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20年“山水生金” 这片绿色动人心
中国青年报· 2025-08-14 22:4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 - 2005年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深刻揭示生态保护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为浙江安吉县余村发展指明方向 [1] - 安吉县实现"土净 水净 气净" 获得全国首个生态县 首个"联合国人居奖"县 首个"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1] - 安吉将青年作为"两山"转化关键支点 2022年推出"全球合伙人"计划 已落地60多个项目 吸引1200多名青年办公 [2] 乡村文旅产业升级 - 大余村片区山川乡"云上草原"景区三期项目亮相 串联15个体旅融合项目 2024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 体育旅游总收入8.2亿元 较2019年增长120%和800% [3] - 衢州常山县路里坑村改造废弃石灰窑为面包窑 老矿坑变"瀑布泳池" 闲置羊棚改咖啡馆 实现环境与产业同步升级 [4] - 缙云岩宕采石遗址改造为图书馆 音乐厅 剧场 成为文旅融合新样本 带动周边民宿 咖啡馆 文创店发展 [6]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 青田县油茶种植面积30.67万亩 开发山茶油手工皂 化妆品基础油等产品 建成107家共富工坊 带动7900多人就业 人均月增收超2600元 [6][7] - 诸暨市珍珠产业转型生态养殖模式 推广"蚌+鱼"套养技术 实现水体净化与资源循环利用 珍珠年产销突破500亿元 [7][8] - 台州仙居县林坑村发展"梅 茶 鸡 蜂"复合种养 年产蜂蜜1万斤 带动增收60余万元 打造"蜂蜜共富工坊"实现统一产销 [8] 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 浙江全省通过"护美绿水青山"和"做大金山银山" 美丽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新增长点 [9] - 安吉余村带动周边3个乡镇24个村组团发展 形成"大余村"发展模式 [3] - 丽水青田县油茶 诸暨珍珠 台州仙居蜂蜜等产业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形成完整产业链 [6][7][8]
淮安国资国企持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日报· 2025-08-14 21:39
改革深化 - 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3%,实现营收227亿元、增长14%,缴纳税费36亿元 [1] - 市属企业集团总部及二级子企业缩减部门134个,人员缩减465人,班子成员职数缩减28个,效率提升30% [2] - 创新推出"国资小仓"平台,上线住宅、办公、商铺、厂房等资产约500处,解决资产出租出售信息发布痛点 [2] 信用评级 - 6户企业新获AAA主体信用评级,金融发展集团及融资担保集团成为全省第二家地级市双AAA金融产业机构 [3] - 全市AAA评级企业达14户,超半数县区实现AAA"零的突破" [3] 重大项目与基建 -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淮安枢纽项目概算投资约17亿元,京杭大运河围堰合龙,截渗墙竣工 [4] - 淮安港—上海洋山港航线运输时间节约超40%,1—6月集装箱箱量29.85万标箱(+11.42%),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97万标箱(+76.37%) [4] 金融支持实体 - 融资担保集团开发8类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中小微企业873户次(金额19.66亿元),小微实体企业752笔(金额11.1亿元) [4] 半导体与数字经济 - 启晟微电子项目预计年产14.58万片12寸金凸块、2.97亿颗COG芯片、1.94亿颗COF芯片封装,采用晶圆级先进封装技术 [5] - "汇纺源"平台棉花交易量突破30万吨(交易规模50亿元),全年贸易额预计超百亿,带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6] 文旅融合 - 文旅集团通过"苏超第二现场"单日吸引超万名球迷,联动餐饮、零售等消费,打造"赛事夜经济"模式 [6] 监管创新 - "国资竞融债管平台"3.0版本累计发布融资信息3317笔(4053.9亿元),完成交易2466亿元,节支22.9亿元(节支率2.81%) [7] - 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平台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追溯,《穿透式监管若干意见》推动监管从"表面覆盖"向"实质管控"升级 [7]
风口再临,中部"顶流"如何变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16:04
文旅产业爆发式增长 -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登顶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票房榜 大量山西景点入镜带动文旅热度[1] - 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山西古建 2023年带动游客量暴增300% 长尾效应下2024年上半年重点监测景区接待5736 2万人次(增长18 6%) 门票收入15 7亿元(增长14 9%)[1][4] - 山西拥有531处国保级文物(全国第一) 其中421处为古建筑 文旅资源禀赋突出[4] 经济转型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3 8%(2023年同期1 9%) 仍低于全国平均3 5% 在31省份中排名靠后[1] - 煤炭产量占全国25%以上 其中50%外运 承担国家能源安全重任 但面临"两个过多依赖"问题[3][14] - 新能源装机容量6189 45万千瓦(占比50 37%) 2024年绿电外送76 6亿千瓦时(连续两年全国第一)[15] 基础设施瓶颈 - 高铁里程未突破2000公里(中部垫底) 无时速350公里线路 雄忻高铁2027年开通将填补空白[11][12] - 景点分布碎片化 80%山地丘陵地形增加交通建设难度 太绥高铁等项目推进中[11][12] 新兴产业布局 - 算力产业加速发展 大同入选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计划2025年建成4个智算中心(算力规模超9000PFLOPS)[15] - 品牌建设启动 发布46家企业品牌价值评价 尝试复制"镇江香醋"模式提升山西陈醋品牌价值[13] - 规划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推动煤炭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 配套发展风电/光伏/氢能[14][15]
全方位提升海洋文化影响力
经济日报· 2025-08-13 22:23
海洋文化战略定位 - 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资源禀赋 [1] - 海洋文化具有兼容并蓄 包容创新的特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多方面重要作用 [1] 传统文化传承价值 - 海洋文化承载中华民族海洋精神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 [1] - 传承海洋文化有助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增强文化自信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 经济产业发展作用 - 海洋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 低能耗 低污染特点 可优化产业结构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1] - 促进文旅与工业 农业 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衍生节庆活动 科普研学 健康养生 文创产品等多业态 [1] - 系统性挖掘海洋文化当代价值 与海洋生物医药 工程装备制造 智慧海洋等新兴领域形成良性互动 [3] 文化产业创新举措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元宇宙 VR等科技手段推出文创产品和文艺作品 [3] - 鼓励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海洋元素融入建筑装饰 时尚服饰等领域 [3] - 通过提炼文化IP和创新产品包装设计 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品质保障的品牌矩阵 [3] 社会发展赋能路径 - 挖掘海洋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基因 推动传统海洋文化创造性转化 [4] - 完善"文化+科技+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开发海洋+人工智能 海洋+大数据等融合课程 [4] - 通过文化旅游节 体育赛事 民俗技艺展示等活动让海洋文化融入社会生活 [4]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 以跨区域海洋文化交流为纽带 推动多层次合作和资源互通 [4] - 开发海丝+陆丝文旅线路 设立海洋产业协作区 促进产业对接与人才流动 [5] -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区 构建文化+贸易新业态 [5] 生态环境治理联动 - 弘扬海洋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2] - 在海洋生态保护中践行和合共生理念 通过科学治理和国际合作实现环境修复 [5] - 福建实施碧海工程 在海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形成可推广经验 [5] 国际交流与合作 - 通过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平台讲好中国海洋故事 增进文化交流互鉴 [2] - 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海洋秩序 助力解决全球海洋治理难题 [2] - 总结海洋治理中国方案 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智慧 [5]
郭元强到长江新区调研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长江日报· 2025-08-13 13:26
项目建设进展 - 武汉麓洲生态城项目规划建设滨水生态公园和商业配套 目前正在推进麓客岛公园 艺展中心和图书馆等子项目建设 [1] - 武汉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于2023年6月开工 将建设中医药学中心 创新孵化器和教育实践基地等功能区 建成后将成为谌家矶片区首家三甲医院 [2] - 华能阳逻电厂正筹备建设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 新机组将提升江北电网稳定性 [2] 投资与发展规划 - 长江新区通过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致力于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3] - 新区统筹产业项目 民生项目和城市建设治理项目 同步推进经济发展 民生改善和城市功能完善 [3] - 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谋划一批打基础 利长远 增后劲的重大项目 [3] 产业导入与招商 - 谌家矶片区高标准规划城市功能 积极导入优质产业和项目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区 [1] - 适应新形势要求探索招商新模式 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长江新区 [3] - 加大对医疗教育等领域投入 持续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民生服务领域 [2] 绿色发展导向 - 华能阳逻电厂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节能减排 助力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区 [2] -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保护长江新区生态环境 文旅项目注重生态品质提升 [1] - 强化动态监测和科学调度保障电网运行安全 完善用电应急预案 [2]
让历史文脉与青春潮流同频共振 河南文旅解锁“时尚”一面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06:42
文旅活动创新 - 活动通过八大主题推介从人文历史、城市风貌、非遗技艺、文学艺术等多维度展示时尚河南形象 [1] - 开场以霓裳里的河南短片与服装走秀呈现彩陶纹样服饰、甲骨文元素服装与汉服走秀交相辉映 [2] - 焦作太极与郑州街舞跨界融合 窑火里的河南通过舞蹈串烧搭配制瓷展示展现千年窑火技艺 [2] 文化IP商业化 - 以文化IP为核心推动从文物活起来到文化潮起来的转化 通过年轻化表达让千年文明绽放新彩 [1] - 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馆等机构文创产品亮相 青铜器玉器纹样寓意吉祥美好并受游客青睐 [2][3] - 珐琅镶玉葫芦等文创产品从千年文物上提取吉祥纹样 焕发新的生命力并获得市场认可 [3] 沉浸式体验经济 - 百年街巷改造的阜民里文化街区变身时尚T台 主题展区串联从城市到乡村的时尚脉络 [1][3] - 沉浸式文创展区成为触摸河南时尚基因的互动窗口 包含汝瓷天青釉色、钧瓷万彩奇幻等元素 [2] - 陶瓷裂变釉烧制技艺制作的十二生肖摆件等产品 通过卡通化形象实现传统文化时尚化转型 [2]
在水一方科幻馆正式启幕 打造多位一体的大国科幻娱乐空间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项目概况 - 风语筑运营的"在水一方科幻馆"于6月27日揭幕 其核心项目"三体·未来学院"于7月5日正式开放 融合《三体》IP与元宇宙技术 体现公司"科技+文化+商业"战略及EPCO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1] - 场馆位于奉贤上海之鱼 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 靠近地铁5号线金海湖站 [3] - 馆内设6大科幻主题空间及30余个沉浸展项 采用体感互动/AR/XR/AIGC等技术 结合水滴剧场等高科技设施构建沉浸式宇宙体验环境 [3][9][13] 战略合作 - 与三体宇宙(《三体》IP全球独家版权方)合作打造主题娱乐体验空间 [3] - 签约四类合作伙伴:奉贤博物馆等本地文旅机构 上海科学艺术学会等科幻生态组织 同济大学等高校 以及蘑欢云南铜锅米线等商业品牌 [11] - 通过无人机表演(500架无人机由千机科技支持)及光影秀强化科技视听体验 [18][13] 产业定位 - 项目被定位为长三角文旅新质生产力注入者 通过"科技体验+文旅产业+主题零售"商业集群模式 推动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 [1][9] - 奉贤区政府将其视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载体 目标形成内容带动场景消费 促进产业集聚的价值闭环 [9] - 项目承担科普教育使命 打造"科幻+科普"沉浸式课堂 并计划以IP国际化路径输出中国科幻范式 [7]
丽水以主战场担当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1:43
文章核心观点 - 丽水市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 成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推进 形成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模式 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标杆 [2][6][10][14] 生态保护成就 - 森林覆盖率高达80.3%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3% 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 [6] - 将全市75.67%国土面积规划为生态优先保护空间 其中生态红线区占比31.8% [6] - 建立"天眼+地眼+人眼"全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生态产品信息数据库 [6] - 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7年位居全省前列 2024年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0亿元 [10] - 全国首创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权益交易 松阳县横岗村项目以938万元成交 [9] - 森林植被碳储量达6589万吨 碳汇能力全省领先 [10] - 构建"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农产品近三年销售额160亿元 "丽水山居"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 [11] 绿色产业发展 - 聚焦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主导产业 [13] - 引进半导体项目96个 产业连续四年保持25%以上增长 [13] -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98.6% 6个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容量729.7万千瓦 [14] - 绿色信贷余额1160.82亿元 同比增长20.7% 其中气候融资余额占比85.59% [11] 创新机制建设 - 全国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落地 首创"生态信用"体系 [10] - 建成浙西南科创产业园(总投资27亿元) 通过"飞地"机制在杭州、上海累计落地企业超200家 [14] - 出台20余项气候投融资政策 建立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金融体系 [11] - 形成智能短途交通产业集群 聚集27家规上企业 年产值近70亿元 [14]
南农晨读 | 赶海
南方农村报· 2025-08-13 01:33
土壤普查 - 广东省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工作 涉及94万多个土壤样品 [12] - 工作历时1年半 2023年下半年启动 2024年12月完成检测 2025年7月通过国家级验收 [9][12][13] - 测试结果将作为普查数据基座 直接影响全国土壤健康状况评估成果 [8][14] 海洋经济 - 茂名博贺渔港8月16日举行开渔节 延续千年渔业传统和疍家文化 [20][21] - 当地依托岸线优势发展海洋经济 推动现代渔业和种业高地建设 [34][35] 乡村振兴 - 梅州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化 深化农文旅融合 加快典型镇村建设 [32] - 阳江重点发展海洋水产鱼苗产业 目标打造全国海洋种业高地 [35] - 肇庆促进城镇村三级协同建设 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38] 特色产业 - 江门新会与广西宁明协作推出陈皮星油藤茶系列产品 进入大湾区市场 [49][51] - 产品通过粤桂协作推介会打开销售渠道 实现产销无缝对接 [51][52] 文旅融合 - 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出现民间乐队 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发展音乐文化 [25][26] - 茂名以"大景区"定位推进文旅项目 通过"村BA"等活动引流 [37]
鞍山:文体旅深度融合 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辽宁日报· 2025-08-13 01:06
文体旅融合发展成效 - 全市前7个月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7.36% 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6.53% [1] - 举办国际钢琴演奏会等多元活动 3500余名观众参与 [1] - 推动文旅与体育、康养产业联动 形成千山登山节、温泉疗养季等品牌活动 [1] 产业融合机制与资源开发 -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实施规划共编、项目共建、市场共拓策略 [1] - 深挖工业文化、温泉养生、岫岩玉雕等特色地域资源 [1] - 通过文体旅融合带动乡村就业 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结合 [1] 项目投资与科技创新 - 谋划154个文体旅项目 总投资额达498.14亿元人民币 招商引资项目占比超80% [2] - 构建智慧文旅平台 集成预约购票、智能导览及人流监控功能 [2] - 运用VR/5G/AI技术打造沉浸式光影秀和数字IP 形成线上引流至线下体验闭环 [2] 业态创新与工业旅游升级 - 开发工业遗产游与冰雪主题体验等多元业态 [1][2] - 鞍钢博物馆通过VR技术还原工业场景 吸引年轻游客群体 [2] -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融合 提升服务便捷度与体验质量 [2]