] - 微电影《渼陂鱼水情》等剧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形成文化传播新载体[2][3] - 渼陂村被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通过影视化手段强化红色文化记忆点[3] 传统村落保护现状 - 江西省413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157个省级传统村落,保存2万余幢传统建筑[3] - 保护策略强调赋予传统村落新时代内涵,实现建筑形态与发展业态有机衔接[3]
在东源糖巢创客社区,解锁创业的N种方式!| 众说百千万
南方农村报· 2025-06-12 01:02
编者按 "百县千镇万村 高质量发展工 程"实施第三 年,广东有了哪 些新变化?答 案,写在街头巷 尾的烟火里,也 藏在百姓的日常 感受中。 为探寻这份答 卷,我们深入一 在东源糖巢创客 社区,解锁创业 的N种方式!| 众 说百千万_南方 +_南方plus 线,倾听民声, 汇聚多元视角, 记录真实反馈。 城乡居民、产业 工人、返乡创 客、基层工作 者……他们以亲 身经历和真切感 受,共同勾勒 出"百千万工 程"的立体图 景。 高质量发展的成 色,由群众来检 验;"百千万"成 效,群众说了 算。即日起,南 方农村报推 出"众说百千 万"特别策划, 请跟随我们的镜 头与笔触,一起 看广东城乡新变 化! 每逢周末,河源 东源县糖巢创客 社区总被浓浓的 烟火气包裹:返 乡青年李渊 的"客+李记"店 铺人潮如织,芝 麻艾粄在蒸锅里 腾起白雾;嫑艺 术空间的小院 里,客语音乐人 吴文波敲着手 鼓,台下年轻人 举着烤串和啤 酒,跟着节奏轻 晃...... 本地村民、返乡 青年、外来创业 者,一群有着不 同背景、不同经 历的"梦想家" , 都在这个乡村文 化创意园区里, 找到了落脚 点。"百千万工 程"实施以来, 糖巢创客社区 ...
回国·入乡·兴村(千行百业看海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22:56
乡村人才振兴模式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构建青年人才扎根乡村长效机制,吸引海归青年、农创客、"茶二代"等多元人才群体返乡 [3] - 前溪村职业经理人刘杨(留学法国)带领村民发展"农文旅"产业,径山村"茶二代"马宽(留学新加坡)深耕"茶文旅"融合发展 [3] - 乡村CEO模式通过整合乡村资源、策划特色项目、拓展销售渠道,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乡村振兴 [4] 前溪村农文旅产业创新 - 刘杨团队开发"草鞋糯"原生糯米品种用于米酒生产,2024年米酒销售实现50余万元营收 [5] - 改建270年历史江南民居为径山米酒博物馆,设置三大展区及互动体验区,形成"生产销售+文旅体验+场景化二次变现"完整产业链 [5] - 打造余杭径山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举办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带动超300人次村民参与,2024年强村公司运营总收入达230万元 [6] - 拓展"沐禾前溪"品牌产品线,新增生态甲鱼、桑葚米酒等10余款特色产品 [6] 径山村茶文旅产业升级 - 马宽团队打造"径灵子"IP形象,细分目标客户推出精品包装茶、小罐茶及茶点等衍生产品 [8][9] - 开发禅村十景、12种业态工坊,联合径山书院开发茶文化主题一日游,连续5年举办"禅村喫茶节" [9] - 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全村108家民宿形成开放式院落集群,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为乡村旅游增收200余万元 [10] 创新业态协同发展 - 引入开森营品牌打造10亩露营空间,2个月内实现多场景运营并承办户外婚礼 [11][12] - 设立"止谦漆艺空间"复原唐宋漆艺技法,融合本土漆文化历史打造非遗传承基地 [13] - 形成"一个创意点燃另一个创意"的良性循环,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农创客等群体参与乡村创新 [13] 人才培育机制 - 实施"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提供理论实践指导并颁发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证书 [14] - 杭州定期组织农业和乡村运营培训,构建青年人才友好型培育体系 [15] - 建议新进人才需充分前期考察、精准市场定位,并坚持本土化创新 [16]
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乡村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6-11 22:14
冷水鱼养殖产业 - 城口县雪宝冷江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鸡鸣乡水资源优势建成40个鱼池 预计今年产商品鱼25万斤 产值超500万元 [1] - 该项目带动30多名村民务工增收 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发展冷水鱼养殖 [1] 乡村文旅产业 - 城口县北屏镇松柏村利用木漆资源打造300多平方米巴源问山乡村研学基地 开设10多种课程 [1] - 研学基地累计接待50多批次团队 汇集自然教育 生态研学等业态 农文旅综合收入超500万元 [1] - 松柏村盘活16栋闲置民居 建成大木漆文化展示中心 漆艺工作室等项目 [1] 艺术写生产业 - 咸宜镇打造西南国际写生基地和乡村美术馆 开园后接待游客6100余人次 综合收入50多万元 [2] - 双丰村将腊肉 核桃等农产品包装成研学伴手礼助农增收 [2] 共享农业项目 - 咸宜镇推出300多亩"我在咸宜有块地"共享田园项目 通过线上认购线下种植模式 [2] - 项目已发展130多名"云农场主" 带动20多户村民增收 [2] 农村资源盘活 - 城口县通过盘活荒山荒地 低效土地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康养等新业态 [1] - 当地深化农村"三变"改革 将闲置资产转化为创新资产 释放乡村资源潜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